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状况,阐述了为其提供保障作用的补偿法律制度的状况、缺陷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综述了生态补偿概念及其补偿类型划分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概念,并对国内外水源涵养功能区、防风固沙与土壤保持功能区、调蓄防洪功能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式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指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及制定相关生态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代林业的要求及笔者多年的管理工作实践和观察,依据大小兴安岭森工林区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能性。认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是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实现大小兴安岭由森工林区向生态功能区转变,把生态和产业优势迅速地转变为经济优势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回顾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概念提出的过程,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道路与模式、生态效益补偿、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总结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研究现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要解决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破除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两危"难题,就需要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林业产业结构要有清晰的把握和认识。本研究运用2009~2012年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业产值数据,基于灰色发展决策模型,对林业三次产业及内部次级产业发展系数与预测值进行了测算,明确各产业所属类型。并依据研究结果及生态功能区实际状况,提出林业产业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同,各类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各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和效益的不均衡性,这使得对各类主体功能区进行生态补偿时会产生各种冲突。研究中将生态补偿看作是一种资源,研究各功能区在获取这一特殊资源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问题。认为冲突主要表现在生态效益的空间转移和生态效益共享2个层面上,并对这2个层面的冲突进行了博弈分析。基于冲突构建了政府财政调控机制、区域生态合作机制、区域生态交易机制去协调主体功能之间的协调发展。基于Shapley法,构建不同偏好下的生态补偿效益分配模型,对主体功能区间生态补偿协调机制进行优化。认为各主体功能区只有形成联盟,利用独有自然资源的优势共同保护,才能够使得区域经济达到共赢,生态补偿效益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陲的黑河市,国土面积为68726km^2。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根据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将黑河市划为黑龙江沿江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小兴安岭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松嫩平原农牧业生态功能区等3个生态功能区。论证了该3个生态功能区今后的建设、保护与开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将衡量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效果的指标分解为气候调节、生态保持、产品供给、休闲服务4项,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重要性; 利用VAR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据此给出若干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功能区划是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判断生态系统分异和变化规律、提出生态退化恢复对策的基础。在综合分析怀仁县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以卫星影像图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库为基础,利用ArcG is软件的多层叠加功能,采用图形叠置法将怀仁划分为3个生态区,6个生态功能区,并根据各区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生态建设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黑河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中的第91个森林生态站,主要对大小兴安岭过渡区的生物多样性、红松天然分布北界群落特征、火山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森林功能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进行长期系统的定位观测研究。目的是为揭示过渡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和恢复规律、为量化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效益补偿、为森林与人居环境的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文章对黑龙江黑河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Forests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e Greater and Lesser Khingan Mountains (GKM and LKM) account for nearly 1/3 of the total state-owned forests in the country. Reg...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标本鉴定并查阅有关文献,对酒鬼酒生态功能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酒鬼酒生态功能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丰富,共计109科296属407种,其中被子植物91科267属369种;乔木57种,灌木71种,半灌木6种,草本230种,草质藤本18种,木质藤本25种;(2)主要优势科为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唇形科和大戟科等,优势属为铁线莲属、悬钩子属、翅果菊属、腹水草属、卷柏属和山胡椒属等,14种地理成分中属于世界分布的有33属、热带分布有115属、温带分布有117属、中国特有属5属;(3)保护区植物生活型按种所占比例排序依次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木质藤本草质藤本半灌木,这些不同生活型的植物构成,共同丰富了酒鬼酒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植被。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政府部门也做过很多尝试,可依然收不到较好的效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典型城市在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法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回应。但生态法并不是单一的法律规范集成,而是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本文提出,生态法在三维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所谓三维模式是由生态伦理、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种理想的模式,该模式生态法建立的基础、原动力、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乃至在生态领域的法治运行的解释路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生态伦理是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形成的伦理基础,生态技术则是将生态伦理和生态法律制度应用到社会生态保护实践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生态法律制度则是对生态伦理的不断演进以及生态技术生产和实施的保障,三者共同组成生态法立体型结构模式。本文从生态法三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三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生态法的作用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和讨论了生态法三维模式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生态法在具体内容的模糊性,以及在研究的深入细致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生态法的三维模式在现阶段还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无论如何,国家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创新和发展生态技术,完善生态法律制度,都是生态法走向完善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工作状况及其建设成效的总结分析,指出了当前浙江省生态补偿标准低、群众认识还不到位、经营采伐难度大、管理机构及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提高林分质量、建立生态公益林管理法律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现状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自然保护区补偿标准与其他类型生态补偿主要区别的基础上, 通过梳理近年来我国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案例, 总结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不足, 提出自然保护区补偿标准研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城市规划区内,林种为单一的风景林,承担着风景旅游、自然保护、市民休闲等多项职能,决定了城市国家森林公园经营方向的多样性、复杂性。本研究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图像QuickBird为主要信息源,结合森林美学评价成果,以ArcGis9.0为空间分析平台,从生态功能、森林美学2个方面将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划为山北森林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山岳生态保护区、名胜古迹区、山南市民休闲区5个经营单位,从而有效地协调风景旅游、生态保护、市民休闲等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为城市国家森林公园的经营区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传明 《林业科学》2012,48(4):127-132
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从生态补偿主体、客体、标准、资金来源和方式等方面探讨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大部分社区居民对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保护区的建立使大多数社区居民收入减少,而社区居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社区居民面临着缺少资金、补偿制度缺失和缺乏生产技术等问题;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意愿调查,确定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各级政府、受益企业和旅游部门,生态补偿客体为社区居民;依据发展权限制的损失和社区居民的受偿意愿,制定生态补偿的标准为每户每年3 800~5 000元;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主要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财政专项基金;提出了生态补偿方式为以资金补偿为主,实物与政策补偿为辅.  相似文献   

19.
扎兰屯航空护林站改(扩)建工程建设,是加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及大兴安岭林区护林防火工作的需要,是提升航空巡护能力的需要,也是保障机场安全的需要。项目建成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扎兰屯航空护林站的快速反应、灵活机动的优势,对保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提高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旅游等效能,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