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970钢筋锈蚀:5620,混凝:4406,钢筋混凝:3049,锈蚀钢筋混凝土:2832,土结构:2685,土碳化:2577,碳化:2401,钢筋:1467,钢筋腐蚀:1406,混凝土:1139,研究现状:1133,锈蚀钢筋:1003,性能退化:942,工业建筑:807,结构耐久性:757,锈蚀开裂:730,文献:703,锈蚀量:654,钢筋表面:629,腐蚀与防  相似文献   

2.
之一。 在大量老化结构中,由于结构腐蚀引起退化所占比例较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腐蚀条件下的安全使用和耐久性(主要是钢筋锈蚀)问题也就摆在人们面前。 据国外专家估计,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锈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的1.25%,在美国占40%,而前苏联工业建筑腐蚀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3.
<正>大多数脊椎动物在形态和生理上表现出显著的雌雄两性性别差异,长期以来,性别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命题之一[1]。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性别决定是确定性别分化方向的方式,性别分化为具有双向潜力的未分化性腺经过程序性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发育成精巢或卵巢,并出现第二性征的过程[2]。大部分鱼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如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3]、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4]、乌鳢(Channaargus)[5]等的雄性个体大于雌性,鲤(Cyprinuscarpio)[6]、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7]、大西洋鲑(Salmosalar)[8]、欧洲舌齿鲈(Dicentrarchuslabrax)[9]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10...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瓯江唇[HT5”,7]鱼[KG-*3]骨(Hemibarbus labeo)的增殖放流效果,利用已开发的10对微卫星引物,基于亲子鉴定技术,开展了瓯江增殖放流唇[HT5”,7]鱼[KG-*3]骨对野生群体的资源贡献率评估。结果显示:28尾繁殖亲本群体和103尾回捕群体中共检出等位基因数(Na)133个,单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19个、0.501~0.883、0.328~0.787和0.523~0.897,对应的平均值分别为13.3个、0.703、0.598和0.737,10对微卫星引物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可用于后续亲缘关系鉴定。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在亲本性别未知的情况下,非亲排除率(NEP)范围为0.043~0.400,10座位累计非亲排除率(CEP)达到0.999 999 62。亲子鉴定结果表明,在回捕的103尾唇[HT5”,7]鱼[KG-*3]骨个体中,3尾确认来源于增殖放流群体,由此推算出放流群体对野生群体的资源贡献率为2.91%。综合分析表明,瓯江唇[HT5”,7]鱼[KG-*3]骨增殖放流具有一定的资源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alkanoates,PHB)是发现最早的一种聚羟基链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属于聚酯类化合物。1925年法国学者Lemoigne首次在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细胞中发现分离并提取出了聚β-羟基丁酸酯[1]。聚β-羟基丁酸酯具有热塑性、组织亲和性、光学活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多种优良特性,同时还可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生物合成,在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2]。有研究表明,聚β-羟基丁酸酯常在营养不均衡的条件下作为微生物细胞中能量和碳的来源[3]。  相似文献   

6.
正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具有二十个碳原子以上,含3个或3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1-4],主要有花生四烯酸(C20:4n-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n-3)等~[5-12]。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影响机体脂类代谢~[13]、基因表达~[14-15]、细胞膜功能~[16]、机体免疫~[17-18]及血液生理生化特性~[19-20]等,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  相似文献   

7.
[1]《国外咸淡水养殖现状及上海地区咸淡水养殖发展前景预测的研究》(论文集)13.2万字,单价20元; [2]《国外网箱先进养殖技术及其在上海地区应用前景的预测研究》(论文集)6.3万字,单价15元;  相似文献   

8.
石斑鱼一氧化氮合酶cDNA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湧 《水产学报》2003,27(4):381-385
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专一性催化L-精氨酸转化为L-瓜氨酸和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产物NO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信使分子,对其功能和代谢的研究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1]。国际上,鱼类NOS的研究还刚起步,已有研究者在鱼类中检测到NOS的存在[2-5]。虹鳟[6]、金鱼[4]、大西洋鲑[7]和沟鲶[8]的诱导型NOS(iNOS)和神经型NOS(nNOS)的部分序列已鉴定。国内对哺乳动物的NOS也进行了研究[9-11],尚未见关于鱼类NOS方面的研究报道。JOURNALOFFISHERIESOFCHINA           Vol.27,No.4 斜带石斑鱼(Epin…  相似文献   

9.
<正>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是亚洲最主要的经济海藻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和工业价值[1]。研究发现裙带菜具有补偿生长能力,可以使产量增幅达到50%[2],补偿生长在国内裙带菜养殖领域应用还很少。本文中裙带菜补偿生长是指通过切除部分叶片最终使得裙带菜产量增产的  相似文献   

10.
万瑞景 《水产学报》2003,27(2):188-192
关于带鱼(Trichiuruslepturus)的早期生活史,Delsman[1]、Nair[2]、神谷尚志[3]、内田惠太郎[4]以及水户敏[5]分别描述了爪哇海、孟加拉湾和日本沿海带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成庆泰等[6]对带鱼的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作过简要的报道;姜言伟[7]对海州湾带鱼卵的发育状况和数量分布亦作过简要的报道;陈莲芳[8]对我国近海带鱼的产卵期、产卵场分布、产卵场的生态条件以及渤海带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作过较为详细的报道;沙学绅等[9]于1958年6月26日在渤海黄河口变化进行了讨论。1 材料和方法“北斗”调查船2002年6月执行山东半岛南部鱼产卵场…  相似文献   

