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四川盆周西缘山地3种典型人工林(楠木、水杉、柳杉)下土壤渗透性特征,利用环刀入渗法对其土壤渗透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典型人工林各土层均是初渗率平均渗透率稳渗率,除0~20 cm层外,其余土层初渗率、稳渗速率、平均速率和总渗透量均是柳杉林最小;3种人工林不同土层的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且水分入渗速率的变幅均是0~20 cm土层大于20 cm~40 cm和40 cm~60 cm;采用Kostiakov模型对不同林分土壤入渗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入渗率与入渗时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F检验显示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该模型适合描述各林分土壤入渗过程;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渗透系数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与土壤渗透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土壤物理性质指标与土壤渗透系数间呈正相关关系,但各因子间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正>平原沙荒宜林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地上,是我省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一般地形平坦,在风沙为害严重的地方,也出现有沙丘、沙埂等微起伏地形。这些地方因受土壤沉积时期和流水沉积规律的影响而变化较大,有时局部会出现几种质地不同或土体构型不同的土壤(质地指土粒的粗细及组成比例,土体构型指土壤质地层次的垂直变化)。质地粗沙性强,多为中细沙、细沙、沙壤,部分为轻壤或中沙、粗沙;土质疏松,结持力弱,结构  相似文献   

3.
土壤的质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指的是各种大小土粒的相对含量.粗土越多,土壤砂性越大;细土越多,则土壤粘性越大,一般眼看手摸,可以粗略区分土壤质地,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往往会出现偏差.为了统一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应该进行土壤质地测定,以合理安排作物种类和管理措施等.在室内测定土壤质地,需要一套仪器设备,而采用手摸目测法,则简便易行.具体做法是:把土壤压碎后,加入适当的水,象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区域3种30年生的侧柏、刺槐和栓皮栎水土保持林地土壤的入渗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进行入渗过程模拟及土壤入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3种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初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稳渗速率、前30min入渗量均大于相同土层裸地土壤入渗数值,同时也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样地0~20 cm土层土壤渗透速率均呈现侧柏刺槐栓皮栎裸地的趋势。(2)不同样地土壤渗透性能综合评价结果为侧柏(2.414)刺槐(-0.817)栓皮栎(-1.169)裸地(-1.180)。(3)土壤入渗模型拟合结果表明Philip入渗模型对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入渗过程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入渗模型拟合效果次之,Horton入渗模型拟合效果最差,不适合用于描述该区域土壤入渗特征。(4)土壤渗透特性指标与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质质量分数、根质量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根平均直径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和根系结构指标中对土壤渗透性能产生影响作用最大的分别是总孔隙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典型相关负荷量分别为21.029和0.713。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5,(4):98-103
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渗透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渗透性能指标(稳渗速率、初渗速率、渗透总量、平均渗透速率)在同一海拔梯度不同土壤层次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从不同海拔梯度看,4个入渗指标在3 700m处呈现最大值,而在4 200m处呈现最小值。经主成分分析,得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层次的入渗性能排序,从综合平均得分来看,不同海拔梯度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渗透性能优劣顺序为3 900m>3 800m>4 200m>4 100m>4 000m>3 700m。土壤渗透指标与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无直接相关性,由此分析,建立土壤渗透性主导因子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内水源涵养林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应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析土壤特征对天然混交林主要优势种群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特征因子对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影响不一。土壤质地是影响杉木和木荷优势度的首要因素;而对甜槠而言,则成为主要因素。土层厚度是影响杉木和木荷的主要因素;对甜槠而言,则成为次要因素。在同一因子中不同类目(资源位)中杉木及其伴生树种反应亦不同。在土壤质地中,对于杉木优势度,其得分值最高的是重壤土壤;对于木荷优势度,其得分值最高的是轻粘土壤;对于甜槠,其得分值最高的是轻粘土壤。