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柑桔黄龙病在我国北部产区及南部高山发生得很轻微或完全不发生。在南部的重病区中,由于地势、防风林、间作果树等所造成的遮蔭条件也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大气候和小气候与黄龙病的相关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但首先应当研究它们对病毒传播媒介和侵染后发病的影响。用病芽作为接穗所长出的新梢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病状。最容易发病的是着果很多的幼树。初期发病的柑桔树通过重修剪和靠接辅助砧木的方法治疗有成功的实例。这些现象都可以从树冠树根比例与发病的关系来解释。柑桔类的种和品种间显然存在着耐病力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可能存在于同一品种的不同株系和个体间,因为用病区老树的接穗比幼树的接穗育成的苗木发病率较低。在黄龙病传播和流行上的许多不一致的现象还可能决定于病毒浓度和株系间毒力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上述问题的研究可能导致栽培免疫、品种免疫和人工接种免疫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幼苗分器官涂抹接种的方法,对玉米两个高感自交系进行了丝黑穗病菌侵染部位的精确测定。三年结果一致表明,侵染以胚芽为主,根为次要。在胚芽上,中胚轴的侵染高于胚芽鞘。在根系中,各种根均能侵染,其中以胚根的感染度稍高,但各种不定根和侧根的数量众多,因此在侵染上仍占相当比重。分生区为各器官的有效侵染点,中胚轴的分生区在紧邻胚芽鞘节下,胚芽鞘和中胚轴的相继反复感染,可以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出土前的幼龄植株为主要感染阶段,因而决定根系在总体侵染中不居主要地位。扩大对不同抗性的四个自交系和四个单交种作进一步的测定表明,主要侵染器官及其主次关系在不同品种上基本保持与上述高感自交系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蜜柑大实蝇与柑桔大实蝇均以幼虫为害柑桔果实。其为害状大致相似,即幼虫蛀食瓤瓣及果实种仁为害。但,也有所不同,甚至同一种实蝇在不同柑桔品种上的为害状也各有所异。笔者从1983年始连续三年先后到凭祥、乐业、隆林、融安、南丹、贺县等县采集的被害果中观察到上述两种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柑桔品种对柑桔溃疡病抗病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柑桔溃疡病为国内外检疫对象,危害柑桔苗木、幼树和成年树的叶片、果实、树梢等,引起落叶、落果、枯梢、削弱树势,是柑橘的重要病害.不同的柑桔品种对该病的抗病性差异程度较大,为了明确不同种类的柑桔品种对该病的抗病性,我们进行了柑桔不同品种对其抗性能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老熟幼虫和蛹的抗寒能力,对柑桔大实蝇老熟幼虫、滞育蛹和滞育解除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一虫态不同个体间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其变异范围均符合正态分布。柑桔大实蝇不同发育状态间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已解除滞育进入发育状态的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1.15℃和-9.76℃;其次为滞育蛹,分别为-8.93℃和-7.63℃;而老熟幼虫最高,分别为-7.09℃和-3.43℃。此外,老熟幼虫的结冰点和过冷却点之间的差值最大为3.24℃,显著高于滞育蛹(1.30℃)和滞育解除蛹(1.39℃)。表明,倒春寒对已进入发育状态的柑桔大实蝇蛹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源于6穗稻曲病穗的48个稻曲球中分离获得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48株,从3个稻曲球的不同部位分离获得稻曲病菌23株。用注射接种法将菌株分别接种到水稻品种两优培九(感病品种)、淮稻5号(中抗品种)和武育粳3号(抗病品种)上,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致病力分化较大,而菌株在水稻品种上的致病力强弱与已知水稻品种对稻曲病菌的感、抗性趋势基本一致。相同孢子量接种水稻,不同分离菌株之间仍有致病力分化,生长速率测定也发现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利用REP PCR (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sequence PCR)技术进行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同穗不同稻曲球分离的菌株中,1号穗分离的4个菌株聚在同一簇群,其余5穗的菌株分别聚在3~5个簇群;同一稻曲球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中,一个稻曲球分离的8个病菌聚在同一簇群,而其余2个稻曲球分离的病菌则分别聚在2~3个簇群。由此推测同一稻穗上不同稻曲球可能是由来源不同的稻曲病菌侵染所形成;而一个稻曲球可以由同一稻曲病菌引起,也存在多个侵染源共同侵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黑胫病或赤星病菌接种到试管烟苗基部进行培养,定期观察病情,结果表明:(1)高抗黑胫病而高感赤星病品种G140的幼嫩试管苗能被黑胫病菌侵染,接种病原菌30天病指100;但赤星病却与烟苗共生,病指为0。