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木优良家系选择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红河洲2011年从印度引入PKM1辣木种子,进行了实生播种,培植实生苗种植,种植当年就开花结实,并从后代中依据2年的观测资料和优树选择的有关技术标准及规程,初选出辣木优树10株、复选出7株。最后对复选出的7株优树进行了遗传测定,通过遗传测定试验,最终选育出辣木优良家系1个,选育出的优良家系于2016年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获得良种证书编号,可作为红河州重点发展的辣木良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在红河州油茶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油茶优树选择的方法,从红河州境内现有的油茶林中初选优树120株、复选80株、决选12株。最后从决选出的12株中选出5株进行无性系测定,最终选育出油茶优良无性系5个,并于2010年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获得良种证书编号,可作为红河州重点发展的油茶良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红河县棕榈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经济林树种选优的方法,从红河县境内现有的棕榈林中,初选出棕榈优树130株、复选出70株、决选出16株.最后从决选出的16株中选出5株进行家系测定,通过家系测定试验,最终选育出棕榈优良家系5个,5个优良家系于2014年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可作为红河州南部山区重点发展的棕榈良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3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食用油料树种,为山区致富的重要资源。我省油茶林面积大,产量多,在全国油茶生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为改变油茶传统上用实生繁殖造成的优劣混杂,遗传品质差,产量低的现象,对普选的油茶优树进行无性系测定,选育出高产优良无性系,通过嫁接发展为无性系林业经营,是实现油茶良种化,达到油茶高产稳产目的的根本措施。本世纪70年代,我国广泛开展了油茶良种选育工作,我们在全省34个重点产区县普选的1600株优树中,初步筛选出500余株,收集在优树  相似文献   

5.
油料树种光皮树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光皮树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特征和制定选优标准,对湖南、江西和湖北3个主要产区自然分布的野生光皮树群落进行调查,初选出112株优株。制定复选标准,复选得到35株优株材料。将复选优株12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优株选择综合评判决选出16个光皮树优株,其中15株实现无性化并培育出无性系嫁接苗。以15个优株的无性嫁接苗进行无性系测定试验、选育出经济性状优良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6个优良无性系。优良无性系2007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获得良种证书编号。  相似文献   

6.
《安徽林业科技》2008,(3):F0004-F0004
1974年黄山林科所参加全国油茶科研协作组,在皖南山区实生油茶林分中选择。通过3年连续初选、复选和决选,选出优树33株.1976年对中选的优树建立子代测定林,通过1982—1985年连续四年的产星测定和经济性状分析,筛选出徽岩74—21等11个优良家系。1986年对该11个优良家系采用无性繁育,进行无性系测定和区域性试验。2005年至2007年对该试验林进行产量测定及经济性状分析。选育出黄山1—5号油茶品种,2008年4月7日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其中黄山1号通过审定。黄山2—5号通过认定。  相似文献   

7.
二十个油桐优良单株后代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正安39株油桐优树中选择20株进行子代及无性系测定,6年的观察研究表明,2号、5号家系为优良家系,家系遗传增益达12.9%;5号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遗传增益达27.7%。5号优树在群体子代和无性系测定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遗传品质和较高的遗传增益,应加速利用。  相似文献   

8.
对在山西省7个市(县)以速生、丰产选育目标,通过初选、复选,选出速生、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的白蜡优树50株,通过对这50株优树在襄汾基地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各优树无性系地径和树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苗期选择出优良无性系32个。  相似文献   

9.
‘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是从野生实生群体中,按照选育程序选育出来的。‘普洱1号’优良无性系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平均每丛鲜块茎数量、平均单个鲜块茎重、平均每666.7m~2鲜块茎产量均高于对照,是云南唯一通过实生选育的白及品种,适合于云南省相应立地条件白及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在调查红河州核桃资源的基础上,对倒春寒危害地区进行了避晚霜核桃优树的调查和选择。结果初选优树113株,复选45株,决选12株。从决选出来的12株中进行内含物检测合格后,上报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其中的10株核桃避晚霜性、丰产性、果品质量、抗病虫害较好,被评定为避晚霜性核桃良种。这10株核桃良种可作为红河州倒春寒严重的多霜冷凉地区推广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1.
按照初选、复选、决选、无性系测定、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等程序,通过制定优良无性系综合评定指标及其标准等方法,从云南省广南县实生油茶林中选育出适宜云南高原山地气候环境的油茶优良新品种"云油茶13号",2016年12月通过"优良品种"省审定,母株种仁含油率55.0%,平均鲜果重23.45g,鲜果出籽率45.21%,单位面积鲜果产量1.36kg·m-2;在云南省各代表性海拔高度适应性强,性状指标稳定,生长发育良好,适于与其他油茶品种混合栽培。  相似文献   

