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最新的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成果,山西省共划分为6个水土保持基本功能三级区,涉及北方土石山区和西北黄土高原区2个一级区,太行山山地丘陵区、晋陕蒙丘陵沟壑区、甘陕晋高塬沟壑区和汾渭及晋城丘陵阶地区4个二级区。结合三级区水土保持功能定位,论述分析了各区的区域范围、水土流失特征与水土流失防治方略。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富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向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带,塬面、丘陵、山地、河谷阶地等黄土高原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均有,是这类地区水土保持重点县之一。摸清该县水土流失状况,不仅为搞好全县农业区划、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依据,而且对了解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规律、危害程度、发展趋势、防治途径也是有益的。为此,我们结合土壤普查,对富县水土流失状况作了全面调查,绘制了1/50,000的土壤侵蚀图。  相似文献   

3.
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是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对兰州都市圈的界定,介绍了兰州都市圈各核心区域自然与经济概况的共性,阐述了区内水土流失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指出了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兰州都市圈划分为兰州市区、刘家峡库区、靖远风水复合侵蚀区、永登黄土高原丘五副区、定西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甘肃段、黄河干流甘肃段7个水土流失类型区,为制定兰州都市圈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及成果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0年至2012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此次普查采用的方法、手段,获取的资料信息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在我国土壤侵蚀普查历史上均创造了多个首次。通过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土壤侵蚀的面积、分布与强度,首次查清了西北黄土高原区和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的数量、分布与面积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数量与分布。普查结果客观反映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多年来的防治成效,为国家宏观生态建设决策与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今后突出重点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继续推进大面积生态修复,加大坡耕地和沟道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力推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基本产业。对黄土高原典型区域粮食生产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增产潜力巨大。从中低产田改造,气候和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提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增产潜力的途径。结果认为,应通过加强良种繁育,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推广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达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侵蚀沟道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地,全面掌握侵蚀沟道现状,可以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水土流失治理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依托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项目,对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的数量、特征及分布情况展开了全面的调查。以2.5 m分辨率遥感影像、1∶5万DEM图为主要信息源,利用GIS软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提取了侵蚀沟道的长度、面积、类型和纵比及其地理空间位置等特征信息,为沟道侵蚀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灾害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土流失灾害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在阐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主要危害、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甘肃黄土高原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其生态治理在构建西北及全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了系统、科学地开展生态环境治理,针对区域地貌及生态特征、区域差异性、经济发展及生态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区治理方略和技术措施,以期更好地指导区域生态治理、完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兰州都市圈水土流失规律的基础上,划分了7个水土流失类型区,研究范围涵盖风蚀水蚀复合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等。以兰州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五核+两轴"的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建立了库(城)区、近郊、远郊不同核心区的优化模式,并阐述了各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加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健康发展,在深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生物措施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用的基础上,按照黄土高原河谷平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鄂尔多斯高原区和土石山区5个类型区,提出以植被建设和保护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思路和治理对策,同时指出了采取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时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脆弱且水土流失严重,做好该区铁路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对科学指导施工、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及综合利用、弃渣场选址及评价、防治区划分及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预测、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6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方案编制重点关注问题及相关建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完善临时占地设计、加强土石方优化设计和地方综合利用调查、合理确定防治区划分、采取适宜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鉴于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根据黄土高原丘陵区的自然立地条件,采用了多种水土保持林林种。数十年的经验表明:适地种树,恢复植被等造林技术及方法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的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大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预防为主强化监督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王文学(山西省人民政府,太原630072)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多、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产条件差。全省111个农业县(市、区)中有50个属贫困县,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及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是造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针对国家对土壤侵蚀防治对策基础理论的迫切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重大问题,选择东北黑土漫岗丘陵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紫色土山丘区等4个主要水力侵蚀区,从侵蚀过程、侵蚀模型和侵蚀调控3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不同方式和不同尺度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影响因子和作用机制;构建了中国多尺度水蚀预报模型;提出了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综合集成了适应自然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的水土流失调控范式。该项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战略和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中,开展了全国水蚀区侵蚀危险度抽样调查研究。在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石漠化区等6个类型区中,选择26个1∶10 000地形图图幅大小范围的样区,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地面坡度、林草地植被覆盖度、有效土层厚度和土壤密度等5个主要指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综合评估了不同类型区调查样区的侵蚀危险度。结果表明:西南石漠化区、北方土石山区处在极险-毁坏型等级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流域区属于危险型等级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属于轻险-危险型等级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和东北黑土区属于轻险型等级区。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土流失与环境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流失已被国际公认为影响环境的四大公害之一,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该对黄土高原山区城市水土流失的自然环境、成因和特点及对城市环境的危害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70年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锐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6):298-301
[目的]总结新中国成立70 a(1949—2019年)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在长期的野外考察和科学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大量有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文献资料。[结果]按照水土保持的主要目标和措施,将过去70 a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概括为因害设防阶段(1949—1980)、综合治理阶段(1980—2000)和生态修复阶段(2000以后)。建议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应该重视以下4个方面。①科学理性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实状况;②坚持努力提高水土流失区社会经济实力和生产水平,改善群众生活条件。③关注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环境效应。④研发应对在治理度较高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结论]经过70 a的水土流失治理,黄土高原在植被恢复重建、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坡面土壤侵蚀控制、减少入黄泥沙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该区水土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地致力于提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为全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多年来,水土保持和科技部门,对这一地区如何防治的问题上,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但由于人们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不同,又受到从事专业的局限和部门的分割等,在找准并统一战略认识上仍有分歧。本文作者仅就如何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开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有关战略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衣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类型,进而对该区干旱缺水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早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日趋严峻,其中水土流失是典型的环境问题,目前南方红壤区是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2大水土流失区。为了研究红壤区植物措施对水土保持的情况,采用稀土元素示踪法,以浙江省某村为试验基地,应用SPSS17.0软件计算不同植物种植模式下水土保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等高植物篱在防治红壤耕地水土流失中效果显著,5种不同植物篱类型中麦冬双行植物篱效果最为显著,可将土壤侵蚀量减少为裸坡的20%,还能显著降低地表径流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