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可造成大量蜜蜂幼虫死亡,导致蜂群断子、飞逃,严重时全场毁灭。中蜂囊状幼虫病主要感染2~3日龄小幼虫,典型症状是幼虫封盖后3~4天不能化蛹,封盖前被感染的幼虫失去光泽,贴于巢房下半部,无臭味。患病幼虫体表完整,表皮内充满乳状液体,用镊子将病虫夹起,虫体为一个充满液体的囊袋状。2008年抚顺市发生中蜂囊状  相似文献   

2.
<正>1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及症状1.1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所引起,主要感染2~3日龄小幼虫,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力,是目前危害我国中蜂饲养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常造成大量蜜蜂幼虫发病死亡,导致蜂群断子、飞逃,严重时造成全场毁灭。1.2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是幼虫封盖后3~4d仍不能化蛹,虫体伸直,头部朝向巢房盖,呈翘起的船头状,患病幼虫体表完整,表皮内充满乳状液体,整个虫体像一只充满液体  相似文献   

3.
刘仕敏 《蜜蜂杂志》2010,30(2):30-30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一种令所有中蜂爱好者头痛的蜂病。该病一般不会感染成蜂,主要感染4~6日龄的幼虫。幼虫感染以后,虫体在  相似文献   

4.
一、中囊病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饲养管理中,从预防为主。中蜂的主要病害是囊状幼虫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在峰群繁殖期均有可能发生,尤以春秋季节发病严重。此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中蜂的病毒性传染病。感染此病主要是1~2日龄幼虫,发病后5~6日龄(封盖前后)死亡。  相似文献   

5.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CSBV)所引起的高致病性传染病。一旦感染会造成中蜂幼虫发病死亡,导致蜂群断子,蜂群飞逃,严重的造成全群毁灭,给蜂业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结合桓仁县养蜂户近些年来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案例,提出一些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为广大养蜂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户鼎荣 《蜜蜂杂志》1994,(10):25-26
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宁夏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宁夏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756000)户鼎荣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在宁夏暴发流行于70年代中期,它的暴发流行使85%以上的中蜂遭此病死亡。80年代中期和1992年春末...  相似文献   

7.
汪新辉 《蜜蜂杂志》2010,30(8):28-29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中蜂蜂群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引起,传染快,容易造成地方性流行。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饲养中蜂的师傅,多有谈"中蜂囊状  相似文献   

8.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病毒引起,传染力强,1只刚死亡的幼虫尸体内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只以上的健康幼虫致病。成年蜂也会被病毒感染,症状表现为不护脾,工蜂在脾面上成堆状;多数被感染的工蜂不采集花粉,甚至丧失采集能力,低温条件下比健康蜂群早结团。中蜂囊状幼虫病一般6日龄大幼虫死亡,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在脾面上出现“尖头”,挑出后可见不明显的囊状物。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 Sacbrood disease,CSBD)是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致病性的传染性病毒病(简称中蜂囊状幼虫病),一旦发生就会对中华蜜蜂(Apis.cerana)幼虫造成毁灭性打击。该病于1972年首次在中国广东发生后迅速地蔓延到全国各地。中蜂囊状幼虫病严重威胁了蜜蜂养殖业的发展。1临床症状2019年5月,辽宁省锦州市松山区某蜂场中华蜜蜂2~  相似文献   

10.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囊雏病”和“囊状蜂子”病,是阻碍中蜂生产的主要病害。囊状幼虫病是由一种过滤性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传染力。蜂群一旦感染,不用药物治疗很难自愈,给养蜂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尽快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对患病蜂群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根据发生原因采用中草药制剂防治。现将长白山区黄色蜂种发病原因和防治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症状患囊状幼虫病的蜂群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比健康的幼虫体表渗出液多,通过镜检可见流动的皮下渗出液。幼虫为5~6日龄,虫体前部边缘和顶部的表皮下…  相似文献   

11.
中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尖头病、囊雏病,是中蜂肠道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它危害大,传染快。该病多流行于夏秋高温季节 ,当蜂群患病后 ,轻者影响蜂群的繁殖和采集 ;重者会造成全场蜂群覆灭。1症状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毒最容易感染2~3日龄的幼虫。病毒在中肠细胞、脂肪细胞、王浆腺细胞和气管等组织中大量增殖,潜伏期4~6天,幼虫一般都死于封盖以后。死亡的幼虫呈尖头子,头部上翘,白色无臭味,体表失去光泽,表皮增厚。初发期,少数死虫被工蜂清理拖出,蜂王又重新产卵。因此,在同一巢脾面上出现卵、虫、蛹错杂的“花子”现象。2防…  相似文献   

