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粗茎鳞毛蕨萃取物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选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粗茎鳞毛蕨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级萃取,并测定各相萃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三种体外抗氧化体系即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2.63±2.64)mg/g、(98.46±1.73)mg/g。粗茎鳞毛蕨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正丁醇相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1.75±1.36)mm、(10.50±0.68)mm、(8.37±0.81)mm;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 mg/mL、25.00 mg/mL、25.00 mg/mL。粗茎鳞毛蕨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抗氧化能力最强,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能力的IC50值分别0.14 mg/mL、0.33 mg/mL、0.05 mg/mL。综上所述,粗茎鳞毛蕨萃取物具有开发成为天然抑菌剂及抗氧化剂的潜力,本研究将为粗茎鳞毛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槐(Sophora japonica L.)是中国重要的园林植物和药用植物。本研究旨在挖掘国槐在抑制植物病原菌方面的功能。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国槐树枝中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萃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并运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国槐树枝提取物及其萃取物均对4种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它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性最高,48 h的EC50为2.58 mg/mL,其次为Ectophoma multirostrata、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臭镰刀菌(Fusarium foetens)。从乙酸乙酯萃取物检测出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肪族和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五氟丙酸十八烷基酯(14.77%)。国槐树枝中起抑菌作用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相,其次为正丁醇相、水相与石油醚相。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根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按极性梯度对粗提物进行液-液萃取获得4个组分,测定了不同极性组分总黄酮含量和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并研究了各组分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根部粗提物和不同极性组分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粗提物、正己烷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和水层对DPPH.清除能力的EC50分别为0.68,6.12,0.23,0.07,2.23 mg/mL;不同极性组分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性,而DPPH.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结果证明,小叶锦鸡儿根部不同极性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傣族药竹叶兰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竹叶兰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竹叶兰提取物分为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4个不同极性部位。分别测定其活性物质多酚、黄酮、皂苷含量,考察其对羟自由基(?OH)和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抑制活性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并且与芦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竹叶兰不同部位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呈显著剂量效应关系;其抗氧化效果因反应体系的不同而不同,且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稍微有点差异。相同质量浓度的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与芦丁相比略高于芦丁对照,水相则低于相同质量浓度的对照。竹叶兰提取物的四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拟康氏木霉和黑根霉混合发酵对苹果链格孢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发酵液对苹果链格孢菌的生物防治效果,探索开发为新型绿色环保生物防治剂。对2种生防微生物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混合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烟台莱阳进行田间实验对发病较为严重的果园进行为期一年的多次灌根与喷施处理,测定其防治效果并测定其对苹果叶片SOD、POD等防御相关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发酵可显著提高对病原微生物链格孢菌的抑菌能力。平板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液对链格孢菌的抑菌效果达到了66.73%,显著高于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单独发酵液的51.23%、17.28%;田间实验发现,混合发酵液处理后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相对防效达到42.46%;对其叶片防御酶测定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液处理后,苹果叶片的防御酶SOD、POD、PAL活性均有50%以上的提高。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发酵液对苹果链格孢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提高苹果抗病能力,为新型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40%丙酮提取灰树花子实体中的多酚类物质,经NKA-Ⅱ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然后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制备不同极性的多酚组分。通过分析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从而研究不同极性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多酚质量浓度的乙酸乙酯相总还原力均高于正丁醇相和水相;乙酸乙酯相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为12.192μg/m L,且羟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为66.040μg/m L,说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所含的多酚组分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2012-2013年度, 在温县和郑州大田条件下, 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品种豫麦49-198籽粒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纯氮0~300 kg hm–2范围内, 所有观测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最高。随灌水次数(0~2次)的增加, 总酚、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以灌拔节水处理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试点间表现不一致。水氮耦合, 以灌拔节水+施氮240~300 kg hm–2处理的抗氧化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较高, 而总酚、类黄酮及类胡萝卜素的积累量则以灌拔节和开花水+施氮240~300 kg hm–2处理较高。相关分析表明, 籽粒总酚、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总酚、类黄酮含量增加可以提高小麦籽粒抗氧化活性;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及硝态氮含量与籽粒抗氧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总体而言, 氮含量有助于总酚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 而水分含量可能有助于类黄酮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夏枯草生殖生长期总黄酮积累规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淼  白月梅  苗芳  周乐 《华北农学报》2012,27(2):170-174
通过测定夏枯草生殖生长期各阶段不同器官的总黄酮含量,揭示夏枯草各器官总黄酮的积累规律。采用70%乙醇超声波提取,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以BHT为对照,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夏枯草根、茎、叶中的黄酮含量随着生长进程而升高,至终花期达到最高;花穗中的黄酮含量在花盛期最高;各器官相比,叶中黄酮含量最高。夏枯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对照BHT清除DPP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BHT>水提物,清除.O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BHT>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物,并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呈较显著的相关性。夏枯草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在夏枯草花终期或果穗干枯期采集叶或全草提炼加工。  相似文献   

9.
