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花菜贮藏期间颜色变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该试验利用CIE-L*a*b*(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de I'Eclairage,国际照明委员会制定的色彩空间坐标表色系统)中的a*、b*、H°、TCD(Total Color Difference,总色差)以及叶绿素含量和黄化级数来衡量青花菜色泽的变化情况, 旨在建立贮藏期间多种颜色指标的动力学模型。试验组分为0℃、5℃、10℃条件下分别在HDPE(high-density 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单球包装与不包装两种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包装提升了青花菜贮藏期间的活化能,延迟了呼吸跃变的启动。非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色泽参数b*和TCD的速率常数符合Arrhenius模型,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而a*和H°的变化则可用多项式表示。贮藏青花菜的黄化级数与色泽参数b*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进行颜色分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脱水菠菜贮藏过程中颜色变化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脱水菠菜在贮藏过程中叶绿素变化及其与颜色损失的关系,鲜菠菜经过热烫处理后冷冻干燥,包装后在25、35、45和55℃下贮藏,测定贮藏过程中叶绿素和颜色变化,以确定脱水菠菜叶绿素和颜色变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无论是否经过热烫前处理,经过冻干技术得到的脱水菠菜,在贮藏过程中其叶绿素的降解与颜色损失都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叶绿素的减少与颜色损失密切相关(R2>0.95,p<0.05)。在未经热烫和经热烫处理后冻干的菠菜其叶绿素降解的活化能分别为39.99 kJ/mol和41.44 kJ/mol。而用色度计测定的红绿值a*和色彩角值h中,经过热烫前处理的脱水菠菜其活化能分别是18.93 kJ/mol和48.08 kJ/mol,而未经烫漂的分别为18.20 kJ/mol和44.04 kJ/mol。与热烫处理的样品相比,未热烫的脱水菠菜更容易失去叶绿素,热烫处理有利于延长脱水菠菜的货架期。相同前处理的脱水菠菜,在设定的贮藏温度下,叶绿素降解、红绿值a*和色彩角值h的速率常数随贮藏温度的升高均逐渐增大,低温贮藏有利于延长脱水菠菜的货架期。在常温下(20℃)脱水菠菜的货架期为168 d(未热烫)或465 d(热烫)。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条件对番茄采后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绿熟番茄采后在33℃和38℃加热2,5,8d及2±1℃下冷藏后的果实品质、冷害程度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热处理可降低果实呼吸强度、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减轻果实冷害,且对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以处理温度时间组合33℃、5d和38℃、2d的效果最好;33℃、2d的处理温度较低、时间较短,因而效果不明显;8d的处理时间过长,使细胞受到伤害,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增加,果实明显变软,出现异味。番茄果实的冷害指数(CII)与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744。 相似文献
5.
鸡蛋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鸡蛋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与贮藏期的相关性,采用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鸡蛋贮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鸡蛋质量和蛋黄系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气室高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Arrhenius方程对鸡蛋质量、蛋黄系数和气室高度变化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表明贮藏温度越高,鸡蛋品质下降越明显。由预测模型所获得贮藏期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该模型可预测鸡蛋质量、蛋黄系数和气室高度在5~35℃范围内的变化情况和鸡蛋的贮藏期,为鸡蛋的贮藏和销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荔枝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技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荔枝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主要亚热带果树,但其果实成熟于高温季节,采后由于果皮褐变(即失去红色)和果实腐烂而使果实迅速劣变,常温下的采后寿命少于3 d,这种短的采后寿命严格限制荔枝的长距离贮运、销售和消费。因此,荔枝采后技术研究成为荔枝生产的关键问题。该文全面地介绍了荔枝果实采后腐烂和损失的原因(即荔枝果实的结构特性、生理和病理原因),荔枝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技术,包括不同品种的耐贮运性、采收成熟度和采收方法、选别和分级、杀菌剂浸泡、减少失水处理、减少果皮褐变和保持果实红色处理(如熏硫处理、酸浸或塑料包装)、检疫杀虫处理、预冷、包装、贮藏(常温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自发气调贮藏)、运输和销售。 相似文献
7.
