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京东板栗叶片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东板栗是品质比较优良的栗种,也是北京地区重要的干果,目前对其矿质元素营养特性了解得很少.本研究通过定期采取营养枝和结果枝叶片样品,分析其N、P、K、Ca、Mg、B、Zn、Fe、Mn、Cu含量,旨在研究京东板栗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特征,为板栗营养调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枝与结果枝叶片的P、K、Cu、Mg含量差异很小,且几乎不随植株生长发育而变化;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随叶片部位和植株生长发育时期而异,一般都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Zn、Mn含量几乎直线增加.营养枝叶片的N、Zn、Fe的含量,在生殖生长时期高于结果枝,而B的含量则相反;营养枝叶片含Ca量总是低于结果枝叶片,而Cu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
燕山板栗种质资源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燕山板栗的遗传多样性,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对44份板栗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其中36份原产燕山地区的种质中有18份为野生种质和18份为栽培品种,另外8份为原产山东的品种.共检测了384个AFLP位点,有217个是多态性位点,占56.5%,这表明了所检测的板栗材料中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软件对44份板栗种质进行聚类分析.所有材料聚成4个类群,其中燕山地区原产的板栗材料被聚为3个类群,山东起源的被聚类为1个独立的类群.在所分析的44份材料中,遗传距离在0.0292和0.2214之间.燕山板栗和外来板栗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与本实验室用RAPD技术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结果对这些板栗材料在育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板栗品质与土壤地球化学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板栗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地域性较强,品质差异较大。综述了近年来板栗营养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板栗品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以及板栗品质和土壤地球化学元素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板栗产量、质量和施肥技术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板栗营养品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地区野生华榛的生长状态,明确其果实、土壤和叶片间的养分关系,为野生华榛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栽培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典型喀斯特地区盘州市野生华榛的土壤、叶片和果实为材料,测定其矿质元素含量,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分析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矿质元素对果实指标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盘州市的野生华榛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处于中等偏上级别,微量元素除有效锌含量较高外,皆处于中等偏低的级别。果实的蛋白质含量为18.52%,粗脂肪含量为39.8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62%。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果实、叶片及土壤中的Mn元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说明Mn元素是影响华榛果实品质的重要元素。而果实中的N、土壤中的Mg、叶片中的P和Mg元素对于果实品质均有较大影响。野生华榛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在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叶片和土壤矿质元素诊断分析,对植株Mn元素含量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控,进而提高华榛果实品质。而适当调整土壤中的N、Mg、P元素含量对于提高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燕山地区特有板栗品种“大板红”、“冀栗1号”和“燕山早丰”果实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果实香气成分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板红”、“冀栗1号”和“燕山早丰”3个品种中共检测到62种香气成分,分别为33种、38种和34种,化合物的成分以醛类、醇类、酮类为主;3个品种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10种;不同品种间香气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不同。“大板红”中检测出其他两个品种中均未检测出的乙酸丁酯、乙酸己酯,故乙酸丁酯和乙酸己酯可能是其特有香气物质。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板栗的特征香气成分及组成,亦为不同板栗品种的香气物质指纹图谱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板栗贮藏期真菌群落结构的种质间差异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6种板栗的栗壳和栗仁进行真菌ITS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不同种质板栗的主要病原菌差异较大,祝阳镇麻塔村古栗病原菌未大量检出,祝阳镇桐花沟村古栗为赤霉菌,黄前镇大峪村古栗为镰孢菌和葡萄座腔菌,下港镇砖瓦窑古栗为青霉菌,角峪镇洪河村古栗为木霉,燕山早丰板栗为青霉菌和炭疽菌。α-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祝阳镇麻塔村古栗的真菌多样性、优势度、菌群丰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均较高。