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寿光市麦套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赵鸣石,沈国华,黄振文(山东省潍坊市农技站261041)(山东省寿光市农技站)寿光历年种植夏玉米60万亩以上。近几年来,全市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产量连年上升。1991年平均单产达到510公斤,1992年546公斤,寒桥乡万亩...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夏玉米亩产900~1000公斤高产品种选育目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夏玉米亩产900~1000公斤高产品种选育目标的探讨李登海(山东省莱州布农科院玉米研究所261400)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玉米生产正向大面积的低产变高产和小面积高产再高产的方向发展。为达年亩产吨半粮(小麦500公斤,夏玉米1000公...  相似文献   

3.
曾祥溶 《作物杂志》1990,6(2):23-24
地处滇西高源,海拔2000米左右,以干旱著名的祥云县,从1987年开始连续3年推广纸袋育苗定向密植为主要内容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取得显著成效。3年共计推广面积67228亩,平均亩产401.8公斤,其中25884亩,平均亩产641.5公斤。3年累计上吨粮的有493.6亩。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用强优势杂交组合 杂交优势的利用,为玉米高产提供了内在基础,只有强优势杂交组合,才有可能创高产。祥云县近年杂交玉米每年推广面积均在玉米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大面积种植品种有京杂6号、七三单  相似文献   

4.
40万亩夏玉米亩产超千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套种面积480万亩左右。为了综合运用玉米增产的新技术、新成果,进一步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促进玉米大面积高产,于1989~1991年我所和市农业局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40万亩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亩产吨粮高产开发”课题,三年实施的结果是,1989、1990、1991年玉米平均亩产分别为551.29公斤、574.60公斤、586.60公斤,平均增产26.86%。其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高产创建主要技术路线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郸城县在2009年农业部安排的夏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落实了夏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创造了豫东地区连片(万亩)夏玉米每667m^平均产量707.5kg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6.
引言稻—豆复种轮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传统技术。研究资料表明,在南方三熟制地区,长期来,由于忽视了豆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高产品种的选育,使品种混杂,栽培管理粗放,豆的产量难以突破150公斤/亩,与稻相  相似文献   

7.
泸州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毗邻接壤。旱地播种面积330多万亩,常年玉米播种面积50~60多万亩。由于受栽培技术、生产条件、自然气候等因素的限前,泸州市杂交玉米制种单产长期低而不稳,亩产在76~100公斤之间徘徊,种子自给率低,常年需从外地调进杂交玉米种子100多万公斤。近几年来,在高寒山区试验示范推广的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增温保墒,促进农作物高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其增产机理已有诸多研究报道。为探索我  相似文献   

8.
玉米制种高产“八句歌”河北省平泉县种子公司高玉怀,程起地处塞北的平泉县,自1990年开始,根据本地气候特点,采取了一套相应的模式化栽培技术,使徘徊多年的杂交玉米制种产量有了新的突破。四年来累计模式化面积19.3万亩,平均亩产309.8公斤,比模式化栽...  相似文献   

9.
夏玉米高产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政 《作物杂志》1992,8(3):24-25
进入80年代以来,烟台市的夏玉米生产,随着紧凑型杂交种的推广应用,不断完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使玉米大面积高产和小面积攻关都有了突破性进展。莱州市10万亩平均亩产553.5公斤,小面积亩产962.1公斤,均创我国北方夏玉米高产纪录。但大面积玉米生产仍存在着种植方式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玉米小麦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海宏文(辽宁省阜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123100)冯兴安贾祝武(阜新县沙拉乡农技站)(阜新县大板乡农技站)玉米小麦(简称米麦)间作增产技术是我省“九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摸索米麦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积极改进和补...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末,我国农业传来令人鼓舞的喜讯:1亩耕地生产1吨粮,它比全国耕地平均亩产高出3倍多,为我国长期徘徊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新希望。据农业部报道:1989年全国吨粮田开发面积1961.5万亩,绝大部分亩产达到或接近吨粮,还出现大面积高产的吨粮县、吨粮乡、吨粮村。在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省,有127万亩小麦玉米两作实现吨粮;河北省有37万亩小麦玉米两作实现吨粮;地处黄淮海平原北缘的北京郊区,也出现了6个亩产吨粮村。有关专家认为,这类吨粮田一般按习惯亩计产,比标准亩要略大一些。另一类是科研单位的试验田,经过测产或实收按标准亩所得的产量。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河北省廊坊市试验,1251亩小麦玉米两作平均亩产923公斤(按测产85%折算),有252亩两作亩产1029公斤。北京农业大学在河北省吴桥县试验,3000亩小麦玉米两作测产1036.4公斤,其中小麦亩产464.6公斤,玉米亩产571.8公斤;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在河北无极县推行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重视两作不同熟期品种的合理搭配,连续3年亩产900—1000公斤。山东省莱州市农民育种家李登海种植的玉米高产田,连续3年亩产超过吨粮。1989年有14.9亩紧凑型夏玉米,经单打实收亩产1008.6公斤,加上前茬小麦,亩产接近1500公斤。  相似文献   

