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A4”为材料,研究以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EBR)、水杨酸(SA)和乙烯(ET)组合的外源复合激素和3个连续诱导时间(5、7、10 d)为变量,通过测定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抗氧化酶活性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变化,分析外源复合激素及连续诱导时间对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连续诱导时间处理均可提高匍匐翦股颖的抗病性,其中ET+EBR组合连续诱导处理7 d的病情指数最低,为13.36,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此时防治效果为40.51%;另外,此组合诱导处理后,匍匐翦股颖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30.53%、197.40%和101.66%;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316.26%、41.95%和80.34%;脱氧抗坏血酸(AsA)、氧化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脱氧抗坏血酸/氧化型抗坏血酸(AsA/DHA)、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G)也均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表明EBR、SA和ET三种物质组成的复合外源物可以诱导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其中ET+EBR组合连续诱导处理7 d的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为新型复合诱导抗病剂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华东地区匍匐翦股颖褐斑病杀菌剂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常规喷雾法,选择室内药剂筛选中抑菌效果较好的7种杀菌剂,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果岭草坪褐斑病进行了发病前的预防和发病盛期的治疗2个阶段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与克露对匍匐翦股颖褐斑病发病的预防效果最好,田间预防效果可分别高达99.3%和98.5%,腈菌唑、退菌特、金雷多米尔、杀毒矾的预防效果其次,丙环唑的预防效果最差(73.0%);在草坪发病盛期,丙环唑的防治效果最好,3次防治效果均稳定在86%以上,8月21日的防治效果甚至高达95.9%;百菌清的3次防治效果也都稳定在80%以上,显著高于克露、腈菌唑、杀毒矾、金雷多米尔、退菌特等药剂。上述结果表示预防匍匐翦股颖褐斑病的药剂应选择百菌清或克露,但对已发生褐斑病的翦股颖则宜选择丙环唑或百菌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4.
以丁二醇作为诱导剂,水杨酸和朴海因作对比,进行了匍匐翦股颖抗病性的诱导,比较分析了丁二醇喷施前后匍匐翦股颖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50~150μmol/L丁二醇均对匍匐翦股颖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其中,100μmol/L丁二醇处理效果最好,病情指数由对照的93.33降至31.33。100μmol/L丁二醇处理后,匍匐翦股颖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明显增强,在处理后的第7d,POD,PAL和PPO分别是对照的1.8,1.9和4.3倍。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2,3-丁二醇(150、250、350、450、550μmol/L)、水杨酸(0.1、0.25、0.50、0.75、1.0mmol/L)处理匍匐翦股颖后接种尖孢镰刀菌,诱导匍匐翦股颖对镰刀菌枯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水杨酸各处理中抗病效果最高的仅为11.52%,水杨酸不能诱导匍匐翦股颖抗镰刀菌枯萎病;250~450μmol/L的2,3-丁二醇对匍匐翦股颖抗病性均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其中250μmol/L的2,3-丁二醇处理抗病效果最佳,病情指数由对照的92降低至20,诱导效果可达78.26%,能够有效诱导匍匐翦股颖抗镰刀菌枯萎病。由此表明,SAR机制诱导剂水杨酸不能诱导匍匐翦股颖抗镰刀菌枯萎病,ISR机制诱导剂2,3-丁二醇能够有效诱导匍匐翦股颖抗镰刀菌枯萎病。  相似文献   

6.
贵州匍匐翦股颖是利用贵州野生匍匐翦股颖资源作亲本,采用系统选育法,经品比、区域、生产、耐旱性试验及良种繁育研究育成。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坪用性好,在贵州全年青绿,耐热抗旱性能明显优于对照Cato。适宜贵州海拔300m以上地区推广种植,同时适宜于亚热带到暖温带及相似气候地区推广种植,是建植高质量园林观赏类草坪以及高尔夫球场草坪的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7.
