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茶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鲜叶破碎程度、萎凋及冷冻处理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鲜叶破碎程度的增大,茶红素含量明显增加;适度萎凋可促进茶黄素的形成;冷冻处理明显提高水浸出物、茶黄素等含量从而改善了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2.
花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鲜叶破碎程度,萎凋及冷冻处理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鲜叶破碎程度的增长,花红素含量明显增加;适度萎凋可促进茶黄素的形成;冷冻处理明显提高水浸出物,茶黄素等含量从而改善了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3.
用夏秋茶原料制作红茶,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红茶消费需求,又能促进夏秋茶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整体效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红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丘陵地区普遍栽培的茶树品种福云6号和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按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分别以日光萎凋和空调间萎凋2种方式制作红茶,通过感官评审,分析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采用空调间萎凋,以福云6号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产品总品质得分与春秋鲜叶红茶相近,且明显高于日光萎凋、以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说明采用空调间萎凋方法及福云6号夏暑鲜叶加工红茶具有较好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5.
红茶初制工艺对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制工艺是红茶品质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红茶的传统初制工艺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各个工艺阶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品牌红茶的品质特性.综述了目前国内红茶的初制工艺的特点,以期揭示各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黄化英红九号和英红九号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萎凋时间加工红茶的生化成分特征,对更好地了解2个品种(系)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夏秋英红九号和黄化英红九号红茶中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咖啡碱则显著增加;夏季黄化英红九号红茶中游离氨基酸随萎凋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茶黄素、茶红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则没有显著变化;英红九号红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2个品种(系)的秋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萎凋时间延长没有显著变化;2个品种(系)的夏秋茶儿茶素组分增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降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黄化英红九号夏秋茶品质与英红九号不同,且季节间品质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萎凋是红茶加工中第一道工序,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工序,通常萎凋时间长短和程度轻重,对红茶品质的形成影响较大。但是,在一些红茶产区,往往对萎凋工序不太重视,采用的萎凋方法也较多,有...  相似文献   

8.
利用砂梨多酚氧化酶减少夏秋红茶苦涩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秋茶鲜叶为原料,在改善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添加砂梨多酚氧化酶来减少茶叶的苦涩味,从而提高夏秋红茶的品质.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35℃、空气相对湿度90%、光照度20 000 1x条件下,鲜叶经日光萎凋15~20 min后再经过18h的室内萎凋,采用2次揉捻共1h,在30℃、相对空气湿度95%的恒温恒温条件下发酵(3~6 h),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茶叶的感官品质明显提高;砂梨多酚氧化酶可以促进红茶发酵,粗酶液添加量与揉捻叶重量比例在0~10%范围内,随着比例的升高,茶叶感官的内质得分明显上升(r=-0.937 5),红茶中苦涩味物质显著减少,同时甜醇类物质显著增加,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下降了6.8%,茶多酚含量增加了4.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4.0%.  相似文献   

9.
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的品质,初步试验表明日光萎凋与鼓风萎凋加工的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相近,而冷冻萎凋所制的红茶在滋味、汤色、叶底方面均好于上述两个处理,但香气较差。  相似文献   

10.
以‘桃源大叶茶’1 芽2 叶为材料,研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在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中的动态变化,分析加工叶水分含量对3 种酶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高香高茶黄素红茶的加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延长,3 种酶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萎凋14 h 后,多酚氧化酶酶活性达到鲜叶的2.9 倍,过氧化物酶酶活性达到鲜叶的3.5 倍,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鲜叶的2.1 倍,在揉捻、发酵、干燥工艺中,3 种酶活性不同程度地下降。根据研究结果可推断,β-葡萄糖苷酶对红茶香气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萎凋过程及发酵早期,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对红茶滋味品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发酵工艺,可依据萎凋叶中3 种酶的活性变化程度及失水情况,确定萎凋适度的标准,依据发酵叶中的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比值变化情况,确定发酵适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茶企、走访茶农、咨询专家等方式,比较分析福建省三大茶叶主产区(安溪县、福安市、武夷山市)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模式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视,目前大多数茶农自觉放弃高毒、高残农药。政府茶叶主管部门对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过程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茶叶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但是,在散户茶农监管、茶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等领域还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对此,本文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莉华  李涛  梁亦舟  王婷  熊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92-15094
湖北宜昌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与三峡旅游结合开展三峡茶叶游。宜昌茶叶品质好,采花毛尖、萧氏茗茶、金香品雪为中国驰名商标,邓村绿茶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昌在茶叶的种植、加工等环节可以更进一步优化,以水电作为能源加工茶叶的方式应取代以煤为能源的加工方式,可进一步提高宜昌茶叶的内在品质。宜昌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应开发附加值较高的茶产品。  相似文献   

