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壤中重金属及F含量的表/底土比可大致反映这些污染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和累积情况。试验表明,3种菜园土对Cu,Zn,Cd,Pb,Cr,F的富集顺序为灰菜园土>菜园红土>潮菜园土,在各污染元素中,3种菜园土对Pb,Zn的富集作用最强;Cu,Cd次之;Cr,F最弱。蔬菜与土壤Cu,Zn,Cd,Pb含量的比值(菜/土比),也可大致反映出各种蔬菜对它们的吸收富集情况。试验表明,大多数蔬菜对Cd的吸富集作用最强;其次是Zn;对Cu,Pb的吸收富集较弱。在各种蔬菜中,叶菜类对上述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作用大于果菜和根菜类,在叶菜中又以莴笋、苋菜、小白菜最强,包菜最弱。  相似文献   

2.
采用桶栽试验的方法,以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为材料,研究不同重金属复合污染条件下斑茅的生长响应及重金属吸收、富集和迁移特征变化,为斑茅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的修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斑茅地上部鲜质量逐渐下降,最多较对照(不添加重金属)下降26.71%;斑茅根、茎、叶组织中的Cd、Zn、Pb、Cu含量也逐渐增加,其根部Cd、Zn、Pb、Cu的最大含量分别为104.4、2 486.0、379.7、1 457.3 mg/kg,其茎部Cd、Zn、Pb、Cu的最大含量分别为32.3、1 461.7、77.6、25.3 mg/kg,其叶部Cd、Zn、Pb、Cu的最大含量分别为13.6、488.5、21.7、43.5 mg/kg;除对照外,同一处理水平Cd、Zn、Pb、Cu在斑茅中的富集系数表现为茎部ZnCdPbCu,叶部CdZnCuPb;随着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斑茅茎部Cd、Zn、Pb、Cu的转移系数逐渐减小,而叶部Cd、Zn的转移系数逐渐增大,叶部Pb和Cu的转移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综合考虑,斑茅对Cd、Zn具有较好的吸收累积及转运能力,可作为Cd、Zn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3.
辣椒对土壤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性,辣椒产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对区域辣椒绿色生产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选择全国著名的地方特色辣椒产地贵州省百宜镇作为研究区,采集该区辣椒耕地表层(0~20cm)土壤样品125个,分析土壤重金属Cd,Pb,Cr,Cu和Zn质量分数,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Zn,Cr,Pb,Cu,Cd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16.50,73.11,55.76,33.53,0.45mg/kg,除了Cd元素,其余4种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从空间分布看,土壤Cd,Pb,Cr,Cu和Zn质量分数研究区北部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以国家二级限量值为评价标准,研究区96%以上的样点土壤Pb,Cr,Cu和Zn污染均属于安全级别,79.2%的样点土壤属于Cd轻度污染级别,5种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为轻度;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Cu,Cr,Zn,5种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度.目前,百宜镇辣椒地土壤重金属Cd,Pb,Cr,Cu和Zn污染程度较轻,潜在生态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基本不会对当地的辣椒种植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Cd 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和化学分析,研究了重金属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金属处理显著降低辣椒果实产量,复合污染处理大于Cd/Pb单独处理对辣椒果实重的影响。(2)单一重金属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辣椒根、茎、叶的生长,增加根冠比;重金属复合作用时,毒害作用逐渐增强。(3)辣椒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对Ph的富集能力,各部位对Cd、Pb的平均富集能力以根最高,果实最低;Pb一般集中在根部,难于向果实转移且根是受重金属影响最严重的器官。(4)Cd处理增加果实中Cd、Ph、Zn、K、Ca、Mg含量,显著降低Cu、Mn、Mo含量;Pb处理增加果实中Ph、Zn、Mg含量,降低K、Cu、Fe、Mn、Mo含量;复合污染处理对各元素的吸收作用有增有减.作用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弄清利川市水杉母树管理站水杉幼苗中重金属的富集现状,对利川土壤和水杉中Cd、Cr、Cu、Pb、Zn等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利川土壤有重金属污染.单污染指数法得出Cd具有轻度污染,其他4种无污染.多因子综合指数法得出整体污染等级为轻污染.水杉中Cd、Cr的次生相富集系数较高,其他3种较低.重金属元素在水杉不同器官中含量具有Zn>Cr>Cu>Pb>Cd的基本规律.水杉根部各种重金属含量均大于茎叶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蔬菜重金属富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农田种植的蔬菜可食部分和对应的土壤耕层样品,分析了蔬菜和土壤中Zn、Cu、Pb、Cd含量;根据国家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评价了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研究了不同种类蔬菜中重金属的积累特性. 结果表明,除2个蕹菜样品中Pb和1个葱样品中Cd外,所有蔬菜样品中Zn、Cu、Pb、Cd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限量标准;不同重金属元素在蔬菜中的富集系数大小为Cd>Zn>Cu>Pb;不同种类蔬菜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为叶菜类>瓜类;蔬菜Zn含量与土壤Zn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蔬菜Cu、Pb和Cd含量与土壤中对应元素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就食品安全而言,瓜类蔬菜比叶菜类蔬菜更适宜在该工业区周边农田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人参根、茎叶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迁移能力。