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组建农产品出口基地、推广农业"五新"、有效提高农民种养水平、开展"农超对接"活动,起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为规范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提出初浅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丽莉  张骏逸  刘鹏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48-4849,4858
随着"四化"同步发展进程的加快,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显现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该研究运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成效,指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早春时节的2011年,全国"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在这"十二五"开局之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地方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依法加快发展阶段。三年多来,合作社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走向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007年颁布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法律层面界定了我国农业经济要长期坚持合作化发展的道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信息化链条中的最重要环节,是农业信息化的实施主体和"二传手"。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3,(16):32-32
从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实施到今年,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运行近6个年头。经过6年的发展,我国合作社成长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合作社登记数量达70多万家,其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深化产业经营的生力军,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而随着合作社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6.
王光胜  姚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28-230,241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宁国市通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信息高速公路",对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管理服务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实现"生产在社、营销在网、业务交流、资源共享"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赵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涌现出一批行业和产业"龙头",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新形势下,赵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面临着许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的深入,为促进农业发展,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由于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户自身的劣势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论述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措施,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也逐渐进行改革和创新发展.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一直是农业生产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农业经济工作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重要的组织,对于盘活农村经济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依法成立的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宜川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破解"三农"困局的重大举措,坚持在转型中强"抓手",在升级中亮"主体",一手抓运行机制规范,一手抓经营机制创新,以产业为载体、以实体为支撑、以品牌为导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蓬勃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年底,宜川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1个,注册资金4534.2万元,入社总户数1.87万户,占到农业人口的77.9%,覆盖了全县100%的乡镇和100%的行政村,合作社成员户均较非成员户增收698元,同比增长37.6%,促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4元。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增强“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变革过程中一种新的实践,对促进农村事业社会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和"三农"资源利用集约化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根据近年发展的情况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增强"三力"。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12,(23):49
江苏省近日召开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会议强调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激发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生机和活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遵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原则,把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四川省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以合作社与技术供给方对接农业技术的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究农业技术对接模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对接模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先进对接模式依靠熟人社会关系、农业职业经理人、专家大院和科研院所进行农技对接,通过降低技术转移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喆 《农民致富之友》2014,(21):112-112
<正>近年来,肇源县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将其作为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目前,肇源县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05个,吸收入社成员2.2万户,带动农户2.6万户,吸纳股金6500万元。各类合作组织成功创建24个"农字号"品牌,其中获得了16个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入法制化的轨道,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为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以来,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停留在农业产业链条中利润最低的生产环节,无法保证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该文以工商局大数据为依据,对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成都市在深入落实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中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合作社2088个,成员39.9万个(户),带动农户124.8万户,带动面61%。合作社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和助农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金宪  柳婧如  李克非 《宁夏农林科技》2011,(12):151-152,170
通过大力发展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是解决如何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哈尔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通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而推进哈市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长兴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措施,加强指导和服务,加大扶持力度,促使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5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性合作社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