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不同耕作方法做了4年试验研究,对潮土水分及棉田产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选出了适宜的机耕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陆地棉(中棉所23号)为供试材料,应用盆栽试验,设计了3种间歇性遮光水平,即不遮光(CK)、遮光40%(处理I)、遮光75%(处理Ⅱ),分析了间歇性遮光对棉花不同生育期晴天中午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水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歇性遮光降低棉花蕾期、花期、铃期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幅度是处理Ⅱ〉处理I;(2)降低花期、铃期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率,但使蕾期的蒸腾速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对棉花生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根据大量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供水不足情况下水分胁迫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现蕾>花铃>吐絮>苗期,蕾期和花铃期连续受旱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最大。利用国际上常用的几种同时考虑供水时间和灌溉水量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经计算、分析、比较,找出了适合河北省棉花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具体表达形式,并进一步说明蕾期和花铃期两阶段的水分条件对棉花产量致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陇中黄土高原地区长期传统耕作引起的耕地质量下降问题,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豌豆的出苗情况、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改善 0~200 cm 土层土壤的贮水量及含水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多土壤对降水的保蓄能力增强。2015年试验区降水充沛,免耕地膜覆盖更具优势,免耕覆膜处理的小麦产量较传统耕作提高了11.64%。耕层土壤水分因受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剧烈,0~30 cm土层豌豆全生育期内免耕覆膜处理、覆草免耕处理的含水量分别较传统耕作有所增加,耕层以下土壤水分变幅相对较小。播种期、5叶期及收获期土壤具有较高含水量,而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则较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中的传统耕作覆盖地膜处理、免耕覆膜处理、覆草免处理耕处理使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分别较传统耕作不覆盖处理提高了7.1%、5.8%、3.6%。说明在2015年降水条件下,实施地膜覆盖或者免耕秸秆覆盖有利于豌豆高效利用水分及高产。  相似文献   

5.
海冰水灌溉对棉田水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海冰水(全盐含量为3‰)灌溉与井水灌溉对比,结合3种施肥措施:无机肥(传统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和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海冰水灌溉对土壤水分、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花整个生育期海冰水灌溉处理1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均高于井水灌溉的处理,尤其在灌溉后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约为12个百分点。2)海冰水灌溉条件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较传统无机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盐碱地棉花籽棉产量,分别增产约10%、27%,井水灌溉处理也有相同的趋势,分别增产约12%、22%。3)无论井水或海冰水灌溉,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或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均可显著提高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海冰水灌溉小区的棉花水分利用效率,两种施肥处理均高于传统无机肥处理,约为8%、30%。两种灌溉水源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麦后移栽棉适宜耕作方式和灌溉控制指标,该文设计了翻耕、免耕和少耕3种耕作方式处理,同时针对少耕耕作方式在蕾期和花铃期均设计了2种水分亏缺处理(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60%和50%),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及少耕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麦后移栽棉耗水规律、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翻耕和少耕处理对麦后移栽棉的总耗水量、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性影响;免耕处理虽可节水19.96%,但产量降低了13.15%。不论蕾期还是花铃期,少耕水分亏缺均不利于棉铃生长,显著降低了成铃数,且籽棉产量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其中蕾期同等程度水分亏缺的减产率大于花铃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的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而水分亏缺有降低品质的趋势。因此,少耕耕作方式在不减产的情况下,起到了保土保水的效果,且蕾期和花铃期土壤水分均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70%以上,可作为该耕作方式的灌溉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探讨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于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采用铝盒称重法测定不同年份、季节、土壤剖面及冻融前后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时期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特别是土层40cm以下尤为明显,而且随季节呈波动性变化且受降雨影响较大;季节冻融作用明显降低土壤含水量,但深松较其他处理土壤含水量增幅为0.93%~2.23%;土壤贮水量随季节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变化,且生育前期明显高于生育后期;不同耕作方式对田间耗水量和耗水系数无显著影响,但深松耕作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并且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0.76**)。综合分析认为,保护性耕作结合深松是有效改善耕层结构,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的有效耕作方法。因此,该研究可为东北雨养农业区留茬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根际低氧胁迫抑制棉花水分利用问题,探讨不同生长阶段加气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设置了苗期、蕾期、花铃期、蕾期+花铃期、苗期+蕾期+花铃期5个加气阶段,以生育期不加气为对照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花铃期加气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峰值较其他处理延后了9 d,使加气效果得到延长,更好地改善了土壤环境,在获得最大产量的同时,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土壤氧气含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且花铃期土壤氧气含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正面影响均大于其他生育期。