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植物细菌性病原都是种传的。因为侵染较早发生,且病原菌在田间分布较广,所以当病害由种子传播的时候,这些病原菌可导致严重损失。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细菌能够很快地传播,故少量的种传病菌亦可导致严重的病害流行,移栽的作物尤其是这样。在苗床上单株感病植物(如白菜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有潜力为侵染大量植物提供足够的病原菌。如果在移栽苗运出之前,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和天津等地调查研究了大白菜霜霉病的初侵染来源问题,并对幼苗的有限系统侵染现象进行了研究。卵孢子是初侵染的重要来源,华北和东北各主要白菜产区的白菜病叶和菜田土壤中存在有大量霜霉病菌的卵孢子。这些卵孢子可以侵染幼苗而引起发病,在田间形成初发病株成为再侵染的来源。田间卵孢子一年不止形成一次,春菜上形成的卵孢子到秋季即可侵染。种子带菌情况因地区而异。山东“胶州白”因种株上易罹病害,莢果组织中的卵孢子可以夹在种子间传播。1961—1962年在京津两地收集的种子上未检查到卵孢子。唯在部分春播采种的种子上,病菌菌丝可潛伏于种皮中并产生孢子囊。以菌丝在留种株上潛伏而在次年带到田间成为春菜初侵染来源的可能性仍需进一步研究。首次报导了大白菜幼苗上 Peronospora parasitica 的有限系统侵染可以达到第一对真叶。病菌从茎基部侵入后,菌丝向上扩展进入子叶和第一对真叶,但不进入第二对真叶。田间最早发生的病株大多是有限系统侵染的。这一发现对了解病害流行起点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棉田主要线虫类群对棉花枯萎病发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发现我省棉田的主要线虫类群有:植物外寄生线虫;小杆目线虫;具有吻针非植物寄生线虫等3种大类群。1985-1987年田间及温室盆栽试验,证明外寄生加洲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califormicus)可加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tium f.vasinfectum)对棉花的为害程度;小杆目线虫和具有吻针的非植物寄生线虫同棉花枯萎病菌无复合侵染作用。田间防治试验表明,杀线剂通过降低田间寄生线虫的数量,减轻棉花枯萎病的为害,而对棉花枯萎病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 Takahashi侵染引起的稻曲病,已上升为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可危害人们的健康。虽然至今国内外已对稻曲病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对一些与防病控害有关的关键问题,如稻曲病菌的侵染位点与侵染过程,水稻生长季节,稻曲病菌的厚垣抱子、子囊抱子和薄壁分生抱子在田间的分布与作用等问题,至今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由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侵染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是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枝干病害。揭示病菌致病机理有助于制定病害防控新策略。含cupin结构域蛋白是一个大的蛋白家族,广泛参与植物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等多种生命活动。有关植物病原真菌中该类蛋白的研究报道很少,其参与菌丝生长和侵染致病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基于V.mali与苹果树皮互作的转录组分析,发现一个在病菌侵染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的基因。蛋白序列特征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1个典型的cupin结构域,且与其他物种含cupin结构域蛋白高度同源,将之命名为Vmcupin1。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Vmcupin1在病菌侵染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创制了Vmcupin1缺失突变体和回补菌株,发现该基因缺失后,病菌生长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致病力和适应H2O2和NaCl胁迫的能力显著降低,表明Vmcupin1在病菌营养生长、侵染致病,以及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功能。研究结果丰富了真菌含cupin结构域蛋白功能的认知,有助于全面解析腐烂病菌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6.
2018—2022年利用我国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假禾谷镰刀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病菌周年侵染循环规律。利用室内分层接种技术,明确了小麦播种层及以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麦胚芽、地中茎、根茎结合处、芽鞘或叶鞘,但不侵染根系,病菌在种子5 cm以下不侵染小麦,为深翻有效压低菌源基数提供了依据。采用田间接种发现,苗期感病严重的可造成死苗,或分蘖减少;成株期茎秆枯死或白穗,分蘖更易发病,白穗呈零散分布,分散在小麦的不同高度。小麦收获后贴茬播种玉米,麦茬上携带的病菌能在玉米田生态环境中继续繁衍;玉米收获后,病菌随麦茬与玉米秸秆同时粉碎并旋耕,使病菌在田间得到扩散,进而再次侵染下茬小麦。据此揭示了黄淮海小麦秸秆还田、玉米(谷子等夏播作物)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刀菌是当地菌源,经逐年优选和积累成为了优势病原,提出了以生态调控为核心的茎基腐病绿色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番茄与白粉病菌互作反应中活性氧的积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番茄白粉病菌Oidium neolycopersici是一种产生单生分生孢子的真菌,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和亚洲的一种世界性植物病害的病原菌~([1]).已有研究表明,受病原菌侵染的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2]).目前关于番茄与番茄白粉病菌互作中活性氧进发与抗病性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8.
对田间茄子果实灰霉病初侵染部位及其发病过程调查观察明确,茄子灰霉病菌最先侵染残留在幼果上的花瓣和柱头,然后病菌向果蒂部、脐部和果实腹部扩展,导致病果组织软化而腐烂。根据病菌侵染特点,提出在2,4-D蘸花后7-14 d,当幼果上残留花瓣略现黄萎时,及时摘除花瓣和柱头,切断病菌桥梁。应用此项技术防病效果达85%以上,成本低,无公害,无病菌抗药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A014菌株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平皿抑菌作用测定、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初步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A014对小麦赤霉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并有一定的防病效果,使病菌侵染率降低50.6%,能较好地保护麦穗不受病菌侵染或限制穗部病菌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玉米新病害顶腐病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报道了我国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玉米顶腐病,是由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Reink)侵染所致。人工接种玉米后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除侵染玉米外,尚能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小麦、水稻、珍珠粟等禾本科作物引起顶腐病,并可侵染狗尾草和马唐草等植物。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25~30℃,最适为28℃;大、小2型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均为25~30℃。木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和菊糖均是病菌生长的良好碳源。适宜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Richard's、PDA、PSA、玉米粉和燕麦片培养基。田间发病程度因地势而异,低洼易涝地和园田地发病重、坡地和高岗地发病轻。  相似文献   

