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水剂苗对童鸽的免疫效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鸽的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感染对鸽群的致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危害我国养鸽业的发展。目前,认为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是给鸽群注射新城疫或鸽A/PMV—1灭活苗。作者用鸽A/PMV—1野毒株及LasataN79型病毒分别制成灭活疫苗免疫幼鸽,观察其免疫效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林料和方法1.1 试验鸽:由专业户提供健康非免疫的30天左右的  相似文献   

2.
广东地区鸽禽Ⅰ型副黏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Type Ⅰ,PA/PMV-Ⅰ)感染,因其病原及症状均与鸡新城疫(ND)十分相似,通常又称之为鸽新城疫,或鸽瘟,是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近年来我们从广东的深圳、东莞、广州市郊等地区发病鸽群中分离并鉴定到23株禽Ⅰ型副黏病毒,对其中6株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Ⅰ)病是鸽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给养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更好地预防本冱的发生,我们用从现场分离鉴定的7株鸽A/PMV-Ⅰ毒株中筛选出3株抗原性良好的毒株作为种毒,研制成蜂胶佐剂混合毒株灭活疫苗,经安全试验、最佳免疫剂量测定、铲力试验,以及田间应用的结果,表明该疫苗抗原性良好、使用安全和免疫保护效果确定。实验室试验,用本疫苗免疫后30、90、180天,其保护脂数分别为100%、77.8%和55.6%,免疫有效期最少达6个月;在4℃-8℃保存,其有效其最少可达180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东近年来鸽禽Ⅰ型副黏病毒(PA/PMV-Ⅰ)基因变异情况,为新型疫苗毒株的筛选以及PA/PMV-Ⅰ的免疫防制提供依据,我们对广东不同地区在1999年~2007年发生PA/PMV-Ⅰ鸽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从中筛选出8株病毒进行F基因RT-PCR扩增、测序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8株PA/PMV-Ⅰ之间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3.7%~99.9%和87.9%~99.6%,其中P199902-1株和P200201-1株之间的氨基酸相似性最高达99.6%,与其他6株的氨基酸相似性则相对较远.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199902-1、P200201-1、P200301-5、P200401-3株和P200705-1株属于基因Ⅵ型;P200001-2株属于基因Ⅱ型,与疫苗株LaSota-46株亲缘关系较近;P200103-5与P200603-5株属于基因Ⅶ型与国内广西等地的鸡源NDV流行株Chicken/Gx/14/2005和NDV0210149株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
古典的禽副粘病毒-1(简称 PMV-1)感染称为新城疫(ND),PMV-1有许多毒株,有些毒株毒力很低,感染后不表现临诊症状,仅在康复鸡中查到抗体。鸽对 PMV-1鸡株易感,而 PMV-1鸽株在鸡不表现临诊症状。〔历史与分布〕据报道,鸽的PMV一1首先在苏丹和埃及确诊(1981),尔后发现于意大利、西班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天津地区养鸽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个体向集约化、工厂化转变。由于饲养量、饲养密度增加,生产管理上不规范及鸡新城疫疫苗免疫保护率上的差异,导致鸽1型副粘病毒病(PMV-1,又有人之称为“鸽瘟”、“鸽新城疫”)不断发生,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并成为困扰当今养鸽业发展的头号疫病。  相似文献   

7.
鸽新城疫是鸽I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鸽瘟”。在非免疫鸽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30%~100%,在免疫鸽群中则以散发性为多。现将某中型种鸽场发病及其诊断、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我区一个新建不久的养有1500对肉鸽和土种鸽的饲养场,鸽群全部未进行免疫接种。2003年11月初在后备种鸽中,首先发现部分鸽群发病,接着很快波及到开产种鸽,到2004年元月中旬引起100多只开产种鸽、300多只后备种鸽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临床症状病鸽精神沉郁、呆立、羽毛蓬乱无光、食欲不振、饮水增多、口流粘液、大…  相似文献   

8.
鸽型副粘病毒病是目前对鸽最为严重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在非免疫鸽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最高可达100%,少的也有30%以上,在免疫鸽群中则以散发性为多。现将某大型种鸽场发病及其诊断、防治情况报道于下。1 发病情况某市一个新建成投产不久的肉鸽饲养场,养...  相似文献   

9.
<正>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Ⅰ,PPMV-Ⅰ),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 Ⅰ,APMV-Ⅰ)流行于鸽群,并突变为适应鸽群的新城疫病毒,通过F基因分析,显示出是APMVI的抗原变异株,因此命名为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1])。该病毒引起的鸽新城疫在鸽群传播迅速、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发病鸽以拉稀和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对鸽危害大,对养鸽  相似文献   