因此,在棉花花铃期进行加气灌溉是缓解覆膜造成的棉花根际低氧胁迫,提升棉花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时期。研究结果对揭示加气灌溉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机制及进一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物系数和需水量是制定作物灌溉制度和计算区域水资源平衡的重要参数,不同气候和不同栽培条件下作物系数和需水量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大田试验,以水量平衡法计算作物需水量、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照作物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鲁北地区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减少101.5mm,作物系数降低17.6%,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9.3%。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合理耕层构建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指标,于2015―2016年在河南新乡实施了深松(ST)、深松+秸秆还田(ST+RS)和常规旋耕(RT)3种耕作方式,在不同耕作方式中根据土壤湿润层有效含水量各设置3种灌水控制下限,高灌水控制下限为60%(H)、中灌水控制下限为50%(M)和低灌水控制下限为40%(L),通过对土壤和作物生长指标及产量的测定,分析各处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T和ST+RS处理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且以深松+秸秆还田处理效果最佳;与RT相比,ST和ST+RS处理0~40 cm平均土壤容重降低5.0%和6.0%,土壤孔隙度增加6.9%和8.0%,田间持水量增加6.2%和12.8%,饱和含水量增加6.2%和5.7%。耕作方式与灌水处理互作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周年0~100 cm土层的储水量。ST和ST+RS处理0~100 cm土层储水量较RT分别增加11.0%和15.8%,高水分、中水分处理较低水分处理分别增加18.1%和11.1%。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显著,其中,ST和ST+RS处理周年产量较RT分别平均增加9.2%和15.5%,WUE平均提高11.2%和15.3%;灌水处理同样对冬小麦、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显著,产量随灌水控制下限的增加而增加,即高水分中水分低水分,而WUE则以中水分处理最高。因此在该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深松秸秆还田辅以适宜灌水控制下限是较为理想的栽培措施,有利于土壤耕层合理构建,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在多雨湿润地区,涝渍胁迫与大气温、湿度共同影响作物。研究发现:作物相对产量与涝渍胁迫指标和降渍过程的大气温、湿度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其中,涝对作物的影响是第一位的;作物关键生育期受单过程涝渍胁迫时,涝后10 d内不出现高温,渍对作物的影响居第二位,出现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不低于35℃),则渍的影响小于高温天气的影响;在多个涝渍过程连续发生的条件下,涝后10 d内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地下水埋深小于80 cm的累积作用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物茬口对连作棉田土壤环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于2007-2008年在连作8 a的棉田上进行不同作物轮作倒茬田间试验,以研究不同茬口对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区系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宜棉田轮作倒茬的最佳作物茬口。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茬口的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及棉花产量均高于连作棉田,其中加工番茄茬口对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增加最为显著,小麦、玉米茬口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显著;各作物茬口土壤微生物总量均比连作棉田有明显的增加,表现为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减少;草木樨、番茄茬口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生理群也明显增加。不同作物茬口的棉花产量表现为加工番茄→棉花>草木樨→棉花>小麦→棉花>玉米→棉花>棉花→棉花;加工番茄、玉米、小麦可作为连作棉田的良好前茬。  相似文献   

13.
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 is an alien species that is highly invasive in Hebei Province. An assess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F. bidentis leaf residues on the growth of cotton (Gossypium herbaceum L.) seedlings and on soil fertility was carried out under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lso, the concentrations of phenolics were determined in both F. bidentis residues and residue-amended s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due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height, root length and weight of cotton seedlings. The inhibitory effects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increases in residue concentration. Peroxidase (PO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catalase (CAT) activity, as well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lso increased. POD and SOD activit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10 g kg?1 of residues, 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at 20 g kg?1 of residues. Available K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residues, whereas available P decreased, 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lyzed N did not change in the soil. The concentration of phenolics also in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the residue concentr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F. bidentis residues adversely affect the early growth of cotton and have an impact on soil fertility by releasing water-soluble allelochemicals into the soil.  相似文献   

14.