(2)接种黑胫病菌后,高感品种小黄金1025较G140凋萎死亡迅速,二者差7~10天;同一品种内单倍体较二倍体凋萎死亡迅速。(3)试管烟苗继代后7天内,极易遭黑胫病菌侵染,抗感品种间无差异;继代后10天,抗感品种间差异显著;继代后时间继续延长,烟苗抗病性有增加趋势。(4)28℃左右黑胫病菌侵染能力强而稳定,15℃能够侵染,8℃以下失去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CARAH预警模型指导下不同马铃薯品种晚疫病的防治时间和次数,根据CARAH预警模型预测侵染代次分析开展了4个马铃薯品种3种不同频次施药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马铃薯品种因抗性差异,其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对应CARAH预警模型的侵染代次不同,在大田开展防控时应做好分类指导。其中,高感品种费乌瑞它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在第三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抗病品种宣薯2号和威芋5号在第五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高抗品种青薯9号在第六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施药防控指导时间均从第三代第1次侵染开始,费乌瑞它每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施药,宣薯2号、威芋5号每两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施药,青薯9号每三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施药,可有效控制晚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枯萎病菌侵入黄瓜不同抗性品种的途径,以及黄瓜受侵染根部维管组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生孢子在幼根表皮上萌发产生菌丝,通过胞间层侵入表皮细胞,之后菌丝继续向内部生长,穿过皮层组织进入导管。受侵染的导管内相继出现壁覆盖物、侵填体及褐色物。抗病品种的壁覆盖物比感病品种的厚:侵填体由受侵染导管旁边的薄壁细胞产生,一个细胞可产生多个侵填体,并在侵填体中观察到细胞核的存在,感病品种中的侵填体发育不充分,抗病品种中的侵填体能完全堵塞导管;谒色物在感病、抗病品种中均能完全堵塞导管,对菌丝的侵入构成了较强的机械障碍。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的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不同。结果表明,辽K89102为抗侵入型品种,Peking、PI90763、应县小黑豆、磨石豆和Franklin等的根内线虫从J2向J3或J3向J4发育过程中受到抑制,这些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线虫发育特性;不同品种对其根内SCN的雌雄分化有较大影响,感病品种根内SCN雌雄比远大于抗病品种,辽豆10根内线虫雌雄比例最高,为11.5:1.0,Peking根内线虫雌雄比例最低,为0.1:1.0;不同品种根围SCN最终群体量有较大差异,辽豆10根围土壤中胞囊量增加了331.5%,Peking和磨石豆的增幅最小,为16.7%。SCN侵染后,不同品种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反应不同,抗病品种产生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反应,表现在品种Peking和PI437654的根内线虫虫体附近根组织细胞有坏死现象,而感病品种辽豆10和开育10则没有坏死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与小麦抗赤霉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本文报道了对赤霉病抗性不同的五个小麦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比活力及其同工酶的差异。种子过氧化物酶比活力的大小及其pI10.3酶带颜色的深浅与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各品种的叶片过氧化物酶比活力及其同工酶谱的差异与品种的抗病性无明显相关。各品种的接种穗与其对照穗比较,抗病品种接种穗的过氧化物酶比活力持续上升,感病品种的酶比活力先上升后下降。抗病品种接种穗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I6.3、9.5和10.3三条酶带的颜色比对照深,感病品种的浅或消失,与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病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不同抗白粉病小麦品种接种白粉菌后过氧化物酶均呈现两个酶活峰,峰Ⅰ出现在病菌分生孢子梗期,峰Ⅱ出现在分生孢子期。峰Ⅰ的相对酶活性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扫描的结果显示峰Ⅰ中的高分子量(28,000道尔顿以上)酶带与植株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高抗品种MN 7213的同工酶谱多一条酶带,可能是抗性基因表达的结果。高感品种VilelaMar.的同工酶谱则在个别酶带上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3.