【方法】对来自吉林省3个产区的15份人参样本中元素Al、V、Cr、Cd、Pb、Mn、Co、Ni、Cu、Zn、Ba等进行分析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根际土壤元素Cd、Pb、Cr、Cu、Ni、Zn等进行污染评价,分析人参不同部位对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及各元素间的相关性。【结果】人参根、茎叶及根际土壤中Al元素含量最高,根、茎叶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2.07%~58.43%,10.02%~87.96%。根际土壤中有13份样品属于安全、清洁水平,2份属于警戒级、尚清洁水平,其中Cd元素是主要污染物。茎叶和根对各元素的富集趋势相似,BCF平均值相差较大,但均表现为对Cu、Zn、Ba、Cd的富集能力较强。【结论】人参种植要采取手段监测与管控单因子污染指数值最大的Cd元素含量,避免土壤镉污染。人参根、茎叶与土壤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比较复杂,土壤中部分元素在植物吸收、转运过程中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取安徽安庆月山铜尾矿废弃地的自然定居腺柳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定居腺柳对重金属Cd、Pb、Zn、Cu的吸收、转运以及在其根茎木质部、皮部、叶部中的分布差异。研究发现,腺柳植株体内的不同器官对重金属Cd、Pb、Zn和Cu的吸收与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重金属Cd在根皮部含量最高,达到1 438.919μg·kg-1,茎木质部含量最低,为228.065μg·kg-1;Pb在根木质部含量最高,为4 010.225μg·kg-1,而在根皮部含量最低,为272.312μg·kg-1;Zn在茎皮部含量最高,为137.563 mg·kg-1,茎木质部含量最低,为11.554 mg·kg-1;Cu在茎皮部含量最高,为36.024 mg·kg-1,而茎木质部含量最低为19.786 mg·kg-1。腺柳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Cd>Zn>Cu>Pb。腺柳植株叶片中的Cd含量与铜尾矿废弃地基质土中重金属Cd、Pb、Zn、Cu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中Zn含量与铜尾矿基质土中全氮的含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腺柳植株中Pb和Cu的含量与土壤中对应元素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腺柳对土壤重金属Cd具有较好的富集特性,可用于受重金属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内蒙古钱家店铀矿区铀(U)及其相关元素在农田土壤(风沙土)和植物之间的迁移富集规律,以该铀矿区农田土壤和植物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结缕草、高粱、花生、玉米、柳树和杨树的根、茎、叶及其根际土样品,分析了U、砷(As)、镉(Cd)、钴(Co)、铬(Cr)、铜(Cu)、锰(Mn)、钼(Mo)、镍(Ni)、铅(Pb)、锑(Sb)、钍(Th)、锌(Zn)共13种元素的含量以及各元素在土壤-植物中的生物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结果表明:1)钱家店铀矿区风沙土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浓集系数多低于1,U与其他元素呈显著正相关;2)结缕草及其根际土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其他植物偏高;3)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杨树对Cd富集作用最强,结缕草、花生、柳树可分别富集Cu、Mo、Zn;4)各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作用大致表现为叶片>根系>茎秆。整体而言,该研究区风沙土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各植物对土壤中Cd和Zn的选择性吸收能力较强,且对重金属元素有较强的耐受性;结缕草、高粱和花生可作为该矿区开采后生态修复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俊清  袁旭音  李继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06-10208,10211
[目的]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方法]测定长江三角洲地区150多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区域和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以及转换和分配特征。[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受Cd、Pb、Cr、Cu、Zn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Cu和Zn次之,Cr最轻,几乎不受Hg和As的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880,属于警戒级;水稻果实中Cd、Cr、Cu、Hg和Zn超过其背景值。按区域划分,土壤污染程度依次为:环太湖地区〉浙江南部地区〉沿江地区,城市直辖区〉县级城镇及农村;按迁移转化规律划分,根际土壤〉水稻根茎〉水稻果实;转换系数Cd〉Cu〉Zn〉As〉Hg〉Pb〉Cr,分配系数Zn〉Cr〉Cd〉Cu〉Hg〉Pb〉As。[结论]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元素的数值范围较大,个别样本污染严重,应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11.
王小佳  卫培  王栋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139-141,15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拌种灵在在湖南长沙、海南澹州、浙江杭州、河北石家庄辣椒地与辣椒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拌种灵在辣椒地与辣椒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t=C0e-kt;湖南长沙拌种灵在辣椒地土壤和辣椒上的半衰期分别为5.9d和3.8d,海南澹州拌种灵在辣椒地土壤和辣椒上的半衰期为8.7d和5.1d,浙江杭州拌种灵在辣椒地土壤和辣椒上的半衰期为10.9d和6.8d,河北石家庄拌种灵在辣椒地土壤和辣椒上的半衰期为6.3d和3.8d。  相似文献   

12.
