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稻》1995,(1):117-125
1992至1995年在永川,铜梁,巴南,大足和九龙坡等区进行了《再生稻亩产250公斤栽培技术规范》中试,累计面积14,667.45亩。平均亩产:头季稻569.96公斤,再生稻244.84公斤,比同地区示范前的1991年头季509.92公斤,再生稻151.7公斤分别增产60.04公斤和93.11公斤,两季亩增产153.15公斤。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再生利用高产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我区杂交稻再生利用在耕作制度、组合选择、高产栽培等三方面实现了技术配套。1990年全区再生稻40万亩,亩产200公斤以上,高产田经实地验收,头季稻亩产465公斤,再生稻亩产423公斤。其措施主要是高节位留桩,重肥促多蘖。该技术使荆州地区稻田每亩增产250~270公斤,进而找到了与之配套的新三熟制度和两种五收制度,使其成为一种农业综合发展的优化耕作模式和节劳节能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3.
1986年10月6日省作物学会水稻学组组织有关单位八位同志前往湖北,实地考察了湖北省农科院的再生稻高产现场,并观看了1985年再生稻高产栽培的幻灯片。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从“IN40”中选择一特殊变异株培育而成再生稻新品种“40—1”,1984年在本所试种1.14亩,获得成功(头季稻亩产520.8公斤,再生稻亩产311.4公斤,两季亩产832.2公斤)。1986年在黄岗县及龙感湖农场各示范种植200亩,再次获得成功。黄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福建省最大的再生稻示范片──龙溪麻泮、北宅3560亩连片再生稻,1996年12月通过省市县三级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401公斤,加上头季稻亩产674公斤,全年亩产1075公斤,居全国领先水平。水稻亩产超吨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14日,农业部组织12省专家到福建省尤溪县,对谢华安院士承担的再生稻项目测产验收,再生季百亩片干谷单产467.27公斤,加上头季稻单产850.5公斤,再生稻百亩片年平均单产1317.77公斤,实现高产栽培目标。副院长余文权,参加。  相似文献   

6.
汕优46是中国水稻所用珍汕97A×密阳46配组而成。1990年引进作再生稻和晚杂栽培均表现高产,在县农技中心试验基地作再生稻,头季稻实产达595公斤,比对照汕优63(522.5公斤)增产13.9%,再生稻产量250公斤,作二晚栽培实产582.5公斤。”比对照105增产11.5%,比对照威优64增产10%,实现三季获高产。 1.主要特征特性:汕优46在我县海拔25.7—103米地区作再生稻栽培,头季稻全生育期135天,比汕优63早4天,株高115厘米, 株型适中,生长茂盛,分蘖力中等,后期熟 色较好。从试种到收获,均未出现白叶枯病、 叶瘟和穗颈盛,纹枯病发生中度偏轻。成熟整齐,成德率高…  相似文献   

7.
我镇陈湖村陈帝玉从1987年开始以威优64作中稻栽培蓄再生稻,通过改革传统栽培模式和管理方法,1990年在2.1亩面积上,创造了头季单产557.5公斤,再生稻单产355公斤,两季合计912.5公斤的高产典型。其高产经验是: 一、培育短秧龄壮秧 1、地膜覆盖,适时早播。头季稻提早至4月5日左右播种,为了避免烂秧,采取地膜覆盖育秧。这样既提高了秧苗素质,又使头季收割期提前,有利二季高产。播量适当放宽到20~22.5公斤/亩,以节约地膜,减少成本。 2、药剂浸种,早防病害。为防止恶苗病,须进行药剂浸种,方法是:先用清水浸种12小时,淘洗后用强氯精溶液(做到5克药…  相似文献   

8.
福建尤溪县洋中乡的联泽村,是边远穷山区,过去种一季晚稻,产量一直只400多公斤。自1989年起改种一季杂交中稻加再生稻, 420亩稻田产量大幅度提高,到1991年亩产过了吨粮,其中有140.7亩,两季亩产达1200多公斤,文章详细介绍了他们的高产经验,包括头季和再生稻主攻目标及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在中等肥力的冬泡田,亩施纯氮12.25kg,P2O58.75kg,K2O7.5kg做底肥,杂交稻头季稻亩产可达633.35kg,蓄留再生稻亩产达259.8kg,再增施氮磷钾肥或再施氮钾肥是得不偿失,增施磷钾肥对杂交稻头季稻、再生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尤以磷肥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汕优多系一号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陈玉奇(尤溪县占溪农技站)一、产且表现(一)头季稻1994年亩产596.6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skg,增长7.15%】1995年3个点平均亩产分别590ks.574.gkg.603.Zkg,比对照分别增长6.8...  相似文献   