灵芝多糖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热水提取法提取灵芝多糖,得到灵芝粗多糖,并以3种植物病原菌(胡萝卜欧氏菌、指状青霉、灰葡萄孢)和5种食品有害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和黑根霉)为供试菌,采用纸片琼脂法来测定灵芝粗多糖对供试菌的抑菌强度。结果表明,灵芝粗多糖对植物病原菌中的胡萝卜欧氏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指状青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对灰葡萄孢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对食品有害菌中的枯草芽孢杆和蜡状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对黑根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总体来看,灵芝多糖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真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剂,本实验对七种藤黄科植物树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游离型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利用4种化学方法对样品的抗氧化性进行了评估;采用福林一酚试剂法和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植物提取物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四种溶剂中,75%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效果最佳;七种植物树皮75%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与样品浓度均表现出量效关系,同时热稳定性比较好。然而,七种植物树皮的抗氧化活性在4个测定指标上存在差异,但是整体而言,红厚壳属和黄牛木属植物的抗氧化效果相对藤黄属植物较好。七种藤黄科植物树皮中游离型总黄酮的含量在0.71%~5.05%之间,游离型总多酚的含量在3.52%~4.00%之间。但两者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效果并未表现出一致的相关性。因此,七种藤黄科植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天然抗氧化剂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从砂地柏中分离得到的四个化合物鬼臼毒素、脱氧鬼臼毒素、4-表松香醛和7,13-松香二烯-3-酮的杀虫、抑菌及除草活性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4-表松香醛和7,13-松香二烯-3-酮对粘虫、小菜蛾及菜青虫等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及一定的毒杀作用;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对辣椒疫霉、番茄灰霉及油菜菌核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除草活性研究表明鬼臼毒素对反枝苋、野燕麦根的抑制效果较强,脱氧鬼臼毒素对反枝苋、野燕麦及婆婆纳根的抑制效果较强,其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瑞香狼毒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甲醇、氯仿、石油醚、二氯甲烷4种不同溶剂提取瑞香狼毒中的活性物质。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il)3种病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96 h后,瑞香狼毒甲醇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率均高于68%,对3种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31,1.64,0.54mg/ml。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杀螨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别对瑞香狼毒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获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利用各种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为瑞香狼毒素A(1)、槲皮素(2)和(+)-表枇杷素(3)。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触杀活性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 4.9434 mg?mL-1、7.6930 mg?mL-1、2.2494 mg?mL-1。实验结果表明,瑞香狼毒素A、槲皮素和(+)-表枇杷素均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 其中表枇杷素杀螨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不同诱导源处理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后对抗菌物质的诱导结果。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源均可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但抗菌活性有差异。在供试诱导源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88)所诱导产生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为溴氰菊酯。日龄10d以内的成虫诱导后的24h即表现抗菌活性,其中,10日龄以内的雄成虫抗菌活性比例以及诱导后的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萝卜肉质根膨大过程中库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汪炳良 《种子》2005,24(7):40-43
