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世界蜂群拥有量 2004年世界蜂群总数为59,978,589群,2003年世界蜂群总数为59,239,615群,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738,974群,增加的比例为1.2%.2004年,各大洲的蜂群拥有量分别为亚洲18,654,458群,欧洲15,380,400群,大洋洲684,571群,北美洲和中美洲5,631,760群,非洲14,541,500群,南美洲5,085,900群,分别占世界的31.1%、25.6%、1.1%、9.4%、24.2%和8.5%.  相似文献   

2.
在早春繁殖期,以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观察蜜蜂群势变化和蜂群健康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A和对照组CK的蜂群繁殖效果差异极显著,试验组蜂群健康、活动正常,蜂群繁殖率提高了12.1%.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蜂群拥有量 2003年世界蜂群总数为59,239,615群,比2002年的60,010,032群减少了770,417群,减少比例为1%.2003年世界拥有蜂群数量前十位的国家有中国、土耳其、俄罗斯、伊朗、埃塞俄比亚、阿根廷、坦桑尼亚、美国、肯尼亚、西班牙,前十国的蜂群总数占全世界蜂群总数的57.2%.  相似文献   

4.
1987年,我从黑龙江省饶河县东北黑蜂原种场邮购了一只东北黑蜂处女王.用此王和本意雄蜂杂交,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群抗逆性、抗病力较强,早春繁殖快,能维持较大群势,蜂性特别温驯,产蜜量比本场蜂群一般提高30%左右,个别群甚至提高50%.1988初,当我想再次汇款购买黑蜂王时,该  相似文献   

5.
<正>一、2018~2020年世界蜂群分布情况1.各大洲蜂群分布情况2018年至2020年,世界蜂群数量在2019年略有下降,2020年又呈增加趋势。2018年全世界蜂群总数量达到93,676,742群,2020年数量达到93,999,656群,同比增加0.54%。亚洲、欧洲和非洲依旧是世界蜂群的主要分布地,2018年这3个大洲的蜂群分别占世界蜂群的45.9%、20.4%和19.6%,2020年蜂群占比分别为46.3%、20.8%和19.1%。与2019年相比,2020年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蜂群数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6.
德国蜂群损失情况调查 德国有8.5万名养蜂者,蜜蜂存养量90万群蜂.自2004年以来,德国蜜蜂研究所对蜂群消失情况进行监测,研究人员对120位养蜂者饲养的1200群蜂进行跟踪调查,包括每年至少3次的回访.蜂群健康等各方面记录,包括蜂群发展、蜂病感染(蜂螨、孢子虫、病毒)、蜂粮样品中杀虫剂残留等.目前调查结果显示:从7200群蜜蜂的越冬情况看,近4年,冬季(10月至来年3月)蜂群损失在8%~16%.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7,(6):57-58
<正>2000年广西的蜂群数量约为45万群,2015年蜂群数量约为74万群,年均增长4.3%;2000年蜂蜜产量在1.125万吨左右,2015年蜂蜜产量约1.924万吨,年均增长4.73%。而全国2000年蜂群数量是680万群,2015年蜂群数量为900万群,年均增长32.35%;2000年蜂蜜产量在13.6万吨左右,2015年蜂蜜产量为20.7  相似文献   

8.
冯永谦 《中国蜂业》2005,56(8):12-13
一、辅助蜂群的提出 在养蜂实践中,有些情况,比如,主要蜜源花期来得早,蜂群繁殖时间短,在采蜜时蜂群达不到标准;有时蜂群强弱不均衡,弱群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按时投入生产,常常采取强弱群搭配,强群采蜜、弱群繁殖的方法.这样的方法称之为主副群饲养法,其中的弱群就叫辅助群.主副群的比例因蜂群的具体情况而定,1:1、2:1、3:1等等.主副群的饲养一般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养蜂方法,如果全场蜂群的群势都比较强,一般不采用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广西2000年蜂群数量约为45万群,2015年蜂群数量约为74万群,年均增长4.30%;2000年蜂蜜产量约1.125万t,2015年蜂蜜产量约1.924万t,年均增长4.73%。全国2000年蜂群数量约680万群,2015年蜂群数量约900万群,年均增长2.16%;2000年蜂蜜产量约13.6万t,2015年蜂蜜产量约  相似文献   

