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对中体白杨(TBT-7)和二倍体杨(TBD)以及其父本(TB11)、母本(TB01)、欧洲山杨三倍等植株的主要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杨加倍体植株的叶组织有机物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株系,如:蛋白质相对含量比二倍体对照株(TBD)提高35.7%,比父本(TB11)提高32.5%,DNA相对含量比TBD提高3%,比TB11提高41.8%,叶绿素相对含量比TBD提高15.6%,比TB11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确认经秋水仙碱诱导出的毛新杨(PopulustomentosaCarr.×PopulusbolleanaLauche)大花粉在毛新杨雌花上授粉后所得到的后代个体TBT-7是三倍体杨树,对TBT-7及其父、母本(TB11,TB01)、对照(TBD)和三倍体欧洲山杨(Astria)分别进行叶片面积、厚度和气孔长度等项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TBT-7的多倍体巨大性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确认经秋水仙碱诱导出的毛新杨大花粉大毛新杨雌花上授粉后所得到的后代个体TBT-7是三倍体杨树,对TBT-7及其父、母本(TB11,TB01)、对照(TBD)和三倍体欧洲山杨(Astria)分别进行叶片面积、厚度和气孔长度等项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TBT-7的多倍体巨大性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植物离体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论述了植物离体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相对于整体植染色体加倍)技术的优点,染色体加倍时的选材、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染色体加倍的影响,以及多倍体的早期辩认方法和最后鉴定技术,最后论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西瓜离体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春小麦花粉植株的壮苗及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延长低温处理时间可大幅度提高春小麦花粉植株的自然加倍率;用1/2MS培养基取代MS培养基、并控制每日光照12h,可将无根苗控制在3%以下,弱苗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7.
杜仲种子无菌苗的获得及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杜仲种子试管苗萌发和无菌苗培育技术,以及种子染色体加倍技术,提出了以种子为材料通过试管萌发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技术方法:杜仲成熟种子剥去种皮,用清水反复冲洗,经500 mg.L-1的赤霉素浸泡24 h后,置于浓度为0.3%的秋水仙素中浸泡48 h,再于70%酒精消毒30 s,1 g.L-1HgCl2表面消毒12 min,无菌水冲洗3~4次,切去少许胚芽和胚根端胚乳后胚根向下接入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培养。在组织培养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可达100%,且无菌苗生长良好;多倍体诱变率最高达到76.09%。本试验最终获得多倍体变异植株424株。  相似文献   

8.
以葡萄风信子“蓝穗”叶片为材料,分别对器官发生和体胚胎发生过程中不同时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2种途径中的典型时期进行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抗氧化酶类活性、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与植物细胞形态发生密切相关;在不定芽分化和体胚发生初期,胚性愈伤的POD、SOD活性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此外,器官发生和体胚发生途径差异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已开始产生,说明该期是器官和体细胞胚发生关键的调控时期。因而可通过向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激素、糖或蛋白等物质,进而调节植物细胞生理代谢方向,达到影响培养物形态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沙黄松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6年生沙黄松、马尾松(ck)的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a/b比值、不同条件处理时电导率、蒸腾强度和自然饱和亏等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沙黄松苗木根系含水量增加4.2%,叶绿素含量增加6.5%.两者低温(0~3℃)电导率、蒸腾强度、自然饱和亏等存在显著差异。高温(50℃)电导率也有差异。指出沙黄松在光合产物合成方面、抗逆能力、适应性等较本地马尾松好,从而有利于沙黄松生长。  相似文献   

10.
于21个干辣椒品种的始花期,测定植株主茎自上而下数第三片已完全展 形味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率及叶绿素含量之间,水分利用率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和偏正相关,水分利用率与蒸腾速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油松 樟子松 白千光合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红蜡蚧危害山茶、白兰花、石榴、雪松等近30科50余种园林花木、果树.本文介绍了红蜡蚧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种子老化后的生理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籼型恢复系航1号、航2号、明恢86、多系1号和R527为研究材料,以耐储藏的品种云恢290为对照进行人工老化(温度42°C,相对湿度88%)处理。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各品种含水量逐渐增加,其中云恢290的含水量增加速度最慢,明恢86的含水量增加速度最快;发芽率检测结果表明,各品种发芽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脂肪酶含量与老化后的发芽率呈负相关。人工老化30d后,云恢290的发芽率为7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测定不同时间段的人工老化处理前后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而淀粉和脂肪酶含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高温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株型育种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阐述了株型育种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从茎、叶、穗、分蘖、根5个方面与水稻株型育各种有关的各种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株高增加、叶片直立、分蘖力适中、根系发达不早衰是株型育种目标的共同点,而北方粳稻区穗子直立更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认为通过籼粳稻杂交、水陆稻杂交,并进行多次人回交或复交,将非F1优势固定或通过籼粳杂交转能广亲和材料采用“架桥”的方法,是实现优化性状组配的  相似文献   

16.
以新鲜成熟苦瓜160-2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常温下,不同贮存时间内,苦瓜果实外观、硬度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Vc、水分含量和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下贮存的苦瓜果皮易黄化,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果实硬度、水分含量与Vc含量一直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与可溶性糖的含量、SOD和POD的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刺梨光合生理的初步研究(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unm20’、‘民乐深紫葵’、‘大山葵花4’和‘吉葵24’4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高湿人工老化(100%RH,45℃)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向日葵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其中‘Sunm20’比其他3份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活力和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并且在老化过程中,其种子活力变化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最慢。[结论]老化过程中保护酶POD、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少量MDA的逐渐积累促进了种子的老化。  相似文献   

19.
简述鲜切果蔬生理特性变化及其控制,就鲜切果蔬因机械损伤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呼吸加快、乙烯产生加快、酶促褐变加快、微生物污染和保鲜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水稻岩棉育苗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以岩棉为基质,以育苗专用肥为养分给源的水稻育苗技术所培育的秧苗在生长,形态及生理素质方面的特点,研究表明,利用岩棉进行水稻育苗,有利于秧苗地下部的生长,可以育出符合壮苗标准的秧苗,岩棉育苗的秧苗素质优于软盘育苗,从而提高了秧苗的抗性和发根能力,为移栽后早生快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