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通过对2007~2008年度枣庄市冬小麦全育期气象条件的分析,发现有利的气象条件是冬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分析指出气象条件与小麦生长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2010~2011年度阳信县冬小麦增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2011年度阳信县冬小麦全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期适宜的气温和充足的光照是冬小麦增产的有利气象条件,不利气候条件时能够及时采取浇灌等有力措施,是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是陇东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 ,每年种植面积 35~ 4 0万k ,占粮田总面积的 55%~ 6 0 %,平均产量 2 2 50~ 3750kg/k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作物结构的调整 ,冬小麦生产普遍存在投入大、产值低 ,在一些干旱低产区尤为突出。因此 ,分析陇东地区冬小麦产量和气象 相似文献
7.
8.
宝鸡2004年小麦在冬前普遍播期偏晚、冬前积温不足、分蘖偏少、弱苗越冬的情况下,春季又出现了明显的气候干旱,气温持续偏高,收获期提前7~10天,全生育期比正常年份缩短12~20天,但产量未减反增,并且单产创出历史新高,亩产千斤以上的田快比比皆是,山区、旱塬增幅较大,实属历史罕见。通过对风翔气象站小麦固定地段1995~2004年的作物观测资料与其生长发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的统计对比分析,结合2004年农情调查,揭示气候对旱地小麦的影响,探讨提高小麦单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11.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与产量性状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多个小麦品种在旱地条件下部分生理特性、形态特征与抗旱性和产量的关系以及水、旱地对比条件下抗旱系数、干旱敏感系数、抗旱指数、单株产量降低指数、产量构成因素降低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间叶片含水量、失水率、植株高度、拔节期苗高、穗茎节长、抽穗度与抗旱性有着密切地相关关系。根据这些性状选择抗旱性对选择产量无明显负作用,可作为杂种后代分离群体选择抗旱性的生理和形态指标。以抗旱系数、干旱敏感系数、单株产量降低指数、产量构成因素降低指数作为选择抗旱性指标时,要考虑产量的高低。抗旱指数既能反映品种的抗旱性,又能体现品种的丰产性,可作为杂种稳定世代选择抗旱性和产量的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气象因素对舞阳县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舞阳县2000年来小麦产量和小麦生长期间的降水量、光照、气温等气象因素,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月降水量与光照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降水量与气温之间负相关不明显;光照与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呈正相关。气象因素中,降雨量和光照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温度对产量有影响较大,因此,温度最有可能成为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气象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分析,为未来进行冬小麦产量持续高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宏观政策及生态条件入手,分析了黄淮海地区小麦持续增产的因素与措施。并针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产实际,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指导当地冬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梁山县2012-2013年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3年冬小麦生育期间,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生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低59.7℃,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73.3 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141.8 h。总体来看,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有限,气候年景为平偏丰年。 相似文献
15.
倒伏对冬小麦病害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发育中后期倒伏后病害发生情况和进行减产量化评估,采用木棍将小麦小心压倒人工模拟大风造成小麦倒伏的方法进行不同倒伏时间和不同倒伏程度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病害、早衰、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开花期至灌浆期间发生倒伏,主要加重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生,病情均为3级,倒伏时间越早,小麦越易早衰和成熟期提前,病情指数与对照的差异也越显著。平铺和倾斜倒伏都使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质量明显降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对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都是开花期灌浆始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平铺倒伏处理依次减产25.9%、21.1%、10.1%、4.0%,倾斜倒伏处理依次减产9.1%、7.6%、5.0%、1.9%。从倒伏程度对小麦病害、早熟、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看,都是平铺倒伏的影响大于倾斜倒伏。故在小麦中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时,宜将倒伏时间作为重要依据,其次还应结合倒伏程度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对晋南3个县174个农户水地冬小麦灌溉施肥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水地冬小麦产量较高,平均为5 836.7 kg/hm2,增产潜力较大;平均灌溉次数由1.9次增加到2.3次时,水地冬小麦产量会增加;当地施肥状况极不平衡,氮肥用量偏高,而磷肥不足;在当年降雨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当氮肥用量为180 kg/hm2、磷肥用量为100 kg/hm2左右时,水地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适量增加灌水次数、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素养分投入对水地冬小麦增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期冬小麦叶重和叶面积与产量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叶位叶片面积和叶干重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均较大,在不同播期条件下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叶面积与产量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与穗粒数、穗粒重、每小穗粒数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选用11个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以NCII杂交设计配置30个杂交组合,研究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4个性状的F2代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及回归.结果表明:F2代各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均明显衰退,除穗粒数呈弱正向优势外(HMF2=0.227),其余性状均呈现负向优势,亲子相关和回归分析得出杂种F2产量各性状与双亲相应性状的中亲值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杂种F2代与双亲关系密切.因此,若选择优良亲本,注重提高双亲产量性状的平均水平,小麦的杂种优势可以利用F2代. 相似文献
19.
冬麦北移种植产量与施肥量、播种量和播种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应用D-饱和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了寒地冬小麦产量与施肥量、播种量和播种期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播种量>播种期>施肥量;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同时,还提出了7500kg hm~2,6000kg hm~2两种产量水平下的高产栽培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