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公园的儿童活动场地设计中,如何尽量降低意外伤害是必需考虑的问题。文中分析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以及一些易出现的意外伤害,从多个角度研究可以降低意外伤害的、安全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等活动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本方案首先对设计场地的周边环境、文化背景、居民需求进行分析,运用城市生态学理论规划设计枣庄市紫云湖公园景观。同时论证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的重要性;体现了了城市公园"以人为本,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李治 《绿色科技》2021,(5):51-53
目前,城市公园的建设更多的是考虑到居民休闲、活动功能,对于自然教育的功能既不重视更没有体现。城市公园有着距离优势,是自然教育的最佳场所。以乌兰浩特城南公园为例,从设计开始,在设计原则、场地设计、解说系统等方面,在保证基本的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功能基础上,增加了自然教育功能,希望能理论结合实践,将自然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城市公园设计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近自然"城市公园的概念与内涵、理论依据及设计原则,并以新乡市卫河公园的改造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近自然"城市公园理念在城市公园改造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儿童随认知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行为和活动特征,给儿童提供一个更好的户外活动环境,通过对石家庄儿童公园场地的背景和现状问题的分析,以"趣·成长"为主题,将公园的功能区、特色景点等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划分出儿童活动区、休闲活动区、体能拓展区、山体景观区、滨水活动区以及特色文化区6大部分和若干个景点。在童趣园、绿篱迷宫、趣味雕塑园和汉字广场4个主要的儿童活动空间的场景设计中,结合特色环境、场地保留元素和空间主题,设计出具有生态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儿童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户外的环境绿化率以及活动场地大小。通过以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为例,发现上世纪建成的居住区普遍缺乏儿童活动区域,一些新建居住区的儿童活动社区,缺乏在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专业的规划设计,呈现比较零散和孤立的植物配置。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城市儿童活动空间植物配置设计现状,并推荐了基于生态、美观和安全因素的其他可用植物种类,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关系却不断疏远,城市公园是他们接触自然的有限且有效的场地。在对长沙沙湾公园周边9个住宅小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从公园使用频率、使用情况、城市公园与他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居民对自然教育的了解程度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居民对自然教育认知的局限性、自然教育普及的迫切性以及公园发挥自然教育功能的缺失性,探讨了公园与自然教育功能结合的可能性,旨在为公园如何面向新时期的生态文明来进行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洛阳周山森林公园与河南省其他城市公园一样普遍存在的游览场地不足、道路系统不够合理、设施陈旧、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等问题,提出了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运动健身、生态集约为一体的开放性、全景式、互动型的城市森林公园的洛阳周山森林公园核心区设计提升目标,和主要以森林公园入口空间、道路系统、景观节点为重点的"乐活之山"设计,彰显周山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传承的"文化之山"设计,打造集雨型城市森林公园的海绵体系的"生态之山"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心理学中的"原型"理论为指导,以上海虹桥公园为例,探究了基于历史原型的城市公园设计策略:针对城市公园场地设计物理、心理和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遴选历史实物、原始意象和设计之"元"作为原型,通过原型引入和转译等手段,结合对场地现实问题的回应与时代特征把握,最终达到保存公园场地记忆,丰富场地功能以及升华场所精神的设计目的。以期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观光木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儿童成长牵动祖国未来,儿童成长环境影响其一生发展。以儿童为主体,从其自身的触觉感知角度出发,以儿童活动方式与场地间的关系为纽带,分析儿童生理触觉与心理触觉两种不同体验类型,主动触觉与被动触觉两种不同体验方式,探讨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在触觉体验上的设计特点与材料应用。丰富与强化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带来的触觉体验效果,调动儿童触觉感知能力,使得儿童在尽情玩耍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学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州市儿童公园项目的建设背景,从工程选址、公园定位、选择儿童活动项目3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广州市儿童公园的空间布局和场地设计的要点。广州市儿童公园设计以"积木"为主题,"成长足迹、筑梦之路"为理念,突出自然生态、科普文化、亲子交流,围绕儿童成长的年龄层次和探索认知的规律,打造八大亮点,重点攻克儿童安全、配套设施的设计。建成的广州市儿童公园传承了老儿童公园的印记,符合新时代广州居民的需求,引领社会更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和后来的一大批儿童专类公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老城区密度"三高"导致大量的儿童活动场所被侵占,孩子们得不到充分的体育锻炼,久而久之会造成身体运动机能下降,自我保护能力低下以及人际交往空间极度缺乏。