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完善染色体消除法诱导啤酒大麦单倍体的技术体系,以7个啤酒大麦F1代材料为母本,分别以1个二倍体和1个四倍体的球茎大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结果表明,二倍体球茎大麦的单倍体诱导率平均为28.13%,四倍体球茎大麦的单倍体诱导率为0。研究了试验期间的环境日最高温度、不同授粉时间和授粉后激素处理对授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试验期间环境日最高温度低于22℃、啤酒大麦去雄后2d进行授粉、授粉后第1~3d每天用Dicamb∶2,4-D∶GA3=1∶2∶75(质量比,各激素浓度分别为1、2、75mg·L-1)的混合激素喷授粉小花1次,可获得最高的杂交结实率。同时,分析了不同年际间授粉结实率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和不同倍性的球茎大麦对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为进一步提高育成大麦新品种的品质 ,在大麦新品种选育过程中 ,注重高代品系的改造与新引进优质资源的利用。 1 994年以自育的高代品系苏农 91 -71 1 2为母本 ,以南通农科所从日本引进的优质大麦新品系通引 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经多年选育 ,1 999年F5 (代号 :51 1 0 )株系进入院品系比较试验 ,2 0 0 0年以代号为苏B0 0 0 1参加本院在全省组织的大麦多点试验 ,该品系在各试验中表现均很突出 ,于 2 0 0 1~ 2 0 0 3年参加江苏省大麦区试 ,2 0 0 3~ 2 0 0 4年参加江苏省大麦生产试验 ,于 2 0 0 4年 8月 2 1日通过江苏…  相似文献   

3.
扬农啤8号系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以自育品种扬农啤2号为母本、以自育啤酒大麦品系苏农16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于2011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定名,该品种已申请国家品种保护。1选育过程1999年春配制杂种,同年种植F1;1999至  相似文献   

4.
<正>鲁54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抗虫短季棉新品种,是以短季棉品系鲁458为母本、鲁1367系为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系谱选择选育而成。母本鲁458系:系选自鲁7369系。鲁7369系是以中棉所10号为母本,与本课题组选育的短季棉品系鲁4079为父本杂交,经射线处理杂交F1种子,经连续7代选择鉴定,于1989年育成;后又经连续多代系统选择改  相似文献   

5.
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为进一步提高育成大麦新品种的品质,在大麦新品种选育过程中,注重高代品系的改造与新引进优质资源的利用。1994年以自育的高代品系苏农91-7112为母本,以南通农科所从日本引进的优质大麦新品系通引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大麦黄花叶病是大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除选育抗病品种外,尚无防治良策。(木厉)木县农试场以抗黄花叶病为大麦育种主要目标,早在1955年即筛选、确认从中国引入的六棱皮大麦木石港3号对黄花叶病有高度抗性。进而在1965年将木石港3号和当地的大麦品种(系)关东二条2号、3号、药系51杂交,并用木石港3号回交,在其后代中选育了若干二棱大麦抗病品系。并从酿造用品质考虑,继续反复进行杂交选育,终于育成“美里黄金”。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7.
大麦有性杂交是常规育种的最基本方法 ,用传统的去雄方法效率比较低 ,而用新方法则可以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 ,在相同时间内可配制大量杂交组合 ,丰富杂交群体 ,提高选育新品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抗病啤酒大麦新品系 KA—4B。KA—4B 系连云港市大麦品种改良中心,从西海皮32/T133/F4/T157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的。经省区试平均亩产362.5公斤,91年我所大麦品资组  相似文献   

