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一、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1、环境要求。济南市区人口密度很大,建筑物比较拥挤,街道狭窄,城市中心绿化率很低,同时城市工业和城市生活产生的三废污染及噪声污染,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发展都市农业,可以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聚集中心的城市,其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城市中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也是城市中人、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类盲目建设、污染、环境的恶化,城市生物区系组成受到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困果反馈关系的学科,认为在景展。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呆反馈关系的学科,认为在景观生态学上,城市是由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景观要素-基质、廓道、斑块构成的景观。因此,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廓道-本底(基质)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及连通理论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载体的城市园林绿地,在规划和建设时可以充分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持续性的保证。本文通过对安康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分析,提出促进全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不断完善城市生态结构和布局,促进安康市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更好地服务于安康市森林城市的创建,为全市提供更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4.
金攀 《北京农业》2011,(7):32-33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园林绿化对城市环境所起的作用分析,阐明了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质量与居民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实施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现代城市绿地除了具有游憩观赏功能外,还兼有营造、改善城市环境及景观效应双重目的,原有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新的发展需求。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融合生态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满足管理者、决策者及公众的不同需求,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分析了城市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指出过分对农药的依赖,使病虫害抗药性急剧上升,防治效果下降,加大了环境的污染。提出城市病虫害防治必须从生态角度出发,采取综合管理的措施。论述了一些综合管理实践方法,总结了盘锦城市病虫害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城市投资环境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采用SPSS13.0软件和EXCEL2003软件对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珠江三角洲投资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园林保护生态系统是指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范围内以园林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主要包括:城市绿地、城郊生态公益林、城市公园、城市防护林、风景林、环保林、水源涵养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城市道路绿化和生态生活绿地等。要从整体上把握城市园林保护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对城市植物群落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办法加以研究,分析树木、花草、野生植物(包括昆虫)、微生物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如适应性、稳定性、生长发育规律等。特别是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功能是园林绿化的根本功能,但园林又必须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以便符合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对环境综合需求的生态准则。综上所述,体现出人们更加重视生存环境的理念。根据以上科学原理,结合银川平原的自然环境条件,我们从园林绿化技术角度思考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州的城市特色在于山、水、城的和谐相处。对福州古代城市的山水环境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福州古代城市营建的特色,让今人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能更好地传承优良的城市文化脉络,汲取古人在城市营建思想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城市居住区的人居环境入手,充分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环境的设计手法,对居住区的整体绿色空间环境和住户内部的绿色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并且在当代现有住宅形式的基础上,对居住区和户型进行改进和创新,探索出一种更人性化的人居环境,目的就是营造既可居又可游的园林式的人居环境,让居民全方位地亲近自然,亲近绿色,提高城市居住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及生物多样性理论对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城区绿地景观网络不完善,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生态格局缺乏足够的连接,城区内的绿地斑块分布不均,新、旧城绿地建设差距较大,同时城区绿地景观特色不明显,绿地景观异质性不高,绿地景观类型单调。因此在今后的城市绿地规划中应注重加强城市绿地景观的连续性,合理安排城区绿地斑块,发展不同功能的特色绿地景观,使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形成"城在林中,绿在城中"的城市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13.
陈楚文  鲍沁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25-6727
浙江拥有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针对野生果树资源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利用率低、缺乏多样性的情况,根据各类城市园林绿地的使用要求和环境特征,统计分析了适用于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各类城市园林绿地的浙江野生果树树种,提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朱丽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21-15223
面对城市日益恶化的环境,加强园林绿地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设计人员重点考虑园林植物配置的景观效果,忽略了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造成一些植物群落生长不良,甚至部分群落消失。所以,园林植物的配置,只有在考虑园林布局要求的同时,结合其生态特性,选择适宜的环境栽植,才能达到良好的园林绿化效果,充分发挥其园林、生态功能。该研究主要从园林植物适应温度、光照、水分、大气及土壤环境因子的角度探讨园林植物的配置,从而使园林植物的配置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挖掘、保留、展示传统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的基础上,采取了因地制宜与适度改造的原则,景区规划和项目设置充分体现乡村清新、纯朴、自然、农味、绿色的特质,环境景观具有良好的生态性,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环境优良、空气清新、氛围和谐的观光、休闲、娱乐空间以及体验乡村生活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市典型林荫道夏季温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上海市6条不同覆盖率的城市林荫道作为研究对象,7:00~19:00每2h对样地样点和对照点的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连续测定12h。以无林荫覆盖道路为对照,分析城市林荫道的覆盖率、树种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为城市林荫道的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6个时间段林荫道均表现出降温增湿效应;覆盖率与林荫道降温增湿效应成正相关关系,即林荫道的降温增湿能力随着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强;作为林荫道行道树树种,香樟比悬铃木的降温增湿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首尔都市区生态环境统一规划以及点-线-面结合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经验,并从"首都圈"、北京市域、城区范围3个尺度提出了北京绿色空间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三角梅的生物特征,以三亚市为例,重点从局部点缀、绿化带、绿篱等七种造景方式介绍了三角梅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全面展示了三角梅优越的园林置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景观生态学与土地的关系基础上,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尺度理论、景观变化与稳定性理论等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诠释。进而将宏观的景观生态学引入相对微观的景观设计当中,进一步丰富现代景观的设计理念,以适应新时代景观设计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上海辰山植物园雨水花园营建技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绿环"的堆筑建设及水生专类园的营建技术上,采用雨水花园这种新型节能绿地营造技术,对雨水渗透和滞留以控制雨水径流及控制径流污染为目的,通过功能性植物的合理配置,改变传统雨水管理模式,使园内水资源被重新整理分配,园内地下水得以补充;通过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控制水体资源的水质污染,改善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绿地环境、城市水资源调配,并为上海带来了新的绿地景观,为市民提供了游憩环境,更为城市水资源尤其是为雨水资源的利用及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