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度对斑节对虾蜕壳、存活、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均体重1.20±0.05g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稚虾进行为期30d的养殖试验,分别测定其在不同养殖盐度条件下的蜕壳间期、成活率、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化率。斑节对虾的成活率在盐度5时最低,低于60%,与其它盐度试验组差异显著,而其它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在5~25盐度范围内,蜕壳间期随着盐度升高而延长,盐度达30以上后又缩短,25时为最大值;盐度5、10和15之间差异显著,15、20、30和35之间差异不显著。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换率随盐度升高呈现双峰的波浪式变化趋势;特定增长率在盐度20(3.18±0.14)%·d^-1和25(2.98±0.26)%·d^-1时达到最高。蜕壳间期与生长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在盐度20、25、30时饲料转化率高,分别为(52.76±3.06)%、(54.90±5.14)%和(51.56±7.58)%,与其它盐度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因此,斑节对虾养殖的适宜盐度应为20~30,在此条件下可实现较高的成活率、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换率。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水泥池条件下,对平均体重在65.3±1.52g的青蟹进行了为期30d的养殖实验,分别测定其在两种不同盐度和有无水流条件下的蜕壳率和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盐度(‰)15组和25组青蟹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蜕壳方面盐度15组明显快于盐度25组(P〈0.05);水流对青蟹的蜕壳无明显促进作用,但有水流情况下水体内NH4-N、NO2-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DO含量则高于对照组。其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无水流组(P〈0.05)。因此。软壳蟹养殖应在适当降低盐度情况下,增加一定量的水流。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5~27℃、盐度13~16、pH值7.5~8.5、连续充气的条件下,以PVC管和筛绢网制成的网箱进行拟穴青蟹(Ⅰ组)和锯缘青蟹(Ⅱ组)两种蟹苗的中间培育。结果表明:网箱培育的拟穴青蟹与锯缘青蟹的蜕壳率分别为47.28%和42.72%,彼此差异显著(p0.05);死亡率分别为32.88%和42.19%,彼此差异显著(p0.05)。Ⅰ组、Ⅱ组的增肉系数分别为21.10,14.17;甲长增长率分别为337.25%,304.99%;甲宽增长率分别为275.00%,204.42%。Ⅰ组、Ⅱ组的甲长与甲宽的关系分别为yⅠ=1.6455xⅠ-1.8486,yⅡ=1.7406xⅡ-2.7513;甲宽与体质量的关系分别为wⅠ=0.0264eⅠ0.2818x,wⅡ=0.0308e0Ⅱ.2772x;在本实验条件下青蟹密度为417只/m2时的存活率最高。表明水泥池套养网箱的中间培育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盐度(6、13、20、27和33)对拟穴青蟹仔蟹(Scylla paramamosain)生长发育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拟穴青蟹仔蟹特定生长率(甲宽和体重)、C3蜕壳间期、甲宽增量(C1至C2和C2至C3)及Na+/K+-ATP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仔蟹存活率、C2蜕壳间期及C3至C4甲宽增量无显著影响(P〉0.05).盐度13处理组特定生长率最高、蜕壳间期最短,盐度69.1:理组特定生长率最低,但与盐度20、27和33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盐度33处理组蜕壳间期的延长降低了其生长速度;除C1蜕壳为C2的甲宽增量以盐度20处理组最大外,C2、C3蜕壳后的甲宽增量均为盐度13处理组最大;不同盐度条件下,仔蟹Na+/K+-ATP酶活性在实验开始后12h、48h、168h和264h时分别表现为盐度6〉13〉20〉27〉33、6〉13〉27〉20〉33、6〉13〉20〉27〉33和6〉13〉33〉20〉27的趋势,低盐环境下酶活性的升高可能有助于拟穴青蟹仔蟹对低渗环境的调节。试验结果表明,拟穴青蟹C1~C3的适宜盐度下限为13以上,C3后对低盐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可在盐度6以上的低盐度环境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体重为2.70±0.16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和4%的食盐,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在低盐养殖水体中饲养40d,探讨饲料中添加盐对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及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食盐添加量的升高,凡纳滨对虾虾体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虾体水分、脂肪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盐添加量为4%组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极显著(P〈0.01),而水分降低亦显著(P〈0.05)。在肌肉质构方面,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除粘性下降外,其他质构参数都逐渐升高。