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基立枯磷对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基立枯磷 ( tolclofos- methyl)系 1 982年正式公布的广谱性杀菌剂 ,在我国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它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 ,可以用于多种主要农作物的重要病害防治 ,尤其是目前我国部分病原菌对一些广谱性杀菌剂已经出现抗药性 ,需要推出新的杀菌剂 ,因此研究甲基立枯磷对我国重要植物病原的活性是有意义的。有关甲基立枯磷杀菌活性的报道很多 [1~ 6] ,但详细作用机制并不清楚。研究甲基立枯磷的抑菌谱有助于了解其杀菌机理。作者根据已有的报道选择了部分常见的植物病原菌为试验菌种 ,对甲基立枯磷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室内离体测定。1 材料与…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512 μg/mL之间;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原菌群体中虽已出现对井冈霉素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77.6%和99.0%的菌株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频率仍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50值(0.424±0.081)和(0.124±0.043)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基线;井冈霉素的平均EC50值是甲基立枯磷的3倍,表明该病原菌对甲基立枯磷更为敏感;不同地理来源病原菌群体间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两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可持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邻烯丙基苯酚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了邻烯丙基苯酚(银果)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影响。通过培养观察发现,邻烯丙基苯酚可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促进灰霉病菌菌核的形成及苹果腐烂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光学显微观察表明:用50μg/mL的邻烯丙基苯酚处理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后,菌丝伸长缓慢,分支间距缩短,分生孢子形成受到抑制。电镜观察表明:经邻烯丙基苯酚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内液泡增多,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细胞壁增厚,小麦纹枯病菌菌丝中内质网处泡囊增多。  相似文献   

4.
禾谷丝核菌对戊唑醇的抗性及抗药性菌系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含戊唑醇PDA平板培养基上,对禾谷丝核菌进行逐代处理,以诱导其抗药性菌系;比较抗性和敏感菌系的生物学特性,测定抗性菌系对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选育至35代,对戊唑醇抗性达33.4倍。抗戊唑醇菌系与敏感亲本菌系相比,其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菌核产生速率、菌核数及干重均存在差异。抗性菌系较敏感菌系对冬小麦幼苗的致病力减弱,但小麦返青后抗性菌系引起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均较敏感菌系增强。戊唑醇抗性菌系对三唑酮、丙环唑、井冈霉素、福美双、噁醚唑和咯菌腈6种药剂分别产生了31.2、22.8、16.9、15.8、15.5和1.6倍的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菌菌比到20%抑制率的药剂量,将甲基托布津和复方甲基托布津混于PSA培养基中,将菌丝块接于培养基上,以菌核形成为一代,连续培养50代。然后分别测定原始保存菌种,培养50代的空白对照菌种和用以上两种药剂处理了50代菌种的EC50值,比较它们对药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3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小麦纹枯病菌菌株的EC50值在0.009~0.079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5 ±0.012)μg/mL;98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将(0.025 ±0.012)μg/mL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LSD法)及SPSS聚类结果均显示,同一地市内的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在1.0~4.1之间,而不同地区菌株间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咯菌腈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015~0.060 μg/mL之间,后者是前者的4倍;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与其对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丙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尤其是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性已成为目前农业生产和农药工业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1]。本文就有关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抗性研究的意义及对策作一基本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9.
10.
科学施用杀菌剂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由于杀菌剂的长期使用, 病菌抗药性问题逐渐加重, 严重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寿命。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杀菌剂抗性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并开发出了病菌抗药基因型快速检测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植物病原真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BZD)、肌球蛋白合成抑制剂、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QoI类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的抗药性现状与抗性机制。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在杀菌剂抗性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 对抗药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风险由基本风险和治理风险组成。杀菌剂使用之前或之初可根据 人工诱变、药剂选择或驯化实验、田间野生敏感菌株敏感性变异、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 征、杀菌剂作用方式等进行基本抗药风险预测;杀菌剂使用数年之后可根据人工诱变、药剂 选择或驯化、田间药效与抗药性发生、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征、杀菌剂作用方式与使用 对策等已有资料进行抗药风险评估。目前已有4种方法用于抗药风险评估。由杀菌剂与病害 共同决定的基本抗药风险可分成低、中和高度。基本抗性风险高的药剂合理使用可延缓田间 抗药性发生,中度基本抗性风险药剂不合理使用也可引发田间抗药性发生和药效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禾谷丝核菌对井冈霉素的抗性风险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个麦区的5个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株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在含井冈霉素的PDA平板培养基上对禾谷丝核菌进行继代培养,以诱导抗药性菌系;测定了抗性菌系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比较了抗性和敏感菌系对渗透压的敏感性及药剂处理后两种菌系培养液内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田间禾谷丝核菌菌株对井冈霉素分别产生了7.26、7.75、10.46、14.92和23.31倍的抗性。室内继代培养36代,禾谷丝核菌对井冈霉素的抗性达49.24倍,形成了抗井冈霉素菌系。抗井冈霉素菌系对 口 恶 醚唑、福美双、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和咯菌腈分别产生了48.58、21.78、17.62、10.95、2.55和1.78倍的交互抗性。抗性菌系在较低和较高渗透压下其生长抑制率均大于敏感菌系,用井冈霉素处理抗性和敏感菌系后,其体内的电解质都严重外渗,且抗性菌系在10 h 内的外渗量明显大于敏感菌系。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抗性鉴定及抗病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室内苗期采用菌落上直播催芽麦粒法和田间连续 2年采用小麦粒砂土壤接菌法对25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抗纹枯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品种间抗感性存在明显差异 ,室内和田间抗感性表现基本一致 ,田间两个年度间抗感性表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品种南阳82505、S048、荆麦66等 7个品种室内病级为1.03~1.50 ,田间相对抗病性指数为 0.40~0.79,两个年度均表现为中抗。 1998~2000年度共鉴定品种材料5.48份 ,抗性材料占17.9% ,其中湖北省94-5036、96-951等 11份区预试材料表现为中抗 ,占区预试鉴定材料总数的 20.8%。  相似文献   

