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9年以来,我县三角帆蚌蚌病蔓延严重,育珠蚌的成活率甚低,严重的地方甚至全部死亡。据统计,1979年以前,全县养殖的三角帆蚌要占总数的80%左右,三级以上的优质珠占21.6%。尔后,随着蚌病的蔓延,三角帆蚌的比例下降到10~20%(1981),三级以上的优质珠下降到3.2%;当年繁殖的三角帆蚌幼蚌也只长到3~4厘米,到第三年后才能达到10厘米左右,方能作育珠蚌用,接种后三年才能收珠,整个周期共需六年时间。 相似文献
2.
在取得人工繁殖三角帆蚌成功后,如何加速幼蚌生长,使其尽早进入育珠年龄,已成为淡水珍珠生产中突出的问题,也是提高珍珠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当前淡水蚌珠生产中最佳的蚌种,一直为育珠者广泛采用。但是,自1975年以来,多数育珠地区,经插珠和未插珠的三角帆蚌均常因发病而导致大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生产单位被迫改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育珠,但珍珠质量不如三角帆蚌的好。因此,防治流行广,危害大的三角帆蚌病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6.
7.
褶纹冠蚌优质珍珠的培育众所周知,优质珍珠大多产于三角帆蚌.但三角帆蚌生长较慢、货源少,易发病并不易控制,故三角帆蚌育珠风险较大。褶纹冠蚌生长快,抗病力强.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样也能生产出优质珍珠.主要有以下措施:褶纹冠蚌以1—2龄时期生长最旺盛,之... 相似文献
8.
9.
10.
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多年来,随着淡水珍珠生产的快速发展,三角帆蚌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我省实现了三角帆蚌“当年繁殖,当年育成,当年植片”的技术突破,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湖南模式”,湖南的吊蚌数量和珍珠产量,迅速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重点报道三角帆蚌的成年蚌(即育珠蚌)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结果。三角帆蚌在水温19℃左右时,24小时平均耗氧率为8.5341毫克/千克/小时,褶纹冠蚌为17.4908毫克/千克/小时。三角帆蚌的窒息点是0.1~0毫克(O_2)/升状态下,168小时才死亡。 相似文献
13.
1973年作者用Hyriopsis Cumingii(♀)与Cristaria PLioata(♂)通过人工诱导受精技术,培育出一批子一代杂交蚌。②1977年秋,将培育成熟的8只F_1代杂交蚌用于植珠手术,于1979年8月收获第一批质量良好的珍珠。从手术作业,珍珠的品质和手术蚌的养育实效看, 相似文献
14.
15.
16.
青鱼主食螺蚬,河蚌育珠一般不宜混养青鱼。近年来,在珍珠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提倡鱼蚌混养,以养鱼的收益弥补育珠的亏损。为探讨鱼蚌混养新的养殖模式,笔者2008年利用12亩池塘进行了青鱼、三角帆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三角帆蚌产珠性能与生长性状和插片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3年5月,获得鄱阳湖群体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同一母蚌的后代,同年10月插种无核珍珠,然后在同一口池塘培育3年,于2006年11月研究其产珠性能与生长性状和插片部位的关系。结果表明,珍珠单颗质量、粒径、直径差百分比、产珠量和圆珠率5个指标的极差以及变异系数非常大,说明同一亲蚌子代个体间在育珠性能方面出现较大分化,可通过选育进行改良。各指标与单蚌产珠量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壳质量、体质量、壳高、壳宽、壳长;各指标与珍珠粒径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壳质量=体质量、壳宽、壳高;各指标与直径差百分比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壳宽、壳质量=体质量;各指标与圆珠率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壳宽、壳质量、体质量。结合生产可操作性,体质量和壳宽应作为两个最主要选育性状;位于外套膜外侧的珍珠质量显著高于内侧(P〈0.05),但未发现左壳与右壳间珍珠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93-499] 相似文献
20.
褶纹冠蚌俗称鸡冠蚌、湖蚌、绵蚌和水蚌等,主要生活在硬底或泥沙底的河流、湖泊、沟渠等较肥的水域水域中,耐污水和低氧能力较强,分布广泛。褶纹冠蚌壳质较厚,壳面为黄褐色、黑褐色或淡青绿色。壳内面珍珠层呈乳白色、鲑白色、淡蓝色或七彩色。每年3—4月和10—11月有2次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