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eratocystis致病菌可感染树木枝干和根部的伤口部位,导致被感染部位枯萎,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枝干或整株树木死亡。桉树和相思树是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商品林树种,Ceratocystis枝干枯萎病给桉树和相思树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特别是在东南亚和非洲地区。最近,本文作者从广东湛江地区的桉树商品林里面分离并鉴定到两个Ceratocystis种,Cacaciivora和一个新描述的种Cchineucensis,致病力测试显示Cacaciivora对测试的桉树无性系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桉树不同无性系对Cacaciivora的抗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介绍了Ceratocystis的生物学特性、分类依据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和危害以及防控措施,以应对Ceratocystis病原对我国华南桉树和相思树商品林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古巴栗疫菌(Cryphonectria cubensis)被认为是树木溃疡病的病原体,最近在南非首次发现其引起桉树溃疡病害。本文提供有关桉树溃疡病的文献并试图评述现有病害的材料,对南非林业状况以及该病害对这个地区可能带来的严重影响给予特别的关注,还考虑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板栗真菌性枝干病害的种类及其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安徽省板栗枝干病害已成为板栗生产中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通过对广德、舒城、金寨、岳西、宁国、太湖等重点板栗产区的调查或标本鉴定,基本摸清安徽省板栗枝干病害的种类,分布,危害性及其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是因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减少。对桉树人工林培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桉树人工林培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是因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减少。对桉树人工林培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桉树人工林培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桉树人工林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人工林生长模型包括传统统计模型和现代动态模型。传统统计模型方法包括单因素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单一分布拟合法、多模型优选法、逐步回归法及其他改进方法。这些统计模型虽然简单、拟合精度高,但只是静态的经验或半经验模型,并未阐明机理,普适性很差,对于动态反馈也无能为力。现代动态模型主要包括3-PG过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传统统计模型相比,动态模型相对较复杂、精度较低,但能够满足多因素交互、非线性预测、动态模拟、多目标决策的研究要求。文中分析了桉树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特点、各研究方法的比较及系统动力学在林业中的应用,认为系统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涉及多因素反馈的桉树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树溃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概述了国内杨树溃疡病水泡型、大斑型和烂皮型3种主要病害症状,以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为主要病原菌的杨树溃疡病多种病原,具有潜伏侵染特性的侵染循环,以及影响病害流行的温度、土壤条件及杨树品种等因素和以"强化调控生态因素的综合治理IPM技术"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杨树溃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杨树溃疡病主要由真菌侵染所致,该真菌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可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的树干及果实,引起枯枝、溃疡、流胶和果腐等。另外,还可以引起根腐,导致整株树的枯死。发生病害的林木,用材林材性降低,经济林产量降低,造成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文中对其病害分布、致病机理、抗病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丰产林树种之一,在营林生产过程均会遭受各种病害的危害,其中以真菌性病害为多,主要有茎腐病、灰霉病、焦枯病、紫斑病、叶斑病、枝枯病、溃疡病等,严重影响桉树正常生长.对这几种病害的分布与危害、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桉树人工林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桉树林及各种因素(年龄、叶面积、砍伐、造林、火烧等)对蒸发散、流域产水量以及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影响等方面综述国内外桉树人工林水文过程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来看,不同区域的桉树人工林对降水的截留量差异较大,桉树人工林的蒸腾量多介于0.5~6.0 mm·d~(-1),叶面积指数、林分密度、土壤水分与灌溉、林分年龄及植被变化等均会影响桉树人工林的蒸发散量;砍伐(皆伐、间伐等)桉树人工林会导致流域产水量增加,营造桉树人工林会导致流域产水量减少,但当林分生长到一定年龄后,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蒸腾耗水量下降,流域径流量增加,火烧也会导致桉树林流域产水量增加;干旱地区桉树人工林可能会消耗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的影响还未有明显证据.目前中国桉树人工林的水文效应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急待加强主要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桉树人工林栽培密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的栽培密度直接影响林分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结构的基础;合理的栽培密度可有效地提高人工林的生产力和功能。对桉树人工林栽培密度对林分生长及木材产品影响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桉树人工林栽培密度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海 《中国林业》2009,(14):51-51
