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点银纹夜蛾(Plusia nigrisigna Walker)是一种分布广、食性杂的害虫。1979年8月从泰安市郊豆地采集自然患病死亡的虫尸中,分离获得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四年来,进行了病毒学及室内外感染试验。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黑点银纹夜蛾核多角体大小形态不一致,呈4、5、6边形和近圆形等多种形状,大小约0.7-1.8微米。根据对死虫称重后逐条进行多角体分离,运用加权平均测算每毫克体重中含有多角体数量约0.6×10~7个,每头6龄幼虫体重一般200毫克左右,多角体可达1.2×10~9个。  相似文献   

2.
黑点银纹夜蛾(Plusia nigrisigna Walker)是一种分布较广,食性较杂的害虫。1979年8月从泰安市区东关豆田采集的黑点银纹夜蛾幼虫死体中,分离到一种核型多角  相似文献   

3.
复合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主要由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两株病毒毒株和苏云金杆菌按一定比例复合而成,经单一型,复合型病毒制剂毒力测定比较,获得增效比值为5.1-9.5的最佳配比,并以甜菜夜蛾为宿扩大增殖形成雏型产品。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一株新的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青岛分离株SeMNPV-QD)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青岛株SeMNPV-QD与美国株SeMNPV-US1为材料,分别测定了病毒对甜菜夜蛾细胞系的感染、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以及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eMNPV-QD与SeMNPV-US1对甜菜夜蛾细胞系Se-3的感染率分别为92.34%和93.65%,平均每个细胞的病毒多角体产量分别为23.97和24.10 PIB,差异均不显著;SeMNPV-QD与SeMNPV-US1对初孵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4.43×104和4.35×104 PIB/mL,LT50分别为4.12和4.02 d;SeMNPV-QD与SeMNPV-US1对4龄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9.25×105和4.44×105 PIB/mL,LT50分别为6.20和5.50 d;SeMNPV-QD和SeMNPV-US1对大葱田甜菜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7 d的校正防效分别达到74.99%和79.04%。研究结果将为新病毒株的深入研究开发以及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虫酰肼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昆虫生长调节剂虫酰肼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虫酰肼在作用于甜菜夜蛾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不仅可提高杀虫毒力,而且也能提高杀虫速度.作用于3龄和4龄幼虫时,6.67 mg/L虫酰肼对AcNPV的增效比分别是1.31和3.62,使害虫因表现感染病毒症状而死亡的LT50(致死中时)分别缩短10.8%和6.5%,使害虫因病毒和虫酰肼作用而死亡的LT50分别缩短25%和20.4%.虫酰肼和病毒协同作用还显著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在协同作用1天后,幼虫体重即显著低于单用病毒或对照,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协同作用组幼虫体重与病毒单剂组及对照组的差异越来越大.但6.67mg/L虫酰肼和2.7×105PIB/mL AcNPV协同作用于幼虫期时,其对存活幼虫发育为成虫后的繁殖力无影响,成虫产卵量、交配率、卵孵化率以及卵孵化幼虫数等均与病毒单剂及虫酰肼单剂无显著差异,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杂食性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能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种群数量,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的生物制剂,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环保价值。本文从毒力、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复配剂及其田间应用和对斜纹夜蛾天敌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属夜蛾科(Noctuid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害虫。近年来在我国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nucleopolyhedrovirus,Se NPV)能有效控制甜菜夜蛾种群数量,是有效防治甜菜夜蛾的生物制剂,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环保价值,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从毒力、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增效剂及对甜菜夜蛾寄生蜂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1982年在京郊从甘蓝夜蛾虫体上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一“京农8217”株。多角体直径0.87~2.25微米,病毒粒子平均长250纳米,为多粒包埋型。凝集试验表明:与黑龙江分离的MbNPV之间凝集滴度有4倍以上差别,补结试验表明:与单粒包埋的HaNPV无抗原交叉。交叉感染试验结果:对甘蓝夜蛾、棉铃虫、烟青虫的LC_(50)无显著差异。防治菜田及棉田棉铃虫均有70%左右效果。  相似文献   

9.
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室内感染2龄小菜蛾、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测得LC50分别为2.47×106、7.96×105和2.22×105PIB/ml。以4.22×107和4.22×106PIB/ml两种浓度感染小菜蛾、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等2龄幼虫,测得LT50,小菜蛾分别为6.15和7.32天,棉铃虫分别为8.20和11.37天,甜菜夜蛾分别为5.53和7.20天。致死时间均随感染浓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1980年9月中旬,在广东省恩平县的水稻上,发现隐纹稻苞虫Pelopidas mathiasFabricius幼虫发生一种病毒病。用其病原体在室内对两种稻苞虫进行重复感染和交叉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病原体只感染隐纹稻苞虫幼虫,不感染直纹稻苞虫幼虫。隐纹稻苞虫幼虫感病后,初期症状不明显,一般照常取食,在稻叶上结苞;随着病情的发展,幼虫表皮逐渐失去光泽,食欲减退,对刺激反应迟钝,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型体内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作杀虫剂的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型存在着异质现象。采用体内纯化基因型的方法,从低剂量HaSNPV感染的单条棉铃虫死虫中分离到两株具有纯基因型的病毒,其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彼此存在差异,但都没有亚克分子带。实验结果表明,该两株病毒为纯基因型病毒。  相似文献   

