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子标记及其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分子标记来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已经成为当今家畜育种的一种趋势。笔者对目前常见的几种分子标记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分子标记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特别就分子标记在标记辅助选择中分子标记图谱的构建、分子标记的筛选、QTL定位和与分子标记的连锁分析3个方面的应用作了较详尽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江西饲料》2008,(1):46-46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科研人员采用BLUP和MAS技术.并与肉质和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成功选育出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系。通过BLUP和MAS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探索了多基因合并基因型的途径.并建立了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系培育技术体系。在猪3、4、7号染色体上定位了5个影响猪肌肉品质性状的QTL.分离克隆了3个猪新基因,筛选出5个与猪生产性状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基于RT-PCR方法,扩增了用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5匹马的编码经典MHC—I类分子的大部分基因,具体包括编码肽结合区大部分区域、α3区、穿膜区及胞浆区蛋白的基因,并进行了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试验马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总RNA提取物经RT-PCR扩增,并将所得产物进行T-A克隆。从每匹马的所有克隆中,分别随机挑取鉴定为阳性重组质粒的21~23个克隆用于测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匹试验马匹各自具有3~5个等位基因,由于MHC-Ⅰ分子等位基因表达的共显性特征,可以推测马的基因组内可能存在2~3个基因座对应于这些等位基因,这与国外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另外,不同马匹PBMC表达的MHC-Ⅰ类分子的差别水平不一致。除了6号与7号和10号马之间MHC-Ⅰ类分子的差异较大,无相同或高度相近的经典MHC-Ⅰ类分子序列外,各马匹间均表达具有1个或1个以上的相同或高度同源的对应经典的MHC-Ⅰ类分子的mRNA。以上研究结果既可作为正在开展的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基础性、支持性数据,又可进一步丰富国内马的经典MHC-Ⅰ分子多态性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果寡糖(Fructooligosaocharides,FOS)又称低聚果糖、蔗果三糖族低聚糖等。它的分子式为G~F—Fn(G葡萄糖,F为果糖,n=1~3),是在蔗糖分子上以β-1、2糖苷键结合1~3个果糖分子所形成的一组寡糖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病毒OH99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骆驼β-防御素-1(caBD-1)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定位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御素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阳离子抗微生物肽,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活性。哺乳动物防御素分子内含有由6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的3对二硫键,根据其分子内二硫键的连接位置不同可分为α-防御素和β-防御素。防御素分子既可亲水又可亲脂,使其能与靶细胞膜相互作用并折断靶细胞膜,使靶细胞膜上形成通道,最终使靶细胞破裂死亡。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对芦花鸡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鸡IFITM3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350061.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芦花鸡IFITM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芦花鸡IFITM3基因片段大小为414 bp,与GenBank中发表的鸡IFITM3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350061.1)同源性为99.9%;编码137个氨基酸。IFITM3基因理论分子质量为14.95 ku,理论等电点(pI)为6.89,不稳定系数为33.98,脂肪系数为103.14,平均疏水指数为0.300,存在3个明显的疏水区,无信号肽,存在2个跨膜区,分别位于第46-68、101-123位氨基酸处;二级结构预测显示,IFITN3蛋白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存在多个α-螺旋和β-折叠区域。本研究成功克隆了芦花鸡IFITM3基因,为进一步研究IFITM3蛋白功能及阐明其抗病毒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6年,一种新的圆环病毒在美国被发现,该病毒被命名为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PCV3感染可造成临床猪只呼吸、消化、生殖等多系统炎症。目前,PCV3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人们对PCV3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却在不断深入。