11.
由大豆生茎点霉(Phoma glycinicola)侵染引起的大豆红叶斑病主要在非洲发生.该病极具侵袭性,可造成50%~75%的大豆产量损失.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抗逆性强,通过携带受污染的土壤、病组织及雨水等途径广泛传播.该病菌在中国无分布,一旦传入中国,极有可能使中国的大豆产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描述了该病害的寄主、分布、症状、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和病害控制方法,以期对提高边境口岸人员识别该病菌的能力、阻止大豆红叶斑病传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苹果腐烂病(Valsa mali Miyaba et Yamada)为苹果树重要病害之一。病菌分生孢子器的形成规律及分生孢子在田间消长传播规律为病菌整个侵染循环中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玉米叶片受新月弯孢菌侵染后的细胞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玉米叶片受弯孢菌侵染后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菌侵入后,菌丝先在寄主细胞间扩展,随着寄主细胞病变、坏死,菌丝可进入寄主细胞形成胞内菌丝。随病菌侵入和在寄主体内扩展,寄主细胞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超微结构变化,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解体,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并最终解体、坏死、变形。细胞化学标记定位发现,受侵寄主细胞壁中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明显低于未接种的健康组织,表明细胞壁降解酶(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产生与病菌侵染和致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是由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侵染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在全世界不同稻作区均有发生,并在近年呈加重趋势。本研究通过水稻穗期接种后的显微观察及H_2O_2检测,分析了稻曲病菌侵染引起的小穗结构变化及侵染过程中H_2O_2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稻曲病菌侵染会导致水稻花粉粒畸形、雌蕊发育受抑制、小穗无法正常扬花授粉,抑制谷粒的正常形成,造成稻曲球及白色秕粒的产生。受侵染小穗的H_2O_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处于突破颖壳期的受侵染小穗H_2O_2含量是对照的7倍;形成白色秕粒的小穗H_2O_2含量是对照的11倍;二氨基联苯胺染色结果显示,形成稻曲球的小穗中,在受侵染小穗的花药基部、花药顶端、浆片等部位颜色变深,形成H_2O_2富集区;形成白色秕粒的小穗中,H_2O_2富集的特征更为明显,富集区域与病菌在小穗内的侵染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根肿病菌接种浓度与时期对寄主发病的交互作用及根肿病菌侵染后寄主的抗性响应.[方法]通过苗期盆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接种根肿病菌浓度(105、106、107、108 cfu/mL)及时期(0、10、20 d)对白菜发病率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接种根肿病菌浓度呈正相关,108 cfu/mL为最佳侵染浓度,白菜幼苗出现第一片真叶后10 d接种侵染效果最佳.根肿病侵染后,根肿病发病程度与呼吸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根系活力随病情指数先升高后降低,植株受根肿病侵染后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强,植物生长受抑制;防御酶POD、PAL、PPO与发病率呈负相关,丙二醛含量与发病率呈正相关,植株抵抗病害能力降低.[结论]研究为根肿病的侵染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细胞化学方法, 对健康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的小麦穗组织中细胞壁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电镜观察发现, 被侵穗部组织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如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下降, 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健康对照组织。结果表明病菌侵染和扩展过程中分泌产生了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等细胞壁降解酶类, 造成寄主细胞壁成分的分解及细胞壁松弛, 从而有利于病菌在寄主穗部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  相似文献   

17.
许多植物病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就是种传。种子可在其表面或内部或混于其中的其它植物部分上带有一些致病真菌、细菌、病毒或其它生物,它们能在无病地区或国家造成病害。据观察,受菲律宾霜霉系统侵染的玉米植株偶尔能形成具有生活力的种子。这取决于侵染发生时玉米植株的株令。这些种子可把霜霉病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鉴于这种危险,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美国在一次植物寄生线虫调查中发现,佛罗里达州马丁县的一个切花苗圃中的6株小花锦葵(Malva parviflora)上发现有根结虫瘿,这是植物受根结线虫侵染的典型症状。从田间小花锦葵植株根部采  相似文献   

19.
小麦根腐病的病原物主要是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inm sativum),分生孢子对温度要求不严,适应范围为6—39℃;对湿度要求较高。根据1981—1984年在黑龙江观察,除82年干旱叶片发病轻微外,其余三年病害都比较严重。小麦从幼苗到成熟随时都可受到病菌的侵染,先侵染地下根颈,然后从下部叶发展到剑叶、穗和籽粒,我们主要对种子和叶片受病菌侵染后的为害性进行试验并提出药剂防治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植物病毒学中病毒现在主要作为有用的分子生物学的工具以探索生命的奥密。然而,病毒首先是作为病因被检测和研究的。其引起的病害危害作物,成了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现在还没有实用的方法治疗受病毒感染的田间作物,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病毒在作物中如何传播以及怎样阻止侵染。由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