13.
茶叶固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茶树种质资源筛选寻找准确的鲜叶固样方法,以湖南农业大学茶树资源圃中槠叶齐品种的春茶1芽1叶至1芽2叶为材料,在筛选出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较优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比较了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冷冻固样、低温固样和锅炒杀青固样等固样方法对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茶鲜叶固样量为50g时,蒸青固样时间以75s最佳,微波固样时间以70s最佳,热空气固样温度以165℃最佳;蒸青固样在总体上保留各内含成分较多,微波固样能促进儿茶素的转化,热空气165℃固样所保留的茶多酚和氨基酸较多,低温固样与冷冻固样所保留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较多,锅炒杀青固样使一部分内含成分发生了氧化,分解或转化.综合考虑,冷冻固样是较好的固样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贵州茶叶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升贵州茶叶质量安全,概述了贵州茶叶质量安全现状,指出了贵州茶叶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倡导茶叶清洁化生产、树立品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可追溯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及搞好科技推广等方面提出构建贵州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名优绿茶清洁化做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晔  张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89-14391
[目的]研究名优绿茶相配套的清洁化做形技术,为促进清洁化连续加工设备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名优绿茶筑阳翠峰茶为对象,研究清洁化连续加工中理条设备6CLZ-60型多用理条机清洁化做形技术,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含水量、做形温度、投叶量、理条机转速、做形时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成分的检测分析表明,在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做形温度在130℃左右,转速为600 r/m in左右,投叶量为70 g/槽左右,做形时间为10 m in左右时的组合有利于筑阳翠峰茶品质的形成。[结论]该研究为名优绿茶清洁化做形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干燥方式茶坯窨制茉莉花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种干燥方式茶坯窨制成的茉莉花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发现:低温真空~热风联合干燥方式茶坯制成的茉莉花茶与冷冻真空干燥方式茶坯制成的茉莉花茶相比,其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水浸出物稍低,但比其他干燥方式(热风、微波、低温真空)茶坯制成的茉莉花茶相比含量相对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低温真空一热风联合干燥方式茶坯制成的茉莉花茶明显优于其他干燥方式茶坯制成的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山地茶园环境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方法]对黄山市徽州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化品质(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叶绿素)进行研究。[结果]茶园小气候因子和茶叶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海拔每增加100 m,年均气温下降0.65℃,降水量增加36.3 mm,相对湿度增加3.85%。茶园日光照强度曲线呈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通过对茶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芽叶密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最高值在海拔400 m的茶园。随着海拔的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是海拔600 m的茶园最高,酚氨比与海拔呈明显负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随海拔增加呈先上升后先下降的变化规律,在海拔达到400 m时,茶树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最高分别为6.32和2.68 mg/g;而叶绿素a/b值随着海拔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减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复合生态茶园优化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复合酶制剂的作用下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部分理化成分的变化及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模拟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通过不同浓度复合酶制剂的作用,分析研究渥堆过程中各阶段普洱茶中干物质率、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黄酮等理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试验得出,联合应用多酚氧化酶、多糖水解酶类(纤维素酶、果胶酶、β-糖苷酶、淀粉酶)、单宁酶、蛋白酶等制成的复合酶制剂,在一定浓度下有利于普洱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的增加,有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并可缩短渥堆发酵时间。[结论]复合酶制剂应用于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可以简化工艺,缩短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19.
老树茶与台地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勐腊县易武和思茅市澜沧县景迈3地的古老茶园和台地茶园的蒸青茶、晒青茶为样品,从感官审评、内含品质化学成分和矿物质元素检测分析展开对比研究,得出:(1)老树茶口感要优于台地茶,主要表现在滋味协调、味厚回甘好;而就不同产地来讲,各地的老树茶品质风格又有异,诸如南糯茶山的茶味较浓强、易武的鲜活度高、景迈的醇厚度好等,这均与品质化学成分有关联。(2)从理化成分与矿物质含量来看,老树茶与台地茶各有千秋,不能简单、武断地讲谁优谁劣、谁好谁差。老树茶中的灰分、水浸出物、钙含量显著低于台地茶,差异分别达5%,1%,1%水平;从平均含量上看老树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糖、寡糖和铁、铜、锰微量元素含量较台地茶的高,而台地茶在灰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多糖、黄酮及硼、锌、硫、磷、钾、钙、镁的含量上则高于老树茶。  相似文献   

20.
采用空调及除湿机对白茶加工过程中萎凋室温湿度进行人工控制,探讨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白茶萎凋失水及生化成分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对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度相同的情况下,萎凋温度越高萎凋叶含水量下降幅度越大,同时萎凋温度也与毛茶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及白茶品质的形成具有相关性.综合感官审评结果,萎凋室温度22℃、湿度(70±5)%的环境能使萎凋过程中失水和理化变化相协调,利于高品质毛茶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