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铭泽 《现代农业》2008,(10):65-66
一、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9%,全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总面积174,3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9%和18.2%,并以年均1.04万平方公里和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相似文献   

2.
浅析退耕还林(草)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实施退耕还林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对于区域而言,退耕还林是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 1999年朱钵基总理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很快掀起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高潮。我区也采取了以休促退,以词(产业结构)促退,以移促退和封造结合、林草间作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国家在政策上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条件,即对退耕后的农牧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农牧民在退耕后八年内享受此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内蒙古11个旗县被列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县。据统计,目前全区累计完成退耕面积1645万亩,还林还草面积1171万亩。全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汉中市水土流失情况,以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原则,确定了四个重点退耕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汉中市植被覆盖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分析退耕还林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但汉中并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退耕还林促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总产值增长。通过退耕还林,汉中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草工程实践表明:彭阳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旺”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省农林牧区地域状况为背景,从人口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支撑、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广实施生态农业等四个方面,探讨青海省农村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临界值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社会林业理论和方法对水城县实施退耕还林项目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变化,并提供相关研究结果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自通过近6a的实施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如何让退耕还林充分发挥作用,实现"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必须构建一套全新的政策体系,促进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自通过近6a的实施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如何让退耕还林充分发挥作用,实现“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必须构建一套全新的政策体系,促进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青海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双流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系统综合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双流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研究,并提出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3年全县耕地急剧减少,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第二产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是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生物柴油原料树种研究开发现状,对福建已有和可以引种的生物柴油原料树种资源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通过生物柴油原料树种资源调查评估、加强管理、完善投融资机制、经营机制发展福建生物柴油原料树种,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原料供应,实现生物柴油产业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搜集、分析国内外文献,总结出农作物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技术可归纳为自然耕作法、防治病虫害、开发转基因品种、农牧养殖业综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等,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5.
利用逐步订正等方法,结合本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统计资料,对青海湖地区耕地资源不同层次作物生产潜力、潜力总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青海湖地区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限制因子。结果发现,热量和水分因子是青海湖地区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因子,现有耕地的最大粮油生产潜力总量为12165165kg。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层次的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对影响该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因子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青海湖地区实现耕地生产潜力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优化的目标、原则和方法,选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妥协约束法建立约束条件与决策变量的时序预测模型群,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对土地利用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加强植物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植物资源的保护.针对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如何通过加强植物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甘肃省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借助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不可否认,2001—2011年二者的相关性较强;2)滞后1、2期时,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滞后2期时,经济增长是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Granger因;二三产业发展不是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Granger因,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是二三产业发展的Granger因;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没有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3)城镇工矿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其解释力度不到1%,而经济增长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影响一直呈现较高水平,解释力度均高于90%,但总体趋势逐渐减弱;二三产业发展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影响逐渐加强,同时城镇工矿用地对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贡献作用;城市化发展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贡献作用并不明显。而城镇工矿用地变化对城市化发展的冲击相对较大且有微弱的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及MATLAB快速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后的图像中加入数字水印成分,并利用反变换将其还原回原始图像,原始图像失真小,还原数字水印信息失真小,可以有效的应用在数字水印技术中。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数量的净变化是土地双向变化的结果。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基础上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辅助方法:列表清单法和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对福建省及备设区市耕地流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福建省耕地的减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福建省耕地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