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河流水环境建设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开始下降,尤其是体现在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恶化方面。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简述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含义、构成及功能,并通过对国外河流建设的介绍及对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的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朱文超  马耀光  张增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76-6777,6825
城市水环境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防洪除涝及水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随着杨凌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杨凌区水环境存在着污染日趋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和污染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城市水环境基本生态特征功能和水环境发展要求,按照整体性、系统化及连续性保护原则,采取水功能分区保护措施对杨凌区水环境实施规划保护。  相似文献   

3.
杜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99-10800,10803
城市河流的水环境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表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类作用于城市河流更为频繁,也让河流环境受到的污染更为严重,居民生活质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城市河流水环境研究背景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标准、指标,以期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黎海林  张洪  金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93-5495,5498
[目的]研究昆明市城市化进程及其对滇池水环境的影响。[方法]以昆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复合指标评价体系对1998~2008年昆明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另外,通过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数学模型计算滇池的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并引入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建立城市化水平与滇池水环境质量的耦合模型。[结果]1998~2008年昆明城市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表现为前期城市化水平较低,增长速度缓慢,2002年以前低于0.30,后期增长快速,2008年达0.75;滇池草海和外海的水质污染综合指数表明,草海和外海均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其中草海的污染程度较高;通过环境库兹尼茨倒U曲线模型看出,昆明城市化水平与滇池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基本呈现倒U型,城市化水平为50%左右时出现拐点,目前昆明城市化与滇池水环境的相互作用仍处于拮抗阶段。[结论]该研究为城市化进程与水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祝彬  高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33-353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正在不自觉地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建立"森林岛屿"能缓解由于城市化所导致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城市森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城市森林岛屿营建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离不开资源环境的支撑和保障,而城市化的发展又必然对资源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运用纵向拉开档次法对咸阳市1989-2009年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资源压力指数法对咸阳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城市化水平体系的准则层与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①咸阳市1989-2009年城市化水平在逐年推进,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也在不断增长,个别年份会产生一些波动;②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其中城市化装备力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相关性尤为显著。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缓解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北干旱区域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论述西北干旱区域城市水环境基本情况和水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水环境承载力特点与研究思路,重点对干旱区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指出最为重要的进展为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遗传算法结合求解水环境承载力系统的最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存在的地表水水质监测和污染源监控是两套相互独立的监测体系,分别覆盖了地表水体以及污染源排放,但是两套监测系统各自为政,因此需要建立城市水环境监测网,在城市范畴内将上述两套监测体系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全方面自动监测。提出了城市水环境自动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的方法、工作流程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建立相关的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水资源及环境状况,结合世界和国内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对关中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市洪涝及城市缺水问题日趋严重、区内城市水资源不足且可挖潜力有限、城市水体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严重并引发不必要的地质灾害等水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大力建设蓄水水库、加强城市节水工作、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视为人类生命的淡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多。且水环境的质量越来越恶劣和水资源越来越短缺,这一切都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危及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针对城市市政水污染问题的特点,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已成为管理者和专家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文瀚梓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331-9334
分析了低碳经济时代城镇发展的理念更新,指出高速城镇化进程中的误区,高耗能建筑的制约及城镇文化缺失对城镇更新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低碳环保理念促进的城市更新策略,认为应对“过度”城镇化进行反思,在城镇建设改造过程中引入低碳理念并考虑聚落的文化复兴,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的区域,城市系统碳循环在全球和区域碳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城市“自然-社会”二元碳循环的概念,探讨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的一般特征;分析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内部机理,主要包括:城市系统碳储量和碳输入/输出通量的主要过程和途径、城市系统碳储量、碳通量和碳流通的生命周期分析、城市系统碳输入和碳输出的类型划分等;提出了基于系统层次划分和碳流通过程的城市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框架,分析了城市自然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的主要碳流通过程和环节,构建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思路和理论框架;最后提出了城市系统碳循环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自然遗留地(Urban Remnant Natural Area)是城市化的产物,是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规划区内遗留下来的区域,存在着一定规模和质量的自然资源。本文提出了城市自然遗留地的概念,并对城市自然遗留地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指出城市自然遗留地具有4个方面的内涵:以城市化为根本特征;具有一定面积和界线;景观依托类型多样和具有较强的生态稳定性等。从组成成分、空间结构、时间变化、生态功能和用途属性5个方面阐述了城市自然遗留地的特征。最后,从距城市远近、管理目标、构成对象3个角度对城市自然遗留地的分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过程是人类发展必经的道路,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阐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以及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系统概念的城市土地储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超  金晓斌  周寅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393-6395
城市土地储备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用地供应与需求、城市土地调控政策以及城市土地金融运作等相互结合的综合体,由于其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所以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城市土地储备进行综合分析与考察,是揭示其相互因素作用和影响的有效方法。笔者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土地储备运行入手,根据系统分解原理,将城市土地储备系统划分为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供应与土地需求,城市土地储备实施效应和城市土地储备运作4个子系统,以期为深入剖析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作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市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结构特征与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及其所带来的生态影响成为全球化的重要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也深受影响,其景观结构和生态功能受到影响.该文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生态设施景观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的分析,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调控方法,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主要分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快速城市化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空间破碎化、景观粒度、人工影响与景观不稳定性、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格局和景观连通性等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景观结构特征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快速城市化地区基础生态设施表现出高度破碎化、高度人工化和生态不稳定性、低生态服务功能、低景观连通度等特征,并从城市中心向郊区和城市化区域呈梯度差异分布.而区域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特征、区域管理政策、交通系统和历史文化因素是影响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设施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基于这些分析,进一步提出生态系统压力与承载力评估、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估量,以及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为基础的多尺度综合调控机制.运用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功能原理,综合研究城市化条件下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布局与生态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及优化调整机制,为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始终关注人的利益,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在实现“人的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体现在户籍制度下农民工的身份转换难、农民工家庭半耕半工的分工困局、农民工心理“城镇化”难等问题。实现“人的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实现“人的城镇化”,需要树立人本理念,健全居住证制度;加强中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多元保障机制;引导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以满足他们的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促使农业用地以较快的速度转换为城市用地,为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但高速扩张带来的却是土地的低效利用,城镇化开发空间不足。在综述土地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沿着土地城镇化发展思路,从测算方法与体系、发展现状及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原因以及应对3个方面总结和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指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存在用地增速过快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两大问题,并认为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驱动机理分析是未来土地城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强调发展休闲农 业的重要性。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发展农村新产业生态新模式,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创业,有利于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拥有自然生态景观,兼具生活、生产、工艺、文化等多功能结合的发展地,与城 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