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我国高校体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基于人本视角,大致可以分为雏形期、缺失期、纠偏期三个阶段。就现状而言,我国高校体育理论在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教学内容上皆存在人本化理念缺失的现象,系统梳理体育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出社会工具理性主义、我国高校体育理论同一化及特殊性等影响因素。构建我国高校体育人本化理论体系,需要在观念上,坚持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转变;目标上,坚持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内容上,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进行分析,从高校德育环境的构建维度以及教育途径两个方面,对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机遇进行探究。进而从高校德育理念的人本化、高校德育过程的精细化、高校德育方法的综合化、高校德育环境的开放化四个方向指明了高校德育环境的发展趋势,并对具体的发展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散落着丰富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是兼具关学价值、文学价值和德育价值等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是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表征。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重视文化符号的德育价值,但是对其的开发利用远远不够,存在着教育者的文化符号意识淡薄、文化符号闲置浪费、过度利用和配置不合理等现象。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基本理念的基础,以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为理想模式的基本理念;以所指功能和隐性教育为基本原则;以提高高校文化符号质量、优化高校文化符号结构、改善高校文化符号环境等途径实现基于文化符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基于文化符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手机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手机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出发,分析了手机的使用在整合德育空间、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及对大学生自我教育方面的积极影响,并在教育模式、教育目标上分析了手机的使用对高校德育的挑战,进而提出应在德育理念、方法、内容、测评等方面充分利用手机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流行文化与高校德育模式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化对于高校德育产生的负面效应包括淡化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推销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鼓动非理性主义等。流行化也以其民主、宽容和平等参与等特征吸引广大青年学生。本阐述了高校德育在强化“主渠道”意识,拓展先进化的育人功能同时。应该借鉴流行化的合理元素,推进德育目标、内容和途径的变革,建立德育主体双方的平等对话,积极推进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的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情感缺失是制约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最大障碍。儒家的德育理论在师一弟子关系以及德育目的、内容、方法、手段和途径上都有明显的重“情”特征,是典型的情感德育论。当代高校德育有必要借鉴儒家的情感德育理论,从改善师生关系,改革德育观念、方法入手,将情感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将德育贯穿于各科教学活动之中并致力于创造适合德育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管理已进入到人本管理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转变价值理念,加强人性化管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人就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管理涉及到的内涵、发展趋势及实行人性化管理有效机制作以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建设。文章以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从和谐社会理论教育、树立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解决实际问题与心理问题、拓展高校德育的新空间与新载体以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高校德育建设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O-LIS-E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课程思政培训团队在大量的课程思政建设实际案例基础上凝练总结而成。该模型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教学理论为基础,目前已在国内数十所高校教师中广泛使用,其内容和建设成效被《中国教育报》和《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通过介绍O-LIS-E课程思政教学模型内涵与实践探索案例,帮助专业课教师思考有效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教学途径,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如何应对个性化教育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当前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为切入点 ,分析了个性化教育与高校德育目标的一致性 ,并进一步提出了高校德育应实现从观念、内容和方式上的全面转变 ,以适应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 ,满足新的需求 ,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目标 ,从强化“渗透意识”、“人本意识”、“抢滩意识”等方面入手 ,使高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在实处 ,起到实效。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除了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广阔的人文视野及较厚重的人文素养。但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特别是一些理工科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基因工程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及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利用基因工程相关公众事件、科幻电影等素材激发学生社会道德责任感;深挖教学内容,唤醒学生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情怀;通过科学史实和科学家的故事,搭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农林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林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明确了农林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主要内容。在实施途径方面,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人文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应该打破传统高校教学中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分离的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中实行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一体化,只有这样,大学的思政教育才是一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才会在建立法制社会中,显示出良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本思想渊源久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对民本思想进行了初步发展,主要包括重民、利民、惠民、富民、教民思想,主张德治,反对刑罚。孟子继承和进一步完善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形成了一套治国理论和方案。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说,主张制民之产,尚贤与重教。孔孟民本思想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孔孟都主张先富民再教民,主张德治反对刑罚,没有严格的忠君意识等。而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停留在伦理道德层面上,孟子却把它上升为一套仁政的治国理论。  相似文献   

16.
道德责任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应选择的道德行为和对社会及他人所承担的义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责任教育意义重大。学校应成为道德责任教育的主阵地,家庭应成为道德责任教育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7.
“三生教育”在大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以三生教育为大学德育的抓手,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促进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道德素质的内容十分丰富 ,主要包括 :(1 )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2 )对教育工作的严谨态度 ;(3 )对教育对象爱的情感 ;(4)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发展的思想 ;(5 )教育者自身为人师表的行为。教师要不断学习 ,努力锻炼 ,培养和完善自己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成败,校园文化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诚信观念缺失,社会道德失范,缺乏社会责任感,功利心强。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显性课程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