广西平乐县自2002年开始引进桉树种苗种植,截至2008年,全县桉树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但是,伴随着大面积桉树纯林的营造,桉树病虫害的种类增多且危害程度加重。据调查,目前危害平乐县桉树的病害主要有青枯病、焦枯病、灰霉病、茎腐病、红叶枯梢病等。这些病害已经成为平乐桉树人工林发展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徐大平  张宁南 《广西林业科学》2006,35(4):179-187,201
在发展桉树人工林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性经营的思想,促进人工林产业生态化。从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及对区域水分平衡影响的研究,桉树人工林的养分研究,桉树人工林化感作用(Allelopathy)研究三方面对我国的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的基本结论:(1)桉树人工林耗水量由气候条件、立地状况和树木生长特性共同决定。通过与固氮树种混交或轮作、适当延长轮伐期、整地时尽量避免破坏植被、缩短林地裸露时间、保护林下枯落物、保留采伐剩余物等营林措施,可以提高桉树人工林在减少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2)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桉树人工林普遍存在地力衰退的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机耕全垦导致土壤和养分流失十分严重;全树(含凋落物)利用导致养分循环不畅;不合理施肥导致元素之间的供给不平衡。早期种植的桉属树种凋落物少、热带土壤本身的脆弱性和降雨量集中也促成了地力衰退的发生。目前由于整地措施的改进、施肥量增大和元素间搭配更加合理、树种的改良和在桉树人工林内采集燃料的减少,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已经得到根本性的逆转。(3)部分学者在实验室高度浓缩的情况下,发现桉树同其它植物一样,有化感物质的存在。但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而广东雨量丰富,桉树能同绝大部分林下植物共生。只要合理地经营桉树人工林,桉树人工林会产生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树木枝干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寄主上的24个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6个B.berengeriana菌株在不同抗性杨树上接种后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后是否形成愈伤组织是树木抗性的表现,也是真菌致病力大小的表现;B.dothidea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表现为强、中、弱3种类型,中等致病力的菌株是优势类群;以杨树为接种材料,24个B.dothidea菌株的致病力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化现象,致病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华东(华南)>西北>华北(华中)>东北,即菌株致病力从我国南方向北方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苹果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的致病力也呈现出南方菌株大于北方菌株的特点.从溃疡病菌株的致病力出发分析了5种杨树的抗病性,其结果与以往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真菌角质酶是一种诱导酶,能够破坏寄主表皮角质,削弱寄主抗病性。近年来,国内外已对真菌角质酶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从真菌角质酶来源、结构和特性,分子水平研究及致病过程中作用等方面较为系统阐述了角质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省北部山区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鉴定了在该区栽培的黄柏等3种木本药用植物的真菌病害12种。其中有国内外尚未正式报道的真菌新种5个,新报道的病害10个。为该地区开展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区来源的12个青枯病菌株菌落生长特征及桉树幼枝水培接种致病力差异显著,菌落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菌株菌落生长与致病值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菌株菌液浓度对致病值影响显著,随浓度提高而加强;用于试验的4个桉树无性系感病性统计上没有显著性差别。菌落生长主要集中在平板划线培养后的4天内;第4天时,平均大小从3.53~27.68 mm。虽然菌株间致病值差异显著,如剔除表现最强及最弱的2个菌株,其余菌株间致病值则没有差别,说明不同地区幼林林木在等同气候环境条件下,受青枯病危害的机率类似,但是,个别立地林分可能因特定病原菌株而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18.
沙棘木蠹蛾幼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沙棘木蠹蛾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时,从死亡的沙棘树干内发现了罹病致死的沙棘木蠹蛾,通过对虫尸体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确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经室内致病力测定,接种浓度4亿/mL、8亿/mL、12亿/mL,54 d的感病率分别是72.22%、83.33%、100%,证明球孢白僵菌是沙棘木蠹蛾的病原菌。同时表明浓度越高感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鉴定了采自广州和顺德棕榈科观赏植物上的9种病原真菌,即银海枣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phoenix P.G.Xi,Y.X.Chen et Z.D.Jiang)、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  相似文献   

20.
在黔北撑绿竹主要栽培区赤水市的部分乡镇进行真菌病害调查、并采集症状典型的新鲜病株供室内鉴定,共分离出14种真菌病害.分别阐述了每种病害的症状与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