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辉 《保鲜与加工》2007,7(3):31-31
(1) 产品在入贮前要对贮藏库彻底消毒灭菌,消毒剂以CT-高效库房消毒剂为佳,每100 m3使用500 g,按说明使用.(2)产品入库前把库温降至13℃.(3)选择适宜的品种,绿皮冬瓜比灰皮冬瓜耐贮藏.(4)达到充分成熟的冬瓜耐贮,而嫩冬瓜不耐贮藏.(5)天津地区9月中下旬采收的绿皮、成熟的大冬瓜一般可贮3~5个月.(6)采收时要留一小段瓜秧,注意防止瓜与瓜碰撞产生机械伤害,造成微生物侵染,最好每瓜包一张报纸散装装车,注意采收前一周不准灌水,禁止雨天采收冬瓜,入库之前严防雨淋.(7)贮藏最好使用架藏,瓜不超过3层.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零散理论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中国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马铃薯土壤第1~7级全氮丰缺指标依次为≥2.22、1.55~2.22、1.08~1.55、0.76~1.08、0.53~0.76、0.37~0.53、<0.37 g/kg,碱解氮依次为≥306、203~306、135~203、90~135、60~90、40~60、<40 mg/kg;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50、25~50、13~25、7~13、4~7、2~4、<2 mg/kg,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81、43~81、27~43、15~27、4~15、<4 mg/kg;中国土壤速效钾(NH4OAc-K)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7、182~307、120~182、72~120、31~72、<31 mg/kg。当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40%、20%、50%,马铃薯目标产量15~75 t/hm 2时,土壤养分丰缺级别第1~7级的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0、23~113、45~225、68~338、90~450、113~563、135~675 kg/hm 2,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12~60、24~120、36~180、48~240、60~300、72~360 kg/hm 2,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0、21~105、42~210、63~315、84~420、105~525、126~630 kg/hm 2。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乳瓜辣椒丁的生产工艺,包括选料、复水、烫漂、拌料、灌装和杀菌等工序,试验确定了生产乳瓜辣椒丁最佳工艺为乳瓜用30~40℃热水进行复水,使其水分含量达到40%~50%;四平头辣椒用90~95℃的水漂烫5~6 min;杀菌采用110℃,8~10 min。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三峡库区野菜资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野菜共计57科124属172种,其中,种子植物门野菜种类最多,为45科102属136种;以食用器官分类,茎叶类野菜共27科82种;根菜类野菜14科51种;花菜类5科17种;果菜类3科12种;菌菜类8科10种。分析了三峡库区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三峡库区野菜产业化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GGE双标图对参加甘肃省2015-2016年六个试验点的10个晚熟马铃薯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稳定性大小(G6)03-5-7>(G10)当地品种>(G1)L0528-3>(G7)0528-30>(G9)陇薯6号>(G2)L9901-10>(G8)P2>(G4)天05-7-5>(G5)天06-3-4>(G3)L0527-7,其中(G6)03-5-7虽稳定性最好,但其丰产性不好;丰产性(G4)天05-7-5>(G5)天06-3-4>(G9)陇薯6号>(G3)L0527-7>(G1)L0528-3>(G7)0528-30>(G10)当地品种>(G2)L9901-10>(G6)03-5-7>(G8)P2,(G4)天05-7-5和(G5)天06-3-4的丰产性最好。实验点的代表性(E3)临夏>(E3)静宁>(E2)天水>(E5)宕昌>(E4)安定>(E1)会川,鉴别力(E4)安定>(E1)会川>(E2)天水>(E3)临夏>(E6)静宁>(E5)宕昌;(G4)天05-7-5和(G5)天06-3-4在(E2)天水、(E3)临夏、(E4)安定、(E6)静宁地区适应性最好,(G7)0528-30次之;(G3)L0527-7在(E1)会川和(E5)宕昌表现较好,(G1)L0528-3和(G9)陇薯6号次之。通过GGE综合分析(G5)天06-3-4、(G4)天05-7-5、(G1)L0528-3和(G3)L0527-7表现良好,可以进行下年度试验,继续完成育种程序,其他品种不再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吉力湖鲤鱼的生长情况,为吉力湖鲤鱼的增殖放流、渔业捕捞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建议,本研究对吉力湖鲤鱼进行了体长、体重、年龄的测定和生长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吉力湖鲤鱼的体重-体长方程为W=0.053 9×L~(2.803 3)(R~2=0.967 2)。(2)生长比速、生长常数及生长指标证实吉力湖鲤鱼的生长高峰在1~+~2~+龄和5~+~7~+龄。