14.
四地区小麦纹枯病菌对6种杀菌剂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东和江苏的4个小麦产区采集分离了5个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株,为明确小麦纹枯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抗性现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个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三唑酮、井冈霉素、戊唑醇、咯菌腈、丙环唑、苯醚甲环唑6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江苏镇江菌株(JZ)对三唑酮和井冈霉素的抗性分别高达20.46和23.31倍,山东聊城2个菌株(L1和L2)和泰安菌株(TA)对三唑酮的抗性分别为14.26、10.10和11.98倍,滕州菌株(聊)和泰安菌株(TA)对井冈霉素的抗性分别为14.92和10.46倍。5个菌株对戊唑醇、咯菌腈、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抗性均不明显,其中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具有极高的抑菌作用,EC50值仅为0.048 9 μg/mL。经戊唑醇处理后,小麦纹枯病菌除菌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外,致病力亦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减弱。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的菌核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对菌体的线性生长有强烈的抑制活性。菌体经戊唑醇处理后,发生电解质渗漏。  相似文献   

16.
Methyl iodide was evaluated as a soil fumigant as a potential replacement for the widely used soil fumigant methyl bromide. In container trials, methyl iodid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methyl bromide against the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Meloidogyne incognita, Heterodera schachtii and 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and the plant pathogenic fungus Rhizoctonia solani. In small field plots, soil populations of root-knot nematodes were no longer detected after methyl iodide fumigation at an application rate of 112 kg ha-1. However, after growing a susceptible lima bean host for two months, substantial root-knot galling occurred, while Rhizobium nodulation was absent. At 168 kg ha-1 of methyl iodide, root-knot galling was reduced to less than 1%, and no Pythium propagules were recovered on selective detection media. These efficacy data support the conclusion that methyl iodide is a likely candidate for replacing methyl bromide as a soil fumigant. © 1998 SCI.  相似文献   

17.
18.
木霉对草坪褐斑病的拮抗效果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木霉属5菌株与大连高尔夫球场上草坪褐斑病菌的对峙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Thar1菌株、哈茨木霉Thar2菌株、深绿木霉Tat菌株、钩状木霉Tha菌株及桔绿木霉Tci菌株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66%、73%、71%、77%、55%,而相对抑菌效果分别为2.06、3.94、2.35、3.54、2.27,可以作为草坪褐斑病菌的生防菌加以利用。在这5株木霉中以哈茨木霉Thar2对草坪褐斑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观察结果表明,哈茨木霉Thar2对草坪褐斑病菌的拮抗机制主要表现为生长竞争、重寄生及产生抗菌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