昆虫对生物农药的抗性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昆虫对B.t等生物杀虫剂的抗性机制及延缓昆虫抗性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昆虫通过下列不同机制产生抗生:1)昆虫的血淋巴对B.t等生物杀虫剂的营养细胞的抑制作用。2)各种来源的蛋白酶对毒素蛋白的过度降解作用。3)昆虫中肠沉淀蛋白对毒素蛋白的沉淀作用。4)中肠上皮修复能力增强。5)中肠的吸附位点对毒素蛋白的亲和力下降。通过加强对B.t菌株的选育,合理科学的用药方式及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植物基因操作以提高杀虫蛋白的表达和活性等综合措施,减缓和降低昆虫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不同虫态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海民  高占林 《昆虫天敌》1999,21(4):160-163
室内条件下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幼虫,成虫和蛹的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七星瓢虫对20种杀虫剂的敏感度不同,以幼虫是敏感,成虫和蛹耐药性较强。所测20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的毒性差异很大,结果为: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甲基对硫磷,齐螨素和好年冬5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的成虫,幼虫和蛹均具有很大的毒性,在测试浓度下对成虫和幼虫的杀伤力均为100%,甲基对硫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propham required to reduce primary root clongation by 50% was determined for more than 180 species of dicotyledons in laboratory tests and was found to vary from 0.01 ppm to more than 10 ppm. With certain exceptions, species within a family responded similarly; the Polygonaccae and Caryophyllaceae were the most susceptible and the Compositae were the most tolerant. There was a genera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relative susceptibility of species in the field. Tests with different varieties of Brassies oleracea and Daucus carota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rietal response.
Tolérance comparée de quelques dicotylédones au chlorpropham  相似文献   

16.
 1959年5月間,在杭州早稻生长的前期,叶片和叶鞘上发現一种新的病害。病斑最初暗綠色,以后呈黑褐色,带棱形,病斑的外形与稻瘟病有些相似,严重时引起稻株的枯死。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萎病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侵染能激发起棉花对枯萎病的系统诱导抗性。不同品种间细胞壁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积累量存在差异,抗病品种86-1细胞壁内HRGP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邯14。HRGP积累与细胞壁木质化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生理小种枯萎菌对棉花细胞壁HRGP的诱导能力不同。作者认为,HRGP在寄主与病原相互作用的专化性识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持久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以病区时空动态效应强度检验为核心,以纬度病圃、抗谱测定和抗性信息流的追踪考证作为持久抗瘟性鉴定评价方法的基础。经综合评价,认为特特勃(Tetep)、小粒野生稻Oryzaminuta J.S.Presl ex C.B.Presl、湘资3150、天津野生稻、谷梅二号、魔王谷等具有持久抗瘟性,可作抗源用,其中小粒野生稻兼具持久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性能;提出了持久抗瘟性鉴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持久抗瘟性的时空动态特性、广谱抗性与持久抗性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与体内生化成分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棉花不同抗感黄萎病性品种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在无菌土中体内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相应地高于接菌土中的含量。蕾期抗耐品种平均含量为2.276%,高于感性品种的1.417%,而铃期趋势相反。叶片单宁含量高于根部。在无菌土中,抗耐品种叶片单宁含量平均为3.58%,高于感病品种的3.28%;而在接菌条件下趋势相反。根部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叶部,但两者极显著相关。在无菌土和接菌土中,抗性品种棉酚含量均高于耐性品种,而耐性品种又高于感性品种。棉株体内棉酚含量与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显著正相关。同工酶谱测定显示,过氧化物酶在抗感品种的无病症叶片中,酶带特征基本一致,叶片显症后表现主酶带区加宽,主酶带数增多,变化趋势与症状严重度正相关。在显症条件下,抗性品种酯酶同工酶活性略强于感性品种;与无症叶相比,显症叶的SOD酶带数由原来的4—6条减少至3—4条,抗性品种的酶带数少于感性品种1—2条。  相似文献   

20.
Xa21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及其遗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包括与Xa21基因相对应的白叶枯病鉴别小种P6在内的12个国际鉴别小种和我国7个病原型,对通过农杆菌介导的8个不同遗传背景的Xa21转基因品系,及其不同世代的植株,进行接种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Xa21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呈现显性,并且在转基因后代中可以稳定遗传,且保留其广谱抗性。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Xa21的抗性表达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