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毒力杀蚜真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蚜虫是同翅目胸喙亚目的一个重要类群 ,发生种类多 ,数量大 ,繁殖速度快 ,危害威胁重。到目前为止 ,全世界已知蚜虫近 4 0 0 0种 ,绝大多数是农作物害虫。蚜虫的危害不仅是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分泌蜜露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更主要的蚜虫是多种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 ,开展蚜虫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长期以来 ,蚜虫的防治主要是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然而 ,单一使用化学农药 ,结果使大量天敌被杀伤 ,破坏了天敌与蚜虫的消长关系 ;蚜虫抗药性产生 ,且随着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增加而交替上升。另外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还存在环境污染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株球孢白僵菌对1日龄葱地种蝇(本文称葱蝇)成虫的毒力,筛选出高致病力的菌株,描述了感染症状,测定了其亚致死剂量LC20和LC50对存活1日龄葱蝇成虫生物学参数和繁殖力的影响,并比较了5.8×103和5.7×105孢子/mL对1日龄和10日龄葱蝇成虫死亡率和单雌产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菌株Bb01对葱蝇成虫的致病力最强,其LC50为1.76×106孢子/mL,其次为菌株Bb03和Bb02,其LC50分别为4.05×106和1.86×107孢子/mL。与对照相比,菌株Bb01亚致死剂量处理1日龄成虫后,明显延迟了葱蝇成虫的产卵前期,降低了单雌产卵量,LC20浓度处理时单雌产卵量比对照下降了51.9%,LC50处理下降92.2%,明显缩短了雌成虫寿命,但卵孵化率没有明显影响。虽然菌株Bb01对1日龄成虫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但在5.7×105孢子/mL下,10日龄成虫单雌产卵量比对照下降了82.5%,对种群控制效果仍较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高毒力的生防白僵菌菌株,本研究对分离获得的4株白僵菌F1、F5、F6、F8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在室内检测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最后通过大田试验验证了高毒力菌株对花生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上述4株白僵菌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生长最快以及产孢量最高的是菌株F1,菌落呈粉状。菌株F6的分生孢子较其他菌株的分生孢子大。致病力检测结果表明,菌株F1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最强,LC50和LT50分别是2.9383×106 cfu/mL和5.79 d;其次是菌株F8,菌株F5和F6的毒力相对较弱。大田防效试验表明,菌株F1对花生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并在花生叶片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葱蝇成虫防御类酶和血细胞对球孢白僵菌的防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葱蝇成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虫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并对侵染后血细胞的变化进行拍照观察。结果表明,虫体内SOD、CAT、POD、GSTs和AChE的比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组虫体内的Car E比活力和对照组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始终低于对照组。侵染36~48 h后,大量的血细胞在菌丝体周围集结、包囊,阻碍和抑制菌丝的增殖。侵染54 h后,菌丝开始突破包囊块,在血淋巴中大量增殖,血细胞免疫被破坏。综上所述,球孢白僵菌侵染初期会触发葱蝇成虫的免疫系统,但由于菌丝的大量增殖,后期免疫系统崩溃,导致成虫死亡。为揭示球孢白僵菌的致病机理及葱蝇对真菌侵染的免疫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张北小菜蛾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是河北坝上错季蔬菜生产区最重要的害虫,为了探索对其无公害治理方法,以张北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了33株球孢白僵菌对其幼虫的僵虫率,从中筛选出5株对小菜蛾2龄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从致死中浓度(LC50)和致死中时(LT50)的测定结果分析,BD-B026菌株的毒力最高,其处理后7d的LC50为0.47×10^5个/mL孢子,含1.0×10^8个/mL孢子菌液的LT50为(1.57±O.027)d,对小菜蛾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黄粉虫虫饵法从河北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三株昆虫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三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编号依次为Z-G2-5、M-G4、M-G3。通过生测发现3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均能有效感染粘虫幼虫,三株球孢白僵菌对粘虫3龄幼虫的毒力不同:在5×108孢子/mL剂量下,菌株Z-G2-5第6 d时对粘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到96.77%,LT50为3.02 d,LC50为4.95×106个孢子/mL。