而且添加4%盐组对虾的硬度、弹性、胶粘性、耐咀性和回复性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但各组的内聚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盐可以改善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的质构,且当添加量为4%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锯缘青蟹蜕壳不遂是影响青蟹养殖最为严重病害之一,经过养殖生产观察分析及防治试验,认为该病主要由水环境突变(如:池水盐度突变)、病菌感染引发,蜕壳不遂也与青蟹特殊生理特性有关,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盐度和营养对凡纳滨对虾蜕壳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2.01±0.02)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投喂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实验周期30 d,研究了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蜕壳和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5×3析因设计,盐度梯度设置为6、12、18、24、30五个水平,饲料蛋白水平梯度设置为30%、36%、42%三个水平。结果表明:(1) 对虾蜕壳相对增重率呈现出随盐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趋势,以盐度为6时蜕壳相对增重率为最高。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实验对虾蜕壳相对增重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虾的特定生长率随盐度升高而上升,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特定生长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交互作用对特定生长率影响差异不显著。(2) 实验对虾的蜕壳频率,在低盐度水平下随盐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盐度18时蜕壳频率达到最高,之后随盐度的升高蜕壳频率下降,差异不显著。各盐度水平下,以中等蛋白质水平饲料组(36%)对虾蜕壳频率较高。方差分析表明,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蜕壳频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交互作用对蜕壳频率影响差异不显著。(3) 对虾蜕壳间期随盐度升高呈先延长后缩短的变化趋势。盐度对对虾蜕壳间期影响差异显著(P<0.05),饲料蛋白水平单因子以及它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对虾蜕壳间期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方伟  刘磊  常雯  刘志国  杨建新  刘晓  母昌考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22,46(11):2143-2157
为探究不同水体条件下拟穴青蟹的生长和营养成分差异,本研究测定了黄河三角洲海水(DY)、盐碱水(ZD)及三门海水(SM)的水质离子组成,采用阿廖金分类法进行养殖水体分类;测量形态指标并计算肥满度,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t-Test)方法比较3种水体中养殖90和140日龄青蟹的生长;测定肝胰腺和肌肉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各组青蟹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结果显示,ZD组养殖水体碱度显著高于SM组(P<0.05),与DY组无显著差异(P>0.05);3个组90日龄青蟹肥满度在0.54~0.89之间,ZD、DY组青蟹肥满度显著高于SM组(P<0.05),140日龄青蟹肥满度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共测出20种氨基酸和26种脂肪酸,3个组青蟹的肝胰腺和肌肉总氨基酸含量(TAA)分别为3.94~6.87 g/100g和9.73~12.42 g/100g,SM组均为最高;3组青蟹的肝胰腺和肌肉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TUFA/TFA)比值分别为59.68~68.80%和70.08~73.79%,其中,ZD组青蟹肝胰腺中C20:5n-3(EPA)含量为各组最高;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显示,ZD组的青蟹的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与其他组区分较为明显,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青蟹的肌肉、肝胰腺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聚类结果均相似。研究发现,与正常海水相比,盐碱水养殖青蟹的生长速度、肥满度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大,部分指标占优,为保证养殖青蟹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可在盐碱水中适量补充Mg2+和K+。研究结果为盐碱水青蟹养殖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取以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板蓝根(Baphicacanthus cusia)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制5组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1%、0.2%、0.4%和0.8%],连续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质量为(4.14±0.06)g]56 d,每组3个重复,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对虾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2%组差异显著(P〈0.05);0.2%组和0.8%组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肝胰脏和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2%组的肝蛋白酶和肝淀粉酶显著增高(P〈0.05),0.1%组和0.4%组的肠蛋白酶和肠淀粉酶显著增高(P〈0.05)。0.2%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指标呈现先下降后增高的趋势,0.4%组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适宜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10.
