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文化素质。而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差异、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本文认为只有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原因及其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4.
罗怀良  许可  李霞  陈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7029-7031
在分析川中丘陵地区农村经济与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大英县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县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初中文化为主,外出务工多选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中心城市,绝大多数以初级劳务型工作为主,文化程度和转移地点对务工年收入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地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发点不规范及转移秩序混乱影响了当地农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输出地带来较多社会问题。针对该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发展乡镇企业、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等措施消化和吸收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管理,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从三方面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一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二是促进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的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 角度论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转移的背景,再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转移的形式和途径。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转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璐  邵志雯 《乡村科技》2019,(5):26-26,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被频繁提出,这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入手,从拉力、推力、摩擦力3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跨国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及就业形势的分析,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跨国转移的理论模型和思路,并认为中国农民“走出去”,不仅对中国和世界有利,而且是可行的。最后,为促进农民“走出去”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制约农民收入的重要问题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将推动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中国改革的进行。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证实,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共生现象。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业的主要压力。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指出农村职业教育对其转移具有一定的微观和宏观意义,是促进其合理有序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文 《农技服务》2010,27(6):798-7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也出现了从事单一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的绝对减少。与全国相比,我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莆田市农村常年外出劳动力达40万人左右,占农村劳动力总数近三成,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常年在外的约占55%。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拉动了莆田全市的经济增长。在莆田市人多地少矛盾特别突出的地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落实中央经济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淮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淮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策,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遇铁洁 《吉林农业》2012,(11):15-16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规模较大。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吉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通过对省内典型地区的实地调查走访,发现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存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缺少政府引导支持等多种问题。依据走访调查的实际情况,提出推动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自发转移中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树立大农业观念 ,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转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搞好小城镇建设 ;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研究方法:提出并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管理信息系统。并根据其系统的目标、设计原则设计了该系统,同时在说明该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对应用该系统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其分析结果表明他的使用将非常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问题乃农村的根本问题。农民非农就业直接关系到农业规模经济及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尽早解除或削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入障碍,促进农民职业分化,加快农民身份转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在不断实现现代化生产的过程中"解放"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及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与关注。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解决途径。从农村教育这一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隐含实现条件出发,提出农村教育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因素,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业转型、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非农产业等要求的不适应性;根据农村教育的瓶颈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