(3)吉力湖鲤鱼最大体长L_∞=76.76 cm,最大体重W_∞=10 380 g,体长生长方程为L_t=76.76(1-e~(-0.134 4(t-0.072 18)),体重生长方程为W_t=10 380(1-e~(-0.134 4(t-0.072 18)))~3。(4)吉力湖鲤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方程为Lv=10.32 e~(-0.134 4(t-0.072 18)),是一条内弧形、不具拐点、由快到慢的曲线;吉力湖鲤鱼的体重生长速方程为Wv=4 185(1-e~(-0.134 4(t-0.072 18)))~2×e~(-0.134 4(t-0.072 18)),是一条具有拐点的S型曲线。拐点位于8.246龄,体长为51.17 cm,体重为3 075 g。(5)吉力湖鲤鱼体重生长加速度方程为Wa=562.5 e~(-0.134 4(t-0.072 18))×(1-e~(-0.1344(t-0.072 18)))×(3 e~(-0.134 4(t-0.072 18))-1)。在3龄前呈上升趋势,3龄后迅速下降,到达拐点8.246龄时为零。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播栽期对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分蘖成穗的影响,以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两个超级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 设置3月21日(S1)、3月31日(S2)、4月10日(S3)、4月20日(S4)和4月30日(S5) 5个播期,秧龄均为30 d,移栽期依次为4月21日、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和5月31日,研究其分蘖发生成穗特点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期水稻产量差异显著,随着播栽期推迟,产量呈降低趋势,早播S1的产量最高、迟播S5的产量最低。不同播栽期处理下水稻主茎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S1~S4) < S5,一、二次分蘖总和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S1~S4) > S5,S1优势蘖位为第3~第6叶,而S2~S5优势蘖位为第3~第5叶。随播栽期推迟,分蘖发生和成穗叶位趋于集中,F优498一次分蘖发生在S1~S4以3/0~7/0为主,而在S5以3/0~6/0为主;宜香优2115 在S1以3/0~7/0为主,在S2~S5以3/0~6/0为主。一次分蘖成穗率在S1以3/0~6/0为主,而在S2~S5以3/0~5/0为主;二次分蘖发生和成穗以第3~第4叶为主。气象因子对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影响为一、二次分蘖发生率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平均气温日较差、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蘖成穗率与分蘖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幼穗分化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抽穗开花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看来,成都平原地区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在4月11日前播种5月11日前移栽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在4月21日前播种5月21日前移栽有利于稳产,在4月21日以后播种5月21日后移栽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供种信息     
(一) 广东省郁南县连滩新品种实验园(邮政编码527125)供下列良种:(1)夏棠1号丝瓜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品种。瓜条长棒形,长40~60厘米,皮色青绿。纤维少,味甜,风味佳。抗逆性强,耐热耐涝。结瓜早,一般3~4片叶时开雌花。亩产3000千克左右,高可达5000千克以上。3~8月均  相似文献   

9.
探究NO_3~-/NH_4~+对金铁锁毛状根生长状态的影响。以B_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改变培养基中的氮总量及NO_3~-/NH_4~+比,分析比较金铁锁毛状根的生长状态。结果显示:氮总量对金铁锁毛状根的生长量有一定影响,当氮总量为60 mmol/L时毛状根生长速度最快,表现为侧根分布频率高、根系发达;培养基中NO_3~-及NH_4~+比例会影响毛状根生长,在总氮量为60 mmol/L条件下,B_5+40 mmol/L KNO_3+20 mmol/L(NH_4)_2SO_4(NO_3~-/NH_4~+=2:1)时,固体培养基中金铁锁毛状根的生长量最大,B_5+48 mmol/LKNO_3+12 mmol/L(NH_4)_2SO_4(NO_3~-/NH_4~+=4:1)时,液体培养基中金铁锁毛状根的生长量最大。研究表明培养基中氮总量及NO_3~-/NH_4~+比例对金铁锁毛状根的生长影响大,该结果对后续金铁锁毛状根的放大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0,(7)
杂交南瓜品种蜜宝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优良自交系SNG 0006-5-1-6-1-9作母本,SNG 0003-2-5-8-1-6作父本育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该品种属中晚熟,瓜棒锤形,瓜面微棱,瓜脐小,脐端膨大,果颈稍细。嫩瓜绿色,有光泽;老瓜橙黄色,肉质致密、面甜,品质极佳,商品性好。单瓜重3.2~3.5 kg,产量2 422.1 kg·(667 m~2)~(-1),丰产性强、抗白粉病、耐贮运,适宜重庆及相似生态区栽培。  相似文献   

11.