2R,3R-丁二醇和2,3-丁二醇诱导匍匐翦股颖抗病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R,3R-丁二醇和2,3-丁二醇作为诱抗剂,在诱导匍匐翦股颖产生对褐斑病抗性的过程中,重点比较了不同施用方式的诱抗效果,筛选出了诱抗剂的最佳作用方式和浓度。结果表明:匍匐翦股颖接菌后第15d,2R,3R-丁二醇根部注射处理下,100μmol/L的病情指数最低,诱导效果最佳;而与叶面喷施相比,叶面喷施的诱导效果不明显;2,3-丁二醇根部注射处理下,250μmol/L的病情指数最低,诱导效果最佳,而与叶面喷施相比,叶面喷施的诱导效果不明显。结果表明,100μmol/L的2R,3R-丁二醇与250μmol/L的2,3-丁二醇根部注射可有效诱导匍匐翦股颖产生对褐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褐斑病是匍匐翦股颖草坪最常见的病害之一,2,3-BD(2,3-butanediol)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反应,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本试验采用250 μmol/L 2,3-BD诱导匍匐翦股颖对褐斑病的抗性,以石蜡切片方法通过显微观察,测定接种立枯丝核菌后匍匐翦股颖叶片细胞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后匍匐翦股颖病情指数第15天达到70.45%,2,3-BD诱导后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至21.63%。与未诱导接菌处理相比,诱导后匍匐翦股颖叶片细胞结构排列紧密,气腔变小,有较多乳突形成,上、下表皮细胞显著增大,第7天差异最显著,分别是其1.19和1.26倍;叶肉细胞大小于第15天差异最为显著,是其1.30倍;叶绿体数量明显增加,第1、7、15天分别是未诱导接菌处理的1.25、1.20、1.24倍;维管束和导管大小在各时间段均变化不明显,但木质化程度较高,皮层组织加厚。综上所述,250 μmol/L 的2,3-BD能诱导匍匐翦股颖对褐斑病的抗性,并使细胞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大小和叶绿体数目与抗病性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匍匐翦股颖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匍匐翦股颖Penn A-1和L-93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4-D对Penn A-1和L-93愈伤组织进行诱导,L-93的诱导率都高于Penn A-1。当以2,4-D和6-BA不同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导时,以MS+2 mg/L 2,4-D+0.1 mg/L 6-BA为Penn A-1和L-93最适的愈伤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较高;MSO培养基为适宜的分化培养基,分化率达90.9%;MSO+0.2 mg/L IB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在北过渡带不能安全越夏的问题,本试验模拟设置人工气候热胁迫(37℃/32℃,昼/夜),通过喷施300μmol/L 2,3-丁二醇(2,3-butanediol,BD),测定分析匍匐翦股颖Penn A4幼苗在热胁迫第0、7、14、21、28天时叶片光合色素、细胞膜损伤程度、抗氧化酶活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研究外源BD对Penn A4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环境下,经BD处理的Penn A4各项生理指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温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BD处理显著减缓了Penn A4叶片光合色素的降解速度(P<0.05),有效抑制了叶片电解质外渗,降低了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与高温对照相比,外源BD提高了热胁迫下(≤14 d)Penn A4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促进了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叶面喷施BD通过提高胁迫前期Penn A4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维持了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活性氧的代谢平衡,缓解了高温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1.
