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淇河鲫与彭泽鲫的生物学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淇河鲫和彭泽鲫的形态特征 ,存在显著差异的性状有 :侧线鳞 (分别为 2 9 7± 2 2、30 9±1 3) ,左侧鳃耙数 (分别为 4 1 7± 5 2、4 7 7± 5 7) ,全长 /体长 (分别为 1 30 0± 0 134、1 2 5 4± 0 0 6 6 ) ,尾柄长 /尾柄高 (分别为 0 80 8± 0 10 7、0 876± 0 2 4 2 ) ,体长 /体宽 (分别为 5 5 88± 0 4 2 4、5 2 33± 0 5 75 )。两种鱼的脊肉厚与体重、体长、体高、体宽的比值有极显著异 ,淇河鲫较大。两种鱼的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别。相同生长环境条件下 ,淇河鲫的含肉率、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彭泽鲫 ,但差异不显著。淇河鲫肌肉中钠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彭泽鲫 ,而肌肉中钾、钙、镁、铁、锰、铜、锌的含量相近。 相似文献
2.
3.
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为河南省的传统优质特色水产品种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鲫地方品种。本研究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从85尾淇河鲫样品中共鉴定出21个克隆系,在其中6个克隆系中检测到18尾雄性个体。结果表明:淇河鲫是两性型雌核发育三倍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元统计分析显示:体高、体宽、背鳍基长等3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这一结果与体高背厚的淇河鲫种质较优异的生产经验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借鉴两性型雌核发育方正银鲫育种成功经验来开展淇河鲫品种的选育,在选育过程中应关注淇河鲫体高背厚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4.
淇河鲫IL-8 cDNA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IL-8是最早发现的趋化因子,属于CXC亚家族,与鱼类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关系密切。实验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从淇河鲫总RNA反转录产物中获得了641 bp IL-8cDNA序列,其中包含102 bp的5’非编码区,242 bp的3’非编码区和297 bp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编码由9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前体蛋白,前22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肽链中含有4个保守半胱氨酸,前2个半胱氨酸被1个精氨酸分隔,形成CXC结构。第一个半胱氨酸前缺乏ELR基序,其组成是DPR。由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和进化分析可知,淇河鲫IL-8与鲤、鳙、草鱼、鲢等鲤科鱼类的进化关系较近,与鲤IL-8的同源性最高(94%)。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淇河鲫IL-8在被检测的8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脾脏、头肾和脑等。研究结果对调控淇河鲫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提高淇河鲫健康养殖水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淇河鲫研究进展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in Qihe river)的生物学性状、经济和养殖性状、种质资源等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了淇河鲫资源保护与增殖的主要措施,分析了淇河鲫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护和综合开发淇河鲫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优良的淇河鲫家系,本实验以4个鲤群体和1个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var.Qihe)群体为亲本共建立家系19个。6月龄时从各家系随机选取50尾个体植入PIT标记,22月龄时测量其体长、体高与体质量,比较各个家系的养殖成活率、生长性状、变异系数及体型。共筛选出7号、10号和15号3个养殖成活率较高的家系、2号和11号2个快速生长家系以及2号和29号2个体型较高的家系,研究显示:各家系的养殖成活率、生长速度和体型与同源或异源精子无明显关联,而与具体的父母本有关,但是其变异系数在同源精子和异源精子建立的家系之间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淇河鲫为母本,红色、白色、黄色和黑色4品系锦鲤为父本,杂交生产F1代,淇河鲫自交作为对照。运用PCR技术扩增了父母本及F1子代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用ClustalX软件对序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0种鱼COⅠ片段的平均GC含量为44.5%,AT含量为55.5%。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亲本间遗传距离最大的是淇河鲫与红色锦鲤(0.1374),其次是淇河鲫与黄色锦鲤(0.1367),与白色和黑色锦鲤的遗传距离相当;杂交子代中,以淇河鲫与红色锦鲤杂交所得子代与淇河鲫的遗传距离最小,最大的是白色锦鲤和淇河鲫杂交子代。 相似文献
9.
以淇河鲫为母本,红色、白色、黄色和黑色4品系锦鲤为父本,杂交生产F1代,淇河鲫自交作为对照。运用PCR技术扩增了父母本及F1子代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用ClustalX软件对序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0种鱼COⅠ片段的平均GC含量为44.5%,AT含量为55.5%。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亲本间遗传距离最大的是淇河鲫与红色锦鲤(0.1374),其次是淇河鲫与黄色锦鲤(0.1367),与白色和黑色锦鲤的遗传距离相当;杂交子代中,以淇河鲫与红色锦鲤杂交所得子代与淇河鲫的遗传距离最小,最大的是白色锦鲤和淇河鲫杂交子代。 相似文献
10.