12.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近年该虫在我地持续大发生,严重害蔬菜、棉花等多种作物.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该虫抗药性不断增强,致使化学农药用量倍增,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环境污染重,而且成本高,防效差.为了探索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措施,丰富斜纹夜蛾"绿色"防控的手段,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湖北省植保总站要求,2007年9月,我们进行了斜纹夜蛾核型角体病毒防治斜纹夜蛾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茶尺蠖低龄幼虫效果较好,安全间隔期后,检测茶叶无农药残留,值得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从湖北省恩施州亚洲玉米螟幼虫上新分离的一种广谱病毒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特征鉴定,并以该病毒与另一种广谱杆状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薄荷灰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遗传距离分析不支持它与这两种病毒为同一个种。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分离的病毒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3.86倍。本研究的结果为开发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高效病毒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空斑技术从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筛选了一毒力较强的SfaMNPV D克隆株。SfaMNPV D克隆株感染 5B1细胞 ,72h胞外病毒达最大滴度 ,组织培养半感染剂量为 3 .89×1 0 8TCID50 /ml,多角体产量达 4.0× 1 0 7PIBs/ml;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SfaMNPV D克隆株感染 3龄棉铃虫幼虫的LC50 为 7.1 4× 1 0 5PIBs/ml,原毒株的LC50 为 4.81× 1 0 6PIBs/ml。SfaMNPV D病毒DNA经几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各片段积加测得基因组DNA分子量为 1 1 3 .78kb .  相似文献   

16.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ELISA定量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亚欣 《昆虫天敌》1995,17(3):99-105
本研究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试验,对纯化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五龄、六龄幼虫、蛹及卵块内所含的病毒进行了定量检测。当检测纯化病毒样品时,吸光值(OD_(450))与浓度值对敷值(LnC)有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标准曲线的直线方程为:Y=8.1367X+0.7608(相关系数,r=0.9928)。其结果与生物测定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本试验所能测出的最低浓度值为:1630PIBs/ml,即27.38ng。而普遍采用的血球计数法所能测出的最低浓度值比这个结果高出近1000倍。当检测感染病毒的五龄、六龄幼虫样品,幼虫体内所检出的病毒含量与血球计数法基本相同(0.01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螟是发生在玉米上的常见害虫,近年来,玉米螟对黑龙江省玉米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本文在黑龙江省玉米螟重发区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螟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50mL/667m~2在玉米心叶末期(见雄穗率5%)1次施药防治效果与50 000IU/mg苏云金杆菌(BT)粉剂25g/667m~2在玉米心叶末期(见雄穗率5%)1次施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相当,挽回产量损失率最高达10.1%,是较好的玉米螟防治微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18.
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康邦)是江西省宜春新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剂,该药剂对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亦有较高活性.在广东和海南省分别做了该产品的试验示范,本示范旨在了解该药剂的田间防治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并与常规使用药剂进行比较,为将来进一步推广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桑紫褐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紫褐夜蛾(Sarcopolia illoba)核型多角体病毒(SiNPV)是一种毒力高、宿主范围广的病毒,王义等(1987)在国内首次报道,值得开发利用。因此,作者对SiNPV制剂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毒源桑紫褐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东北农业大学昆虫教研室分离株。 (二)人工饲料按王义等(1987)和潘洪玉等(1991)方法,以灰菜叶粉为主要原料分别配成配方A和配方B进行饲养。  相似文献   

20.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试验表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当饲毒浓度在1.14×108PIBs/mL以上时,能引起97%的甜菜夜蛾幼虫死亡;饲毒后1~8天内,致死中浓度LC50值在8.4718×105~2.6098×10 12PIBs/mL之间;在饲毒浓度范围内,致死中时间LT50在1.98~6.99天之间;感病幼虫每日病死时间分布可用时间-剂量-条件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累计病死时间分布可用Gompertz模型拟合.室内试验还表明,病毒对甜菜夜蛾种群有明显的亚致死作用.免于病死蛹重量减轻,羽化所得雌成虫产卵量下降,产卵期延长;从感病高龄幼虫发育的成虫能将病毒传播至子代,引起20%~48%的子代幼虫死亡,并使子代成虫产卵量下降.田间试验表明,病毒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