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选取越南油茶"璠龙3号"(Camellia drupifera‘Fanlong 3’)、"璠龙4号"(C.drupifera‘fanlong 4’)和"璠龙5号"(C.ddrupifera‘Fanlong 5’)优树的种子进行~(60)Co-γ射线处理,研究0、10、20、30 Gy辐照对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和幼苗苗高、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对"璠龙3号"、"璠龙4号"优树种子发芽具有促进作用;30 Gy辐射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各处理中最低,"璠龙3号"、"璠龙4号"、"璠龙5号"优树种子的出苗率分别为74.44%、72.86%和66.67%;~(60)Co-γ辐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越南油茶"璠龙"幼苗的高生长,对3个无性系幼苗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生长影响不显著;~(60)Co-γ辐射对3个无性系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明显,表现为总叶绿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0,20,40,60,80,10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种子,观察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指标,研究辐照对洋紫荆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Gy辐射剂量内,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洋紫荆种子发芽率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由51.66%(20 Gy)降至42.66%(60 Gy),又升高至54.33%(100 Gy)。一定剂量的辐照能促进胚根的生长,其中20 Gy的辐射下平均胚根长度为3.28 cm,显著大于对照组(2.49 cm)(P0.05)。40~60 Gy辐射剂量使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降低。各辐照处理对幼苗苗高、地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幼苗生长6个月后,各辐照组苗高、地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叶片分裂角度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幼苗未出现致畸形态。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0,20,40,60,80,100 Gy 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种子,观察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指标,研究辐照对洋紫荆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 Gy 辐射剂量内,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洋紫荆种子发芽率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由51.66%(20 Gy)降至42.66%(60 Gy),又升高至54.33%(100 Gy)。一定剂量的辐照能促进胚根的生长,其中20 Gy 的辐射下平均胚根长度为3.28 cm,显著大于对照组(2.49 cm)(P<0.05)。40~60 Gy 辐射剂量使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降低。各辐照处理对幼苗苗高、地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幼苗生长6个月后,各辐照组苗高、地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叶片分裂角度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幼苗未出现致畸形态。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剂量(100,200,400,600和80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6个黄山栾树优株的种子,对辐射后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6个黄山栾树优株的种子辐射半致死剂量大小依次为"优5"(518 Gy)、"优2"(503 Gy)、"优3"(496 Gy)、"优6"(485 Gy)、"优1"(478 Gy)、"优4"(458 Gy)。60Co-γ辐射可引起幼苗表型改变,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幼叶及茎形状发生一些变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100Gy、200Gy、300Gy、400Gy 4种剂量60Co-γ射线处理乌桕种子,研究乌桕种子发芽率和株高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乌桕辐照半致死剂量在200Gy~300Gy之间,半致矮剂量在200Gy,100Gy剂量有利于乌桕幼苗生长,同时发现了乌桕心形叶新品系—"红心1号"。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为满足生产上对落叶松良种的需求,该研究采用不同60Co-γ辐照剂量辐照长白落叶松混系种子,相同60Co-γ辐照剂量(20 Gy)辐照落叶松不同家系种子,播种后统计出苗率,测定苗高、地径和侧枝数等生长指标,分析60Co-γ辐照剂量对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期建立快速获得落叶松良种的方法。结果表明,1年生落叶松苗高、地径、侧枝数和出苗率分别为15.68~22.39 cm、0.28~0.42 cm、1.03~4.01个和7.7%~37.52%,且总体表现为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其中,20 Gy和30 Gy处理的苗高、地径、侧枝数和出苗率与对照较接近。不同家系在60Co-γ辐照处理后,苗高、地径、侧枝数和出苗率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来源于家系本身的生长特性,另一方面来源于60Co-γ辐照处理。