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辉 《吉林农业》2013,(4):59-59
伊犁用近30年伊宁市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其日照时数年代、年际、季和月的变化特征,采用线性方法,找出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袁小康  谷晓平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8):108-109,113
为充分利用贵阳市太阳能资源,应用贵阳市1961-2010年太阳总辐射及日照资料对贵阳市太阳能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贵阳市1980-2010年30 a总辐射气候平均值为3 578 MJ/(m2·a),属于资源一般区;贵阳市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是3.9,属比较稳定型,全年日照时数≥6h的天数在63~166d,7月、8月和9月是贵阳市太阳能资源利用价值最高的月份.  相似文献   

3.
辽宁康平地区太阳能资源特征变化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福义  康敏  姜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78-17679,17795
利用1961~2009年康平县太阳总辐射和日数时数资料对康平太阳能资源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康平太阳能资源年总量及月值均呈下降减少趋势;在49a里总辐射年总量减少534.20MJ/m^2,年日照时数减少228h,在近10a太阳能资源略有回升;康平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历年变化稳定,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对近50年贵德县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Mann-Kendall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贵德县年日照时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3年)与谷点(1975年)相差可达357.5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相应各月日照时数除4、5、11月呈微弱增加趋势外,其他各月均呈减少趋势;2~7月的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变化极为一致,秋冬季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变化相反;年降水量的谷值年份和日照时数的峰值年份一一对应,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陕西省榆林市12县(区)1969—2008年日照时数、云量等观测资料,分别计算了各县(区)太阳辐射值,分析了全市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及太阳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市太阳年辐射分布有明显的纬度差异,南北相差500 mJ/m2。在季节分布上,太阳辐射在春夏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榆林市年太阳辐射总量达到5 500~6 000 mJ/m2,是全国太阳能资源三级分布区之一,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在此基础上发展清洁能源,对保持榆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近60年大连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02-6604
利用大连市基准站1951~2009年日照时数统计资料,对近60年大连日照时数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大连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率为-3.31 h/a,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78年)与谷点(2003年)相差681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气候变化率分别为-1.18、-1.15、-0.91、-0.62 h/a;除3月份外,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10月的减少趋势较为显著,而3月份略有上升;日照百分率与总云量、相对湿度和大雾日数呈反相关;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附近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州12个站1964—2017年的年日照时数、季节日照时数进行了线性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州12个县年日照时数均呈一致减少的趋势,其中独山和罗甸减少趋势最为显著,分别为-80.3987/10a、-75.116/10a;在突变检验中仅荔波、惠水年平均日照时数存在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分别为1982年和1989年。但其他县仍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另外,从空间分布来看,黔南州 54a 平均日照分布呈现西部、南部高, 东部、北部低的分布, 平均值在 1800~ 700h /a 左右; 最高值区域 (≥ 1800h /a ) 出现在罗甸, 最低日照值区域出现在贵定和都匀市的部分地区 (≤ 700h /a)。  相似文献   

9.
10.
重庆市农村地区太阳能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对于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重庆市农村地区太阳能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太阳能在重庆地区利用的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塔额盆地4个常规气象台站1960—2009年的实测资料,分析塔额盆地日照时数的年平均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规律,并通过Mann-Kendall法进行年平均日照时数变化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塔额盆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以2.9 h/10 a的气候倾向率波动式增加;日照时数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春、夏、秋季,尤其是春季最为明显;塔额盆地年平均日照时数存在2个突变点;日照时数与总云量、低云量及≥0.1 mm的降水日数之间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其中总云量与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熊岳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利用1953~2010年熊岳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积距平法,分析熊岳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熊岳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且仅90年代日照时数低于气候标准值;年、季日照时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以53.5 h/10a的速率减少;四季中夏季减幅最大,冬季减幅最小;突变分析显示,熊岳日照时数在1971年附近发生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变成少日照时段。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东营市30年的观测数据计算太阳能资源参数,并对东营市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太阳能资源利用价值、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太阳能资源日最佳利用时段等多个方面做详细的评估。结果表明,东营市的太阳能资源具有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超球  黄琳  韦覃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13-19414
为了比较日照计与总辐射表在测量日照时数上存在的差异,通过对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8~2009年间暗筒式日照计与总辐射表进行测量所得的日照时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种仪器测量所得的日照时数差异明显,总辐射表测量的日照总时数明显多于暗筒式日照计所测的,且二者的差值有明显的年、月、时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总辐射表比暗筒式日照计有更高的灵敏度,相对暗筒式日照计而言,总辐射表测量的数据更客观,虽然测值有一定的差别,但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分析还发现,不同的天气条件也是导致两者差异的原因,一般晴好天气差别较少,多云天气差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州12个站1964—2017年的年日照时数、季日照时数进行了线性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州12个县年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独山和罗甸减少趋势最显著,分别为-80.398 7/10 a和-75.116/10 a;在突变检验中,仅荔波、惠水年平均日照时数存在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分别为1982年和1989年,但其他县仍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另外,从空间分布来看,黔南州54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呈现西部、南部高,东部、北部低的特点,年平均值为700~1 800 h;最高值(≥1 800 h)区域出现在罗甸,最低值(≤700 h)区域出现在贵定和都匀市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6.
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通化地区1999-2005年5月下旬至9月下旬各月、旬的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每穴穗数和每穴粒数与7月下旬的日照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r=0.864,r=0.876),穗长与7月上旬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r=-0.824),结实千粒重与7月份的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2),水稻的实际产量与生育期内的日照总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博州地区4个测站1958—2008年的年、季日照时数资料,分析博州地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并对年日照时数进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显示:博州地区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由西向东逐渐递减,日照时数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1983年前后为日照时数发生突变的开始年,空气污染可能是日照时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孙亚丽  田世芹  王峰  董平 《农技服务》2010,27(5):619-619,639
通过对滨州市年日照时数进行分析,发现日照时数呈减少的变化特征,并对成因进一步研究,找出了日照时数与天气、视程障碍现象的关系及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9.
包头市太阳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应用包头市7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相关原理,计算了全市的太阳辐射资源、太阳能功率和光电转换,并对太阳能的利用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