1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露地无公害西瓜生产的基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2001的规定。地块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质壤土,且与瓜类作物不连作的地块。 2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易坐瓜、耐储运、品质好的品种。 3 整地施肥整地:西瓜地冬前上冻水,播种前深翻土地开挖瓜沟,沟距1.5-1.7m,沟宽35-40cm,施基肥后混匀。双膜覆盖的在瓜  相似文献   

12.
正一、水田耕整机的结构与技术性能1.水田耕整机的结构。水田耕整机主要由柴油机、扶手总成、离合机构、牵引架、犁总成、平衡船、行走轮和限深器等组成(如图)。2.水田耕整机的技术性能。1配套动力。2.94~4.41千瓦(4~6马力)柴油机。2外形尺寸。2040毫米×1865毫米×1305毫米(长×宽×高)。3总质量。140千克左右(不含柴油机)。4理论速度。Ⅰ挡4公里/小时,Ⅱ挡6公里/小时。5犁耕宽。200毫米。6最大犁耕深。170毫米。7耙宽。滚耕:1000毫米;耖耙: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作用,利用氯仿熏蒸法测定了木荷人工林的MBC,研究其时空动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龄林(Middle-aged plantation, MAP)与成熟林(Mature plantation, MP)木荷人工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11—12月的MBC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出现2个峰值,第1峰出现在3—4月,第2峰出现在9—10月,最低值均出现在11—12月;(2)MAP与MP木荷人工林的MBC存在明显垂直分布规律,在0~20 cm、20~40 cm、40~60 cm各土层中,以0~20 cm土层的MBC最大,20~40 cm土层的MBC次之,40~60 cm土层的MBC最小,且各土层的MBC的差异也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木荷人工林MBC与SOC呈线性关系:y=21.654x+54.128(R2=0.984, P<0.01);(4)在MAP与MP木荷人工林中,土壤微生物熵(MBC/SOC)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SOC逐渐由0~20 cm土层向40~60 cm土层转移,土壤处于碳积累状态,土壤呈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 蔬菜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豆野螟(又叫豇豆荚螟)——大发生。主要危害夏、秋豇豆。一年发生5代,以7、8、9月为害最重。瓜野螟(又叫瓜绢螟)——大发生。主要危害夏秋黄瓜、苦瓜、丝瓜、冬瓜、秋西瓜。一年发生5代,以7、8月为害最重。甜菜夜蛾——大发生。主要为害十字花科甘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法桐落叶渣吸附Cu~(2+)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浓度(X_1)、加入量(X_2)、pH(X_3)、温度(X_4)、时间(X_5)5个因素与吸附率(Y)的回归模型:Y=75.365 07+11.822 68X_1-6.858 95 X_2+0.239 10 X_3+2.163 83 X_4+1.100 91 X_5-4.777 08 X_1~2-2.435 83 X_2~2-2.255 09 X_3~2-1.491 18 X_4~2-3.431 78 X_5~2+3.835 57 X_1X_2+0.600 02 X_1X_3-3.153 86 X_1X_4-0.299 78 X_1X_5-0.304 83 X_2X_3+0.798 87 X_2X_4-0.013 50X_2X_5-0.231 74 X_3X_4-1.440 78 X_3X_5+0.935 30 X_4X_5。得出各因素对法桐落叶渣吸附Cu~(2+)影响顺序为:浓度加入量温度时间pH。从模型可知,在加入量0.5 g,pH=6,温度20℃,时间4 h的条件下,法桐落叶渣对Cu~(2+)吸附率最高可达88.19%。本研究为落叶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经济循环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黄瓜纯系S94(华北类型)和S06(欧洲类型)为亲本,通过单粒传法获得包含224个株系的F6:7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结合分子遗传加密图谱的构建及不同季节(F7/秋,F7/春两季)黄瓜重要果实性状表型调查数据,采用Win QTLcart 2.5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对9个黄瓜果实相关性状(瓜长,瓜重,瓜把长,瓜横径,果柄长,果肉厚度,心腔直径,及长把比和长径比)QTL位点进行检测;同时,对果实质量性状无光泽果皮(D)、一致果皮颜色(u)和小刺基因(ss)进行了定位。结果显示:(1)构建包含7个连锁群,610个标记的遗传图谱,覆盖基因组749.2 c M,平均标记间距为1.2 cM;(2)果实相关的9个性状在F7/秋与F7/春两季共检测73个QTLs位点(F7/秋52个,F7/春49个),分布于全部7条染色体上,其中在果实相关性状中,仅瓜重fw4.1在春秋两季稳定检测到且贡献率较高,春季14.7%和秋季21.7%,其余位点高的贡献率(10%)都在单一季节表现;(3)黄瓜果实无光泽果皮(D)、一致果皮颜色(u)和小刺基因(ss)定位于第5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RIL群体对水稻再生力及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川航  王玉平  涂斌  李婷  胡亮  李仕贵 《作物学报》2012,38(7):1240-1246
