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不同区域的小流域因自然、经济特征以及生态功能的差异,使得达到生态清洁小流域目标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所不同。在分析北京市山区功能定位、水土流失和农村水污染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区域产业发展、生态破坏状况及其成因分析,将北京市山区划分为重要水源保护区、农地水土保持区、山地景观保育区等3种治理类型区,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区特点,提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矿山生态治理主要技术与典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关停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北京市水务、国土等部门采用创面修复措施、水利措施、植物措施、配套措施4大措施共10项技术,推广龙凤岭废弃采石场、口头采石场、北京首钢铁矿、大安山乡永红煤矿、妙峰山镇废弃石灰场、百花山道路边坡以及自然修复7种典型治理模式,对全市关停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治理。详细介绍了矿山生态修复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及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境内河流众多,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洪水灾害频繁,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为防治水患灾害,全省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河道治理工作,转变思路,改变模式,融入生态治河的理念,提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水平。结合辽宁省河道治理实践,对河道生态治理的常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辽宁省河道生态治理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4.
河道治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开挖、回填及临时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势必会破坏河道原生地貌和地表植被,并产生弃土弃渣,造成不同部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因此对河道生态治理措施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不同地形、断面、水文形态河道的水土流失特点,将山区河道划分为常水位以上坡面、常水位以下坡面、河床三个部分,构建了适用于北京山区河道生态治理的措施体系,为北京及类似地区的山区河道生态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凌河湾生态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原河道系统的规划与实践,介绍了朝阳市城区段河道生态治理的多样性及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河道生态治理,完善大凌河风景区建设,促进朝阳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的污水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北京市山区小流域内分散的点源污染和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对地表水环境造成诸多危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的新阶段,污水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探讨了北京市山区小流域污水治理适用标准、治理方式和污水管网建设、处理工艺设施选择,并针对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岩溶山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花江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单元,对比分析了小流域2005和2009年生态治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数量特征的变化。结果发现,该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系数值降低,说明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程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略微降低,非毛管孔隙度明显增加,毛管孔隙度明显下降,土壤毛管持水量明显降低,土壤田间持水量明显提高,表明土壤的孔隙结构更加合理,土壤持水能力与通气透水性能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明显,全氮、全磷含量明显增加,全钾营养元素含量降低,土壤pH值略微降低;植物的高度、基径、冠幅、均匀度等数量特征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壤质量与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经过石漠化生态治理的土壤、植被生态效应改善与提高,逐步改善岩溶山区石漠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 扎实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特大型城市,水污染问题突出,人为水土流失严重。面对新的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北京市水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2003年以来,确立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路,转变观念,明确目标,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科学防治,依靠政策支持,坚持部门联动,创新技术,强化监督,科学监测,保护了水源,促进了山区新农村建设,维护了河流健康生命。提出了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工程在调控水资源时空平衡,防止洪涝灾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于河道治理工程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河道生态问题。现今,河道治理问题与水利工程都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就水利工程对河道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北方石质山区下洼、六家子、单家店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为案例,为保证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将各项指标权重利用组合赋权法求解,运用AHM—关联模型构造生态治理效益关联系数矩阵,评价分析了3个小流域治理项目的生态效益。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多要素、多目标的AHM—关联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定量分析综合评价指标值避免传统的主观方法存在的不足;项目区生态治理实际情况与评价结果基本吻合,可为北方石质山区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治理效益评价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28,自引:15,他引:28  
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实际 ,提出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 ,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 ,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思路 ,并结合实践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重点、目标和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治理后的北票市凉水河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及季节性监测不同水位植被恢复情况,统计工程扰动区边坡植被恢复数量、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常水位以上有44种植被,可以形成垂直分布的乔灌草植被群落结构;常水位以下有15种植被,植被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水位变化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型、生活型、植被恢复数量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13.
黄杖子河作为北票市城区内重要河流,也是辽西地区城市河流的典型,其河道的整治关系着北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规划布局的实施。因此,以黄杖子河为例,对辽西地区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河道治理的必要性,并拟定具体的河道整治规划方案。针对河道整治规划内容对生态护坡工程、河道悬浮物沉淀池处理和溢流坝改造工程进行了具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将生态理念应用到城市河道治理中,是河道整治的发展趋势,北票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但城市上下游河段均未系统治理,防洪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河段仍存在堤防不达标或无堤防段等防洪隐患,威胁着沿岸居民及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早期城市河道治理主要考虑其疏浚功能,将其作为“泄洪渠”实行渠道化、简单硬化整治,破坏了河流净化功能和原有生态平衡,导致内河水质污染、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考虑用地条件和投资成本等因素,结合北票市城市河道既有治理措施以及“城水和谐”理念提出顺应自然、山水相依、生态净化、城水相融等适用于当地的生态治理措施,可为构建环境宜居、城水相融的生态河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的发展要求和建设实践,按照坡面、沟道和村庄3个部分构建了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调查和评价方法。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其调查方法已在北京市各区县应用,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河道生态治理工程预期功效的重要保障是科学合理地制定工程验收与评价标准.依据生态水利设计要点与生态学原理,以水质理化、工程措施、生态环境等指标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然后对评价标准集和指标权重分析集利用模糊综合法进行计算分析,并定量评价海城市河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绩效水平,以实例工程验证该方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平原区河道生态治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山县地处绕阳河下游地区,主要河流有绕阳河等,且属季节性河流。河床坡度小,含沙量大。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少雨,河水几乎断流,由此而产生了麻痹思想,导致除了在防洪堤内仅留出主河床外,在两侧滩地全部栽植了杨树,已构成行洪障碍。历史洪水固然可鉴,但季节性河流,决定了岸滩的空置;百年不遇的洪水必然少见,若河滩地闲置无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河道生态治理的关键在于调整规划设计理念,分级防洪标准一线穿,设计多阶复式断面,一阶滩地短期用,行洪漫流无风险;二阶滩地年际用,超标洪水还河滩。河岸堤防确定合理治导线;主洪槽保自然,一阶护堤随势弯,二阶护堤直顺川。生态护堤很环保,绿化、经济又景观,河流生态若平衡,人水和谐社平安。  相似文献   

18.
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主要做法,阐述了北京市"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保水源的思路在指导重要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水库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凌河流域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凌河流域属辽西低山丘陵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河流,大凌河流域面积为23 263 km2,其中山地丘陵占89%,平原区占11%。大凌河干流河道全长522 km。大凌河流域辽宁省境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78 m3,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治理与保护管理薄弱。生态治理方案采取分区治理。治理范围为大凌河干流河道全长522 km,涉及葫芦岛、朝阳、锦州、盘锦等4个市的11个县(市、区)。治理措施分别为退田还河封育治理;生态林建设;人工湿地建设;河道疏浚;管护路等。  相似文献   

20.
城区段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理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道治理即要满足水利的防洪排涝要求,又要考虑工程的生态、环保等综合治理的要求。尤其是城区段的河道,更应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建昌县大凌河城区段河道是一条季节性河流,除雨季外,河道内全部干枯。自2001年,建昌县将大凌河城区段河道治理摆上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综合治理,提高了县城的防洪能力,改善了县城环境,改善水系水质,营造城市水系景观,最终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区域性现代化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