风是散体沙粒运动的原动力,使沙粒在一定的空间和地形中运动。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内,风沙运动具有离散系统的动力学特征。运用DEM(散体单元法),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依照系统中风场对沙粒的作用机制,确立沙粒之间以及沙粒与沙床之间的本构关系,设立相应的边界条件,建立风沙粒沙床的离散系统的散体动力学模型。从单颗沙粒这一基本尺度出发,对风沙运动研究中重大问题纳入同一散体模型,并对风沙运动过程中沙粒所表现出的各种运动方式,视为风沙系统的动力学同一问题,进行整体描述。在此基础上,可建立相应的实验模型,对散体动力学模型的理论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一探索将为风沙运动的分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促进风沙运动理论的发展和防治沙实践,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速冻莲藕片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寻贮藏温度对速冻莲藕片品质的影响及预测其货架期,该文研究在贮藏温度?5、?15和?25℃条件下,速冻莲藕片维生素C、色泽和硬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变化,建立了3个指标变化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速冻莲藕片维生素C、色泽和硬度的变化速率逐渐增加,?5℃条件下贮藏的速冻莲藕片品质快速下降,?15和?25℃条件下贮藏前期莲藕片品质下降不显著(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25℃部分玻璃态贮藏的莲藕片品质最佳;不同贮藏温度下速冻莲藕片维生素C和硬度变化符合一级反应,总色差和亮度变化符合零级反应,速冻莲藕片维生素C、色泽和硬度反应速率常数符合Arrhenius方程,并建立莲藕片货架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其验证发现模型拟合度良好(R20.9),能预测速冻莲藕片贮藏期各品质指标变化和不同温度下的货架期寿命。研究结果可为速冻莲藕片低温贮藏品质变化和货架寿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经典Burger’s模型在蠕变特性表达中的不足,进行了绿熟期、变色期、红熟前期和红熟中期番茄果实的蠕变试验,并在Burger’s模型和常用指数型与幂函数型修正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构造提出了4元件6参数修正模型.该模型对不同成熟期蠕变段试验数据拟合的平均决定系数与和方差分别达0.9975~0.9994和0.04047~0.07633,蠕变变形率和弹性度的拟合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54%~3.04%和2.89%~7.12%,蠕变量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29%~0.46%,蠕变速率也与实际更加吻合,其曲线拟合精度、关键指标表达精度和蠕变预测精度大大优于Burger’s模型和常用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实现了蠕变行为的更准确表征与预测,从而为果实收获、储运、分选的减损提供了更好的模型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温室番茄果实生长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果实坐果机理,在现有模型基础上,以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开展温室试验,结合温室环境的可控性和计算机软件设计,观察不同密度植株的动态坐果率,通过模型分析动态坐果率与植株内部动态同化物供给与需求比率(Q/D)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映果实从坐果到发育与全局生物量动态反馈的生长模型,并用独立数据进行了生长模拟,生物量和几何尺寸的模拟值与试验数据接近,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模型的建立完善了GreenLab模型在果实方面的处理功能,实现了植株坐果的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湿冷系统运行特性及其在果蔬预冷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湿冷系统所具有的“三循环”特征,分析了该系统中气液传热传质机理,通过对物料的适应性试验,对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检测,说明湿冷系统的优点在于:蒸发器不用除霜,提高了制冷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冷库具备较为稳定的高湿低温环境,比普通机械冷库更适合于果蔬的预冷和储藏保鲜 相似文献
12.