以粳糯稻品种糯89-1与籼型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杂交构建的籼粳交F7代RIL群体的169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含105个微卫星(SSR)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定位了水稻正季7个农艺性状的QTL 15个,分布在第1、第2、第3、第5、第6、第7、第10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10~7.51,贡献率3.77%~25.37%,其中贡献率10.0%以上的QTL 7个,单个性状的QTL 1~4个;定位了水稻再生季7个农艺性状的QTL 19个,分布在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10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17~18.34,贡献率3.23%~37.66%,其中贡献率10.0%以上的QTL 7个,单个性状的QTL1~5个;定位了影响水稻再生力(最终再生率)的QTL 2个(qRa4,qRa5),分别在第4和第5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8.17%和7.09%,加性效应分别为0.32和-0.39,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均较小,属微效基因。共检测到两季农艺性状QTL 36个,同一性状被重复检测的QTL 8个。水稻再生力与正季稻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水稻再生力与再生稻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QTL定位结果揭示了有效穗是影响再生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人工基质条件下观测13种护坡植物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3种护坡植物种子萌发率变化范围为89.7%~22.3%,其中萌发率80%以上的1种,60%~80%的3种,40%~60%的6种,20%~40%的3种,没有萌发率低于20%的;1~3 d开始萌发的有白刺花、白灰毛豆、多花木蓝、紫穗槐、刺槐、银合欢、二色胡枝子、柠条、中国沙棘共9种,4~7 d的有车桑子、黄荆、荆条、沙地柏共4种;萌发持续时间最短的为柠条9 d,最长的为二色胡枝子28 d,多数植物超过20 d。达到50%萌发率时间为1~7 d的植物有8种,8~14 d的5种;达到90%萌发率时间为1~10 d的植物有3种,11~20 d的7种,超过20 d的3种。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13种护坡植物可划分为4种萌发类型:爆发型,包括银合欢、柠条;过渡型,包括白刺花、多花木蓝、紫穗槐、刺槐、二色胡枝子;缓萌型,包括白灰毛豆、黄荆、荆条、中国沙棘;低萌型,包括车桑子、沙地柏。这些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决定了它们在护坡绿化过程中植被演替的角色与地位。  相似文献   

19.
山农一号黄瓜是由烟台市农科院新育成的全雌节成型保护地专用无籽黄瓜品种。与一般黄瓜品种相比 ,具有以下优良特性 :全雌性 节成性 植株从第 2节起节节有瓜 ,而且整株雄花很少 ,几乎不能授粉受精 ,因而形成无籽黄瓜。极早熟 前期产量高 总产量高 早春温室从播种到收获仅需 4 7天 ,根瓜着生在第 2节或第 3节 ,前期产量 (前 4周 )达 75 0 0 kg,比长春密刺、中农110 1、津杂 2号分别高 79%、97.3%、115 % ;总产量分别高 4 7%、73.5 %、113.3%。生长势强 抗病抗逆性强 播种后 5 0天植株的株高、节数、茎粗、叶面积分别比长春密刺高4 0 %…  相似文献   

20.
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联合作用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联合作用的类型,采用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水稻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对水稻稻曲病菌的EC50分别为1.568、21.487 mg/L,苯醚甲环唑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在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的5个不同配比中,4:5配比的EC50最小,为1.858 mg/L。1:8、2:7、3:6、4:5混配组合的SR均大于1.5,表明上述4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稻曲病菌均表现为增效作用;(2~4):(7~5)配比的SR均大于2.0,增效作用最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对水稻稻曲病菌均有较高的室内生物活性,二者按(2~4):(7~5)的比例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有增效作用。建议用药浓度为117~37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