该研究为后续采用60Co-γ辐照处理来创制落叶松良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柳叶马鞭草观赏价值,进一步扩大柳叶马鞭草在园林中的应用,以柳叶马鞭草干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柳叶马鞭草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发芽辐射剂量为80Gy,半致死剂量为622Gy,60Co-γ辐射对茎、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花表现为不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60)Co-γ射线对鸡爪槭种子发芽与出苗的影响,本研究以三株鸡爪槭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辐射剂量γ射线辐射对鸡爪槭种子进行γ射线辐射,结果表明:发芽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50 Gy以下的低剂量发芽率降低较缓,大于50 Gy的高剂量成活率急剧下降,在200 Gy以上发芽率几近零;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出苗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50Gy具有最高出苗率(52.00%);试验计算所得鸡爪槭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在77.93 Gy-89.58 Gy之间,平均为85.25 Gy,初步认为最适辐射剂量为85 Gy,对于鸡爪槭种子辐射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取越南油茶"璠龙3号"(Camellia drupifera'Fanlong 3')、"璠龙4号"(C.drupifera'fanlong 4')和"璠龙5号"(C.ddrupifera'Fanlong 5')优树的种子进行60Co-γ 射线处理,研究0、10、20、30 Gy辐照对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和幼苗苗高、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对"璠龙3号"、"璠龙4号"优树种子发芽具有促进作用;30 Gy辐射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各处理中最低,"璠龙3号"、"璠龙4号"、"璠龙5号"优树种子的出苗率分别为74.44%、72.86%和66.67%;60Co-γ 辐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越南油茶"璠龙"幼苗的高生长,对3个无性系幼苗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生长影响不显著;60Co-γ 辐射对3个无性系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明显,表现为总叶绿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林业实用技术》2021,(6):21-24
试验以‘清香’鲜核桃(Juglans regia L.)为试材,经0(对照)、30、50、75、100和300 Gy等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后,观察(25±1)℃沙藏期间辐照对其脂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蛋白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鲜核桃辐照抑芽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显示,各辐照处理对鲜核桃萌发均有显著延缓或抑制效果,100 Gy以上剂量完全抑制了鲜核桃的采后萌发现象;~(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可有效减缓鲜核桃脂肪的降解速度,以300 Gy最为显著;对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存在差异;辐照能够促进POD酶活性的提高;~(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鲜核桃蛋白酶活性影响在沙藏18 d后最为显著,以300 Gy抑制效果最佳。由上述结果得出,辐照可有效抑制鲜核桃蛋白酶活性,促进POD酶活性的提高,减缓脂肪的降解速度,抑制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00 Gy及以上剂量完全阻碍其采后萌发,可达到延长贮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60Co-γ对催芽后的雪松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剂量分别为0(对照)、20、40、60、80Gy,剂量率为2Gy/min。研究了不同剂量处理对种子萌芽期、萌芽率、幼苗成活率、绿黄苗比率、绿黄苗生长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延缓了种子萌芽期和萌芽高峰期;20Gy处理使种子萌芽率下降了52%;经20Gy处理的幼苗存活率几乎与对照相同,但经40、60和80Gy处理后幼苗成活率下降了85%左右;20Gy处理对雪松幼苗中黄色苗比例影响不大,经40Gy处理后没有出现黄色苗,辐照处理同时也降低了幼苗的生长高度。对黄色苗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若进行雪松的诱变育种。20Gy是首选剂量。  相似文献   

12.
探讨~(60)Co-γ射线对海州常山枝条的辐照诱变效应,为海州常山辐照育种提供参考。利用~(60)Co-γ射线对海州常山休眠枝插穗、嫩枝插穗进行辐照处理后扦插,辐照诱变对成活率、新梢成长、叶片、根系形态特征的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休眠枝插穗、嫩枝插穗扦插成活率呈下降趋势,2种材料的半致死剂量(LD_(50))分别为28 Gy和31 Gy。2)辐照抑制了休眠枝插穗幼苗新梢与地下根系的生长,叶片面积也稍微降低,但对嫩枝插穗幼苗影响不大。3)辐照易引起插穗幼苗新梢枝条、叶片发生变异,枝条出现扁化分叉枝变异,叶片出现叶序紊乱、叶面缺刻、叶二尖等变异,且一定剂量的辐照会提高枝条、叶片变异率,高剂量抑制枝、叶变异率。4)本研究结果可为海州常山辐照育种提供一定技术参考,促进海州常山育种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60)Co-γ辐射对园林植物—大花秋葵和锦葵的辐射诱变效果,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分别对大花秋葵和锦葵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并用穴盘播种,测定2种园林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当辐射剂量低于60Gy时,辐射处理能促进大花秋葵和锦葵种子萌发;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等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增强了植物的抗逆性。当辐射剂量大于200Gy时,2种植株幼苗死亡现象十分严重,理化性质也发生逆向改变,说明高剂量辐射诱变是逆向的,不利于种子萌发和生长。根据半致死剂量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大花秋葵的辐射半致死剂量为388Gy;锦葵的辐射半致死剂量为144.14Gy。  相似文献   

14.