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别以浙江安吉县的4种林分类型(毛竹纯林(A)、毛竹+乔木(B)、毛竹+灌草(C)、乔木+灌草(D))以及湖南炎陵县3种林分类型(毛竹+乔木、毛竹+灌草、乔木+灌草)为对象,探讨了不同类型竹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其下不同深度土壤根系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渗透速率与不同土层根系重量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上述4种植被类型0 ~40 cm根系生物量约为40~80cm的3倍,各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其不同土层的根系重量相关性不显著;(2)浙江安吉4种植被类型中,0~40 cm与40~80 cm土层的渗透性指标以毛竹+乔木较好,初渗率、稳渗率和平均渗透率平均分别为:15.38、5.26和8.8 mm·min-1;毛竹纯林上述3项指标较低,平均分别为:5.83、3.03和4.45mm·min-1;湖南0~40 cm土层毛竹+乔木渗透性最好,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为:16.72、12.23和9.13mm/min,40~ 80 cm各植被类型渗透性相差不大;(3)浙江毛竹+乔木、乔木+灌草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毛竹纯林与毛竹+灌草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先降低到18%后逐渐升高最终稳定在19%;(4)土壤入渗速率与不同深度土层根系重量显著相关,但根系重量不是决定土壤渗透性能的主要因素;(5)0 ~40cm土层的累计入渗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呈典型的负相关,而40~80 cm土层的累计入渗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江西安福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安福毛竹林类型(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竹杉混交林)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进行研究,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毛竹纯林0~60 cm土壤初渗率、平均渗率、稳渗率和前60 min渗透总量分别为1.64 mm/min,1.31 mm/min,1.23 mm/min和157.10 mm,均小于毛竹混交林。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渗透性能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用Kostiakov模型进行不同类型毛竹林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入渗过程拟合,其决定系数为0.602 1~0.949 6,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贮水能力差异显著,0~60 cm土壤滞留贮水量在27.47~45.40 mm,毛竹混交林大于纯林。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贮水能力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毛竹纯林的土壤入渗和贮水性能劣于阔叶林和杉木林,而混交经营有利于改善毛竹林土壤结构,从而提高毛竹林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9.
选择黑龙江省中西部典型土壤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水分入渗率的测定,各典型土壤类型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水分入渗率总体表现由大到小依次为风沙土、黑钙土、黑土。土类类型决定了土壤入渗率的级别;森林植被能减少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和贮水量,进而增加土壤入渗能力;坡位对稳渗率的影响表现为由坡上部到坡下部稳渗率逐渐提高;土壤含水率与初始入渗率和稳渗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从刺槐造林的坡向和土壤质地入手,研究了不同坡向和土壤质地对刺槐根系生长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坡、半阴坡向和壤土质地有利于刺槐生长量的提高,而阴坡虽然土壤含水量较高,但生长量最低。在刺槐造林选择坡向时,应选择阳坡、半阴坡和壤土质地造林为宜。  相似文献   

11.
坡向和土壤质地对刺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刺槐造林的坡向和土壤质地入手,研究了不同坡向和不同土壤质地对刺槐根系生长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坡、半阴坡向和壤土质地有利于刺槐生长量的提高,而阴坡虽然土壤含水量较高,但生长量高最低。在刺槐造林选择坡向时,应选择阳坡、半阴坡和壤土质地造林。  相似文献   

12.
不同管护类型毛竹林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省永安市不同管护类型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毛竹林Ⅰ(挖笋+劈草)、Ⅱ(挖笋+劈草+专用肥)和Ⅲ(挖笋+劈草+专用肥+灌水)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护类型对毛竹林土壤的持水能力有显著影响,林分Ⅱ60 cm土层最大持水能力为3 498.33 t·hm-2、林分Ⅲ为3 333.33 t·hm-2,林分Ⅰ为3 254.00 t·hm-2;林分Ⅰ 60 cm土层毛管持水能力为2 806.67 t·hm-2,林分Ⅲ为2 728.0 t·hm-2,林分Ⅱ为2 638.330 t·hm-2;与土壤渗透性密切相关的土层非毛管持水能力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Ⅰ,分别为860.00、605.33、447.33 t·hm-2.土壤入渗能力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三种林分土壤渗透性能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Ⅰ,毛竹林Ⅱ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平均值最大,分别为10.733 9、7.677 8、8.9394 mm·min-1和354.227 8 mL·cm-2;毛竹林Ⅰ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平均值最小,分别为1.861 6、1.211 8、1.453 5 mm·min-1和33.575 8 mL·cm-2.不同管护类型对毛竹林不同层次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对表层土壤的影响最为显著.Kostiakov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不同管护类型毛竹林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模型决定系数R2处于0.840 9~0.976 0.  相似文献   

13.