10.
火龙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授粉困难仍然是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现阶段仍然缺乏火龙果授粉蜂群配置的相关研究。如何配置授粉蜂群,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是火龙果产业中最有价值的问题之一。研究以3年生火龙果植株为研究对象,探讨了3组不同授粉蜂群群势配置条件下,火龙果授粉坐果率、授粉成本以及授粉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群势最强的2群6脾蜂群,授粉成功率可达80%以上,但是授粉蜂群损耗近50%,授粉成本最高。利用群势最弱的1群2脾蜂群,授粉成功率最低,但是授粉成本也最低。利用群势相对较强的1群4脾授粉蜂群,在获得70%左右坐果率的同时,又适当地降低了授粉蜂群损耗,从而获得最高的授粉效益。采取合适的蜂群群势搭配,折中授粉成功率和授粉成本,才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美国蜂蜜产量为8.35万吨,比2003年增加1%.2004年蜂群数量是256万群,比2003年下降2%;每群蜂单产蜂蜜32.6千克,比2003年的31.7千克/群,提高3%.2004年蜜价为2.39美元/千克,比2003年的3.05美元/千克下降了22%.美国蜂蜜价格水平直接反应出零售、批发与自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经多年来试验,成功研究出不用抗生素、早春能促使蜂群健康快速春繁的生物制剂和方法.在外界没有蜜粉源并且气温较低进繁殖,很难提高蜂群的积极性,培育出的幼虫不健康.一旦工蜂活动加强,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致使工蜂冻死和致病,导致春衰.很多养蜂者用弱群春繁,待蜂群强壮时流蜜期已过,只有望蜜兴叹.况且弱群在不良气候条件下繁殖,蜂群抵抗力差,客易感染疾病.开繁群势稍强的,蜂王又迟迟不产卵,蜂群发展缓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多年试验,找出了一种能预防蜜蜂消化道疾病、提高营养、增强抵抗力,促进蜂王快速产卵的生物制剂和饲养方法,能使蜂群快速健康春繁,为全年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蜂群消失现象 据统计,意大利有1,157,133群蜜蜂和75,000位养蜂者.意大利养蜂协会报告显示,2007~2008年冬季记录的蜂群消失数量比例:北部地区占30%~40%,南部中心地区占10%~30%.  相似文献   

14.
正越冬前喂足越冬饲料通过蜂群越冬情况的观察发现,凡越冬前(11月份)喂足越冬饲料的蜂群,越冬后群势削弱20%~30%,蜂群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1框蜂。而越冬饲料不足的蜂群,群势削弱率达到50%~70%。浙江有个蜂友说今年早春蜂群群势5框左右,较往年要多1~2框蜂,分析原因,因为年底有事最后一次枇杷蜜没摇,蜂群内饲料充足的缘故。贵州开阳县画马崖中蜂场周蜂友也深有体会,他观察  相似文献   

15.
提高蜂王浆产量,就会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如何提高蜂王浆产量呢?其主要技术措施有: 一、培养强群,蜂群群势要达到16框以上 在蜂群中,蜂王浆是由青年蜂分泌的,所以,要提高蜂王浆产量,蜂群中就必须要有大量的青年蜂.如果只有8~10框足蜂,就不可能夺取蜂王浆高产.为此,必须培育青年蜂多的强群,使群势达到并较长时间保持在16框以上,为增产蜂王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蜂群在自然繁殖中受不同条件影响,形成了强弱不等的群势。人工饲养的蜂群在人为管理环境中可以按需要任意改变其群势,但不管群势怎样改变,其消长规律依然随着气候和蜜源的变化而变化,早春是蜂群群势最弱阶段,通过春繁在流蜜期达到最强盛阶段,越冬前蜂群又降到较弱阶段,人为管理循着蜂群的消长规律,采取措施加速繁殖蜂群,增强群势,提高蜂群的生产能力。蜂群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本所中蜂试验示范蜂场分出10群中蜂和建水普雄及蒙自冷泉19群土法饲养蜂群过箱蜂群的稳定性进行测试。发现新分出蜂群的稳定性为80%,土法饲养蜂群白天过箱,傍晚运回蜂群的稳定性只为53%。说明为了能使中蜂蜂群稳定,必须摸索出一套育王分蜂的办法及对山区土法饲养蜂群过箱蜂群在山区的稳定时间作出判断,这样才能稳定蜂群,减少开支,达到蜂群稳定且又快又好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7,(8):30-31
<正>夏秋季节,外界有蜜粉源流蜜的情况下,将一群蜜蜂快速分为两群或多群,从而可实现蜂群的快速繁殖,可在短期内增加蜂群数量,扩大饲养规模,提高养蜂效益。根据养蜂实践,现介绍三种快速繁殖蜂群的好方法,以供蜂农参考。1.继箱分蜂在夏秋季节,当蜂群群势达到8~12脾,如果要分蜂繁殖,先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  相似文献   

19.
早春,对弱小蜂群的饲养,应从两方面着眼:①尽量降低蜂群有生力量的损耗,以便安全渡过交替期。②尽量提高蜂群的哺育能力,加速蜂群的增殖。弱群,指群势不足两框的蜂群。因为群弱蜂少,抗逆性能差,减少损耗显得十分重要;而提高哺育力,加速增殖又与降低损耗相辅相成,互为关联。在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重庆市城口县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提高本土中蜂资源的利用效率,试验组织了50群城口县本土中蜂,在东安镇观察测定其春繁及秋繁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春繁阶段,蜂群的日产卵量及群势增长率随时间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各时间段蜂群日产卵数差异显著(P0.05),第33~44天蜂群的群势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蜂群的日产卵量与环境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平均群产蜂蜜(8.00±3.79)kg;秋繁阶段,蜂群的日产卵量与群势增长率随时间的增加变化较小,仅第33~44天蜂群的日产卵量显著高于第0~11天(P0.05),该时期蜂群的日产卵量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平均群产蜂蜜(10.00±5.44)kg;在分蜂高峰期,分蜂发生率为24%;中蜂囊状幼虫病患病率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