10.
鸽新城疫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Ⅰ,PPMV-Ⅰ)引起流行于鸽群,能够引起鸽群严重发病死亡的重要病毒性疾病,该病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常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对鸽业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破坏力。目前除了生物安全及鸽群保健,疫苗接种仍然是防控鸽新城疫的关键措施,进行定期抗体监测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鸽新城疫的流行情况及在鸽子专用新城疫疫苗尚未面世的背景下,阐述了利用现有鸡新城疫疫苗对鸽实施免疫接种后的保护效果,以期为鸽新城疫的防控和监测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呼吸困难、拉黄绿色水样稀粪、扭颈、斜翅为特征,当鸽群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常引起更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2015年8月5日,新疆奎屯市某鸽场从乌鲁木齐市某鸽场购进90日龄肉鸽200只,该鸽群曾经做过禽流感灭活苗免疫,饲喂新鲜麦粒,生长良好。9月5日该群肉鸽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拉黄绿色水  相似文献   

12.
鸽痘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鸽痘是由鸽痘病毒 ( PPV)引起的鸽的主要传染病。 PPV为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成员 ,是体积最大的一类 DNA病毒。PPV主要侵害鸽的局部无毛部位 ,呈现结节状黄白色痘斑病变 ,分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 3种 [1~ 3 ]。通过对天津市鸽群鸽痘发病情况的调查 ,我们发现天津市大多数鸽群  相似文献   

13.
鸽新城疫又称鸽Ⅰ型副粘病毒病或鸽瘟,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对养鸽业危害巨大。利用RT-PCR快速诊断法和抗体检测等综合诊断,确诊山西省忻州市某赛鸽公棚感染鸽Ⅰ型副粘病毒,全棚赛鸽采取紧急免疫、隔离治疗等治疗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鸽群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14.
鸽霍乱是危害养鸽生产的主要传染病,鸽群感染后死亡率高达55%以上。用市售的禽霍乱弱毒冻干苗或油乳剂灭活菌苗免疫鸽群,实践证明起不到防疫效果。为此,笔者从鸽体内分离菌株,制成灭活菌苗。到目前为止,已免疫鸽15000余只,4个月内保护率达86%,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喀什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鸽群新城疫免疫情况,随机采集该地区4个县(市)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合作社和散养户的鸽血液样品,分离血清后用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新城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该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的31份未免疫幼鸽母源抗体平均效价为2.5log2,180份免疫成鸽血清平均新城疫抗体效价为8log2,免疫合格率为99.4%,村级合作社及散养户的86份免疫成鸽血清平均新城疫抗体效价为5.4log2,免疫合格率为72.1%。结果表明规模化鸽养殖场现有免疫程序,能有效提高鸽群新城疫抗体水平,但村级合作社、散养户鸽群免疫水平较低,部分合作社、散户免疫合格率不能满足防疫需求。  相似文献   

16.
鸽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感染鸽群引起的传染病, 在世界各国鸽场均有流行。介绍了鸽新城疫流行情况及特点, 流行毒株的基因型、病毒的毒力、病毒的抗原特性, 提出在做好鸽场内生物安全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基础上, 使用市售新城疫疫苗进行合理免疫是鸽新城疫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上海某农场于1987年12月从加拿大引进4~6月龄肉鸽71对,现扬拆箱检查,除个别鸽精神沉郁外,尚未发现异常症状。运至农场后,陆续出现斜颈、厌食、气喘、腹水、拉稀粪、眼脸肿胀或附着鸽痘样增生物等症状病鸽35只,并在45天检疫期中病死20只,分别占总数的24.8%和14.2%。经检验,确证该批肉鸽感染了禽副粘病毒1型(A/PMV-1)。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临床表现病鸽羽毛松乱,精神沉郁,翼下垂,有的病鸽斜颈扭曲,头向后仰或僵直;大部分病鸽拉稀,排出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下旬,衡山县城郊某鸽场发生鸽白喉病,用超剂量硫酸铜治疗和预防,致使鸽群中毒,抗病力下降.恰逢病毒侵袭,又未进行免疫,最终导致了鸽群新城疫暴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报告如下,供广大养鸽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鸽新城疫是一种由禽I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养鸽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信鸽和赛鸽业得到长足发展,种鸽、蛋鸽、集约化肉鸽养殖产业呈现集群现象,随着养鸽业的高速发展,鸽新城疫已经悄然成为养鸽业第一杀手,是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主动监测的数据表明,鸽群新城疫带毒率呈上升趋势[1]。因此,对鸽群新城疫病毒感染情况应重点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淮安市淮阴区某鸽场饲养白羽王种鸽 7680羽 ,日龄不等 ,1 8个月未进行疫苗免疫 ,不久前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定为鸽新城疫。经采取肌注禽用重组干扰素、肌注或皮下注射鸽Ⅰ型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配合抗生素抗病毒药饮水及全面消毒等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本病 ,使鸽群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