而菌株M-G3、M-G4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6.67%、71.11%;LT50分别为4.89 d、3.97 d;LC50分别为1.18×108个孢子/mL、1.13×107个孢子/mL。上述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两株菌,菌株Z-G2-5对粘虫的致病力更强,致死速度更快,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粘虫幼虫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量滴加法和浸渍法测定了8种药剂对葱蝇1龄和3龄幼虫的毒力,用噻虫胺和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亚致死浓度分别处理葱蝇1龄和3龄幼虫,观察其对葱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和噻虫嗪对3龄幼虫48 h的LC50分别为14.7839 mg/L和13.3055 mg/L,毒力为毒死蜱的0.41倍和0.50倍。但LC30-40剂量处理葱蝇3龄幼虫后,第6天存活幼虫体重分别较对照降低35.47%和36.34%,幼虫发育历期延长3.68天和3.98天,化蛹率降低71.91%和78.65%,雌蛹重降低13.36%和14.72%,雄蛹重降低15.97%和18.32%,羽化率降低12.50%和17.86%,单雌产卵量降低47.71%和51.68%。噻虫胺和噻虫嗪处理1龄幼虫,对其生长发育也有显著不利影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 200 g/hm2噻虫胺和噻虫嗪处理后7天防效分别达98.16%和92.46%,表明这两种药剂对葱蝇防治效果高、推广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8.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spp.是我国最重要的茶树害虫,几乎对所有化学农药都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亟需开发经济有效的生物农药。本研究通过对从茶小绿叶蝉上分离的1株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us和4株自其它叶蝉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胞外蛋白酶活性测定,初选出活性较高的爪哇棒束孢和两株球孢白僵菌;对假眼小绿叶蝉低龄若虫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爪哇棒束孢毒力最强,分别比两株球孢白僵菌高2.33~7.26倍和6.08~27.26倍,在1×108孢子mL 1浓度条件下第13 d的致死率达100%,LT50为5.9 d。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爪哇棒束孢菌株配制的IJOD-1悬乳剂以7.5×1013孢子hm 2的剂量常量喷施,对假眼小绿叶蝉虫口的防治效果在第11 d时为50.32%;第25 d时追加1次放菌,在第55 d时的防治效果达68.40%。  相似文献   

9.
东亚异蚤蝇及其携带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斌  曾宣利  王国良 《植物保护》2011,37(4):106-111
[目的] 明确利用蚤蝇携带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效果。[方法] 采用室内饲养结合室外释放的方法研究蚤蝇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蚤蝇携菌法、直接撒粉法等不同方法比较球孢白僵菌MA0813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经形态学鉴定确认寄生松墨天牛的蚤蝇为东亚异蚤蝇(Megaselia spiracularis Schmitz)。该虫人工饲养、繁殖十分容易,活动能力强,飞行扩散超过400 m,在宁波全年发生10代,以蛹越冬。球孢白僵菌MA0813菌株滴涂法防治松墨天牛4~5龄幼虫,LD50为(0.145 5±0.110 5)×104孢子/头。菌蝇法防治松树内松墨天牛1~2龄幼虫,室内校正僵死虫率为46.4%;7月上中旬在山林中试验每隔100 m放菌蝇2次,校正僵死率达35%,优于其他防治方法。[结论] 菌蝇法能明显提高对松墨天牛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本研究对两株杀虫真菌金龟子绿僵菌QL-107和球孢白僵菌GYS-13对东亚飞蝗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其对榆林草原蝗虫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通过室内生测发现球孢白僵菌GYS-13和金龟子绿僵菌QL-107对东亚飞蝗均具有较强的毒力,田间防治试验证明,两株杀虫真菌在山地草原对蝗虫综合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特别是球孢白僵菌...  相似文献   

12.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黄淮麦区的重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方法。菌株08F04是作者从禾谷孢囊线虫孢囊上分离的1株寄生真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2011和2012年对该菌株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菌株08F04麦粒砂培养物6%(w/W)土壤处理的盆栽试验孢囊减退率分别达到65.03%和50.95%;田间试验中,菌剂08F0420g·m-2沟施处理土壤,2011年在许昌和荥阳的孢囊减退率分别为58.28%和32.13%,2012年分别达到58.49%和44.50%。