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梅的姿态典型地表现出以疏、欹、曲为特征并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点的植物姿态美。从南北朝开始,历朝历代的诗人骚客在无数的诗词中所赞美的梅之疏、之欹、之曲,都是天然状态的梅姿,其中有许多是生长在荒山野滨的无任何人工干扰的梅树之姿态。从《西湖梦寻》记载看,即使是《病梅馆记》中提到的西溪之盆梅,至少有部分是天然的,并非人为制作的,表现的是自然美,而非人工美。梅姿得到推崇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有些梅的姿态典型地表现出疏、欹、曲之美,集中地体现了最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植物形态美;另一方面,由于梅花作为人格的象征而为文人画士所推崇,所以,中国文人把符合传统审美观和道德观的对植物姿态的欣赏都理想化地加在他们喜爱的梅花身上了。  相似文献   

2.
园林设计中自然美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义 《吉林农业》2011,(1):81-81
园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独特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展现。无论是古代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在设计时都会采用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工美在园林设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自然美的地位愈加的低微。文章就园林设计中自然美的运用做出了一些探讨,以期可以创造出更美好的环境,使人们可以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蒲天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96-5997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该研究通过分析都江堰景区的自然美特证,以期为古典园林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学思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的德行,而是看他外在能力和成就.就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们更关注的是事业的成功,是否赚了大钱,而不是内在的品质,这造就了利己主义者,他们缺少超越个人私利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没有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令人堪忧.本文在卢梭自然美思想视域下探析了大学生美育的作用、美育必要性和美育的内容,并探讨了从课堂美、环境美、教育者美和艺术美方面育人的美育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中需要强调人文素养教育和审美教育,但在实际语文教育教学中美学教育则常常缺席,美学教育的缺席导致审美教育缺失.本文的研究将从乡村小学语文教学入手,分析在乡村中落实语文教学自然美的教学路径,研究将充分考虑乡村语文教学开展的地域资源角度出发,分析在特殊环境之下,乡村语文教育能够利用到的自然资源,提出小学语文自然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共同富裕的需求深度契合,二者的天然耦合性要求新时代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助推共同富裕。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深入探寻、对党“共同富裕”理论的时代传扬、对党追求“共同富裕”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具有丰富的学理意蕴和重要的时代价值。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需坚持政治为魂、以人为本、方法为径的实践要求与前进路向,力求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人化自然”是作为异化劳动的自然历史前提给予论说的。“人化自然”命题的提出带有不成熟性 ,它表现为合理性和非现实性的二重性。就合理性而言 ,该命题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状态 ;就非现实性而言 ,该命题带有明显的应然色彩。在以往的讨论中 ,对“人化自然”的理解存在思想误区 ,如认为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意味着制造一个“第二自然” ,其实这种理解与马克思的思想原意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所发生的革命变革出发,肯定了马克思对物、对人、对人的直观能力的实践理解的合理性、革命性.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唯物论,也没有否定自然这一唯物论的前提.而当前流行的实践本体论忽视了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然及其规律对实践的先在性、前提性,忽视了实践本身所具有的"变革世界"的客观功能而有滑入到唯心主义的危险.文章指出承认自然的先在性构成了实践唯物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思想教育活动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有效方式。现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党的历次思想教育活动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党的历次思想教育活动分析,可以从开展背景、活动模式和活动发展的角度归纳出党的思想教育活动规律,基于此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提高党的思想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0.
杨旸 《中国农垦》2005,(3):48-50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顺应这种变化,就是人自身的修身养性,通过“修身养性”可以得道。那么,小企业如何“修身养性”呢?也就是说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何在?笔者根据学习和实践中的所思所想,浅议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阎英  赵俊环 《农村实用科技》2007,(11):F0002-F0002
自己动手做小石英钟,探索指纹的奥秘,畅谈保护环境,探究无土栽培……在石家庄市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同学们正在体会实践探究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莆田学院在近几年的学生公寓党建活动中的实践探索,指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改进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临辽宁,北临内蒙古,素有"京冀门楣、鸡鸣三省"之称。平泉县距北京300多公里,担负着为北京防风固沙、保护水源的任务,因此这里不能实施有损生态环境的工业项目,一直以来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恪守着自己的生态职责,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国内外自然地理学内容体系及其演变过程的梳理,结合中国现实的自然地理问题,以案例和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完善了高校自然地理学的课程内容,丰富了实践案例,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吴军  李鹏波  杜程  吕晶  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4-7956
探究了自然审美观的渊源,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其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重大意义,综合了多家学派关于"天人合一"的补充和深化,指出自然审美观最终使得中国传统园林以"意境美"作为其鲜明的美学特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纵观中国传统自然审美观的变迁,分析了其在萌芽期、形成期、发展变迁期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强调了每个时期的特色都是在继承前一时期自然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传统园林的发展,分析了自然审美观的变迁对园林的影响,并相应地将园林发展分为园林的形成期、自然山水园的出现、写意山水园的出现3个时期,始终强调自然审美观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启示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应以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观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居民的审美变化,将中国传统自然审美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正太阳把光和热洒向大地,植物因而茁壮成长,动物繁衍不息。太阳能的热利用一大部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家经常能看到的太阳能热水器便是其中一个例子。但是太阳能热发电是新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主要形式有槽式、塔式、碟式等系统。无论哪种系统都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让太阳能造福人类生活。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就像一个长长的带有反光功能的水槽,将多个槽型抛物面聚光到集热器,  相似文献   

17.
《农家科技》2014,(5):54-54
群众看教育实践活动,最怕的是形式主义,最盼的是真解决问题:不解决实际问题,再响亮的口号也只是空话。真正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才有说服力。 我们常说,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试想,如果查出问题却无动于衰,或者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以致活动过后意见还是那些意见、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岂不是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8.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 ,知识才能和兴趣爱好等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而大学生实践活动则有效地促进了个体心理的发展 ,便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而开展好大学生各项实践活动就能为大学生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青海农技推广》2011,(4):65-F0003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华诞,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站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站党总支于2011年6月21日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赴延安,重温当年革命先辈的战斗历程,接受革命教育,迎接“七一”党的生日。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取样本的方式,对30所高校6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科技实践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和敬业精神,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得到教育和科技界的广泛认可。调查也发现大学生开展和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不强,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活动载体、科学的组织管理和有力的支撑体系。通过拓展实践教育内涵、创新实践活动载体、革新教育教学方法和建立多元合作模式等方式,促进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机制建设,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