为了解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作者通过对GenBank中我国上传的426条PCV3全基因序列进行整理,借助分子生物学软件对PCV3各基因型统计分析,并统计了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相关文献,回顾了我国近年来PCV3流行及其分型研究进展。通过对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做好PCV3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荷斯坦奶牛耐热性状的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筛选出耐热荷斯坦奶牛的分子遗传标记,并应用这些分子标记进行高产耐热荷斯坦奶牛的选育。从高产奶牛群中筛选出耐热性状差异显著的10头高产荷斯坦牛作为实验材料,采用RAPD作为分子标记筛选方法。优化奶牛RAPD反应最佳体系,并在154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性好、带型清晰的引物64条。通过RAPD结果,并结合红细胞钾测定结果和生产性能进行分析,确定3个分子标记与奶牛耐热性状相关,并对其进行了测序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选取高产荷斯坦牛10头,优化奶牛RAPD反应最佳体系,并在154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性好、带型清晰的引物64条。结合红细胞钾测定结果和生产性能测定,通过RAPD分析并筛选出3个与奶牛耐热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期应用这些分子标记进行高产耐热荷斯坦奶牛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病毒WFL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以及GenBank上公布的全序列,用DNAMAN分别设计了涵盖整个基因组序列的3对引物,从接种口蹄疫病毒WFL株的细胞培养液中提取了病毒基因组RNA,采用RT-PCR方法和RACE法分别扩增了3条基因片段,并将扩增片段分别与T载体连接,在体外分别进行了5-半分子和3’半分子的构建。最后将5’半分子和3’半分子连接成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及全长cDNA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口蹄疫病毒wFL株基因组全长eDNA分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全长为8155nt,5'UTR长1059nt;具有一个大的读码框,其核苷酸长度为6969nt。包括201aa的前导蛋白基因和2122aa的聚合蛋白基因;3'UTR长127nt,包括34nt的polv(A)。  相似文献   

12.
为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含EF手性结构域分子及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首先找到含有EF—hand结构域的分子,按照序列一级结构进行分类,之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用PCR方法以虫卵和成虫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分类后的分子,构建重组质粒,诱导蛋白表达并纯化,选取14个纯化蛋白用Western blot进行初步免疫原性鉴定。结果269个原始含EF-hand结构域分子按照序列一级结构分为70个;成功表达和纯化了49个含EF手性分子,进化树分析将其分为9类;Western blot显示,14个纯化蛋白均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阳性血清识别。本研究结果为下一步采用这类分子进行动物保护性效果评价以及保护性免疫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旨在明确实验用荣昌猪SLA遗传背景,深入研究SLA-1分子相关的抗原递呈和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对27头荣昌猪采集抗凝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SLA-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对获得序列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荣昌猪中共获得11个SLA-1等位基因,其中,9个为新等位基因,全部获得GenBank登录号和ISAG SLA命名委员会官方命名,SLA-1*24:01等位基因在该群体中频率最高。SLA-1基因编码区全长1 086 bp,存在127个核苷酸多态位点,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数高于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数。核苷酸多样度为0.044 9,单倍型多样度为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8.782,G+C含量为64.9%。SLA-1基因编码的361个氨基酸中,有75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第2和第3外显子编码区多态性最高,且第2外显子区域的氨基酸变异程度高于第3外显子区,组成抗原肽结合槽6个口袋的33个关键氨基酸位点中,11个在人与荣昌猪之间高度保守,与β2-微球蛋白结合的19个关键氨基酸位点中,10个保持一致,CD8分子与MHC结...  相似文献   

14.