12.
提高夏播玉米制种产量几点措施钱向明,栗勤学(河北省赞皇县种子公司051230)1992年我县5400亩紧凑型夏播玉米制种平均亩产302.5公斤,千根村1200亩太合1号制种,平均亩产382公斤。1993年千根村1400亩掖单12制种,亩产421公斤,...  相似文献   

13.
吕明春 《作物杂志》1991,7(4):23-23
从1986年开始我们在博兴县进行了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1988年全县11.1万亩夏大豆平均亩产157.3公斤,比前3年平均亩增55.9公斤,其中3.12万亩高产田平均亩产198.1公斤;1989年又夺得了15.3万亩夏大豆,平均亩产148.3公斤的丰收,其中有4.15万亩高产田平均亩产194.3公斤。其栽培技术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在淄博市的气候和土壤肥力条件下,从1987~1990年连续3年在水浇平原区开展了“10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研究”,采用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的种植制度,组配了以改革种植规格为主要内容,以夏玉米增产为突破口的改、换、稀、密、配”5项吨粮田配套栽培技术,并大面积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我市地处山东省的中部。年平均气温在12.2~13.1℃,年降雨量575.6~679.0毫米,年日照2460.9~2813.5小时。粮田面积24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占71.6%,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种植面积占86.7%,是全省有名的精种高产区之一。1987~1990年率先在全市水浇平原区开展了“10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研究”课题,每年开发面积12.2521万亩,第一年度平均亩产973.7公斤,第二年度平均亩产1022.3公斤,第三年度平均亩产1060.4公斤,分别比开发前3年亩增204.9公斤,253.5公斤、291.6公斤。并于1989年在桓台县唐山镇建成了江北第一个吨粮镇,1990年在桓台县建成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现将主要配套栽培技术与研究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美国伊利诺斯州农民H·沃尔索种植的玉米高产田,1985年在7.1亩土地上获得亩产1548.3公斤的世界最高纪录,比当地美国玉米平均亩产494公斤高3.13倍。自1971—1985年,H·沃尔索每年都在120亩土地上种植玉米,其中小面积亩产超1000公斤的有1975年、1979年、1981年、1982年。这次获得高产,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选用优良杂交种FS854,其茎  相似文献   

16.
鲁玉二号自1981年引进,1982年百亩高产试验亩产玉米522.7公斤,1983年即进行鲁玉二号的高产栽培模式试验与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海头镇南朱皋村干亩高产模式栽培试验方,1983~1986年亩产玉米依次为571.8、556.1、552.2和568.7公斤,连续4年单产超过550公斤,1986年模式栽培示范点,朱堵乡店子村2.1亩鲁玉二号单产622.5公斤,龙河乡吴村20亩单产607.9公斤,城南乡竹园村700亩,单产589.6公斤。经过连续4年的试验与研究,初步模索出夏玉米鲁玉二号亩产550公斤生长规律与关键技术,现将其数量化指标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棉花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简化栽培技术刘凤仪,许有温,刘忠(山东省定陶县棉麻公司)(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定陶县一中)我们于80年代中期进行了棉花优质高产结铃模式调节技术研实,使棉花简化栽培技术日趋完善。连续多年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均达到了亩产皮棉稳定在百公斤左右,比传统植棉...  相似文献   

18.
刘东辉 《作物杂志》1989,5(4):14-15
玉米是肇州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作物,占耕地面积70%以上。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制约,长期产量不高。1980~1982年平均亩产仅166公斤,属黑龙江省玉米中产区。1984年全县推行500公斤栽培技术以来,示范田面积逐年扩大,玉米生产大改观。1984年7个试点农户,150亩平均亩产600公斤;1985年5万亩,平均亩产519公斤;1986年15万亩,平均亩产594公斤;1987年全县102万亩玉米平均亩产416公斤;1988年全县95.3万亩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夏廷茂(贵州省松桃县农技站554100)1993年我县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新技术试验13.6亩,平均亩产439.8公斤,较温室两段育秧平均亩产406.5公斤亩增33.3公斤,增产8.2%,较水育秧平均亩产343.7公斤亩增96...  相似文献   

20.
汉中盆地中晚熟杂交稻亩产700公斤栽培技术研究张效忠,王宏锦,李本福(陕西省汉中地区农技中心)723000王社平,黄树存,徐应忠(勉县农技站)(洋县农技站)(西乡县农技站)汉中盆地目前种植的中晚熟杂交组合,在栽培技术上还有潜力可挖,据此提出了杂交稻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