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胃肠积沙指的是一些存在异食癖的病牛长期舔食泥沙或牛长时间食用混合泥沙的饲料,进而形成胃肠积沙,严重影响牛的消化机能,给牛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牛的生产性能下降、死亡。附红细胞体病指的是一种附红细胞体在牛、羊等家畜细胞表面寄生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贫血、高热,当牛出现胃肠积沙并发附红细胞体病症时,必须及时予以诊治,以维护牛的健康。笔者主要对牛胃肠积沙并发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肠积沙是河北省坝上及内蒙古地区冬末春初马的常见病。患肠积沙的主要原因是,入冬以后,马群在草滩上放牧,天天啃食枯短的牧草,尤其是春初,青草芽刚刚长出之际,细沙随嫩草不断被采食,日久,不能排出,使肠内积沙增多,刺激胃肠粘膜而引发结沙症。 一、诊断 患肠积沙的病畜,病初一般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加重,出现间歇性腹痛;前肢向前,后肢向后或四肢集于腹下,回顾腹部。  相似文献   

3.
牛的胃肠积沙 ,中兽医又叫砂石积。是牛长时间采食混有泥沙等不洁净的饲草料 ,或患有异食癖的病牛长时间舔食墙土、泥沙等 ,从而导致胃肠积沙 ,消化机能受到扰乱 ,食欲减退 ,反刍减少或变弱。本病不仅会使牛生产性能下降 ,还易导致循环衰弱 ,甚至死亡。1 临床症状  轻者主要表现为前胃迟缓、慢性胃肠胃卡他的症状 ,并且逐渐消瘦 ,胃肠音减弱 ,粪稀干燥 ,粪便中偶尔混有细沙 ;重者食欲废绝 ,鼻镜稍干 ,被毛粗乱、焦黄 ,经常性下痢 ,贫血 ,日渐消瘦。有的还表现腹痛 (哞叫、回头顾腹等 ) ,磨牙 ,口角流涎 ,气喘等症状。粪色发暗 ,严重者粪便…  相似文献   

4.
鸵鸟的胃肠积沙能引起成鸵、幼鸵的死亡。笔者查阅过的资料都认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取出积沙。 在工作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单纯的鸵鸟胃肠积沙,而不是前胃嵌塞综合症,不做手术也可以治愈鸵鸟的胃肠积沙。为在技术上相互交流,现把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胃肠积沙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1996年6月份,大连园林有限公司鸵鸟场从美国加洲引进了30只非洲黑颈鸵鸟(10只♂、20  相似文献   

5.
牛的真胃积沙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曾收治22例“积沙”病例,以消积祛坚,滑利粘着促进胃肠蠕动,保护胃肠粘膜为治则。镇痛、消炎为辅助疗法,自行配制了猪膏散,灵活应用于治疗真胃积沙。治愈率达80%以上。现报道如下。1 临床症状 本病多因采食大量有泥沙草料,沙粒积于胃肠。病初症状不太明显,粪便干少,食欲反刍减少或不食,发病较慢,体温无变化,精神沉郁,口舌干红,鼻镜干燥,胃肠蠕动减弱,腹围每天清晨微增大,午后正常。常作伸腰排尿姿势,后肢踢腹,后期弓背磨牙,反刍停止拉稀,粪发黑象胶冻样,量不多,有轻微腹痛。多因虚脱死…  相似文献   

6.
牛真胃积沙在临床很少见 ,治疗较难。笔者在治疗中 ,以消积祛坚、滑利胃肠为主 ,促进胃肠蠕动、保护胃肠粘膜、止痛消炎为辅的原则 ,自配猪膏散治疗牛真胃积沙 2 2例 ,治愈率 90 5 %。1 病因及症状本病多因牛采食大量含泥沙的草料或饮用含泥沙的水 ,沙粒在胃肠道沉积 ,刺激胃肠粘膜 ,使消化机能紊乱所致。病初症状不明显 ,粪便干少 ,食欲下降 ,反刍减少 ,体温无变化 ,精神沉郁 ,鼻镜干燥 ,胃肠蠕动减弱 ,腹围清晨稍增大 ,午后正常 ,常作排尿姿势 ,后蹄踢腹。后期牛弓背磨牙 ,反刍停止 ,拉稀 ,粪便发黑似胶样 ,量少 ,有腹痛 ,若不及时治疗 …  相似文献   