种质内比较发现,祝阳镇麻塔村古栗栗壳的镰孢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桐花沟古栗栗壳的赤霉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角峪镇洪河村古栗栗壳的青霉菌丰度显著高于栗仁;燕山早丰品种栗壳的青霉菌丰度显著高于栗仁,炭疽菌属真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同时,祝阳镇麻塔村古栗、黄前镇大峪村古栗、桐花沟古栗和燕山早丰板栗的栗壳和栗仁的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高;角峪镇洪河村古栗和下港镇砖瓦窑古栗栗壳和栗仁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板栗叶片中的功能性物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对4个板栗品种的成熟叶片进行了检测,结合ChemicalBook、化源网、相关药典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出功能性物质,并对重点关注的18种次生代谢物在不同品种间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叶片中共检测到673种次生代谢物,包括黄酮、酚酸、生物碱、鞣质、萜类、木质素和香豆素等。PCA和聚类分析表明,燕山早丰和燕奎品种的次生代谢组学轮廓差异较小;对分类贡献率较大的次生代谢物是根皮素、香蜂草苷、柳匍匐次苷、熊果苷、肉桂酸、没食子儿茶素、原花青素B1等,表明代谢组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板栗品种的一种重要依据。筛选出功能性次生代谢物共202种,包括51种酚酸、24种生物碱、83种黄酮类、21种萜类、14种木质素和香豆素以及9种鞣质,其中原儿茶酸、山楂酸、熊果酸、鞣花酸、绿原酸、扁蓄苷、山柰酚-7-O-葡萄糖苷、槲皮素、绣线菊苷、紫云英苷、甜菜红苷、银锻苷、香蜂草苷、白麻苷等活性物质在叶片中含量较高,为板栗叶片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分子水平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以利于燕山种质的保存、保护和研究利用.基于SSR标记,采用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UPGMA)法对燕山地区10个市(县)的161份板栗种质进行多次聚类抽样分析,比较使用3种遗传相似系数(SM系数、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和2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和位点优先取样法)相组合确定的不同样本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大小,确定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再分别对核心种质与原种质、核心种质与保留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进行t检验,以评价核心种质的代表性;通过绘制主坐标分布图观察核心种质和原种质的分布情况,并结合表型特征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应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取得的样本群比随机取样法具有更高的Ne、H和I,应用SM系数取得的样本群,其遗传多样性指标要优于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综合利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和SM系数筛选了46份燕山板栗核心种质,保留了原种质28.57%的样品,Ne、H和I分别为1.5317,0.3218和0.4910.t检验表明,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显著大于原种质,经主坐标分析和表型特征确认,核心种质在原种质的主坐标图中分布均匀,能够较全面地代表整个板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和SM相似性系数进行多次聚类,是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较适宜的方法,构建的容量为46份的板栗核心种质,能充分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和提高板栗果实品质,寻求合适的喷施生长调节剂的方法。以‘遵玉’为试材,于不同时期对板栗喷施不同的生长调节剂,探究生长调节剂对板栗结实情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始期喷施SA可显著提高板栗实蓬率、每苞中板栗的个数和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其中以0.2 nmol/L效果最佳,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50%、79.64%、19.20%、11.20%和6.09%;板栗幼胚发育前喷施0.01 mg/L BR可显著提高板栗实蓬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4.16%、26.37%和5.69%,而喷施0.001 mg/L BR可显著提高板栗实蓬率和每苞中板栗的个数,分别提高了19.42%和125.56%,其中每苞坚果个数增幅高达125.56%,可显著提高板栗产量。因此,建议于板栗盛花始期喷施0.2 nmol/L SA,于幼胚发育前喷施0.001 mg/L BR或0.01 mg/L BR,以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燕山板栗枝条生理的影响,以燕山板栗‘燕龙’品种一年生健壮枝条为材料,采取不同低温处理,测定其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生理指标以及嫁接成活率。板栗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伤害率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在-20℃之前,MDA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在-20℃,MDA含量达到最高,而在-25℃时MDA含量又降低到极低水平;PPO活性在0~20℃之间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20℃之后PPO活性又升高;成活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降低,在0℃下的枝条嫁接成活率最高(60%)在-20℃以下处理的嫁接成活率为0%。-20℃是‘燕龙’板栗枝条所受到低温极限;MDA含量、PPO活性在其承受的低温极限处出现拐点。初步认定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可以用MDA含量和PPO活性出现拐点的温度预示测定植物或材料可以承受的极限低温。  相似文献   

11.