12.
<正>给中蜂吃点西餐2017年在陕西放蜂,5月下旬有朋友送我一群中蜂。一个放羊的朋友告诉我在距蜂场不到1km的一个树洞里有一窝中蜂,我把它收捕过箱分成两群,这样就一共有了3个小群,每群有约2脾蜂。不久,我发现幼虫孵化不正常,有半数幼虫死亡,病症很像中囊病。中蜂囊状幼虫病没有特效药。我知道,西方蜜蜂也会感染囊状幼虫病,但症状较轻,可以不治自愈。这说明西方蜜蜂对囊状幼虫病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1991年初夏,甘肃中部中蜂幼虫病流行,蔓延迅速,使很多蜂群毁灭。其症状是:4~7日龄幼虫最易感染。病虫体色失去光泽,稍呈米黄色。四倍体放大镜下明显可见虫体发毛,体缘呈棘皮状,逐渐被工蜂清除。病虫无臭味,拉不起丝,挑不成囊状,  相似文献   

14.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脾面上出现"尖头",抽出后可见不明显的囊状物,病虫体色由珍珠白色变为黄色,继而变为褐色、黑褐色。封盖的幼虫房盖下陷、穿孔、虫尸干瘪后不翘起,无臭味、不粘稠,容易清除。1.发病原因气温不稳定,蜂护不了脾,缺蜜粉导致幼虫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取蜜过于频繁,群内蜜粉不足,幼虫缺食。2.中囊病预防经常打扫蜂场,清理赃物,用生石灰或消毒药物做好场地消毒;换用的蜂箱蜂具消毒好备用,用2%~3%烧碱水溶液  相似文献   

15.
蜜蜂病敌害对养蜂业危害很大。防治总的原则是“防重于治”:选育抗病虫害力强的中蜂品种、加强饲养管理、做好蜂场卫生和蜂具消毒工作,发现病虫害立即防治,以免其传染。治病时最好以“中草药为主、中西药结合,交叉用药”。1中蜂的主要病害1.1中蜂囊状幼虫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年四季可见,冬春两季尤其是连阴雨或寒潮期间更为严重。3日内的幼虫不会得病,5~6日龄的幼虫容易患病。症状:染病的大幼虫,有的未封盖就死亡,有的封盖后死亡。(编者补充:幼虫封盖后多出现穿孔,病虫…  相似文献   

16.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0,30(8):29-29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囊状幼虫病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蜂群感染后,群势下降快,严重时,中蜂常常飞逃,给蜂场造成损失。对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平时的蜂  相似文献   

17.
在饲养中蜂过程中,常有欧洲幼虫腐臭病发生,我地叫"烂子病",它属于细菌性传染病。症状是这样:幼虫在1~2日龄时被感染,在3~4日龄未封盖时死亡。患病幼虫蜷曲,有的紧缩在巢房底,有的虫体两端向着巢房口。病虫浮肿发黄,失去光泽,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一、囊状幼虫病该病是由病毒传染引起。蜂群中染病个体和被污染饲料(蜜、粉).是囊状幼虫病的传染来源.一般在春末夏初发病较重。南方4~5月流行.7月后停止发展.强群可自愈.秋后或第二年又会复发。早春蜜粉源缺乏时容易发病。1.症状:囊状幼虫病主要感染1~2日龄J\幼虫.5~6日龄时大量死去.很少见到化蛹后死亡。染病幼虫虫体初期无明显外表症状.只是伸长幼虫的前端稍低垂.同时幼虫头部前端1~3处变得透明.躯体计节明显.放在镜下可见气管和支下渗出液在流动。中期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上翘.形成一钩状幼虫”.体色呈淡褐色.…  相似文献   

19.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俗称"勾勾病"、"倒驱病"、"蜂瘟"、"烂子病"等,严重的可致规模化中蜂场的中蜂全部死亡,该病发病快,涉及面广,给蜂农造成极大损失。2014年3-4月,正安县境内安场镇、碧峰乡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据抽查几个蜂场统计显示,发病蜂群占饲养蜂群总数的81。5%。笔者采取控制中蜂场转移流动,加强饲养管理,清巢消毒,控制蜂王产卵,清除传染源,选育抗病蜂王繁育,结合中草药防治等方法,有效控制了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和蔓延,使中蜂资源得以保存、恢复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建国 《中国蜂业》2006,57(9):23-23
20世纪70年代,曾在我国广东首先暴发继而在南方大流行后导致百万群以上中蜂毁灭性蜜蜂病害——中蜂囊状幼虫病.本世纪初由这种中囊病病毒的新变种又在我国北方流行起来。目前尚无特效药能够治疗.所以中蜂囊状幼虫病直接危害着我国广大饲养中蜂的地区,对中蜂养殖业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对于中蜂为什么易感染囊状幼虫病.本人有以下几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