液体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基于棉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研究了液体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与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液体地膜(112.5 kg/hm2)覆盖棉花增产显著,平均增产皮棉21.7%。液体地膜覆盖棉田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表明液体地膜覆盖棉田对土壤环境无不良影响,利用液体地膜覆盖棉田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无纺布覆盖水平沟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其中水分缺乏是制约植被成活和生长的主要因子.为了探讨新型土工材料无纺布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置3个处理,1个对照,在树木生长期内,在兰州市北山进行了不同厚度的无纺布覆盖水平沟处理和无覆盖对照处理下土壤温度和湿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布覆盖对土壤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可以调节土壤温度,缓解土壤温度的变幅,减小温度日较差,其中500 g/m2无纺布覆盖效果最好;无纺布有细密孔眼,覆盖水平沟后充分利用了天然降雨,能提高土壤水分,覆盖较对照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含水率.其中400 g/m2无纺布覆盖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厚度的无纺布覆盖处理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无纺布覆盖进行水平沟造林能达到保温和节水作用,促进植被生长,对黄土高原地区坡地造林和荒山绿化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田地膜残留对棉花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5,他引:39  
为了探讨地膜残留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该文在全面调查新疆北疆短绒棉主栽区地膜残留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地膜残留趋势,人工设置地膜残留密度梯度(0、250、500、1 000、1 500、2 000 kg/hm2),选择新陆早33号(发达根系)和新陆早13号(不发达根系)2个棉花主栽品种,研究了地膜残留对棉花产量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密度的升高,2个品种产量和成苗率均呈下降趋势,新陆早13号减产趋势更加明显,早熟度明显提前。如果按照现有的地膜残留趋势,则覆膜68 a左右,即现在往后38 a,残膜密度将达到1 000 kg/hm2,新陆早33号和新陆早13号产量分别下降18.1%、13.5%,成苗率分别下降8.4%、16.5%,早熟度分别上升17.0%、26.7%。当残膜密度为2 000 kg/hm2(覆膜141 a左右)时,新陆早33号和新陆早13号产量分别下降38.3%、45.2%,成苗率分别下降13.0%、21.1%,早熟度分别上升32.2%、27.7%;生物量、根冠比和根系表面积等生长指标都与没有残膜下生长的棉株存在显著差异。地膜残留可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水分分布不均,土壤营养下降。其中在残膜密度为2 000 kg/hm2时,碱解氮、速效磷分别下降55.0%、60.3%。研究表明新疆地膜残留对棉花产量和土地产生明显影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严重危害棉花可持续发展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发现,应用、培育发达根系的棉花品种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地膜残留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对滴灌土壤湿润区及棉花耗水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土壤湿润范围是滴灌技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指标。以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测定、分析和对比膜下滴灌和无膜滴灌条件下土壤含水率田间分布、土壤耗水量田间分布、棉花生长状态(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等)以及产量的差异等指标,对膜下滴灌土壤湿润区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条件下,整个土壤覆盖面积均被湿润,其土壤湿润比高于无膜滴灌下的土壤湿润比。地膜阻碍了地表积水区向膜外土壤扩展,导致膜外土壤含水率低,单根滴灌毛管控制面积内的土壤耗水量比无膜滴灌条件的耗水量低,土壤水利用率明显高于无膜滴灌条件。但是,这却造成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棉秆不同处理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改良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对比棉秆直接粉碎还田(FC)和堆腐还田(FS)两种处理,分别设定不同还田量进行试验,并根据棉花不同生长时期对棉田土壤物理、化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S、FC两种还田处理均能有效增加0~1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且与还田量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当还田量为9 t/hm~(2)时能有效增大土层粒度中黏粒和粉粒所占比重。FS比FC对棉花吐絮期表层(0~10 cm)p H值的降低效果更明显。两种还田处理的降盐效果显著,并随着还田量增大而不断加强。两种还田处理可以有效降低0~20 cm土层土壤中Na~+和Cl~-含量,而当还田量为9 t/hm~(2)时对降低0~10 cm土层中SO_4~(2-)含量及增加K~+、Ca~(2+)、Mg~(2+)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两种还田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差异性不大,FS较FC在增加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方面效果显著,而在增加有效磷含量方面表现刚好相反。两种还田处理都可以有效增加棉花产量,且FS比FC的增产效果更好。棉秆还田利用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