辣椒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1辣椒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土壤条件 辣椒直根系,根系集中分布在10-15cm的耕层内。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为好。  相似文献   

13.
新鲜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辣椒素,是人们非常喜爱的菜肴和调味佳品。秋延迟辣椒生产,投入小,种植效益高,市场前景看好,推广前景广阔。为提高秋延迟辣椒的产量和效益,我们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探讨使用环境友好复合型防治害虫中试药剂扫虫光防治瓜菜害虫的发生与危害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安全性,以辣椒品种台湾特大黄皮角辣椒为研究对象,就扫虫光处理前后辣椒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势、移栽后辣椒株高、主茎粗、叶宽、分枝茎长、花蕾数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扫虫光1000-1500倍液不仅对辣椒植株安全,而且对植株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广泛用于防治辣椒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5.
王宝森  白红丽  郭俊明  刘贵阳  张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768-2769,2771
[目的]为云南石屏县那刀辣与小米辣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石屏县那刀辣与小米辣为材料,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矿质元素含量。[结果]小米辣Ca、Fe含量分别比那刀辣高235.0、4.1 mg/kg,那刀辣Mg、Zn、Cu、Co、Ni含量分别比小米辣高71.20、0.84、0.02、0.125、1.05 mg/kg;2种辣椒Mg含量最高,分别为1 948.3和1 877.1 mg/kg,Ca含量次之,分别为347.5、582.5 mg/kg,Co含量最低,分别为0.650 0、0.525 0 mg/kg;2种辣椒所分析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依次为:Mg〉Ca〉Fe〉Zn〉Cu〉Ni〉Co,矿质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7.18%~107.7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3%~1.86%。[结论]那刀辣与小米辣中矿质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合理使用氮肥,优化氮肥在辣椒种植中的使用量,为高产、经济、环保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2个处理进行对比,并对优化施肥处理实验进行氮肥添加量梯度分析。其中常规施肥是在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为当地近期获得的相应作物高产高效或优质高产施肥技术,比较两种技术优化施肥氮元素对辣椒增产效果。【结果】优化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相比较,优化施肥区辣椒平均产量为3 153.6 kg/667 m2,常规施肥区平均产量2 233.5 kg/667 m2,优化施肥区比常规施肥667 m2增产17.8%。【结论】氮肥在辣椒种植上增产作用,在生产上促进在施用氮肥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辣椒耐热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6份耐热性不同的辣椒亲本,采用Griffing的双列杂交方法Ⅳ配制杂交组合,连同亲本、F1代自交和回交世代(P1,P2,F1,F2,B1,B2)作为试验材料,对高温处理的叶片进行细胞质膜热稳定性测定,并对其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辣椒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兼有显性效应;狭义遗传力和一般配合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海南露地辣椒钾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海南露地辣椒钾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露地辣椒适量施钾较不施钾显著增产和提高经济效益,总体上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辣椒施钾较不施钾增产3.4%~18.9%,平均9.1%;施K2O 450 kg/hm2以内,辣椒施钾提高经济效益4.4%~16.5%,平均9.5%;施K2O 30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增施钾肥可提高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辣椒适量施钾能显著增加果长和果肉厚,平均果长增加5.1%,果肉厚增加13.7%;适量施钾可显著增加辣椒叶、茎和果实的钾吸收量,大小为果实>茎>叶;辣椒施K2O 300 kg/hm2处理的钾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31.7 kg/kg;本试验条件下,海南露地辣椒钾肥适宜用量为K2O 3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辣(甜)椒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甜)椒(以下简称辣椒)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调味品,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辣椒品种类型多样,杂种优势明显,一般杂交种增产可达30%左右,并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抗逆性等优势。人们正是从自然界天然杂交株所表现出的明显优势得到启示,开始有目的地杂交组配。辣椒是常异交作物,天然杂交率一般在5%~35%之间,配制杂交种需在一定的隔离条件下人工控制授粉。由于花器较小,辣椒人工去雄授粉有一定难度,因而辣椒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一直是育种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品系间杂交、核雄性不育系(GMS)、…  相似文献   

20.
线辣椒叶面喷施沼液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线辣椒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沼液的结果表明,喷施沼液可使可溶性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喷施沼液浓度75%的处理为最佳,达到了8.83%;辣椒素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vC含量最高的达到了139.42 mg/100 g;农艺性状较对照有所改善,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喷施沼液浓度50%的处理产量最高,干重达到了4 796.40 kg/hm^2,较对照增产25.42%.可见,线辣椒叶面喷施沼液能有效改善其品质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