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偶翻旧刊,看到谢觉哉老1962年到我区视察时,在途中写的一首诗《大兴植树之风》,诗的原文如下: 百年之计树人,十年之计树木。农林水本一体,务林有多好处。可使气候温和,可使土壤肥沃。  相似文献   

2.
古今植树谈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植树,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有关古人植树的情况,在我国古农学著作及其有关文献资料中有许多记载。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政治家、经济家管仲在《管子》一书中,提出治国的五件大事,就把“山林救于火,草木殖成”列为第一件大事,而治水、农耕、畜牧和修建等次之。进而,他又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一脍炙人口的  相似文献   

3.
植树诗史寻     
植树造林,源远流长,历代诗人不仅喜爱植树,而且留下了许多植树诗,千古传诵,唤起后人植树爱树,绿化家园的情愫。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他中年弃官归田后,亲自在田园水边栽柳,以柳为友,怡然自得,自称“五柳先生”。他在《归园田居》诗中写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道出了对柳树花木的深情。  相似文献   

4.
古人植树致富小考张昌功古人深明植树造林对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也懂得植树是造福子孙后代和致富的重要举措。对此,史书多有记载,今日重温,仍有教益。早在春秋时代,政治家管仲就说:“一种小获者,树也。”他主张“一年之计在于树谷,十年之计在于树木。”...  相似文献   

5.
小议古人的植树致富古人深明植树造林对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更懂得植树是养生致富和为子孙后代造福。对此史书多有记载,今日重温,仍有教益。春秋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家管仲就说:“一种小获者,树也。”他主张:“一年之计在于树谷,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战国时...  相似文献   

6.
树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都有不少植树爱树习俗。 添丁增口必植树 江西省婺源县部分地方,迄今仍保持“添丁增口必植树’”的习俗。不管谁家,也不论生下来是男还是女,生下3天之内。必须种几株树。越是贫苦人家。种树也越多。这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考虑,因为20年后。小孩长大。树也成了栋梁之材。是儿子的,娶媳妇可以做家具;是女儿的,可用来办嫁妆。故当地人叫“解忧树”。 椰树陪嫁寄深情 海南省文昌县,女儿出嫁办的嫁妆之一就是一对对椰种。到婆家后。要将椰种栽在选定的地点。幼苗伴随恩爱夫妻…  相似文献   

7.
名人与树     
植树造林,自占以来就是一种美德。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植树文化,历代不少名人更是爱树如宝,以至使民间植树之风日甚。轩辕植柏轩辕黄帝是重视植树的先贤。据考证,陕西省黄陵县的轩辕庙里,至今仍然生长着一株高达19m,树根围10多m的古柏。这棵树至今已有4000多年,相传它是轩辕黄帝亲手所栽。大禹封山据《逸周书》记载:大禹不准人们在树木萌生季节乱砍滥伐,他还发布了禁令,封山育林。禁令是这样的:“春三月册林不坚斧,以成草木之长。”先师植桧在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门内,有一株古桧树,挺拔苍劲,高达20多m相传为孔子所栽。树旁…  相似文献   

8.
植树造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时代,就有植树传统,如《诗经·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诗经·风·定之方中》也记述了“树之棒栗,梧桐律漆,琴瑟”,说明当时已在庭院植树。在我国古代,植树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紧密相联。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相发明了春蚕织丝的方法。为了养蚕制衣,就要植树。至迟在围代,中原地区就已出现大片桑园。(诗‘魏风·十亩2阎》载:“十亩之间合,桑者阐闲兰”,“十亩2外生,桑者泄池兰”。白的不仅田团植桑,家与分也常植树。孟子说:“五亩2宅,树立以柔。”《诗经·小雅·小并》…  相似文献   

9.
林业谚语     
春到人间!绿化争先。植树造林,利国利民。一代种树,辈辈享福。树木成林,风调雨顺。人要文化,地要绿化。绿了山头,清水长流。沙区致富,先要植树。种草种树,治穷致富。荒山造林,一包就灵。种树十年,强似种田。栽杨插柳,十年就有。人均百树,胜似金库。千杉万松,吃穿不穷。千树万树  相似文献   

10.
树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流传着不少植树爱树习俗,值得提倡。 添孩植树 江西婺源县部分地方,迄今仍保持“添了孩子必植树”的习俗。不管谁家,也不论生下来的是男还是女,生后的三天内,必须种几棵树,越是贫苦人家。种树也越多。20年后,小孩长大,树也成了栋梁之材。是儿子的,娶媳妇可以打家具;是女儿的,可用来办嫁妆。当地人叫“解忧树”。  相似文献   