9.
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主要研究了不育的保持与育性的恢复;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三系及杂种不同时期酯酶同工酶的表现;开花性状;不同棱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另外,就大麦杂优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大麦有性杂交是常规育种的最基本方法,用传统的去雄方法效率比较低,而用新方法则可以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在相同时间内可配制大量杂交组合,丰富杂交群体,提高选育新品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主要研究了不育的保持与育性的恢复;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三系及杂种不同时期酯酶同工酶的表现;开花性状;不同棱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另外,就大麦杂优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60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棉所60(审定原代号:sGK中156)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选育而成,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棉.1997年冬以转基因抗虫棉sGK9708(中棉所41)优系为母本,与优质材料53选系(53系为陆海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陆地中长绒棉品系,其株型较紧凑,塔形,茎秆绒毛较多)为父本杂交,1998年F1与中棉所12辐射高代材料杂交,冬季南繁并选择优良单株.1999年进行株系鉴定,冬季进行南繁.2000-2004年多次单株选择,测定品质,培育出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sGK中156.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对构建的玉米常规自交系与单倍体诱导系杂交组合群体A(四-287×Y11)和两个单倍体诱导系杂交组合群体B(Y6×Y11)的F2世代的单倍体诱导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体A的单倍体诱导性状遗传由两个主基因控制,表现加性-显性效应,遗传率达91.27%;群体B检测到1个主基因,表现加性-显性效应,遗传率为38.86%,群体B的诱导率遗传主要由主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日本小麦品种与四倍体球茎大麦的可杂交性以及由胚培养产生单倍体。采用高湿以及授粉后施用赤霉素的杂交程序,提高了种子结实率,且小花成熟良好。在8个供试的日本小麦品种中,有7个品种可与球茎大麦杂交,平均种子结实率为4.4~24.0%。通过胚培养,半数左右的日本小麦品种×球茎大麦的杂种胚发育成单倍体小麦植株。本结果表明,与球茎大麦杂交的双单倍体方法有希望应用于日本的小麦育种计划。  相似文献   

15.
遗传理论研究表明,系统选种方式和单倍体加倍的育种方式之间存在着差异。法国拉瓦尔大学植物学系的Pierre Turcotte等人采用1972年进行的7个杂交组合的后代进行了本试验。一方面系统连续选育,一方面用大麦×球茎大麦种间杂交的方法产生单倍体加倍的后代。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大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改良工作30多年,选育了一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大麦品种.本文就近年来选育的苏啤系列大麦品种性状改良及选育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以选单株为主的系圃选育,低代材料应保证一定的群体,有利于保留更多的基因变异类型.籽粒性状应从早代到高代对籽粒大小、色泽、饱满度和品质进行定向选育.早代F3~F4重点组合的异质混系测产,有利于提高群体中的高产或超高产基因型的筛选,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7.
西大麦1号系西昌学院大麦育种课题组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饲料大麦新品种经品系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早熟、分蘖力强、优质、高产、抗病和抗倒伏力强,综合性状好的特点.该品种2009年通过四川省非主要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09012,适宜于凉山大麦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浙啤33”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国家大麦改良中心与嘉兴市农科院合作选育成的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嘉善县2004年引进试种,当年试种0.21hm2,平均产量5626.5kg/hm2;2005年参加浙江省大麦区试,嘉善点产量达到6837.5kg/hm2,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57.7hm2,实产调查5.4hm2,平均产量4650kg/hm2;2006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到100.8hm2,2007年计划大面积推广种植。1选育经过大麦新品系“浙啤33”原代号“03-3”,于1995年用中间材料“92070”(组合岗2/秀麦3号)“与”89-10(即秀麦3号)进行杂交,在F3代选株再与“岗2”杂交,经系谱选育,于2003年定型。2004年…  相似文献   

19.
1选育经过。蜀棉 3号 (原代号 60 61 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短果枝 ( 式 )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由于果枝短、株型紧凑 ,适宜高密度纯作及棉田间套种植。本品种系从 (洞庭一号×苏42 1 9)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 ,其中苏 42 1 9系江苏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野生异常棉与陆地棉抗病品种多次杂交、回交选育而成。 1 991年配制杂交组合洞庭一号×苏 42 1 9,1 992年种植 F1。从 F2 起苗床人工连续接种枯萎病菌进行抗病性筛选 ,并进行单株选择。1 996年编号为 60 61 7的株行短果枝性状基本稳定 ,通过不断选择培育 ,育成了短果枝棉新…  相似文献   

20.
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杂交玉米二环系选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研究,以4个不育系泗稻8号A、57A、67A、69A和3个恢复系LH422、C418、R89为材料,比较了单交(不育系/恢复系)、双交(不育系1/恢复系1∥不育系2/恢复系2)、三交(不育系/恢复系1∥恢复系2)、对照(CK,恢复系1/恢复系2)4种组配方式选育恢复系的效率,分析了基础群体与育成的同质恢复系的配合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交方式选育同质恢复系的效率较高,容易育成优良恢复系;选用高产的单交组合作为同质恢复系选育的基础群体,容易育成配合力优良的同质恢复系;基础群体中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对育成的同质恢复系的产量及其测交F1产量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