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字出版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编辑流程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编辑流程,实现编辑流程再造是传统出版单位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中国数字出版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流程再造势在必行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以期为传统出版单位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实施方案,包括优先数字出版(含单篇出版)、制作HTML网刊、制作多媒体版本、邮件精准推送、微信平台发布等多种渠道对论文进行传播的全过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出版是未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新趋势,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对其的研究与应用,以提升期刊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个产业尤其是农业数字出版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农业数字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如加强农业数字出版内容建设、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终端设备技术研发等,以期为促进农业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魏中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66-8467
数字出版带来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均产生了重大影响.编辑形式由传统的纸质出版转变为网络在线电子版的模式,出版模式由印刷版转变为印刷版、电子版、全媒体出版多元化出版模式,发行模式也由印刷版的发行转变为电子版、数字化等电子终端和网络媒体联合发行.数字化出版不断推进,编辑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期刊编辑、出版、发行模式的变化,数字化发展动态,通过专业培训和不断学习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组织优秀稿件,从出版源头上进行多元化标引,进行多元出版和发行,通过多种模式对期刊进行宣传,实现科技期刊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为读者和作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全媒体出版飞速发展的时代,编辑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一支笔、一张纸,而是拓展到互联网、多媒体等更广的出版领域。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全媒体出版的发展,阐述了如何通过重构编辑的全媒体出版素养,实现角色转变,主动融入全媒体出版环境,从而提高编辑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该文阐明了新媒体的内涵,分析了影响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为例,提出了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路径:加大约稿力度,严格审稿,加强编辑过程质量控制,应用新媒体技术,加大优先数字出版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培养现代编辑人才等.实践证明:选择上述路径,可以大大提高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效率,提高科技期刊的综合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挑战,要求科技期刊编辑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基本素质,还要有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广博的文化和语言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广泛社交能力等,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追求创新的、稳定的编辑队伍,从而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4月6日至11日,2016年科学出版社第十二届期刊编辑培训班在北京举办,培训班本着"夯实基础、开拓创新"的精神,精心安排课程,采用面授、实地考察、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聘请学识渊博的知名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业务骨干授课。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规定,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促进专业领域出版向知识服务的转型。本期学习班共计五天,学习了有关出版管理法律、法规和编辑业务知识,课目包括《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开放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4月6日至11日,2016年科学出版社第十二届期刊编辑培训班在北京举办,培训班本着"夯实基础、开拓创新"的精神,精心安排课程,采用面授、实地考察、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聘请学识渊博的知名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业务骨干授课。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规定,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促进专业领域出版向知识服务的转型。本期学习班共计五天,学习了有关出版管理法律、法规和编辑业务知识,课目包括《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开放与出版》、《如何与专家沟通获得优质学术资源》、《科技期刊稿件的编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5月16~23日,"2014年第1期编辑业务培训班"在江西南昌举办,培训内容包括:期刊政策法规、期刊出版体制改革、标准规范、论文的编排格式、稿件(中,英)的编辑加工、科技期刊的定位与评价、数字出版与国际化、编辑职业发展与编辑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调查表明 ,2 0家农业科技期刊共有编辑人员 12 8名 ,其中专职编辑占 93 75 % ,中青年编辑占 82 81% ,具本科以上学历的占 70 32 % ,具高级技术职称的占 5 3 12 %。与全省科技期刊及工业类、医药类科技期刊相比 ,专职率及中青年编辑比例均为最高 ,学历、职称及综合素质分值都高于全省及工业类 ,低于医药类。与 10年前相比 ,队伍壮大 ,素质提高。农业期刊的质量与编辑队伍的素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DNA碱基编辑技术是由CRISPR/Cas系统发展而来,能对基因组碱基进行精准编辑。目前已开发的DNA碱基编辑器包括介导C·G至T·A转换的胞嘧啶单碱基编辑器、介导A·T至G·C转换的腺嘌呤单碱基编辑器、介导C·G至G·C颠换的糖基化酶单碱基编辑器、介导C·G至T·A和A·T至G·C同时转换的双碱基编辑器、介导任意碱基之间转换的引导编辑器以及线粒体DNA编辑器。本文系统总结了上述6种DNA编辑器的原理、优化历程及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应用到植物研究中的碱基编辑器工具及其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并对碱基编辑技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报编辑进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对学报编辑的素质要求,探讨了学报编辑进行继续教育的途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报只有重视继续教育工作,才能提高整个行业的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实现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是农业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工作中重要的支撑结构。本项研究通过实施调查与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定位,培育刊物特色、转换机制,优化岗位管理;从战略高度出发,努力造就一支过硬件的青年编辑队伍;创新经营机制,发展多元产业;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和出版式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创新是农业学术期刊永恒的主题。农业学术期刊编辑者只有不断更新编辑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在选题组稿、版式、出版营销以及编辑手段等方面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才能够保证农业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已迅速成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目前,中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已初具规模,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法规、条例也在不断完善。然而,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保护仍旧面临十分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加强版权保护对于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此对数字出版与数字版权保护的概念、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对数字版权保护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合格编辑的智能培养是编辑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编辑智能是编辑人员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整体文化素质去处理审编工作的智慧和才能。合格的编辑必须具备这种智能,才能胜任主编所交付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出版业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该制度从2002年起施行,对全面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推动我国出版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已经进行了8年,它对于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在增加责任意识、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培训和指导作用。因此,任何一个有志于从事出版行业的人员都应高度重视这项考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为了系统识别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领域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加快实现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和建设期刊数字化出版健康体系,[方法/过程]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对2007—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CNKI)数据库中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相关研究的367篇文献进行研究,绘制出相关研究的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结果/结论]发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以2015年为时间节点,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从事相关研究的作者较多,并已经形成核心网络;但相关机构之间的联系较差,合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围绕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概念与内涵、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编辑人才转型与培养机制等方面梳理了数字出版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并对当前相关研究发展特征及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探讨了已有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未来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对今后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庸之道其实就是运用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矛盾、处理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编辑工作也同样需要辨证的思维方式,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如审稿、评价、编辑、校对以及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沟通等都是充满矛盾的过程,编审人员尤其需要培养辨证思维,运用中庸之道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编辑人员应采取不偏不倚的辨证态度和方法处理审稿环节、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去进行编校工作,提高出版质量;采纳中庸之道有利于编校人员的身心健康,利用中庸之道有利于促进读者、作者、编者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