淇河鲫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10尾淇河鲫的含肉率及其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作了综合评定。该鱼含肉65.72%。鱼肉鲜重含蛋白质19.39%,脂肪2.96%。17种氨基酸总量为18.22%,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量为7.37%。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5.37。氨基酸分和化学分分别为0.56和0.34。 相似文献
11.
淇河鲫与两野生鲫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ISSR技术对淇河鲫、金堤河鲫、沁河鲫3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筛选8个引物共得到94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8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23%。(2)Popgene分析结果,淇河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PPB=61.70%,H=0.2036,I=0.3085。(3)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1303,基因流Nm=3.3359。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尚未达到种群的分化水平。(4)金堤河鲫和沁河鲫群体间遗传距离较近,淇河鲫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形成了较稳定的、独立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2.
淇河鲫IL-8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var.Qihe)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功能,本研究构建了原核表达系统,并制备了兔抗鲫IL-8多克隆抗体。首先采用RT-PCR法扩增淇河鲫IL-8基因编码序列中不含信号肽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ET-32a(+)载体后转化入Rosetta菌株构建原核表达系统。经IPTG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27.8 kD的目标融合蛋白。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10~5。经免疫亲和层析纯化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重组和天然的淇河鲫IL-8蛋白。比较不同组织的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结果,IL-8蛋白量和mRNA的表达量在不同组织间变化趋势一致,在肌肉、脾和头肾均检测到较高的表达量,肠道的表达量较低。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淇河鲫IL-8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15.
锌在鲫体内的积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锌短期内在鲫鳃、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积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锌在鲫鳃、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积累量均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但随时间变化锌的积累速率不同.鳃锌积累在0.05 mg/L锌溶液中呈线性关系,其他浓度均呈对数关系;不同质量浓度鲫肌肉锌积累量与暴露时间呈线形关系,暴露在0.05 mg/L锌溶液中,肌肉锌在10 d内积累速度较慢,10 d后积累速率大幅度提高,肝胰脏锌在0.05、0.1 mg/L锌溶液中积累量与暴露时间呈线性关系,其他浓度随时间呈对数关系.暴露在高于国家水质允许锌浓度水体中,肝胰脏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锌.鲫各部位对锌的积累能力为肝胰脏>鳃>肌肉. 相似文献
16.
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通过单剂量口灌给药,对甲砜霉素在鲫(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为甲砜霉素在鲫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理论基础。给药剂量为30 mg/kg体重,实验水温(20±0.2)℃,鲫平均体重(40.70±7.87)g。取给药后0.25、0.5、1、1.5、2、4、6、8、12、24、36、48、72 h鲫的肌肉、血浆、肝脏、肾脏,测定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浓度,用药动学3p97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鲫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甲砜霉素在鲫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1.446 h、1.958 h、7.410 h和1.376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6.712 h、21.267 h、79.970 h和25.600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669.073μg/(mL.h)、271.260μg/(g.h)、3616.060μg/(g.h)和158.634μg/(g.h)。甲砜霉素在水产动物体内吸收快,肌肉和肾脏消除半衰期长,消除缓慢,因此,在该类药物使用时,应相对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寄生于额尔齐斯河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的消长规律和变化趋势,研究对盲囊线虫可能对额尔齐斯河银鲫养殖造成的危害,为其人工饲养和疾病防治提供病原区系的基础资料.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四季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银鲫寄生虫进行了调查.按照鱼类寄生虫学调查方法,对银鲫感染的对盲囊线虫进行种群生态研究.结果显示,对盲囊线虫四季均有感染,春、冬季感染率分别为14.29%、19.67%,相对均较高;对盲囊线虫种群在不同季节宿主体内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型,并且聚集强度随宿主体长和平均丰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将药用真菌灵芝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 得到药性菌质, 并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 分别按0. 5%、1. 0%、2. 0%的比例添加到鲫基础日粮中, 通过检测鲫肝、肠中溶菌酶含量和养殖水体的pH、氨氮、溶氧等指标以及称其体重, 以研究其对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促生长的影响和药性菌质对养殖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药用真菌发酵产物都能够提高鲫肝、肠溶菌酶活性水平, 其中以在日粮中添加比例为0. 5%的肝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 < 0. 05); 而添加1. 0%的肠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 < 0. 05); 添加1. 0%的鲫体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2. 9%, 而不同比例的药性菌质对水质的pH 高于对照组, 水中氨氮浓度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溶氧
量变化甚小, 试验组各项测定结果呈现一定的波动, 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药性菌质可改善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其生长、增强鱼体代谢, 但对养殖水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