猪O型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NSP)3ABC与FMDV复制有关,感染FMDV的动物产生的NSP 3ABC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是鉴别诊断动物接种疫苗与自然感染口蹄疫的可靠指标。本文从猪FMDV—NSP 3ABC阳性抗血清中分离和纯化IgG,以此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的富集筛选后,随机挑取20个噬菌斑进行扩增,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扩增后的噬菌体抗原性,其中有8个噬菌体克隆与纯化的IgG有较强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对得到的阳性克隆提取ssDNA进行测序,分析所递呈的氨基酸序列,其中的7个噬菌体展示肽的氨基酸片段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进一步分别以8个阳性噬菌体克隆为固相捕获分子,对22份疑似FMD病猪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5个噬菌体克隆检测结果与试剂盒检测有较高的符合率。本研究为FMDV—NSP 3ABC抗原表位结构进一步研究和建立猪自然感染FMDV快速鉴别诊断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12个长白山中蜂(长白山地方采样点中华蜜蜂)基因组多态性分布规律,以寻找其基因组特异性分子标记为主要目的;以RAPD—PCR技术选择性扩增基因组RAPD位点分子,以克隆有意义的分子标记,DNA酶Ⅰ将克隆的分子标记酶学合成为探针并进行Southern杂交等为主要方法;结果发现1005号蜂等10个基因组分子标记多态性图谱同时显示700(bp)DNA片段,而1083号蜂等2个基因组分子标记多态性图谱仅为弱显示或未显示700(bp)DNA片段;这一结果提示:700(bp)DNA片段可能是长白山中蜂基因组有意义的分子标记,即保守的同源序列,可以充当长白山中蜂基因组的特异性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从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和成果、分子育种技术、前景展望3个方面综述了肉用绵羊新品种的培育及分子辅助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小RNA,通过与目标基因的3'端非编码序列结合,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和凋亡等。miRNA的生物合成始于细胞核,分为3个阶段,即pri-miRNA、pre-miRNA、成熟的miRNA分子。前两个阶段在细胞核中完成,第三阶段转移到细胞质中完成。miRNA具有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长度21~24 nt、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3个特点。研究表明,miRNA参与调控猪胚胎期肌肉发育、胚后期肌肉生长及肉质性状形成,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沉积,猪体的免疫应答,以及影响病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等过程。因此,了解更多的猪miRNA研究进展,可以加深对猪肌肉发育、脂肪代谢、疾病免疫等分子机制的理解,为生猪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揭示香猪卵巢组织中circ_CSPP1的潜在功能。利用CIRI-full拼接circ_CSPP1的序列,circBase数据库在线blat分析circ_CSPP1的保守性,采用RT-PCR和Sanger测序技术从香猪卵巢分离和鉴定circ_CSPP1,采用miRanda、RNAhybrid和PITA软件预测和分析circ_CSPP1结合的miRNA分子及miRNA的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circ_CSPP1是保守的,由CSPP1基因的外显子8~12组成,可作为ssc-miR-324、ssc-miR-10a-5p、ssc-miR-9847-3p、ssc-miR-365-5p、ssc-miR-92b-5p、ssc-miR-885-3p、ssc-miR-7139-3p、ssc-miR-9851-3p和ssc-miR-33b-3p等14个miRNAs的分子海绵,靶向755个蛋白编码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circ_CSPP1的靶基因显著富集到153个GO条目,其中细胞成熟、细胞分裂位点、细胞迁移的负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子宫发育、MAPK活性的激活、黏着斑和卵裂沟等条目与卵巢功能相关。KEGG富集分析表明,circ_CSPP1的靶基因富集到260个信号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有29个信号通路,主要富集于癌症通路、细胞周期、雌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催产素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综上,circ_CSPP1可作为许多miRNA的分子海绵调控香猪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卵泡成熟、排卵过程、卵巢类固醇生成和卵巢早衰等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仔猪采食不同类型的高锌日粮后消化道中锌离子和氧化锌的分布规律。本试验选用断奶后3天(26日龄)和断奶后14天(37日龄)的二元杂(长x大)仔猪各6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头猪(26日龄和37日龄乳仔猪各2头)。饥饿24h后,用A、B、C三种教槽料对应饲喂3个组的仔猪。自由采食30min后计算每头猪的采食量,并开始计时,分别于采食1h和4h后两个时间点,从3个处理组中各选2头(26日龄和37日龄各1头)进行屠宰,测定消化道内锌离子和氧化锌浓度。结果表明:1、26日龄乳仔猪采食高锌(锌平均水平2190ppm)日粮4h后,消化道中离子态锌和肠道中分子态锌所占比例分别为65.56%和31.99%,采食高锌日粮1h后,消化道中离子态锌和肠道中分子态锌所占比例分别为59.01%和20.74%。2、37日龄乳仔猪采食高锌(锌平均水平2190ppm)日粮4h后,消化道中离子态锌和肠道中分子态锌所占比例分别为75.27%和17.65%;粟食高锌日粮1h后.消化道中离子态锌和肠道中分子态锌所占比例分别为60.52%和14.94%。  相似文献   

20.
生物体免疫应答的遗传学基础及其基因调控主要涉及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ljor histocompatibility,MHC)3个基因系统。前两者是在个体内的细胞和分子水平呈现其多样性,而MHC则是在群体内的个体水平显示其多态性,在区别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免疫应答能力和疾病易感性等差异方面,3个基因系统中的MHC起主导作用,因而MHC是近年来免疫遗传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