本文以广州老城区中的新河浦片区为切入点,对老城区的儿童活动场地状况进行调查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讨老城区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该如何规划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把儿童户外景观活动场所作为培养和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环境系统,论证并构建了户外儿童活动场所景观设计与儿童素质培养联动关系,同时以儿童的行为活动分析作为切入点,提出"景观设计—行为活动—素质培养"的联动机制;并以海口白沙门城市户外空间为例展开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探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童年时期的邻里自然程度、户外游戏频率、户外空间的使用以及户外游戏类型4个方面探究我国3代儿童的童年自然体验经历及代际变化,采用自然关联性量表(the Nature Relatedness Scale)衡量受访者与自然之间的关联程度,并探讨童年自然体验与个体成年后自然关联性的相关关系,引起人们对儿童自然体验的关注,为营造促进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户外环境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代儿童在童年自然体验上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当今儿童童年时期的邻里自然程度、户外游戏频率、对自然空间的探访和自然游戏的参与程度明显低于过去时代的儿童;童年时期的邻里自然程度、户外游戏频率与个体的自然关联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常在纯自然空间以及城市公园中与自然互动的儿童更能够产生对自然的亲和力,自然游戏和社交游戏的参与能够促进儿童与自然的联结。  相似文献   

15.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赟 《森林工程》2009,25(4):84-87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一些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设计时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特点的分析,给出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原则,提出儿童活动场所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解决儿童在户外活动时面临的各种问题,旨在创造一个培养儿童创造力和好奇心、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得出好的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是居住区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结论,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浅析环境色彩设计在儿童活动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从出生开始就接受色彩的刺激,而儿童活动区是儿童学习技能、拓展想象力的空间。本文通过分析色彩在儿童环境设计中的作用、色彩对儿童心理、生理的影响,根据儿童的特点、喜好、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提出了儿童活动区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原则和色彩设计方法。通过不同的色彩使儿童活动环境具有生动、鲜明、有趣的特色,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智力开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儿童活动区中景观设计存在形式单调、结构模式化缺少活力的现状,提出变化型空间设计在儿童活动区应用的必要性,并在充分分析儿童户外活动的特点基础上,提出变化型儿童活动空间的特点和关键要素,以泡泡儿童公园中的变化型空间设计为例,阐述变化型设计对空间发展及儿童兴趣点、积极性的促进作用,为今后的儿童活动区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活动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使用者对于景观环境的认知通常会受到既有记忆或经验的影响。文章以上海市梦清园为例,选取基地范围内25个具代表性的场地拍摄全景照片,并对场地使用者进行问卷访谈。记录受访者对照片的审美偏好并排序,对其中可以引起场地使用者似曾相识感的照片进行标记。依据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KW)检验结果,探究环境熟悉度与景观偏好之间的关系,提出使审美体验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的城市公园设计策略,为营造优质宜人的城市公园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小型绿地中设置儿童活动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和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从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在城市小型绿地中设置儿童活动区,为儿童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作者提出了儿童活动区的设置内容及面置手法。  相似文献   

20.
自然优先是指在景观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以自然为中心和主体,通过自然做工促进场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既能保障自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又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和服务。以广西金钟山自然教育基地设计为例,选择自然场地为基址,尊重和适应场地景观格局,因借自然展开总体布局;展馆建筑规格和造型与场地空间尺寸和山林轮廓线相呼应,整体景观与山林环境融为一体;采用边坡、植被和水系生态修复及就地取材等技术途径,探讨将自然优先理念融入自然教育基地的方法,以期为自然教育基地规划与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