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定西市抢抓全省启动500万亩(15亩=1 hm2)梯田建设工程的机遇,创新机制,整合项目,以梯田建设为主体,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实施综合治理;依托梯田工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结了梯田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徐素霞 《中国水土保持》2012,(8):F0003-F0003
<正>2012年7月23日,甘肃省500万亩(33.33万hm2)梯田建设工程现场会在静宁县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对梯田建设管理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省委副书记欧阳  相似文献   

3.
秦州区依托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项目,大力开展梯田建设,目前全区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农田面积累计达到3.18万hm2,人均0.09hm2。秦州区梯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建立机修梯田长效机制,实现梯田建设机械化;注重建设规模,创建精品工程;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完善管理运行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强化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提高工程质量。提出了该区梯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定西市安定区坚持不懈开展梯田建设40多年。截至2003年,全区累计梯田面积达到9 99万hm2,基本农田面积达到11 76万hm2,人均0 3hm2,基本实现了梯田化目标。介绍了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5.
梯田是甘肃旱作农业的基础工程 ,得到了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截至 1999年底 ,全省已累计兴修梯田 14 8 93万hm2 ,占宜修坡耕地总面积的 5 7%。提出到 2 0 10年全省梯田累计达到 2 40 4万hm2 ,占宜修坡耕地总面积的 92 3 % ,基本实现梯田化目标。提出了梯田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一核心要求,在2009年做出了启动实施500万亩(33.33万hm2)梯田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通过3年多的实施,全省梯田面积达222万hm2。工程建设中,建立了水保搭台、项目支撑、行政推动、整合资金、产业开发、目标考核等有效机制,探索出了"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建设、人机结合、机修为主"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路子,推进了梯田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了旱作农业区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2011年隆德县梯田累计达到3.8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87.8%,农村人均0.24 hm2。从梯田与坡耕地粮食产出对比、不同地域类型梯田粮食产出对比及干旱年份与正常年份梯田粮食产出对比几方面分析得出,梯田建设改善了土地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人均有粮随着梯田化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梯田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宁夏固原隔坡梯田模式建设内容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以来,固原县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了隔坡梯田模式研究。截至2001年底,固原县共完成隔坡梯田1 000 hm2,隔坡种草2 000 hm2。据调查,隔坡梯田较同类地区连台梯田粮食产量增加750 kg/hm2,较同类地区坡耕地粮食产量增加1 500 kg/hm2;实施隔坡梯田模式与常规建设梯田、造林、种草相比,单位面积投资减少30%,节省劳力50%,介绍了该模式的适用范围及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9.
彭阳县自建县以来狠抓机修梯田建设,截至2008年底机修梯田面积已达到4.4万hm2,人均新增机修梯田面积0.174 hm2。机修梯田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有效地蓄集了降雨径流,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介绍了机修梯田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管理经验,并提出了机修梯田建设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的梯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建成梯田186.46万hm2,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构筑了平台,梯田已成为广大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工程。分析了梯田的利用途径:大部分以种植满足粮食生产的农作物为主,约占梯田总量的80%,部分靠近村庄、水源的梯田发展蔬菜、果业等经济产业。结合实际,从新资源培育、产业开发、建设机制三个方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梯田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甘肃梯田建设有力推进全省脱贫攻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40年来,甘肃始终把梯田建设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兴修梯田211.67万hm2。在梯田建设中,甘肃大力弘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充分利用规模化的梯田资源,发展旱作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路子。梯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我省将突出抓好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一是按照全省淤地坝工程建设规划,2007年开工并建成淤地坝2 000座,增加坝滩地1.7万hm2;二是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6万hm2,实施生态修复面积73.3万hm2,确保水土流失年治理度达到3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未来地表水资源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据《全国水土保持建设规划》 ,2 0 0 1~ 2 0 5 0年 ,黄土高原将新增基本农田12 45万hm2 、骨干坝 2万座、林草地 2 965万hm2 。水土保持措施将对地表水资源量产生重大影响 ,林草措施年减少径流量2 2 2 3亿m3 ,水平梯田年拦蓄径流量 3 7 4亿m3 ,坝地年拦蓄 60 0 0万m3 。水土保持措施将给黄河下游年减少 7~ 8亿t泥沙 ,但也要年减少约 60亿m3 径流量。介绍了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14.
<正>1 汝阳县的梯田现状1.1 发展速度较快河南省汝阳县的梯田建设历史可追溯到新中国建立以前,但真正进入大规模持续发展阶段是1965年以后.1965~1977年主要发展的是旱作梯田,出现了以登山村为代表的修造石坎梯田的典型,丘陵区出现了不少修建人造小平原的典型,这12年间全县共修造土、石坎梯田2600多hm~2.从1982年开始,汝阳把旱作梯田建设纳入到了小流域治理规划,由此推动了旱作梯田的又一次发展,此后又围绕各类灌区渠系的土地平整发展起了水浇梯田,这15年间共新修土、石坎梯田3300多hm~2,到1996年底,全县的梯田面积累计达到了6000hm~2,占总坡耕地面积1.53万hm~2的39.1%.  相似文献   

15.
梯田是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已成为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贫困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实现产业脱贫的基础设施。截至2019年底,甘肃省共修建梯田218.76万hm~2,现有梯田每年调水能力可达8.22亿m~3,保土能力可达0.84亿t,可增产粮食345.45万t,可节约土地面积68.89万hm~2,可节约5 365.43万工日。近年来甘肃省以梯田建设为平台,以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林牧特色产品为抓手,以高新农艺技术为手段,促进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发挥了显著作用。建议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梯田建设和部分人工梯田提质改造的步伐,以凸显其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甘肃省打赢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两大战役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川河流域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1982年~1997年重点治理期间,广泛推广了机修梯田、新修梯田培肥增产配套措施等科技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益。据调查,4县推广机修梯田3.533万hm^2,径流林业整地造林1.56万hm^2,梯田埂坎植物利用8466。67hm^2,坝地防洪保收2266。67hm^2。其特点是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在加强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应认真研究解决好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安塞县近20年(1985;2004年)水土保持措施中梯田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96年以前安塞县梯田发展迅速,10年内梯田面积增长了95.57%,平均每年新建梯田1.038万hm^2。同时梯田对促进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稳定粮食产量、提高居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人均纯收入在此期间从187.65元增长到1126元;1996年以后,由于石油开采,安塞县经济发生了极大变化,2003年工业与建筑生产总值较1995年增长975.4%,其中石油开采量增长27.65万t,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极重要作用。但此时梯田建设趋于稳定状态,对地区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影响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8.
从1964年开始,庄浪县至今已累计建成梯田6.45万hm2,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目前梯田的开发利用率仍较低,没有把其增产增收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不同地域的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从产业布局、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庄浪县梯田深层次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湟中县依托山区资源优势 ,围绕产业化经营开展山区综合开发 ,建立了沙棘林、小油菜、生猪生产等 8个商品生产基地 ,并建立龙头企业搞加工。十多年来 ,全县荒山造林 2 33万hm2 ,修梯田 1 33万hm2 ,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化经营的实施 ,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以 10 0元的速度增长 ,加快了全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施山区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 ,发挥资源优势是关键 ,因地制宜是捷径 ,治山治水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2010年正式启动,到2013年已实施4年,共完成新修水平梯田2.58万hm2,修筑生产道路498.93 km,排水沟16.62 km,总投资达5亿余元。据测算,项目区每年可增产粮食4 538.67万kg,平均1 hm2增产2 250 kg,年人均增加粮食383 kg,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率达90%以上,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显著。介绍了项目建设成效及经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