于2011~2016年对四川省内某大型~(60)Co-γ辐照装置进行了辐射环境水平监测,监测项目包括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贮源井水中~(60)Co放射性活度浓度、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电导率、氯离子浓度和pH值;土壤中~(60)Co放射性活度浓度;个人热释光辐射剂量。监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监测结果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大型~(60)Co-γ辐照装置正常运行期间,不会对环境、工作人员和公众造成放射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辐射剂量对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索不同剂量对4个紫薇品种幼苗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确定紫薇种子适宜的诱变剂量。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堇薇’L.indica‘Jin Wei’,‘嵊州红’L.indica‘Sheng Zhou Hong’,‘比利时’L.indica‘Bi Li Shi’,‘红霞’L.indica‘Hong Xia’4个紫薇品种。结果表明:同一辐射剂量对4个紫薇品种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及生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红霞’外,其余3个紫薇品种异常发育幼苗比例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堇薇’的最佳辐射剂量为150 Gy,‘嵊州红’、‘比利时’、‘红霞’最佳辐射剂量为200 Gy。本研究为紫薇辐射育种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剂量(0~100 Gy) ~(60)Co-γ射线,辐射丛生福禄考带芽茎段的研究结果表明:30~60 Gy的辐射利于丛生福禄考的形态发生变异,宜适辐射诱变剂量为60 Gy;80~100 Gy高剂量的辐射抑制植株生长,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大,抑制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给高州油茶种质资源创新及辐射诱变育种提供技术参考,研究了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条件下高州油茶的光合特性及与其相关的细胞结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10~70 Gy辐照处理后的高州油茶叶片各组织结构厚度都有增厚的趋势,而以80 Gy辐照处理的叶片各组织结构的厚度均未改变甚至有减小的趋势;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后高州油茶叶片的Pn值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剂量在10~80 Gy内的辐照处理均能促进高州油茶的光合作用,其中以20 Gy辐照处理的高州油茶其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以60 Gy处理的油茶其利用强光的能力最强;不同剂量辐照处理下高州油茶的光响应曲线之间存在差异,辐照对其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的影响均显著;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对高州油茶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利用效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光合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且在不同的季节其影响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种子和连州1号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1 000、2 000、3 000 rad剂量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油茶实生苗鲜果出籽率、晒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对岑软2号、11号的实生苗出籽率有显著影响(P0.01),对岑软3号的出籽率影响不显著,不同无性系间辐照影响差异较大;3 000 rad辐射明显提高岑软2号、3号和连州1号的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抑制了岑软11号的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60Co-γ辐照对葡萄枝条、果实病害的防治效果,为葡萄高效安全生产和提高防霉保鲜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葡萄灰霉病菌、白腐病菌和溃疡病菌为靶标菌,选用剂量分别为40、100、600、1000、2000 Gy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就不同剂量的60Co-γ辐照对3种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家系旱冬瓜种子的发芽能力,通过对9组不同半同胞家系的种子进行实验性测定和发芽试验,对其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时间进行比较,评价不同家系的旱冬瓜种子储藏后的发芽能力。结果表明:9个家系的旱冬瓜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思茅2号’种子的净度(88.9%)最高,‘宁洱1号’的千粒重(0.3999 g)最高,‘思茅1号’的发芽率(72.65%)和发芽势(61.00%)最高,‘思茅2号’和‘江城2号’的平均发芽时间(6.5天)最短。综合筛选出‘思茅1号’的半同胞家系为最优。通过低温储藏延长种子生活力,可以灵活调节播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