分别向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中添加芽孢杆菌(处理A)、芽孢杆菌+粉碎甘蔗渣(处理B)、芽孢杆菌+粉碎-蒸煮甘蔗渣(处理c),检测养殖环境中的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水体中总菌数、水体中絮团含量和对虾生长指标,评估添加甘蔗渣和芽孢杆菌对对虾生长及养殖环境的影响。60天的养殖结果表明,养殖前期处理组B、处理组c的氨氮(TAN)浓度显著低于处理组A(P〈0.05);甘蔗渣和芽孢杆菌的添加能够提高水体中生物絮团含量,养殖10天以后,处理组B和处理组C的生物絮团含量分别维持在6-3~20 ml/L、8.3~30 ml/L,各时期都显著高于处理组A(维持在2.7~8.3 ml/L)(P〈0.05);处理组B、处理组c收获时对虾平均体重分别为8.56±0.21 g、8.84±0.26 g,显著大于处理组A(7.66±0.40 g)(P〈0.05)。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器分析法(营养成份分析和质构分析)与感官评价法有机结合,以对虾口感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对虾品质鉴定体系,并以此法对无公害海水养殖、传统海水养殖及传统淡水养殖对虾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生产的对虾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对虾的机体营养成分组成差异不大,只有无公害虾肌苷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达2.76 mg·g-1.氨基酸分析中表明:无公害海水养殖对虾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等指标优于其余样品;无公害虾的感官指标基本上与海水虾相似,3种虾的色泽和气味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无公害虾的滋味及口感均比其它两组对照好;多汁性指标则以淡水虾最佳.在质构分析方面,3种虾硬度指标差异显著(P<0.05),无公害虾与海水虾在肌肉的弹性及咀嚼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淡水虾差异显著(P<0.05),其结果与感官评价基本一致.本文全面比较3种对虾品质上差异,揭示对虾口感差异内在因素,为对虾品质评价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盐碱水池塘养殖条件下投喂不同饵料对池塘水质及拟穴青蟹生长、营养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青柳蛤、沙光鱼、鹰爪虾3种生物饵料组和1种人工配合饲料组,各组设置3个重复,实验周期4个月,分析各组池塘水质变化,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比较各组蟹的生长、营养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组水温、盐度与pH差异较小,而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差异较大,其中,沙光鱼组溶解氧从11.5 mg/L降至9.2 mg/L,而氨氮、亚硝酸盐氮从养殖初期0.44 mg/L、0.022 mg/L上升到养殖末期的0.89 mg/L、0.05 mg/L;青柳蛤组蟹体重(334 g)、增重率(332.7 %)和特定生长率(0.076 %/d)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人工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高,达到66.67 %,沙光鱼组肥满度(0.221 g/cm3)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青柳蛤组蟹肌肉必需氨基酸中的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及肝胰腺呈味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在各组中最高,人工配合饲料组肝胰腺必需氨基酸中的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含量在各组中最高,鹰爪虾组肌肉呈味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在各组中最高,青柳蛤组肌肉与肝胰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含量均为最高;青柳蛤组总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沙光鱼组总胆固醇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人工配合饲料组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葡萄糖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相关性分析显示青柳蛤等生物饵料常规营养与拟穴青蟹各生长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青柳蛤组拟穴青蟹生长、营养及血清蛋白质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作为盐碱水池塘养殖拟穴青蟹的适口饵料。本研究将为拟穴青蟹北方盐碱水池塘养殖和推广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雄蟹蜕壳前后肌肉及肝胰腺营养变化,分别对蜕壳前、中、后期的拟穴青蟹雄蟹肌肉(分别记为MB、MD和MA)及肝胰腺(分别记为HB、HD和HA)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肌肉水分蜕壳后显著高于蜕壳前和蜕壳中(P0.05),肌肉粗蛋白蜕壳后显著低于蜕壳中(P0.05),蜕壳前和蜕壳中肌肉水分和粗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蜕壳后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中(P0.05),肌肉灰分蜕壳中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后(P0.05)。肝胰腺水分蜕壳中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后(P0.05),肝胰腺粗蛋白含量为:蜕壳前蜕壳后蜕壳中(P0.05),肝胰腺粗脂肪含量为:蜕壳中蜕壳后蜕壳前(P0.05),肝胰腺灰分蜕壳后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中(P0.05)。