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淮安市农民进城落户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农民进城落户的基本途径和必要条件,剖析了当前影响农民进城落户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发展大产业,增强城镇接纳能力,完善配套政策,解决农民进城后顾之忧,落实扶持措施,促进农民转化为市民等三方面措施,促进农民进城落户。  相似文献   

2.
3.
农民为什么不愿进城“落户”,每一户都有他们各自的实际原因。结合实际情况,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及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保障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权益是涉农改革的关键。集体成员身份的保留,是阐释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权益保障正当依据和法律边界的前提。当前,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权益保障面临权益冲突及身份认定、承包地财产权实现、承包地权益救济三大法治挑战。为此,应健全进城落户农民成员身份的认定与权益冲突的协调规则,兼顾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财产权益与保障功能的充分实现,构建以诉讼救济为兜底的多元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5.
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地方改革探索的实践过程中,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面临着补偿机制不合理、退出程序由行政力量完全主导、保障措施未及时跟进等现实困境,极大影响了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为此,应根据各地改革探索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构建兼具集体审批与行政备案流程的宅基地退出程序,完善宅基地退出后的保障措施,激发进城落户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农民进城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为例,在分析农民进城的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认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均衡教育、增强城市吸引力、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剥离依附在户口上的各种功能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山区村落的大量村民外迁,而临近的小城镇则成为进城农民重新安家之地。本文以闽东F市官洋村(迁出地)和F市某进城农民集中居住区——天阳村为例,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的大量外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所带来的影响,探索了"就近城市化"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城市化,解决好政府行政与农民"自愿"进城思路方向是对三次产业之间和产业发展与人口转移之间的内在规律更科学的认识。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和人口转移无疑形成了政府行政体制和农民"进城"二者间的双向选择的平台,在实际调研工作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思索政府行政如何能提高农民满意;农民应提高自身发展来适应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真正实现与政府行政的互动是本文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农民变市民后,应当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否则就是城市、农村利益两头占,引发新老市民之间新的不公。对此,应如何看待?江苏省委农工办有关专家做了解读。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人口和非农就业达到一定比例是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探讨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教育存量和增量资源均不足、教育教学体制不适应等主要问题,并提出缓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天长市铜城镇根据当地工业基础较好、农村空巢户较多、农民进城入镇的愿望较强烈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在集中民意的基础上规范操作,开展试点,循序渐进,创造条件,引导农民退宅进城入镇,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解除退宅进城入镇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开展退宅进城入镇工作,为开发土地资源,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农地规范流转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助推城镇化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探索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为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政策提供参考,基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129户少数民族农民进城意愿的调查,构建二项Logistic模型分析少数民族农民进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区少数民族农民进城的意愿不强。少数民族农民家庭劳动力数越多、家庭在外务工人数越多、有子女在城镇上学,其进城的意愿越强烈;少数民族农民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多、农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越高、越不愿意与城里人交往、预期未来越晚进城定居,其进城的意愿越弱。应加强少数民族农村教育、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拓宽少数民族农民收入来源以及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民进城改革的宣传,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浙江省LH县大多数农民虽然认识到本地的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价差异较大,环保行为滞后于环保认识,对此,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力度,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态消费方式,保障农民的生态环境知情权,以不断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王继夏  任悦  黄尧茜  肖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86-16888
以宝鸡市凤县为例,对农民工进城务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出现了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凤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浙江省江山市贺村镇农民的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粮食扶持政策出台后由此导致的农民在决定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物质投入等农业经营行为方面的变化,发现当前的农业粮食扶持政策时效性强,在短期内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建议国家制定粮食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将农业的支持政策以法律的形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江西农业学报》2022,(6):213-214
根据对浙江省江山市贺村镇农民的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粮食扶持政策出台后由此导致的农民在决定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物质投入等农业经营行为方面的变化,发现当前的农业粮食扶持政策时效性强,在短期内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建议国家制定粮食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将农业的支持政策以法律的形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李博强  丛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17-11818,11820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从“家电下乡”政策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关系入手,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着重探讨了“十五”期间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基本特点,他们的教育、培训与业余生活现状和问题,以及他们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提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需要精神文明也为城市输出着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9.
农民对粮食直补政策的满意度是衡量该政策实施绩效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对陕西省粮食主产县凤翔县实地调研基础上,采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对直补政策满意程度的各项因素。结果表明,种粮收入比重、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家庭种粮面积对农民政策满意度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务农劳动力比重则负向影响农民的政策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丰都县农民生计多样性在整个西部地区比较具有代表性,但对于影响农民生计多样性的因素一直缺乏实证研究。该次调查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法(PRA),对丰都县名山镇(两汇口、古家店、鹿鸣寺)、社坛镇(三桥、德盛、干坛)、武平镇(殷家坝、坝周村)的农民生计方式及影响农民生计多样性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农民生计多样性的因素大致包括: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物质基础、社会关系、国家政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