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2005年、2007年,江苏海安地区稻纵卷叶螟连续多年大发生。分析了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原因,并就大发生年份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的白叶,使水稻严重减产,且影响稻米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较为严重。2003~2005年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为此,笔者于2005年使用专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农药——叶不卷对稻纵卷叶螟进行了防效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建湖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技术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以来,建湖县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其中2008年稻纵卷叶螟四代迁入增殖后,五代大发生,六代特大发生。笔者通过调查,对其大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的白叶,不仅使水稻严重减产,还影响了稻米的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较为严重,2003~2006年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难治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为迁飞性害虫,在苏北沿海中部的大丰市稻区,通常是三个代次和两个代次发生危害。经调查,从近2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看,1991、1997年大发生,其中六(四)代(国内六代本地四代,下文同)重发生,2000年后发生频率变高,2003、2005、2006、2007年均达到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已由偶发性害虫变为常发性害虫,且大发生几率变得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
桐乡市属纯单季晚稻种植区,稻纵卷叶螟是单季晚稻最重要的叶面害虫,危害代次多、面积大。2002、2003年,我市稻纵卷叶螟都达到大发生程度,且两年发生规律基本相似,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总结这两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分析其大发生成因,优化治理对策,对正确指导防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文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98+3929-3898,3929
稻纵卷叶螟在青阳县通常一年发生4代,其中以三代最重,二代次之,少数年份在双晚上也发生较重.主要阐述了稻纵卷叶螟在青阳县发生情况,根据青阳县2004 ~ 2009年稻纵卷叶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2004 ~ 2009年连续6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原因是大量迁入的虫源、优质而丰富的食料、化学农药施用不当、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方面,且指出了青阳县在稻纵卷叶螟防治对策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射阳县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元才  缪为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36-2936,3033
阐述了2003~2005年稻纵卷叶螟在江苏射阳县的发生概况及特点,指出成虫迁入量大、繁殖代次多、残留基数高、气候条件适宜、天敌控制能力下降等因素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准确测报、科学用药、治前控后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力克螟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几年来诸暨市单季稻上的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而目前推广应用的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都不甚理想,为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我们在2003年和2004年对力克螟进行了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以期找到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高效、成本与目前推广药剂相当及使用时间符合农民习惯的好药剂,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五河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003年五河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特点,分析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江苏省响水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分析2007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特点以及大发生原因,对2007年响水县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锦屏县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锦屏县2006~2010年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时期、迁入量、田间成虫及幼虫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以研究该虫在当地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锦屏县2006~2010年稻纵卷叶螟为害盛期与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吻合,但不同年份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不同.2006~2010年田间最高蛾量分别达到8 874、1648、4367、...  相似文献   

13.
物候模型预测稻纵卷叶螟发生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水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预报人为因素影响大、时效性差等缺点,应用物候模型、公共气象信息及网络数据库,结合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学参数组建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自动模拟预报系统,经江苏通州2003~2012年的稻纵卷叶螟系统调查数据验证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自动模拟预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且准确率高,时效性强。模型计算方法以正弦法水平截取的精度最高,在稻纵卷叶螟1个世代时间段内,平均误差仅0.56d,优于用日平均温度计算的有效积温法(平均误差为2.35d)。本预报系统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代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历期法、期距法等发生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本区水稻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4年、2005年,未防治田的稻纵卷叶螟二代、三代为害白叶率高达100%,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笔者对近两年我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今后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的防治策略。1发生特点1·1迁入早2004年、2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常宁市水稻生产的安全性,避免稻纵卷叶螟的危害逐年加重,根据2001~2010年常宁市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总结分析了其在常宁市发生的特点和原因,以期为该市防治稻纵卷叶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许圣君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86-187
2003年以来稻纵卷叶螟,在寿县一直偏重发生。孕穗至齐穗期剑叶受害,稻谷空瘪率增加,千粒重减少,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本文分析了近6年稻纵卷叶螟在该县的发生规律,探索了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贵池区1年通常发生4代稻纵卷叶螟,常以2、3代最为严重,个别年份4代在双晚上发生情况也较重。现主要阐述稻纵卷叶螟2015年在贵池区发生情况,根据贵池区2012—2015年稻纵卷叶螟的调查资料,分析2015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原因是大量迁入的虫源、优质而丰富的食料、化学农药施用不当、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方面,且提出了稻纵卷叶螟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稻纵卷叶螟在绍兴市柯桥区的发生概况,并提出了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控制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lis)危害,分析了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特点,根据资料确定影响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制度、品种布局、栽培方式、气候条件等.提出了防控措施,通过加强预测预报、合理确定防治适期、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2008年绍兴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其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其发生原因,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