肌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为:蜕壳中蜕壳前蜕壳后(P0.05),肝胰腺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蜕壳前显著高于蜕壳中和蜕壳后(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肌肉和肝胰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多为甲硫氨酸和胱氨酸(Met+Cys),肌肉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多为缬氨酸(Val),肝胰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多为异亮氨酸(Ile),蜕壳前、中、后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6.43、59.00、54.82,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其中蜕壳中肌肉氨基酸指数最高;蜕壳前、中、后肝胰腺必需氨基酸指数较低,分别为29.90、19.59、23.26,其中蜕壳前肝胰腺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蜕壳前肌肉和蜕壳后肝胰腺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最高(P0.05),蜕壳后肌肉和肝胰腺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P0.05)。结果表明,拟穴青蟹雄蟹蜕壳阶段主要消耗肌肉中粗脂肪以及肝胰腺中粗蛋白,而软壳硬化阶段主要消耗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以及肝胰腺中粗脂肪;从营养学角度分析,拟穴青蟹雄蟹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组成均优于肝胰腺,其中蜕壳中肌肉氨基酸组成与蜕壳前肌肉脂肪酸组成最优。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28%鱼粉饲料为基础,以家蝇蛆粉分别替代20%、40%、60%、80%和100%的鱼粉配制5种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56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45 d,研究了蝇蛆粉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转氨酶活性和肝胰腺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替代组对虾肝胰腺、胃和肠道消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替代组对虾肝胰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血清ALT活性在100%替代组、AST活性在60%-100%替代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20%-60%替代组肝胰腺上皮细胞中空泡增多,并且出现未知物质;替代水平高于60%时肝胰腺结构损伤严重。结果表明,蝇蛆粉替代水平在60%以下时,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和转氨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对肝胰腺结构损伤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受精后24h孵化出的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耳状幼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养殖水体不同量光合细菌对糙海参苗期生长、成活、消化道消化酶活性和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光合细菌(浓度为1×10^11cfu·mL^-1)添加量分别是0m L(组1,对照组)、50m L(组2)、100m L(组3)和150m L(组4),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10^4尾幼体于室内水泥池(5m×3 m×1.5m)中,试验周期为41 d。结果表明,添加光合细菌组的糙海参出苗体质量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3和组4的体质量和成活率又明显优于组2(P〈0.05),组3和组4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光合细菌还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糙海参苗体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试验组3种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3和组4的蛋白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组2(P〈0.05),淀粉酶活性在3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试验第10天后,各试验组氨氮(NH3-N)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第20天后,各试验组化学需氧量(COD)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总磷(TP)的差异不大(P〉0.05)。表明光合细菌可以促进糙海参幼体的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成活率,并改良育苗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改善水质提高凡纳滨对虾幼体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放不同浓度梯度的枯草芽孢杆菌于凡纳滨对虾幼体养殖环境中,监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下与养殖环境相关的水质因子(氨氮、亚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变化;观察不同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幼体对人工制造的胁迫环境的抗逆性;观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幼体的成活率与体重增长率。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水质改善和凡纳滨对虾幼体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P〈0.05)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抑制亚硝酸盐氮的产生;当枯草芽孢杆菌投放浓度为1.25×10^4cfu/ml时,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氨态氮、亚硝酸盐氮含量均值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5.30%、59.70%、88.64%,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0.00%,体重增长率是对照组的2.44倍;当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为1.25×10^4~1.25×10^6cfu/ml时,对虾抗逆性显著(P〈0.05)增强,对虾在氨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钾、甲醛胁迫下24小时的成活率均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6.94%、24.44%、44.17%、18.61%。  相似文献   

17.