7.
张翼 《中国家禽》1998,20(7):38-38
育雏期内的非洲鸵鸟,特别是2月龄以内的雏鸟,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发生支原体病继发胃肠积沙,造成较高的死亡率。某鸵鸟养殖场前一时期相继发生了11例禽支原体病继发胃肠积沙,发病率为39%,病死率高达45.5%,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临诊症状初期:病鸡...  相似文献   

8.
每年五、六月份,牛、羊采食过多幼嫩青草,在胃内迅速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而又不易排出体外,引起胀肚,俗称“青草胀”,即瘤胃臌气。  相似文献   

9.
每年五六月份,当牛、羊采食过多的幼嫩青草时,在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而又不易排出体外,引起胀肚,俗称"青草胀",即瘤胃臌气.  相似文献   

10.
每年五六月份,当牛、羊采食过多的幼嫩青草时,在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而又不易排出体外,引起胀肚,俗称"青草胀",即瘤胃臌气.  相似文献   

11.
胃肠积沙可引起鸵鸟大量死亡,已成为制约鸵鸟养殖的一个重要因素。2005年10月份,内蒙古通辽市开发区一鸵鸟养殖基地先后有21只鸵鸟发生了以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为特征的疾病。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陆续死亡8只(红颈3只、蓝颈5只)。经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分析,确诊为胃肠积沙致死  相似文献   

12.
每年5-6月份,当牛、羊采食过多的幼嫩青草时,在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而又不易排出体外,引起胀肚,俗称“青草胀”,即瘤胃臌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牛业科学》2012,38(3):32-32
进入夏季后,天气开始变热,雨水也逐渐增多,各种幼嫩的青草开始旺长,数量增多。在牛的饲养过程中,有的养殖户便去掉了其日粮中的干草,全部喂给鲜嫩多汁、甘甜可口的青草。牛非常喜欢采食,常常出现过饱现象,引起胃肠不适应或负担过重而发生水泻。有的病牛一日水泻多次,有的甚至边行走边水泻。病牛很快消瘦,如不及时治疗,会因严重脱水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反刍兽青草抽搦症又名低镁性抽搦,是指反刍兽采食幼嫩的青草或谷苗之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低镁性血症。临床上以呈现兴奋、痉挛等神经症状为特征。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于牛、羊,水牛亦有发生。其他家畜不发病,无传染性。发生于每年的5~9月,刚好是青草生出的季节。牛吃到刚发出的肥嫩青草,加之气候炎热和缺乏饮水,就会突然生病,甚至倒地死亡。因个体差异,有的牛则不发病。  相似文献   

15.
夏秋季节,青饲料数量多,有的养牛户便去掉日粮中的干草,只给牛喂青草.由于这期间的青饲料鲜嫩多汁,牛非常喜欢吃,常常出现进食过饱的现象,从而引起胃肠不适应或负担过重而发生水泻病.  相似文献   

16.
正(一)牛胃膨胀这种病多发于春季,发病原因是牛饲料突然由吃干草转为吃青草为主,引起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  相似文献   

17.
(一)牛胃膨胀这种病多发干春季,发病原因是牛饲料突然由吃干草转为吃青草为主,引起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膨胀成病.另外吃腐烂的饲草也会引起这种病.  相似文献   

18.
牛青杠叶中毒病是牛连续采食幼嫩青杠叶、花后数天发生的急性中毒病,其病理特征是消化障碍,从会阴至颈部肉垂水肿,胸腹腔积液,尿少尿闭和拒食青草等。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是较为严重的有毒植物中毒病,受各国重视。但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和特殊方法。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了数例牛青杠叶中毒病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飘沙牛与矇东牛的流传涵义在我国广大农村中,自古各地群众对耕牛就流传着飘沙牛与矇东牛两个名词。所谓飘沙,是指“母牛发情、屡配不孕”。所谓矇东,是指“母牛不发情”。据说,由于飘沙牛的后代,好象飘沙般的不可靠,而有此称。矇东牛是指这类牛的性表现不明显,矇蔽了东家(畜主);或说这种牛是不知情(性)的;原意可能是由“懵懂”而来;也有一说是“矇筒”二字,筒是指阴道,意思是说阴道被矇蔽了。有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牛青冈叶中毒病,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份即农历清明节前后。这一时节,青草虽未萌发,但青冈树叶已出新芽,如耕牛食之则易中毒,出现以前胃弛缓,排粪迟滞而后血性腹泻及肾水肿为主要特征的“水肿病”。黄牛发病多于水牛,水牛发病虽较少,但发病急、症状重。通过摸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