12.
皂荚是山西省重要的乡土经济型树种,近几年对皂荚良种苗需求不断增大,选育良种迫在眉睫。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乡土树种课题组科技人员从2008年开始,在山西省设11个点,以皂荚果刺两用为目标,通过初选、复选和决选,选出6株皂荚优树。通过6 a的嫁接试验,对山西省6个产地的皂荚优良无性系的产量和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果刺两用皂荚最优品系为12号母树。嫁接5 a后,12号无性系单株产刺量1.06 kg,刺平均长度、平均粗度、平均重分别为16.21 cm,0.61 cm,4.84 g,荚果平均产量5.07 kg/株,荚果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平均厚度、平均重量、千粒重分别为23.41 cm,2.67 cm,1.08 cm,25.5 g,431.15 g.通过和母树比较,12号无性系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中林5号’楸树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的优良品种。其母本(♀)和父本(♂)分别为楸树6-1和楸树6-8,均是“七·五”期间收集的天然优树无性系单株。该良种选育过程经历优树收集、亲本选择、杂交育种、家系评比与超级苗选择、超级苗无性系二级筛选和无性系分生态区试验、优良无性系决选。通过6年来对比分析,该品种具有遗传稳定性、材质优良、速生、抗逆性更强等优良特性。适合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湖北、天津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加表型选优法,经过初选和复选,选出了12株尾叶桉优树。采用组织培养、扦插等无性繁殖的方式育苗,营造无性系林,测定尾叶桉不同无性系的抗风性、抗病性及其萌芽能力和生长情况等指标,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U6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陇南大红袍花椒优良栽培类型及其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陇南大红袍花椒优良栽培类型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优树选择。并应用性状综合评分法结合绝对产量(生长量)法对初选的20株优树进行综合评价、分级,从中复选了9株Ⅰ级优树和8株Ⅱ级优树作为繁育推广的重点,通过嫁接建立了优良品种花椒基因库,进行无性系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24年来开展云南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及其有关方面研究的总结。扭纹理是云南松木材利用的主要缺陷。据调理,我省的云南松天然林直干株率为81%~84.4%,直干、直纹率为38.7%~62.2%,而人工林直干株率为11.10%直干直纹株率仅为3.7%。对云南松木纹理进行后代遗传测定:天然林中直干直纹的云南松优树木纹理的遗传品质最高。故可以通过选择优良的直纹单株(优树)建立无性系种子园,作为良种生产的基地。以此开展了优树选择,优树半同胞后代测定和早期预测,嫁接繁殖技术,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和种子园植株的生长和结实规律的研究。并先后在一平浪林场、弥渡县建成54.9hm2的云南松无性系种子园,作为生产性种子园的示范。所生产出的良种已应用于生产性造林。营造的云南松林不仅保存率高,直纹株率达83.3%,而且林木生长快,生长量大。文章末了还对种子园的效益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7.
桉树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的利用简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了桉树杂交育种工作的情况及成果。在育种目标和育种策略的指导下,选择31株尾叶桉优树作母本,选择细叶桉、赤桉和刚果12号桉等13个树种72株优树以及3个杂种的5株优树和尾叶桉6株树作父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已获得种间杂种405个组合,尾叶桉全同胞家系20个。建立杂种比较试验林23片计12.53hm^2,参试杂种186个组合,尾叶桉全同胞家系4个。已选育出优良杂种组合51个、优良尾叶桉全同胞家系3个,优良杂种单株141株、优良尾叶桉单株7株,部分优良单株已作为无性系进行鉴定,初步选育出优良杂种无性系21个。同时,还选育出3株尾叶桉雄性不育株。试验为桉树生产用种的良种化和更高世代的育种提供了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8.
"森淼"(Hippo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 cl.‘Senmiao’)是基于中国沙棘优良种源优良单株,经实生子代选优及无性系区域化测定而选育出的沙棘良种,少刺,盛果期平均单株产量3.5kg,单位面积果实产量可达6 000kg/hm~2。  相似文献   

19.
八角的遗传多样性与良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我国八角的遗传多样性与良种选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我国八角良种遗传改良的方向.认为我国八角栽培历史悠久,在自然选择下,其树形、分枝习性、叶、花、果实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遗传多样性丰富.目前,只有广西和云南进行了果用林优树选择,广西共选出128株优树,云南共选出18株优树;叶用林优良品种选育跟不上现实的需要.今后八角的良种选育将以优树选择为主,积极开展杂交育种,采取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以培育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开始于1974年,1983年成立了省刺槐良种选育攻关协作组,制订了刺槐良种选育的统一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了刺槐无性系的扩大繁育、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及刺槐无性系测验林的营造、观察和优良无性系的区域性试验等工作。经过6年的观察比较及试验研究,选育出豫刺1号、豫刺2号、豫刺3号及豫刺4号四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豫刺1号(8048)是由南阳地区林技站1979年选育出的表型优树。树冠圆锥形,主干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