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化螟性诱剂固体诱芯长期诱蛾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因二化螟性诱剂诱芯持效期短需要定时更换而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于2017—2018年,在杭州萧山开展了二化螟性诱剂PVC固体诱芯田间诱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化合物含量为1000μg、1200μg、1500μg的二化螟固体诱芯的诱蛾量与同期参试的0.61%毛细管诱芯(期间更换1次)的诱蛾量相当,可连续诱蛾175d以上。不同调查时间点的诱蛾量变化与田间二化螟发生动态一致。由此可知,二化螟PVC固体诱芯具有长效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不同厂家生产的二化螟性诱芯和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对田间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诱芯的持效期均达40d以上,但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在诱杀效果更好。诱捕器类型对诱杀效果影响则表明用三角型诱捕器最佳,其次为自制的可乐瓶诱捕器,最差的为UMT-B型诱捕器。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性诱芯不同存贮期对诱蛾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性诱芯的存贮期对田间雄蛾诱捕量有明显影响。试验在长春市进行 ,根据诱芯存贮期长短设置 2个处理 ,分别为-18℃条件下存贮 2~6个月和同样条件下存贮 33~37个月。结果表明 ,从5月 19日到 9月20日两种贮存期的诱芯平均每盆每日诱蛾量分别为35.8头和5.5头 ,后者下降84.6%。两种贮存期处理的单盆1日最大诱蛾量分别为223头和 20头 ,但不同处理所反映的田间蛾期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性诱芯不同存贮期对诱蛾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化螟性诱芯的存贮期对田间雄蛾诱捕量有明显影响。试验在长春市进行 ,根据诱芯存贮期长短设置 2个处理 ,分别为 - 18℃条件下存贮 2~ 6个月和同样条件下存贮 33~ 37个月。结果表明 ,从 5月 19日到 9月 2 0日两种贮存期的诱芯平均每盆每日诱蛾量分别为 35 8头和 5 5头 ,后者下降 84 6 %。两种贮存期处理的单盆 1日最大诱蛾量分别为 2 2 3头和 2 0头 ,但不同处理所反映的田间蛾期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常规PVC固体诱芯为对照,调查二化螟PVC固体长效诱芯在不同悬挂高度条件下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结果 表明:二化螟PVC固体长效诱芯诱集持效期可达167 d,对二化螟雄蛾的诱集数量高于常规PVC固体诱芯;其诱捕器距禾苗顶端不同悬挂高度诱集二化螟雄虫数量和卵块减少率从高到低均依次为20 cm>10 cm>30 cm,高于...  相似文献   

6.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越冬代雄蛾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雄蛾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结果表明:诱杀7d和15d后,诱捕区(包括中心区和边缘带)雄蛾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0.44%和29.78%,其中心区的蛾量分别为边缘带的48.55%和24.65%;诱捕区卵块数仅为对照区的20.0%~33.3%,枯鞘率仅为对照区的12.5%~25.0%;诱捕区的第一代雄蛾发生量大量减少,诱蛾量仅为对照区的46.96%,其中心区的雄蛾量为边缘带的67.64%;诱捕区的水稻枯心率仅为对照区的39.50%~44.75%。应用性诱剂大面积诱捕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中,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诱捕方法被广泛采用,为比较这两种方法对稻田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差异,于2010—2014年在浙江温岭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诱芯和诱捕器种类、田间越冬幼虫量以及气象因子对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越冬代二化螟,采用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捕的二化螟成虫数量的消长动态基本一致,但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成虫峰期出现早、峰次多,而且诱捕量显著高于黑光灯诱捕;不同性诱剂诱芯与诱捕器之间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方法诱捕的虫量与田间越冬的幼虫基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诱捕方法的诱捕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对于越冬代,诱捕的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而其余各代的诱捕虫量则与温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不同组分诱芯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甜菜夜蛾不同组分配比诱芯A、B、C、D、E型,并以测报灯为对照,开展了诱捕甜菜夜蛾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以甜菜夜蛾C型诱芯诱捕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A型、E型诱芯和测报灯诱捕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位居第二,以B型诱芯诱捕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利用性诱剂诱捕水稻二化螟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明确各地二化螟性诱剂配比类型,用性诱剂A型诱芯和B型诱芯对二化螟进行地理区系差异诱捕比较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型诱芯早稻共诱得二化螟86头,B型诱芯早稻共诱得二化螟448头,B型诱芯的诱虫总量是A型诱芯的5.2倍。B型诱芯的配比类型更适合在水稻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的田间效果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7~1998年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 ,载体为橡皮塞的二化螟性诱芯田间诱杀持续期达34d以上。每公顷设30、45和90个诱盆的诱杀区卵块量均比对照区下降60%~68% ,卵量下降74% ,枯心率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多年系统调查和应用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其诱蛾量与测报灯的诱蛾效果相当或略高,且诱蛾量受环境影响较小。诱测结果能够反映出二化螟在1年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可在实际测报中应用。性诱、灯诱、田间虫量剥查结合,将明显提高水稻二化螟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2.
15%阿维·毒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娟  陈菲 《江西植保》2009,32(3):135-136
进行了15%阿维菌素·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能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每667㎡用40~80ml喷雾防治,药后20 d防治效果达76.24%~98.66%,防治效果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对试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 以大龄滞育幼虫在稻桩中越冬, 研究其寄生性天敌, 对于害虫发生动态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剥查四川地区稻桩内越冬代二化螟幼虫并室内饲养羽化收集天敌, 鉴定天敌种类和调查自然寄生率发现:2017年-2018年, 2018年-2019年及2019年-2020年, 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分别为1.1%~8.6%, 1.5%~11.7% 和 1.9%~9.0%, 年度间自然寄生率无明显差异; 寄生蜂自然种群主要有螟甲腹茧蜂 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大螟钝唇姬蜂 Eriborus terebrans (Gravenhorst)、中华茧蜂 Amyosoma chinensis (Szepligeti)、绒茧克氏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 (Crawford)、螟蛉瘤姬蜂 Itoplectis naranyae (Ashmead)、螟黄足盘绒茧蜂 Cotesia flavipes (Cameron)、环腹瘿蜂 Figites sp.、稻螟小腹茧蜂 Microgaster russata (Haliday)、黏虫白星姬蜂 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和二化螟黑卵蜂Telenomus chilocolus(Wu et Chen)。四川省越冬代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为螟黄足盘绒茧蜂和螟蛉瘤姬蜂, 部分地区每年自然寄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二化螟防治效果、产量及用药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防治晚稻二化螟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用药15%阿维·三唑磷乳油100 mL/667m2,且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施药方法:于第3代二化螟卵孵盛期至2龄高峰前施药,可提高防效4.98%,每667 m2减少施药工本6元,增加产量31 kg,减少用药成本11元,667 m2增加总效益79.4元。  相似文献   

15.
二化螟性诱剂和诱盆设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二化螟性诱剂水盆诱捕器及其设置高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捕器的口径大小以24cm为佳,绿色水盆的诱蛾量比其他颜色的要大;在越冬代诱捕中,诱盆的高度在20cm左右效果较好;性诱剂离水面的高度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有一定影响,其高度在0.5~1.0cm的诱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17.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我国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季节性的环境温度变化对二化螟种群消长影响明显,因此该越冬幼虫耐寒性强弱已成为制约其种群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有关二化螟耐寒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其耐寒性与过冷却点、耐寒对策、环境变化和自身耐寒物质调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虫今后耐寒性研究重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