结果表明,菌株08F04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大潜在开发价值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脂肪酸、酯酶、脂肪酶及其与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12株球孢白僵菌脂肪酸、酯酶和脂肪酶的产生水平及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毒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酯酶产生水平(E)、脂肪酶产生水平(L)及豆蔻酸百分含量(X)等与白僵菌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LT50)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方程分别为:LT50=2.0931/(lgE-5.1165)+0.4091;LT50=-6.68L^2+31.9886L;LT50=13.5192-8.7042X。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1龄若虫的致病力,获得3株毒力较高的菌株:TL.7、sz.15和RSB,在1×10^8孢子.mL^-1浓度下的西花蓟马l龄若虫死亡率分别为90.8%、92.5%和100%;结合测定的致死时间与致死浓度,得出菌株RSB为最优菌株(LT50为2.383d,LC50为1.53X10’孢子.mL^-1)。以西花蓟马1龄若虫为猎物,测定菌株RSB对其天敌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barkeri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菌株RSB(1×10’孢子.mL^-1)处理的巴氏钝绥螨可发育为成螨;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和平均每雌每天产卵量分别为5.9d、33.850d和1.78粒,与对照均差异不显著,说明西花蓟马的高效白僵菌菌株RSB对其天敌巴氏钝绥螨不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结果表明白僵菌可在田间与巴氏钝绥螨协同控制重大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虫法分别测定了191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初羽成虫的毒力,筛选出61株高毒力的菌株,其LT50均小于4.1 d;对该61株球孢白僵菌用48 ℃热胁迫的方法进行耐热性的测定,将分生孢子丧失50%活力所需的时间,定义为LT50,作为耐热性的指标。结果表明,所测61株球孢白僵菌经受热胁迫后LT50平均值为34.28 min(6.94~53.67 min),其中有10株菌LT50大于45 min,作为耐热性较强的菌株,将该10株菌继代培养5代,继续进行耐热性测定,发现其中6株菌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耐热性出现了退化,有4株菌耐热性保持稳定,分别为菌株XJWLMQ-49、XJWLMQ-32、JLGZL-14和SCWJ-9,因此,该4株菌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一株侵染柑橘木虱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柑橘木虱虫体分离得到一株具有强致病性的虫生真菌GZMS-28,本文测定了该菌株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并分析了其rDNA ITS基因序列。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浓度为1.0×108个/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柑橘木虱成虫7d后,其校正死亡率达到95.7%。菌株GZMS-28的培养特征与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较为一致,其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白僵菌属多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因此将菌株GZMS-28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室内评价了5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常用化学农药(辛硫磷、噻虫嗪、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与高毒力球孢白僵菌YB8的相容性,并测定了菌药联合使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5种农药对菌株YB8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噻虫嗪和噻虫胺在供试浓度下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5 d时能促进菌株YB8菌落生长,且随着浓度降低促进作用加强(抑制率为-2.26%~-15.69%),10 d时对菌株YB8生长略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0.29%~8.33%);高效氯氟氰菊酯(16.7 mg/L)和高效氯氰菊酯高浓度(30 mg/L)均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6.87%、86.82%),而低浓度(1.67、3 mg/L)则促进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24.96%、104.10%);二者不同浓度对菌落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在低浓度3 mg/L时,5和10 d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64%和-13.11%;辛硫磷与菌株YB8相容性差,随着浓度增加,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菌落生长明显受到抑制。5种农药与菌株YB8联合使用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联合作用时农药的LC50值降低,菌株YB8对韭蛆的LT50缩短。因此,生产上推荐菌株YB8与噻虫嗪和噻虫胺联合使用,而避免与高浓度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