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不同注量的热中子照射大豆风干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热中子不仅对大豆的M_1的幼苗生长、成株率和孕性产生明显的损伤效应,而且能够诱发其M_2的叶绿素缺失突变和孕性、熟期等农艺性状的突变。不同品种大豆对热中子的辐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几年来诱变研究的总结。我们利用γ射线、快中子、热中子和叠氮化钠处理了矮秆齐、早熟三号和佚名三个品种的大麦种子,迄今已得到了8类突变(芒长、株高、穗型、穗部叶绿素缺失、蜡质、抽穗期、不育和裸粒等)18种突变体。研究表明它们大多属于单基因隐性突变,少数属于半显性突变。本文还阐明不同的遗传背景具有不同的诱变谱,隐性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但多见于致死突变,在非致死的形态突变中较少;提出了克服突变基因多效性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黄绿色突变系的遗传及叶绿体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化学诱变剂EMS处理春小麦获得的一个黄绿色突变系的叶绿素含量、遗传机制及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绿色突变系的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比正常植株低,其总含量为正常植株的41.8%。该突变性状的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其叶绿休的形状为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而且结构简单,缺乏丰富和高度组织化的内膜系统,但基质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化学诱变剂EMS处理春小麦获得的一个黄绿色突变系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突变属细胞核单基因隐性突变,表现为典型的孟德尔式遗传。这个突变系已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5.
应用~(32)P—β射线内照射大豆风干种子的结果表明:~(32)P—β射线可以引起M_1代的苗高、成株率和孕性等生物学损伤,并且照射强度越高,引起的生物学损伤越严重。同时,也可以诱发M_2代的叶绿素缺失、孕性和熟期等性状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风干种子经γ-射线辐照后,再用咖啡因溶液处理,降低了M_1代苗高、成株率和孕性;增加了M_1代幼苗叶绿素缺失频率和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提高了M_2代叶绿素、熟期和孕性突变频率。  相似文献   

7.
实验结果指出,在 NaN_3(10~(-3)M,种子予浸16小时),γ-射线(15KR)和快中子(1×10~(11)N_f/cm~2)三项处理中,六棱大麦矮秆齐M_1穗中皆有一部分叶绿素突变不能在 M_2代,而要迟至 M_3代才初次分离显现。当每个 M_2穗行出苗16—20株时,以 M_1穗为基础计算得到的这部分突变的突变频率在三种处理中分别为36.1,16.8和6.4%。这部分在M_2代隐而不现的叶绿素突变的突变频率与在M_2代显现的叶绿素突变频率(分别为28.8,11.6和9.5%)之和,即为总的叶绿素突变频率,它们在三种处理中分别为64.9,29.4和15.9%。由此可见在 M_2代隐而不现的叶绿素突变约占各处理中叶绿素突变总数的50%上下。这部分突变所以迟至M_3代才分离显现,除了 M_2代苗数这个限制因素以外,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突变扇形体较小(绝大多数小于40%,其中不少小于10%)或嵌合体水平较低。M_3代初次显现的叶绿素突变的突变谱与 M_2代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发掘大豆脂肪氧合酶缺失种质材料,对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14个省(市)211份大豆资源作缺失体种质的筛选以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氧合酶有4种电泳类型:Lox1,Lox2,Lox3a和Lox3b;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大豆资源中有丰富的脂肪氧合酶缺失类型,缺失频率为18.48%,其中单一缺失类型较丰富;Lox2,Lox2和Lox3分别受显性基因控制,缺失体则分别受隐性基因控制,控制Lox1和Lox2的基因是紧密连锁遗传的,连锁强度为7.77%,而控制Lox3的基因则是独立遗传的。因此,在无(或少)豆腥味新品种培育和利用上应选育脂肪氧合酶全缺失类型和缺失Lox1,Lox2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结合水稻品种改良,进行理化因素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新育出的品种比老品种有更多的形态突变。2.水稻种子经秋水仙碱预浸减轻了辐射生理损伤和遗传效应。3.从M_2和M_3代出现的突变型及其分离比例情况推断种胚原体细胞的突变机理:M_1代穗可以是由原胚单个突变细胞发育而成的异质穗——非嵌合体;M_1代穗也可以是突变细胞和非突变细胞共同发育而成的异质穗——嵌合体。一个突变穗行不但可以产生一种突变类型,而且可以产生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突变类型;多种突变类型也可以由单一突变细胞所发育的穗产生。4。获得一个有希望的早熟突变品系。  相似文献   

10.
大豆脂肪氧化酶的遗传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酶学鉴定,分析研究了大豆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脂氧酶(lox)的遗传规律,试验证实lox基因突变体酶性失活,酶带缺失为隐性基因,显隐性属质量性状,细胞核遗传,3种lox同功酶非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分别独立占属一个位点,某一同功酶等位基因降性缺失时,基因遗传遵从3;1独立分配原则;2种非等位基因同时隐性缺失时,缺1和缺2的基因连锁遗传,双缺1和3或双缺2和3的基因分离各自互不干扰,都遵从独立分离规律;3种lox同功酶基因同时隐性缺失时,除lox缺1基因仍接近3:1独立遗传外,缺2和缺3基因都不符合独立传规律,其中缺1和缺2两对隐性缺失基因仍有71.5%的 锁遗传,重组率28.5%,缺2和缺3基因,缺1和缺3基因之间,基因重组率在45%以上,lox完全显性植株为49.3%,缺1为6.9%,缺2为10%,缺3为17.9%,1和2双缺为6.9%,、1和3双缺为0.9%,2和3双缺为5.4%,3种同功酶同时隐性缺失时获得率为2.7%。  相似文献   