选取湛江市东部沿海到内陆作为实验区,从沿海到内陆每隔1km采集一次土壤样品.于实验室内利用甲种比重计法测定所采集土样的物理性黏粒的百分比含量,按卡庆斯基制确定其对应的土壤质地类型,并使用GIS软件绘制采样区质地分布地图.结合统计软件对湛江市从沿海到内陆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定性化与定量化的分析.确定了该研究区内的耕地所属的土壤质地类型以及土壤质地空间分布特征,并得出两点结论:(1)湛江市从沿海到内陆,随着与海洋距离的增加,土壤中的物理性黏粒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在该地区,土壤质地与离海距离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2)湛江沿海地区土壤质地类型主要受到人类耕作方式和施肥的制约,以及地形分布的影响.在水田、低洼处与河湖水库岸边的耕地其物理性黏粒占比相对较高.依据实验得出的各采样位置的土壤质地类型,提出合理的作物种植方案和土壤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四川洪雅县3种植被模式的土壤入渗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入渗性能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以四川洪雅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实施的3种植被模式(模式Ⅱ苦竹+牛鞭草,模式Ⅲ撑绿杂交竹+牛鞭草,农耕地作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渗透筒法对其土壤入渗性能进行定位研究。据实测数据初步得出模式Ⅱ、模式Ⅲ及对照土壤入渗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三种植被模式土壤入渗率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苦竹+牛鞭草(模式Ⅱ)对土壤入渗性能的改良作用较大,农耕地居中.撑绿杂交竹+牛鞭草(模式Ⅲ)的改良作用直到目前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土壤质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指的是各种大小土粒的相对含量。粗土越多,土壤砂性越大;细土越多,则土壤粘性越大。一般眼看手摸,可以粗略区分土壤质地,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往往会出现偏差。为了统一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应该进行土壤质地测定,以合理安排作物种类和管理措施等。在室内测定土壤质地,需要一套仪器设备,而采用手摸目测法,则简便易行。具体做法是:把土样压碎后,加入适当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径流小区法,对试验区内荒草地和经果林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草地和经果林的土壤含水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荒草地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经果林地的土壤含水量,但荒草地各层次土壤容重均低于经果林;荒草地和经果林地的初始入渗率都相差不大,分别为:9cm/min,8cm/min,但最后到达稳定入渗时的导水率均小于1cm/min,并且荒草地和经果林到达稳定入渗所需的时间也不相等,分别为1h,2h左右;荒草地降雨产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均比经果林大。因此经果林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效应,对减缓该流域内的水土流失状况具有较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立地条件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类型、裸岩率作为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I的方法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荆条灌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高生长;坡向、坡位、坡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径生长。这为北京山区退化植被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对浙江省沿海基岩质海岸防护林7个主要林分类型的土壤渗透性和理化性质取土测定的基础上,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渗透过程进行拟合,入渗过程大体符合卡斯恰可夫模型,拟合度R2为0.824~0.977,通过初渗率、平均渗透速率、稳渗率、渗透总量等6个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分析,总孔隙度、非毛管空隙度、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渗透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则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北江荛花檵木混交林土壤渗透特性最强,湿地松木荷混交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化香纯林、湿地松纯林土壤渗透性中等,无林地和枫香纯林土壤渗透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宁冰砬山两种类型林地(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土壤入渗特性的研究得到,前者林地的3种入渗指标(初始入渗速率7.11mm/min,平均入渗速率4.09mm/min,稳定入渗速率3.48mm/min)均显著低于后者(初始入渗速率为19.79mm/min,平均入渗速率为14.23mm/min,稳定入渗速率为11.74mm/min),后者林地的入渗能力要强于前者。Kostiakov方程和Horton方程能较好的模拟这两种森林林地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地的土壤入渗速率减小快于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地。土壤孔隙度特征是影响入渗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质地、紧实度、石砾含量与砾径大小和植被的根系生长等与入渗规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毛竹林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密度分别为1 200株/hm2(D1)、1 800株/hm2(D2)、2 400株/hm2(D3)和3 000株/hm2(D4)的毛竹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毛竹林土壤的初始渗透速率在7.4711.73mm/min;平均渗透速率在6.4911.73mm/min;平均渗透速率在6.499.00mm/min;稳定渗透速率在6.109.00mm/min;稳定渗透速率在6.108.47mm/min。试验林分土壤的初始、平均、稳定渗透速率大小排列顺序均为D1>D3>D2>D4。(2)4种密度毛竹林土壤的渗透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Kostiakov模型;在入渗的08.47mm/min。试验林分土壤的初始、平均、稳定渗透速率大小排列顺序均为D1>D3>D2>D4。(2)4种密度毛竹林土壤的渗透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Kostiakov模型;在入渗的020min内土壤渗透速率急剧下降,2020min内土壤渗透速率急剧下降,2040min内下降变缓,4040min内下降变缓,4060min达到稳定渗透速率。(3)D1的土壤贮水量最大,达703.33t/hm2,相当于70.33mm降水,具有较高的蓄水性能。(4)密度对毛竹林土壤入渗与贮水性能有一定影响,选择适宜的营林密度对于提高毛竹林土壤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