11.
<正>拉氏(Phoxinus lagowskii)属鲤科,雅罗鱼亚科,属,别名洛氏,长尾,柳根垂[1,2],为小型鱼类,其食性杂、适应性强,最大个体可达200 g,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3],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供不应求。有关拉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4,5]、脑组织及蛋白表达[6]、寄生虫[7]、生物多样性[8]、指示生物[9]等研究上,近几年拉氏经济价值被认知,人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85±0.5)g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串叶松香草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和6%的实验饲料,饲喂8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血液生化、肝肠抗氧化和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研究发现,相较于对照组,4%和6%串叶松香草组的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降(P<0.05),6%组的终末均重显著降低(P<0.05),饵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在抗氧化能力方面,2%串叶松香草组肠道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脂肪沉积和代谢方面,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串叶松香草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肝脏中脂肪合成基因fas、srebp1c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6%串叶松香草组肝脏中脂肪分解基因lpl、cpt1a、pparβ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应激24h后2%串叶松香草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总之,在饲料中添加2%的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不利影响,并且能够提高肠道的抗氧化能力,而当添加量增加至4%和6%时会抑制鱼体生长,并引起团头鲂幼鱼脂肪沉积。[意义]本研究结果为串叶松香草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单红  周国勤  王庆  史林华 《水产养殖》2014,35(11):30-31
<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1-2],分布区域广泛,北起鸭绿江、南至珠江口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为主[3]。中华绒螯蟹为中国特有的名贵水产品,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4],尤其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更受青睐,也是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5]。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1)是唯一的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选育  相似文献   

14.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鲿科,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地[1],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3]。黄颡鱼营养价值较高,含肉率达67.53%[4],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可达10.72%[5]。另外,黄颡鱼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在黄颡鱼体表黏液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抗菌肽[6]。全雄黄颡鱼是通过人工手段培育出YY型超雄黄颡鱼,再与正常的XX基因型黄颡  相似文献   

15.
<正>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属于弧菌科,弧菌属,为既嗜盐又嗜温的革兰阴性短杆菌,在海产品中大量存在,能够感染多种水生动物,引起水生动物疾病,对水产养殖行业造成危害[1]。副溶血弧菌也作为海产品相关食源性致病菌引起广泛关注[2]。研究[3]表明,副溶血弧菌是一种人与水产养殖动物共染的病原菌,尤其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6.
低氧胁迫对鲢抗氧化酶活性及SOD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2021,51(3)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力及对相关基因的影响,将体重(200±12.4) g的鲢放置于密闭水箱中,通过鱼体自发耗氧进行低氧处理,在常氧[溶氧为(6.42±0.3) mg/L]、浮头[溶氧为(0.76±0.03) mg/L]、半窒息[溶氧为(0.58±0.06) mg/L]和窒息[溶氧为(0.27±0.06) mg/L]时分析血液、鳃和肝脏组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s)表达特征。结果显示:低氧胁迫过程中,血清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逐渐增加,CAT活力在半窒息时显著升高,GPX无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相比其他组均显著降低;肝脏中SOD、CAT酶活力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窒息组时酶活力显著降低,GPX无明显变化。肝脏中Cu/Zn-SOD mRNA表达量在浮头和窒息时相比于常氧组有显著差异,鳃中Cu/Zn-SOD表达量在低氧胁迫组均显著低于常氧组;Mn-SOD基因在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在半窒息时显著降低;鳃中Mn-SOD在浮头时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后趋于平稳。鲢对低氧胁迫产生氧化应激,但其可以通过自身的抗氧化系统进行调节,而当溶解氧过低时机体出现损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 (Oreochromisspp )的雄鱼比雌鱼长得快、长得大 (叶冀雄 ,1983) [1] 。有两种方法可生产全雄或超雄罗非鱼用作商品鱼 :其一是激素法(马仲波 ,1984 ;胡逸农等 ,1979) [2 ,3] ,在鱼苗开始吃食时人工哺拌有甲基睾丸酮的饲料以促使雌鱼雄性化 ,但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质疑 ;另一种是通过杂交法产生 (江山 ,1984 ) [4 ] ,如奥利亚雄鱼 (性染色体组成是ZZ)与尼罗罗非鱼雌鱼 (性染色体组成是XX)杂交 ,由于染色体Z的雄性性别决定基因强于X染色体上的雌性基因 ,所以其子代鱼应该全是ZX型雄鱼 ,但如果其它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鳗弧菌铁吸收系统的毒力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雪  安利国  袁金铎 《水产科学》2006,25(3):161-162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鱼类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是具有极生鞭毛[1]、弯曲杆状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可经消化道、鳃及皮肤侵入鱼体[2],导致多种海水鱼(如牙鲆、鲈鱼等)和淡水鱼(例如鳗鲡等)的死亡[3]。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鳗弧菌发展出特有的铁吸收系统(iron uptake sys-tem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养殖对虾主要有6种寄生虫病。1 微孢子虫病(原虫病)1.1 病原 国外报道有:奈氏微粒子虫[Ameson(=Nosema)nelsoni]、对虾匹里虫[(Pleisttphorapenaei]、桃红对虾人孢虫[Agmasoma=Theloha-nia duorara]、对虾八孢虫(A.penaei)。我国发现几种微孢子来鉴定。1.2 传播途径 可能由于:①摄食病虾的蜕壳  相似文献   

20.
<正>水霉菌是卵菌纲(Oomycetes)的一类真核生物,包括多种水生动物[1-2]野生鱼类、甲壳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病原菌[3-5]和植物病原菌[6],引起许多病害;因其具有与真菌相似的营养菌丝、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方式,在传统分类中被划分到真菌界的鞭毛菌亚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研究发现,卵菌与真菌在进化关系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核DNA的鸟嘌呤(G)+胞嘧啶(C)含量的增加,反映出由低等真菌向高等真菌演化的趋势,故把卵菌纲已从真菌界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