房媛媛  马晖玲 《草业学报》2015,24(11):82-90
用250 μmol/L的2,3-丁二醇(2,3-BD)与100 μmol/L的2R,3R-丁二醇(2R,3R-BD)注射至匍匐翦股颖根部后接种立枯丝核菌,诱导匍匐翦股颖对褐斑病的抗性。测定两诱导剂处理对立枯丝核菌发病率的影响,分析诱导后匍匐翦股颖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关键酶活性及氧化还原水平变化情况,确定2,3-BD与2R,3R-BD在诱导匍匐翦股颖抗病性过程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3-BD与2R,3R-BD处理匍匐翦股颖后明显降低接菌后的病叶率,同时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幅低于对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提高,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呈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趋势,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在第1,9天出现两次高峰,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且两处理的AsA/DHA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5.0,3.4倍,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并且两处理的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值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2.34,1.66倍。2,3-BD与2R,3R-BD诱导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过程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维持较高效率参与植物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长速率法比较了20种杀菌剂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var.palustris褐斑病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出杀毒矾、腈菌唑、丙环唑、退菌特、三唑酮、百菌清、腐霉利、克露、金雷多米尔9种抑菌效果显著的杀菌剂.并针对这9种高效杀菌剂进行了浓度梯度测试,结果表明:丙环唑、杀毒矾、腈菌唑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室内抑菌最佳临界浓度分别为6、38和7 mg/L.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对二甲四氯的适应性反应,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0.8、1.66、3.32、6.64和13.28 mg/L,测定剪股颖4个不同时期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的二甲四氯对剪股颖4个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丙二醛及可溶含糖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剪股颖同一生长时期,随着二甲四氯质量分数的升高,剪股颖的叶绿素含量下降、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二甲四氯处理的初期,对剪股颖生长影响比较大,随着二甲四氯处理时间的延长,对剪股颖生长的影响逐渐减小.从而可以得出,适宜质量分数的二甲四氯处理对剪股颖生长的影响较小,可作为剪股颖草坪除草剂使用.  相似文献   

14.
SGR(stay green regulation)基因是植物体内叶绿素代谢的关键调控基因,在调控植物衰老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从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中分离的ZjSGR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完成对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的转基因操作。经过诱导、分化、生根、炼苗及土培过程,最终获得了19株再生匍匐剪股颖植株。PCR方法检测证实:其中15株再生匍匐剪股颖植物为转化阳性;RT-PCR分析表明:15株转基因匍匐剪股颖能够转录表达ZjSGR基因;利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筛选ZjSGR基因高水平表达的转基因植株,结果显示:10号、13号、15号表达水平最高。选择这3株表达水平最高的转基因植株,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匍匐剪股颖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与野生型植株相比有所提高。以上结果表明,ZjSGR基因在匍匐剪股颖中过量表达,能够通过促进叶绿素的降解加速植物的衰老。  相似文献   

15.
王茜  王恺  于景金  杨志民 《草业科学》2020,(6):1066-1073
绿比多是以氨基酸和多肽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新型生物刺激素,具有提高植物耐热性的作用,但其提高植物耐热性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为试材,生物刺激素绿比多为试验药剂,浦绿(Primo MAXX)和叶面肥为对照药剂,设置绿比多高温处理前喷施1次(L-preH-1)、绿比多高温处理后喷施1次(L-aftH-1)、绿比多高温处理前后各喷施1次(L-2)、浦绿高温处理前喷施1次(P-preH-1)、绿比多+浦绿高温处理前喷施1次(LP-preH-1);叶面肥高温处理前喷施1次(Y-preH-1)、常温空白对照(N-CK)、高温空白对照(H-CK)共8个处理,分析高温胁迫下草坪质量、黄叶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过氧化产物、根系长度及根冠比等指标在不同处理下的变化,探讨了高温胁迫下绿比多对匍匐剪股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15 d后,单喷绿比多的3个处理(L-preH-1、L-aftH-1、L-2)的草坪草质量显著高于、黄叶率显著低于LP-preH-1、Y-preH-1、P-preH-1处理(P <0.05),草坪草叶片具有...  相似文献   

16.
植物抗病性及诱导抗性在匍匐翦股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晖玲  房媛媛 《草业学报》2014,23(5):312-320
针对目前匍匐翦股颖草坪病害防治的弊端,引入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概念,从信号传导、基因表达水平、细胞防御结构和生理响应等层面阐述了诱导抗病性后植株体所发生的变化规律;系统揭示了基于SAR和ISR方式的植物抗病性诱导机理。着意综述了诱导植物抗病性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匍匐翦股颖病害控制中的应用状况,旨在为匍匐翦股颖新型、环保的草坪病害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