以凡纳滨对虾幼虾[体重(0.013 6±0.001 0)g]为试验对象,以鱼粉、豆粕、肉粉和花生粕为蛋白源配制对照饲料,用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3种与对照饲料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为5%、10%和15%,分别替代鱼粉8.6%、17.2%和25.8%,饲喂凡纳滨对虾45 d,研究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摄食量、生长和肌肉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不超过10%,对凡纳滨对虾日均摄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5%玉米蛋白粉组的生长效果最好,其相对增重率、增长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2 542.8%、155.1%和1.58,前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两者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0%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5%组虾的生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对虾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对虾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的影响也不显著(P>0.05).(4)玉米蛋白粉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用量为10%.  相似文献   

18.
水温(27±3)℃下,将体质量为(2.18±0.14)g的三疣梭子蟹幼蟹以多只(10只)或单只的方式饲养在半径为50cm的圆形养殖桶中,比较群养与单养条件下三疣梭子蟹的生长特性、消化酶与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群养组幼蟹在蜕壳后的软壳期间被同类捕食和残杀现象严重,死亡率和残疾率显著高于单养组幼蟹(P0.05);(2)两种养殖条件下幼蟹在夜间完成蜕壳的比例显著高于白天;群养组幼蟹在白天蜕壳的比例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3)群养组幼蟹的蜕壳周期显著小于单养组(P0.05),但蜕壳同步率低于单养组,群养组幼蟹的体质量、甲宽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略高于单养组,差异不显著;(4)群养组幼蟹肝胰腺和胃中的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单养组,肝胰腺中最为明显;(5)群养组幼蟹肝胰腺和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而两种养殖条件下幼蟹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盐碱化湖泊和池塘水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Boone,1931)幼虾生长试验,探讨碱水环境对虾体重生长速度与Ca2+、Mg2+、Ca2++Mg2+质量浓度及(1/2Ca2+)/(1/2 Mg2+)的关系,为碱水水域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碱度为10.32-38.50 mmol/L、盐度1.02-3.34 g/L、pH 8.5-9.5的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 mm的幼虾饲养27 d的体重生长速度为(0.95±0.18)mg/d,存活率(47.5±14.5)%。不同水环境存活率差异显著(P〈0.01),体重生长速度差别不明显(P〉0.05)。体重生长速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明显。通过驯化提高幼虾对水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是碱水水域养殖对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野生与养殖刺参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对野生和养殖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营养成分,包括灰分、盐分、蛋白质、粘多糖、胶原蛋白、皂苷、氨基酸组成及11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和养殖刺参的胶原蛋白质量分数(以干基计)为39.43%和40.37%,差异不显著(P〉0.05);盐分、粘多糖及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8.47%、15.40%,10.19%、9.27%和0.81%、0.62%,差异显著(P〈0.05);灰分、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5.73%、20.74%和58.80%、62.21%,差异极显著(P〈0.01)。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16%和20.28%,差异显著(P〈0.05);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0.86%、28.00%和33.66%、30.39%,差异均极显著(P〈0.01)。矿物元素含量丰富,野生刺参的微量元素比例要略优于养殖刺参,铅(Pb)、汞(Hg)和镉(Cd)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相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综合分析认为,野生和养殖刺参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胶原蛋白、粘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及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鲜味氨基酸和药效氨基酸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