以根冠比不同的3个萝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萝卜肉质根的生长动态和肉质根膨大过程中源-库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播种后14~21 d肉质根开始膨大,并在播种28d后进入快速膨大期;叶片的快速生长期先于肉质根.3个品种其根冠比(鲜质量)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其中‘短叶13'在播种后35 d,其根冠比即达到1以上;至播种后56 d其根冠比高达4.7,而‘叶用萝卜'根冠比始终小于1.源活性在播种后14~21 d达到最大,之后逐渐下降,但‘叶用萝卜'源活性在播种后21~28 d仍维持较高的水平;库活性在播种后28 d(‘短叶13'和‘叶用萝卜')或35 d(‘白玉春')内持续快速提高,之后则呈下降趋势.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短叶13'的源活性始终低于其它两个品种,而其库活性和地下部干重并不低于其它2个品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蒸馏水、甲醇和丙酮3种溶剂浸提莼菜种子,研究其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溶剂浸提莼菜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不同,以蒸馏水浸提液的抑制物质活性最强,甲醇浸提液和丙酮浸提液的抑制活性较弱;蒸馏水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的抑制作用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采用45℃温水浸泡莼菜种子可有效去除部分内源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丰富的艾纳香内生真菌资源,筛选出抗性生防菌株,用于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发现,通过水琼脂法对海南产艾纳香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通过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采用滤纸片法评价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细菌的抑制活性,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评价艾纳香内生真菌对植物炭疽菌的拮抗作用。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出191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7属,45种,其中优势菌属为DiaportheParaphomaEctophomaPenicilliumTalaromycesHypoxylonPhomopsisColletotrichumFusarium。抗细菌活性结果显示,ClonostachysFusariumDiapothe属活性较强。抗炭疽病菌试验显示,TalaromycesEctophomaPenicillium属活性较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海南产艾纳香内生真菌种类的多样性,并首次对其进行了抗病原菌活性筛查,获得的活性菌株可作为微生物源菌剂开发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甲烷氧化菌素是一种铜绑定的层析肽,它存在于甲烷氧化细菌的细胞外和细胞膜上。应用NBT法、SOD试剂盒法分别测定甲烷氧化菌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测定甲烷氧化菌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试验结果比较稳定;通过比较大孔树脂纯化前后甲烷氧化菌素的活性,发现以发酵液纯化前加入CuSO4结合成Cu-mb的效果要好,纯化过后Cu-mb的SOD活性变小。建立采用DPPH法分析甲烷氧化菌素和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发现Cu-mb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纯化前结合成Cu-mb的效果更好。对甲烷氧化菌素的食用油脂进行抗氧化性能评价,抗氧化系数(PF)显示Cu-mb对猪油、豆油这2种油脂具有抗氧化性(PF1)。  相似文献   

19.
新疆孜然黄酮超声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新疆孜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新疆孜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分别考察了溶剂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结果的影响。选用L9(34)正交试验对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采用总还原力法和DPPH法,测定了新疆孜然的抗氧化活性。孜然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70%乙醇浓度,料液比1:35,超声提取时间80 min,超声提取功率125W。正交试验中影响黄酮得率的因素依次为:超声功率,料液比,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孜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总还原力,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明显,IC50值为0.109 mg/mL。超声提取是一种理想的提取方法,新疆孜然黄酮作为抗氧化剂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蓼子朴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新型、高效植物源农药,探讨蓼子朴作为植物源农药的可能性,笔者在室内测定了蓼子朴乙醇提取物对3龄小菜蛾幼虫的触杀、拒食、产卵忌避、胃毒、抑制生长发育5种生物活性作用。结果表明:蓼子朴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有较明显的触杀和拒食活性,校正死亡率和拒食率均随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浸渍法处理小菜蛾3龄幼虫72 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4.949 g/L,24 h的选择性、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4.676、4.189 g/L;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产卵忌避活性也很好,处理24 h时的忌避效果达70%以上,对小菜蛾的忌避作用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也有一定的胃毒、抑制生长发育活性。蓼子朴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触杀和拒食生物活性,故蓼子朴具有潜在的植物源农药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