在河套灌区以不覆盖为对照,测定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和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提高了土壤温度,而秸秆覆盖、地膜+秸秆覆盖降低了土壤温度,其中秸秆覆盖降低的幅度较大。在番茄生育前期不同覆盖可提高0—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其中地膜覆盖效果最好。地膜覆盖使番茄产量提高了222.61%,地膜+秸秆覆盖使产量提高了17.04%,而秸秆覆盖则使产量降低了3.06%。地膜覆盖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3.83%,地膜+秸秆覆盖使之提高了5.90%,秸秆覆盖则使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19.29%。河套灌区番茄播种时以地膜覆盖为宜,不宜采用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检测罗汉果鲜果中罗汉果皂甙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在罗汉果鲜果采后贮藏中的变化规律,采用HPLC对罗汉果鲜果中的6种罗汉果皂甙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建立的HPLC方法分析了室温下贮藏0、7和14d的60日龄罗汉果鲜果种子、果皮和果肉中主要皂甙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检测罗汉果鲜果中6种罗汉果皂甙化合物的含量的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SunfireTM C18(4.6mm×1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0.1%(v/v)的磷酸水(A)和乙腈(B),梯度洗脱(0~10min:10%~17%B;10~20min:17%B;20~30min:17%~20%B;30~40min:20%B;40~50min:20%~23%B;50~60min:23%B;60~70min:23%~26%B;70~80min:26%B),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03nm。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线性关系(R2≥0.9992)、精密度(RSD:0.91%~1.40%)和重复性(RSD:0.97%~3.89%)良好,回收率高(97.99%~102.34%)。此外,罗汉果皂甙主要存在于果皮和果肉中,含量高低依次为:果肉果皮种子。罗汉果鲜果中皂甙ⅡA2含量极少,皂甙Ⅴ含量最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罗汉果中苦甙的含量逐渐减少,甜甙含量逐渐增加。综上,本试验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这为合理选择罗汉果贮藏方法、提高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提出了一种地表-地下径流联合模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表径流、土壤水、地下径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水量交换,更真实地模拟了径流系统。选取太湖西苕溪流域进行了模型的应用研究,采用1km×1 km网格,就1988-2001年横塘村、范家村两水文站逐日、月实测径流资料进行径流模拟,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参数。从模拟精度、参数需求、模型稳定性、水量平衡等方面分析模型的特点,研究表明:该模型参数相对简单,模拟精度较高,耦合运行稳定、快速,水量平衡分析详尽。模型可用作地表-地下径流相互作用、流域水量平衡分析和水资源管理的有效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板栗种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及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10年生南方优良板栗品种蜜蜂球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板栗种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淀粉、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蛋白质、脂肪以及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体积等指标,建立板栗果实的生长发育模型。结果表明,果实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与果实生长天数间的关系符合多项式方程,果形指数变化与果实生长天数间的关系符合Logistic方程。在板栗种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中的糖类与淀粉发生了相互转化;在整个生长发育期,果实营养物质含量及果形指数均呈规律性变化,并且两者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板栗栽培确定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指导合理施肥、获得优质果品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发育生理日数恒定"原理构建设施番茄发育期与叶龄的动态模拟模型,利用2009年和2010年南京两个试验点的设施番茄品种(系)与播期、茬口试验及气象资料获取模型参数并检验模型。结果显示:所建发育期模型模拟的各发育阶段(出苗-定植、定植-现蕾、现蕾-坐果、坐果-成熟)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根均方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ADe)分别为2.65d和3d、1.51d和1d、1.18d和1d、1.21d和1d;模拟全发育期时,RMSE值和ADe值分别为3.74d和3d,明显优于有效积温模拟模型的预测精度;利用叶龄动态模型模拟叶龄数时,RMSE值和ADe值都小于0.5片叶。说明本文所建模型可用于预测番茄的发育期和叶龄,并且具有较好适用性和可靠性,可为设施番茄生长模型的研究应用及数字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玉米季坡耕地地表糙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玉米种植下紫色土坡耕地地表糙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地表糙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地表糙度逐渐衰退,在抽雄期时达到最小,地表糙度平均变幅大小为横坡垄作>顺坡垄作>平作,苗期时变化幅度最小,拔节期或抽雄期时最大;玉米长势越好地表产流时间越晚,各生育时期地表产流时间均为顺坡垄作最早,横坡垄作最晚;全生育期内地表径流量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除苗期外横坡垄作产流量均低于平作,总体而言地表糙度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苗期时土壤侵蚀量随地表糙度的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其余3个生长时期均是随地表糙度的增大土壤侵蚀量呈指数或者幂函数递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