11.
凉城县刘家矢公社四道咀大队牛路沟生产队社员段珍,几十年来坚持植树,群众亲切地称他是“植树迷”。段珍土生土长在牛路沟,父亲是个爱树的人。解放前,他们全家栽下了一块树林子,价值近三万元。后来被日本鬼子砍伐得只剩两苗,他母亲为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诗人中的植树模范我国古代诗人爱树植树的不少,以诗词吟咏树木花草者更多,现介绍几位堪称植树模范的诗人。柳宗元,一代文豪,名扬后世。他不仅酷爱植树,且对植树技术颇为精通。他总结的植树要领十分精当:“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  相似文献   

13.
名人与植树     
名人与植树张昌功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就十分重视植树造林。他曾对齐王说:“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殖草菜,不可以为天下王。”他还说:“一种小获者,树也。”他主张:“一年之计在于树谷,十年之计在于树木。”他曾讲:“行...  相似文献   

14.
闲来绿荫散步,偶见林中长石上无名氏写的一首护树诗,读后深得教益,随即抄来:“栽植诚可贵,养护品更高,植保相攀附,人树乃同胞。”作者把栽树同养护比喻成藤树般地相附相依,保树就是保护自己,见解独到,由此可见,能否自觉护树,着实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位。遵照护树诗的思路想开去,就令人感到护树是爱树传统的具体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人们历来爱植树,喜欢树,到山东孔府参观的人,总愿在先圣亲自栽植的那颗树前照像留念,以解喜古爱树之情怀。唐代大诗人柳宗元在任广西柳州刺史时,就带头植树“手种黄柑二佰株,…  相似文献   

15.
名人轶事     
《中国城市林业》2005,3(4):48-48
冯玉祥将军曾在军中立下护树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屯兵北京时,广植树.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写护树诗一首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16.
林谚     
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2.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种树木.3.要想长远富,就要多种树.4.种树十年,强似种田.5.现在人养树,将来树养人.6.山上光,年景荒.7.山上和尚头,清水断了流.8.山上开荒,山下遭殃.9.绿了荒山头,干沟清水流.10.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威海市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营造“纪念林”、种植“纪念树”活动。营造“纪念林”、种植“纪念树”活动是威海市为实现“十五”期间全市年均植树2000万棵,人均8棵,森林覆盖率年递增2个百分点的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采取了多种灵活的方式,比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营造“公仆林”,工会组织营造“劳模林”、“工会林”,共青团组织营造“团员林”、“青年志愿者林”等纪念林。居民个人则署名栽植“友谊树”、“情侣树”、“结婚树”、“就业树”等纪念树。凡个人种植纪念树的,可直接与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联系;大面积营造纪念林的,可由植树单位、个人与林地所有权单位自行协商,但必须服从林业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林业部门统一安排,苗木及管护费用由参加植树的单位、个人负责;单位或个人不能亲自参加植树的,出资委托林业部门代为栽植,树木管护由植树单位、个人自已负责,也可委托林业部门管理,林业部门与植树单位、个人签订植树和管护协议,发给林权证,并建立植树造林档案,对栽植的纪念林、纪念树实行登记造册和挂牌管理,注明栽植单位(个人)、栽植时间、纪念林(树)名称。对栽植的树木,所有权归植树单位和个人,并允许继承、转让和委托认建、认养,但不能随意采伐、移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启发人们认识树木、热爱树木的自觉性和鼓舞全民植树的热情,我建议从1987年开始,在全省开展评选“省树”的活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一些经济价值较大的或具有观赏价值的树木尊为国树,倍加爱护。1983年《森林与人类》编辑部在全国开展了公开评选“国树”的活动。据1985年揭晓,得票最多的有两种树,其中松树占总票数的38%,银杏占27%,由中国林学会决定评选树种后,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目前,全国有些兄弟省、市,如山东、山西、北京等地也相继开展了评选“省树”或“市花”的活动。我省西安市评选“市树”、  相似文献   

19.
有些树木也有洞天察地的本领。安徽省和县有棵长了4百多年的“朴树”,是一棵能够预报当年旱涝的“气象树”。据几十年的观察记录,这棵树如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预兆当年雨多,往往有涝灾;若按时令发芽,树叶疏密有致,即是当年风调雨顺的征兆;假如推迟发芽,长得叶少,预兆当年旱情严重。1978年,这棵树过了端午节才发芽,当地农民根据它发出的旱情“预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至今许多人都热衷于植树,并留下了不少谚语与诗话。我国民间的“造林绿化谚语”源远流长。“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书斋无花不成宅,农家无树不成户”、“要想富,多种树”、“培植一亩林木园,胜种十亩禾粮田”。从中可以窥见我们的前辈对于绿化植树是多么的重视。造林绿化要讲科学,这方面的谚语有:“春栽树,夏管树,秋冬护理别马虎”、“栽树带老土,活棵就发粗”、“杨柳下沙滩,榆杏上半山”、“杨要稀,松要稠,泡桐地里卧群牛”、“槐栽骨朵柳栽棍,杨条入地就生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