11.
大豆种粒大小是比较复杂的数量性状,由多对显性或部分显性基因所控制。辐射诱发大粒变异已经有过一些报道,认为辐射当代百粒重的平均值有明显增加,M_2朝正、负二个方向变异,M_3的百粒重平均值基本恢复常态,百粒重的遗传力低于熟期和株高,但高于单株产量。因为大豆种粒大小既与产量有关,也影响商品价值,所以本文就大豆大粒突变的诱发和对遗传参数的分析,试图阐明突变后的种粒大小的遗传规律,为辐射育种研究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本试验开始于1977年。用γ-射线1.8万伦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不同品种的大豆风干种子,既能使M_1的苗高、成株率、孕性、根瘤的固氮酶活性等产生明显的辐射损伤效应,又能诱发M_2的叶绿素、生育期等性状的突变;同时,还表明,电子束与~(60)Co-γ射线相比,具有辐射损伤较轻、诱变效率较高的特点。可以认为电子束是一种较好的诱变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EDTA对γ射线诱发水稻突变的修饰效应。结果表明,γ射线和EDTA复合处理对水稻M_1代的损伤效应大于单-γ射线处理。诱发M_2代叶绿素缺失突变、抽穗期和株高突变的频率也高于单一处理。结果还表明,应用椭圆法筛选抽穗期和株高这两个数量性状同时突变的频率,优于突变界限法。前者能更真实地反映诱变效率和突变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氯化钠对γ辐射诱发水稻M_2代突变的修饰效应。结果表明,氯化钠无论是前处理还是后处理都能提高γ辐射诱发水稻M-2代幼苗叶绿素缺失突变,抽穗期和株高突变频率,以提高早抽穗期和株高突变频率最为显著。结论认为,氯化钠作为一种辐射保护剂,与γ射线复合处理既可以减轻M_1代辐射损伤效应,又可提高M_2代突变频率,这种复合处理方式在育种实践中是有意义的。247~251  相似文献   

15.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化是水稻叶色突变中常见的叶绿素缺失突变,白化转绿突变体在光合作用机理、基因调控和遗传育种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有较大的利用价值。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来源、白化转绿突变体与叶绿素合成的关系、影响白化的内外因素、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作为标记性状在育种中的应用,为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突变体Z-94320(双青豆)风干种子,在M_6获得108个突变系,对其中的40个突变系从农艺性状、生物学性状、衰老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蛋白质方面进行分析,可为大豆滞绿突变体的利用及种皮颜色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突变体中4粒荚数、分枝荚数、瘪粒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了70%;突变系中豆荚色、种皮色和子叶色出现了变异,种皮颜色呈现出从绿到黄的过渡;种皮色一致的情况下,在大豆衰老期,子叶色为绿色的突变系比黄色的突变系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小甚至出现叶绿素含量上升的趋势;大豆滞绿突变系中,子叶和种皮均为绿色的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对高于子叶和种皮均为黄色的大豆突变系,滞绿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平均达到44%左右。  相似文献   

17.
大豆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大豆植酸含量对于改善大豆营养品质极其重要。通过诱变的方法筛选到大豆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经典遗传学分析表明:其突变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所控制,并被定位在大豆连锁群B2上。试验在大豆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初步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较大的遗传群体,运用生物信息学发展新的连锁标记,结合大豆基因组学和传统定位的方法,进行突变基因的精确定位。结果表明:位于大豆B2连锁群上的Gm-lpa-ZC-2突变基因,与连锁标记Satt168和Satt416的遗传距离远大于初步定位的结果,为18.2 cM;在此基础上,利用大豆基因组序列信息,在Satt168标记的上游序列与目的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4 900~8 200 kb的区域中,发掘到9对在遗传群体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其中SSR位点psm lpa-224,psm lpa-225和psm lpa-226与目的基因的距离仅为0.8 cM,实现了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  相似文献   

18.
罗尤海  代方银  鲁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98-3398,3400
将家蚕浓黑蛹与其他突变型蛹进行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浓黑蛹为隐性突变;浓黑蛹与家蚕龙角基因(K)连锁,属于第11连锁群;浓黑蛹与黑蛹(bp)为相同基因座的遗传突变。据此将浓黑蛹基因符号命为bp2。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粒形的26个亲本、41个 F_1组合、9个 F_2群体的研究表明:①镰刀形谷粒属于隐性核遗传;②粒形受少数几个主基因及许多修饰基因控制。谷粒的镰刀形是由多个修饰基因逐步发生隐性突变积累而成,其中主要是粒长的突变;③西亚的镰刀谷的分化比东亚梗不是在时间上更晚就是在程度上更深;④宽大粒形也可能是后分化类型;⑤在东亚,粒形有随纬度升高而变短、宽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水稻色素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与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 R30 白 化、黄化致死突变体,然后通过其杂合体与 R527、泸恢 17 等正反交,分析 F 1 代出现分离的情况和 F 2 代的分离比例, 同时对杂合体后代的分离比例进行分析。 根据卡方测定的结果,确定了水稻的白化、黄化突变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 律,都是由 1个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