11.
再生稻是头季稻生长的延续,因此再生稻的生长对头季稻有依赖性,头季稻的栽培措施也将会影响到再生稻产量。据头季稻抛秧栽培5因素优化技术组合试验,在再生稻生长期间,各处理保持一致的田管水平,据实收产量,分析这5个因素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效果。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因素为抛栽密度(X1;)、抛栽叶龄(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见表1。按5因素1/2表1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实施要求,共有36个小区,分3个正交区组,小区面积6.67m2。试验于1995年在富口镇延…  相似文献   

12.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处,全县有水田10687hm2,主要分布在河谷溪流的冲积地带。全县年平均气温16.3C,无霜期250天,年平均降水量1742.6mm,降水集中在4~6月份,秋季经常干旱,有的年份干旱期长达40天.严重影响晚稻栽插,有的稻田只有改种秋大豆。为使晚稻能够正常生产,开化县城关镇农技站从1997年起在部分稻田试行头季稻塑盘育秧抛栽,收割后若留再生稻栽培。试行结果,不仅证明有利于克服秋季干旱,而且取得了头季稻高产,晚季再生猪也高产的好成绩。经实测,再生稻平均每667m2221.8kg。头季稻加再生稻比单季稻增产64.6%…  相似文献   

13.
一、杂交中稻-再生稻亩产吨粮的可行性福建有单季中、晚稻460万亩左右。调查发现,在温光资源利用上种两季不足。种一季有余的稻田达150万亩以上,可用来培植中稻-再生稻。1988年泰宁县用汕优63培植中稻-再生稻1.132亩,头季亩产530公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浙江省兰溪市杂交稻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并形成了一套杂交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据实施该技术的661.41亩示范田统计,早稻(威优48-2为主)平均亩产514.5公斤,比一般大田亩产增49.2公斤;晚稻(示范品种以汕优10号、协优46为主)平均亩产501.64公斤,比一般大田亩产增加17公斤。现将其主要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头季稻栽培因素对Ⅱ优1259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最优设计,以Ⅱ优1259为试验材料,对头季稻进行移栽叶龄、密度、施N量、施K量4项栽培措施试验,建立头季稻、再生稻产量与4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农艺措施对头季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头季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移栽叶龄和移栽密度;影响再生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移栽密度、施N量和移栽叶龄;各因素间的互作对再生稻产量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福建稻麦科技》2016,(3):55-55
正中国网2016年7月28日讯(记者李永贵,通讯员黄献光)7月28日上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国内同行专家,到三明市沙县官庄村,对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主持的国家农业部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再生稻产业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片102亩,进行头季稻产量现场机割测产验收,平均干谷亩产494公斤。专家组组长、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陈大洲认为,再生稻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轻简高效型栽培的稻  相似文献   

17.
再生稻的发展历程与开发利用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再生稻的概念与优势利用水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条件,加以培育,使之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称为再生稻。培植再生稻具有以下突出的优势:1.一种两收种一季可收两季。既不要犁耙田,也不必播种、育秧、插秧,一般也不中耕,是一种免耕栽培法。2.“五省”培植再生稻可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可比单种节省一半以上的工本费。3.生育期短全生育期一般只有60天左右,约为头季稻的1/2上下,可以在种两季不足、种一季有余,或种三季不足、种两季有余的地区,充分利用温光资源,…  相似文献   

18.
优647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选配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1990年我县在熟坪乡大龙溪村参与中迟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1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3.81%,居中熟组第一位,日产量3.9公斤。1991年,作一季中稻试种24亩,作双晚试种110.5亩,据田间考查验收,其中龙田乡龙田村六组作双季晚稻栽培15亩,平均亩产626.5公斤,农户贺承杰种植0.85亩,平均亩产672.9公斤。太平乡溶溪村作中稻栽培9.5亩,平均亩产534公斤,在松板、太平等村作晚稻栽培55亩,平均亩产525公斤,经验收太平村周玉兰种植的0.8亩,折合亩产稻谷625公斤。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 威优647作晚…  相似文献   

19.
李经勇 《再生稻》1997,(2):36-4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旱育抛秧头季稻叶龄、抛植密度、施肥水平对杂交中稻、再生稻单产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电子计算机上优选了各种生育类型品种的头季稻、再生稻及两季总产的不同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解析了各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单独效应和交互作用。为制定杂交中稻、再生稻的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施用赤霉素两季增产的机理和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头季稻齐穗后15天施用赤霉素既可增加头季稻产量,又可增加再生稻产量,增产的原因是头季稻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再生稻的有效穗的提高。外源赤霉素改变了内源激素的含量和相互间的平衡,延缓了根叶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