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板栗杂交后代株产、单粒重等形态特征及坚果总糖、淀粉、蛋白质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研究了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杂交后代性状差异显著,坚果高度、宽度与淀粉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无论在总体水平还是各杂交组合内部均小于10%,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学性状,坚果厚度与脂肪含量变异系数也低...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微量元素硒对板栗籽实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提升板栗的营养价值,筛选出高效的硒肥施用技术培育富硒板栗。用含硒量138 mg/kg的生物有机肥,按施肥量设置0.0(CK)、1.5、2.5、3.5、4.5 kg/株5个处理,根施板栗结果树,对林分土壤、叶片、板栗籽实硒含量及栗实主要成分进行检测,研究硒含量变化及栗实硒与其它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叶片中的硒含量随硒肥用量的增大和年份的积累呈递增趋势;硒元素能以代谢的方式进入到栗实中,并随着土壤、叶片中硒的积累,促进硒向栗实的转移;板栗籽实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同时硒的摄入也促进了栗实对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试验第四年,处理3栗实含硒量最高,达到0.539 mg/kg,可溶性糖、蛋白质、淀粉含量分别达到了9.673、4.817、 40.707 g/100g,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由此可见,正确使用含硒生物有机肥,全面改善了板栗品质,提高了板栗附加值,同时食用健康的富硒产品,也将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的补硒方式。  相似文献   

13.
烟叶还原糖与烟叶、土壤主要化学成分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烟叶还原糖与烟叶、土壤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了壤土及粉砂质土2种土壤条件下15种烟叶化学成分(还原糖、尼古丁、全钾、氯、蛋白质、全氮、全磷、Mg、Ca、Fe、Mn、Cu、Zn、K/Cl及糖/尼古丁)和6种土壤成分(Cu、Zn、Fe、Mn、K及土壤pH)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Fe对还原糖有正向促进作用,Ca对还原糖的提高有抑制作用,提高Cu、Zn、Ca,降低Fe含量可以降低还原糖含量。可见,调整烟叶、土壤主要化学成分可以调节烟叶还原糖含量,进而优化皖南烟叶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ontrolled atmospheres on quality of manually and mechanically harvested chestnuts (Castanea sativa Miller cv. Marrone Fiorentino), treated with “water curing” and stored for two months. Parameters such as color, weight, firmness, acetaldehyde and ethanol concentration, soluble solids content and sensory quality were analyzed. Mechanical harvesting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cracks and bruises inflicted on the chestnuts, as well as removal of the tuft. As regards storability, controlled atmospheres helped maintain chestnut quality, preserving typical organolept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rots where damage caused by cracks and removal of the tuft were most frequent from use of a mechanical harvester.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与板栗非酶促褐变有关的基础物质和褐变产物,以确定板栗非酶促褐变的主要反应类型及褐变产物特征。测定板栗在加热前后葡萄糖、果糖、还原糖、15种氨基酸、维生素C、总酚、5-羟甲基糠醛(5-HMF)、类黑精和蒽醌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发生非酶促褐变后,葡萄糖和果糖平均减少了53.25%和32.07%,还原糖平均减少35.78%,15种氨基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维生素C平均减少41.85%,多酚平均减少了40.50%,5-HMF和类黑精平均增加了100%,蒽醌平均增加70.11%。试验证明板栗非酶促褐变反应包括美拉德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反应、多酚氧化反应,初步判断5-HMF、类黑精和蒽醌是非酶促褐变的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17个银杏无性系种核为研究材料,对种核的形态特征、营养成分、药用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17个银杏无性系种核的核长、核宽、核厚、长宽比和单核重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单核重与核长、核厚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核宽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2)17个银杏无性系种核的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总内酯含量等指标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种核长度与蛋白质含量,单核重与淀粉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以银杏种核的形态特征、营养成分含量和药用成分含量为指标,将17个参试银杏无性系分成3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土壤微量元素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关联程度,及为提高烟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描述统计、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省桃源县烟区植烟土壤微量元素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源县烟区土壤中铁、锰、锌、铜、硼和钼含量平均值均在适宜范围及以上水平;土壤有效铜含量与烟叶中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硼含量与烟叶中还原糖、总糖、氯含量和糖碱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氮、蛋白质含量和钾氯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钼含量与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和糖碱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有效硼>有效钼>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铜。通过典型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桃源县土壤有效锰和有效硼含量的减少或者有效钼含量的增加,能够引起烤后烟叶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和钾氯比的增加以及还原糖、总糖、氯含量和糖碱比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改良微气调沙藏法贮藏板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沙藏法基础上,运用介质散热装置和PE薄膜覆罩研制出改良微气调沙藏法,并对板栗贮藏介质温度、呼吸强度、气体成分、品质变化及贮藏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介质散热装置与0.04mmPE覆膜处理作用的改良微气调沙藏法,有效地改善了板栗贮藏环境,能使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O2与CO2浓度比例,其贮藏品质得到改善,经120天常温贮藏,商品果率达9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